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個人資料簡介 地理位置 基本簡介 地區經濟

來源:時代範 7.47K

東陽簡介

東陽市地處浙江省中部,由地級市金華市代管,甬金高速、諸永高速在境內交叉而過,為浙中交通樞紐。市域總面積1739平方公里,轄有6個街道、11個鎮和1個鄉,户籍人口82.01萬....

東陽個人資料

東陽市地處浙江省中部,由地級市金華市代管,甬金高速、諸永高速在境內交叉而過,為浙中交通樞紐。市域總面積1739平方公里,轄有6個街道、11個鎮和1個鄉,户籍人口82.01萬。

改革開放以來,東陽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是浙江省首批小康縣市、首批文明城市、首批旅遊經濟強市,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

東陽個人資料簡介 地理位置 基本簡介 地區經濟

東陽照片

東陽地理位置

東陽市位於浙江省中部,面積1739平方公里,地形以丘陵和盆地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氣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温17℃,年平均日照2002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351毫米。大盤山脈入境後在境內東部、東南部呈東西向延伸,約895平方公里,佔全境山陵總面積的74.3%。會稽山脈入境後呈東向西延伸,約250平方公里, 佔山陵總面積的20.7%。仙嶺餘脈在境西南角伸延,約60平方公里,佔山陵總面積的5%。山脈多呈東北-西南走向。 東陽江、東陽南江橫貫全境。

東陽基本簡介

東陽曆史悠久,公元195年(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建縣制,迄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素有“婺之望縣”、“歌山畫水”之美稱。地理以“三山夾兩盆、兩盆涵兩江”獨特形貌著稱;文教化育悠遠,被譽為著名的教育之鄉、建築之鄉、工藝美術之鄉、恐龍之鄉。近年因科考發現恐龍蛋,又有“中國恐龍之鄉”之稱。屬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域,是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城市和浙江中部的歷史文化名城。東陽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孕育了北伐名將金佛莊、抗日名將朱福星、 新聞先驅邵飄萍、科學泰斗嚴濟慈、植物學家蔡希陶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東陽縣設東陽市。2006年末,全市總人口801994人,其中:男性人口407020人,女性人口394974人。下轄11個鎮,1個鄉,6個街道辦事處。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佈。(2000年人口普查)

東陽市位於浙江省中部,隸屬金華市,地理座標為北緯29°16′,東經120°13′。總面積1739平方千米,總人口82.01萬人(2010年)。

市人民政府駐吳寧街道東街1號

東陽市轄6個街道、11個鎮、1個鄉:吳寧街道、南市街道、白雲街道、江北街道、城東街道、六石街道、巍山鎮、虎鹿鎮、歌山鎮、佐村鎮、東陽江鎮、湖溪鎮、馬宅鎮、千祥鎮、南馬鎮、畫水鎮、橫店鎮、三單鄉。

吳寧街道

位於江南城區,是東陽市經濟、文化、商貿的中心。下轄11個社區,總面積35平方千米。至2005年底,共有總户數31155户,常住人口84540人,街道辦事處駐東陽市區青春路11號。

2002年10月,撤銷雙峴等34個居委會,新組建盧宅、江濱、東街、西街、東峴、迎暉、朝陽、城南、西園等9個社區。2004年10月,撤銷東方等10個農村居委會,新組建荷塘社區和興平社區。

南市街道

地處東陽的南大門,面積88平方千米,4.8萬人。

白雲街道

位於東陽市西部,毗鄰義烏市。下轄8個社區,面積54平方千米。5萬人。街道辦事處駐東陽市經濟開發區環城北路1號。

江北街道

成立於2002年1月,轄10個社區5個行政村,總面積88平方公里,總户數18387户,總人口51199人。

江北街道地處東陽市區北側。東鄰六石街道,西接義烏市,南臨東陽江,北壤諸暨市。隨着東陽城區北進戰略的逐步實施,江北將成為東陽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中心。

城東街道

位於東陽市區東部,轄李宅、塘西、羅屏三個工作片,59個行政村,面積76平方千米。

六石街道

位於東陽市東北部,距市行政大樓10千米。六石街道原為六石鎮,2003年10月初,原六石鎮撤銷,建制改為六石街道,轄區範圍不變。總面積為61.43平方千米。2004年5月27日,市政府下文,原巍山鎮裘家嶺、廣東塢兩個行政村委託六石街道管理。 2005年底全街道轄1個社區、22個行政村,62個自然村、7個小區,總人口36886人,其中非農人口1620人。常住人口達5萬多。

歌山鎮

位於吳寧街道東偏北,距市區22千米。東連佐村鎮,南鄰東陽江鎮,西界城東街道,北接巍山鎮。原歌山鎮與北江鎮合併而得。

巍山鎮

位於東陽市東北部,離市區23千米。?年,全鎮面積75平方千米,下轄5個管理處,7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近伍萬人口。

2005年,全鎮總人口11.68萬,其中城鎮總人口4.63萬人;中心城區總人口3萬。

虎鹿鎮

虎鹿鎮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東北部,東鄰嵊州市,北接諸暨市,南連巍山鎮。虎鹿鎮所轄三個管理區,47個行政村,總人口30684人,區域面積96平方公里,省道東(陽)嵊(州)公路和甬(寧波)金(金華)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在鎮內蔡宅村還設有一個互通口,交通便捷 

