知不知能不能願不願會不會

來源:時代範 1.91W

知不知能不能願不願會不會,我更相信的是每個人都有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達成自我實現的願望,一切都取決於誰能點燃他,誰能幫助他,誰能與他的追求利益一致。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是知不知能不能願不願會不會。

知不知能不能願不願會不會1

知不知:

1、 麥肯錫説,一件事情要講七遍人們才能記住;另外,一條信息每經過口頭傳達一次,就會衰減差不多一半,所以如果缺乏直達全體員工的溝通渠道,遠離集團總部的人可能根本不瞭解你的想法和意圖;

2、 為了讓員工參與到變革中來,他不僅希望瞭解公司和董事長的想法,他更想了解這一變革對他意味着什麼(What’s in it for me),工作難度會增加嗎,待遇會提高嗎,需要學習新的方法嗎,將來我會被淘汰嗎?

知不知能不能願不願會不會
  

3、 如果100個人不願意積極參與你的變革,其中60人是由於沒人幫他回答上面的這個問題。

能不能:

1、 能力不僅僅針對個人,更主要的是看你的企業是否具備新條件下所需要的`組織能力。你不能指望庫存主管像雷鋒一樣,每天主動打電話瞭解銷售、市場、採購的計劃和狀況,以便不斷優化庫存;其實,你應該建立產銷銜接的信息系統,確保庫存主管隨時隨地瞭解產銷信息,這樣他作為一個普通人,也能按照管理的程序把庫存管好;

2、 能力還包括各種資源比如資金、團隊、時間、工具和方法等,當這些條件不具備的時候,多數人會選擇等待和迴避,這是現實。

3、 在那100個不願意參與變革的人中,30個是個人和組織能力的問題,限制了他們的參與。

願不願:

1、 除了才華橫溢者以及懷才不遇者之外,多數人不喜歡變革,這是人性的一部分,所以對於各種激勵措施,千萬不可吝嗇,一旦下屬在推進集團化和規範化管理方面取得了進展,都應該及時予以鼓勵;而對於有意阻礙變革的人,需要通過必要的人事安排予以解決。

2、 問題出在前三排,根源就在主席台。領導垂範永遠是塑造企業文化的根據,對於一場變革也是如此,如果員工看到管理團隊的人意見不合言行不一,大家就不會將你的變革當真;

3、 上面那些不願意參與變革的人中,完全發自內心不願意的,其實只有10個人。

第一,罵人只能解決願不願的問題,而且最多也只是解決一部分的問題;(願不願)

第二,原來我認為幹部和員工的個人能力是主要問題,現在看來,組織能力可能同樣缺失;而如果是能力缺失,靠罵人是解決不了的;(能不能)

第三,這是我突然意識到的,就像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一樣,有時講的越多,大家越聽不進去,所以我可能需要改變溝通的方法。如果不能講明白這樣的轉型對他們個人有什麼影響,指望着大家熱情參與看來是不現實的;。(知不知)

知不知能不能願不願會不會2

一個人換位思考的水平,至少要經歷三個階段:

知不知,能不能,願不願。

我知你苦,願意前來開導

看過一個故事,有個老奶奶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賣傘,小女兒賣鞋。

生計雖不成問題,可老奶奶卻高興不起來,整日坐在路邊哭泣,天晴哭,下雨也哭。

路人不解,詢問她的情況。

老奶奶説:

天晴的時候,大女兒的傘就賣不出去。

知不知能不能願不願會不會 第2張
  

下雨的時候,小女兒的鞋就不好賣。

每思及此,不由落淚。

路人想了想,開導她説:可是下雨的時候,賣傘女兒的生意好,天晴時,賣鞋的女兒生意好。

老奶奶一聽,思路轉變了,瞬間喜笑顏開。

從那以後,她的生活少了憂愁煩惱,多了輕鬆自在。

其實人這一生,多多少少會遇到和老太太類似的問題。

有人陷於痛苦中難以自拔,有人被日常瑣事擾得心緒不安。

很多時候,你只需要換一種思考方式,一切自會迎刃而解。

想起曾經一位朋友,因為失戀,整個人鬱鬱寡歡。

她想找閨蜜訴説自己心裏的難過,可閨蜜只是淡淡地回了句:不就是失戀,多大點事。

一句話,讓這位朋友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

不僅為戀愛失敗而傷心,也為自己難以自拔而愧疚。

直到有人告訴她:失去他你不吃虧,因為你只是失去了一個不愛你的人,而他,卻失去了最愛她的人。

女孩的情緒才慢慢好轉,一點一點走了出來。

其實這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有人來分析問題,而是有人願意站在你角度,為你考慮。

Ta知你心酸,懂你處境。

化解得了你的痛苦,平復得了你的情緒。

懂得換位,是一個人最大的善良。

我念你難,願意互相體諒

我們一直在説,做人要學會換位,可大多數人都做不到。

我們表面做着換位的事,實際上還是帶着自己的方式思考問題,很難理解對方的'內心。

聽過一個故事:

產假期間,妻子在家帶孩子,家裏的事情瑣碎又繁雜,忙碌一天下來,常常腰痠背痛,脾氣也不好。

筋疲力盡的時候,正好看到丈夫下班回家。

可一回家,丈夫話都沒説幾句,就癱坐在沙發上打遊戲。

看到這樣的場景,妻子氣不打一出來。

她先是抱怨丈夫,就知道玩遊戲,不知道陪孩子,幫自己分擔家務。

看到丈夫沒反應,接着發起了脾氣:我一天天累死累活,你一點也不體諒我。

丈夫聽到抱怨,心裏想着:我在外奔波了一天,你不理解我倒好,還拿我當出氣筒。

緊接着,他開始抱怨妻子懶,家務做得不好,連孩子也沒帶好。

一場紛爭由此而起。

不難想象,倆人如果按照這樣的處事模式發展下去,感情很容易走向破裂。

可這樣一段感情想要長久,又能怎麼辦呢?

有人給出了一個答案:

好好經營,而經營感情,就需要換位思考。

這種換位,不是互相比慘,而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矛盾平息爭端。

是暫時放下自己的主觀感受,耐心地聽對方訴説,向對方所想,唸對方所難。

是在漫長歲月的歲月中相互扶持、彼此理解。

是一種你知我冷暖,我懂你不易的體諒。

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你收穫的,不再是埋怨和怒斥,而是理解和包容。

只有這樣,才能消解生活中大半的矛盾。

我懂你痛,願意將心比心

更重要的是,換位是一種平視,不是一種俯視。

你可能還記得這麼一件事:元旦剛過,湖北仙桃的一名外賣員,倒在了小區保安的棍棒之下。

事情的起因、發展都很簡單:

外賣員凌晨送餐,想進小區,吵醒了正在睡覺的保安。

保安很生氣,卡着門不讓進。

一番爭吵之下,保安拿起棍棒,朝着外賣員的頭打了過去,邊打邊罵“叫,你再叫!”

棍棒打碎了頭盔,又打破了腦袋,瞬間,血流如注。

外賣員倒在了血泊之中。

等救護車趕到現場時,他已經沒了生病體徵……

聽聞丈夫去世的噩耗,外賣員妻子悲痛欲絕:

我們都是出來討生活的,保安幹嘛要這麼為難他?

更多人也無法接受:只是進門送個餐,何至於要了一個人的命?

可人世間,並不是每個問題都有答案。

事故發生後千百倍的歎息、也比不上事故前的多一份諒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