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事蹟介紹 精神與品質勵志的人

來源:時代範 3.98K

袁隆平離開我們了,就在今天的長沙,天空霧濛濛的,下起了小雨,袁老在長沙醫院安詳離去,天空在為他哭泣,人們在朋友圈懷念,但是他的事蹟及給中國的人的幫助歷歷在目,讓我們一起來緬懷下他吧。

袁隆平的事蹟介紹 精神與品質勵志的人

袁隆平的事蹟介紹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於北平(今北京),祖籍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現在居住在湖南長沙。為了培育雜交水稻辛勞一生,多次獲得國際大獎。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

1964年開始雜交水稻研究,1971年調入湖南省農業科學院,1978年晉升為研究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任中國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1964年,袁老經過5年的苦苦尋覓,終於在這年夏天發現了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第二年後又發現了5株,經過兩年的春波秋收,有4株存活了下來。

袁隆平目睹了嚴酷的現實,他輾轉反側不能安睡。他想起舊社會,人民受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受戰爭的痛苦,缺衣少食,流離失所。希望儘快培育出畝產過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種,讓糧食大幅度增產,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飢餓。

1976年定點示範208萬畝,在全國範圍開始應用於生產,到1988年全國雜交稻面積1.94億畝,佔水稻面積的39.6%,而總產量佔18.5%。10年全國累計種植雜交稻面積12.56億畝,累計增產稻穀1000億公斤以上,增加總產值280億元,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985年,袁隆平以強烈的責任感發表了《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探討》一文,提出了選育強優勢超高產組合的四個途徑,其中花力氣最大的是培育核質雜種。他便果斷迅速地從核質雜種研究中跳了出來,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領域去探索。

自1981年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成果在國內獲得建國以來第一個特等發明獎之後,從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內,又連續獲了3個國際性科學大獎。

據老一輩説,真正重新吃飽飯,是在七十年代末,以前的稻子是高高的,風一吹就倒,換了矮水稻以後,糧食真是翻了出來。報紙上曾引述農民的話説:“我們吃飽飯,靠的是兩‘平’,鄧小平和袁隆平。”袁隆平的水稻南優2號,比以前的水稻單產增產20%,於1973年研究成功,1976年開始推廣。八十年代,國際組織給他的獎項多得像米粒一樣。中國有九億農民,他一個人,相當於幹了兩億農民的活。有人預估,他的種子共創造效益5600億美元

1976年,全國開始推行雜交水稻,到1988年全國一半的稻田都在種植雜交水稻,可以説,每一箇中國人都在吃袁老研究的水稻。他的科研成果,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温飽問題,更養活了世界上的8億人口。

 

精神與品質成就勵志的人

1.創新,是中國雜交水稻第一人;

2.時刻關心人民,他解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飽問題;

3.不重名利,如果他申請專利的話,或許他現在是中國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卻把專利無私的貢獻給國家;

4.對藝術的追求,他擅長小提琴,平時喜歡廣博羣書;

5.簡樸,即使已經成為百萬富翁,他的生活依舊簡單

6.執着追求,永不言棄。

7.有豐富的知識加上大量的汗水,才會有靈感再加一點機遇,就會成功!

8.熱愛生活,有自己的追求。

9.成功來自“知識、汗水、靈感、機遇”。

10.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未來強農興農的責任,躬行實踐、厚積薄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