虎鹿鎮因境內虎峯與鹿峯兩峯隔溪相峙而得名。虎鹿鎮境內有東陽市最高峯海拔1194.6米的東白山太白峯。37省道和甬金高速穿鎮而過,互聯互通,交通地理位置優越。虎鹿鎮內已形成兩大獨具特色的產業——香榧種植加工,縫紉配件經銷加工,是中國著名的香榧之鄉和縫配之鄉。虎鹿鎮有東陽市第三大水庫東方紅水庫,山清水秀,林木茂密,生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虎鹿鎮歷來是一個農業大鎮,連續保持東陽市農業先進桂冠。虎鹿鎮農科所培育的虎單5號玉米品種曾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推廣省內外。虎鹿鎮度率先在東陽市推廣農機化收割。虎鹿鎮委、鎮政府非常重視土地整理工作,加快農田示範園區建設,已建成標準農田3000畝。

佐村鎮

屬東陽市唯一山區建制鎮,面積達6l.2平方千米,轄佐村、桑梓、上林口、谷岱、斯光、前塘、羅峯、友誼、廈城、宅口、山合、珊門、流貴塘、香溪、大塘光、上村、石橋、白牛畈、五聯、五豐、西營、趙樓、石井坑、俞家村、平坑。

三單鄉

東、南鄰磐安縣,西靠上村鄉、宅口鄉,北界嵊州市、新昌縣,總面積89平方千米。?年,轄27個行政村,3894户,l1509人口。現轄三單村、青石村、青溪村、下西樓村、華陽村、玉溪村、閣溪村、搭鈎村、前田村、中村村、山背村、金航村、大蟠溪村、華孫村、善部坑村。

東陽江鎮

位於東陽市東部,南與磐安縣接壤。東陽江鎮是東陽江的起始地,故而得名。全鎮面積59平方千米。?年,總人口17474人,轄行政村37個。現轄五星村、紫陽村、下街頭村、召塘裏村、上陳村、三甲院村、茜疇村、三興村、雙合村、錦源村、上柴村、新東村、八達村、黃鋪村、東風村、金浦村、慶泉村、尚舒村、天秀村、楓樹頭村、橫錦村、天山村、東門村、學陶村、嶺下施村、嶺下村、尚錦村。

湖溪鎮

位於東陽市東南28千米。據東陽縣誌載:“湖溪源出梅枝嶺,循禹山(八面山)之麓,磐旋曲折,瀦而為湖,故名。”全鎮面積50平方千米。?年,轄47個行政村,8683户,26029人。現轄湖溪、樓店村、後山店西村、後山店東村、羅青甲村、鎮西村、八里灣村、大聯村、溪南村、南塘村、上紅湖村、東莊郭村、清潭村、南江村、十八塢村、郭宅一村、郭宅二村、郭宅三村、三甲村、新塘村、金宅村、前山何村、白水口村、郭上塢村、康莊村、羅青村、夏黃村、蛟塘村。

橫店鎮

位於浙江省中部。2001年,橫店街道轄67個行政村,41個居委會,8.6萬人口。2003年,撤銷橫店街道建制,設立橫店鎮,轄67個村、41個居委會,鎮政府駐橫店府前路16號。現轄橫店社區、橋下社區、禹陽社區、禹山社區、屏巖社區、荊溪社區、南上湖社區、禹東社區、米塘社區、維風社區;六聯村、七一村、八一村、繞溪村、烈光塢村、湖口村、馬山前村、富賢塘村、五官塘村、聯盟村、金馬村。

馬宅鎮

東鄰磐安,北接湖溪、南靠三聯。面積112平方千米,轄17個行政村:下陳村、和協村、張塘村、三和村、馬宅村、祥旺村、七秩塘村、楊巖村、王樓村、屠樑村、白巖塢村、雅坑村、瑤昌橋村、塘裏村、徐宅村、嶺山村、宅溪村。馬宅鎮是由原青聯鄉、徐宅鄉、山店鄉、馬宅鎮四個鄉鎮合併而成。

千祥鎮

位於東陽市最南部,距市區35千米,與永康市相連,全鎮面積103平方千米,轄33個行政村。

南馬鎮

位於東陽的南大門,東臨橫店街道,南接永康市,西連黃田畈鎮,北靠南市街道。總面積118平方千米,原轄105個行政村。現轄中興聯村、荷棲澤村、泉府村、華西村、雙溪口村、葛府村、聯合村、花園村、南新村、南馬村、和莊村、上安恬村、下安恬村、龍山村、西山腳村、新五聯村、繞川村、防軍村、東湖村、南湖村、雅村村、雙峯村、夏屠村、和平村、雙溪村、柏塔村、官橋村、仁棠村、路西村、下格村、長畈村、前宅村、大廈村、大仁村、石舍塘村、溪西村。

2004年10月,花園村與周邊9個行政村合併組建新的花園村,新花園村農户1607户,總人口4290人,總面積4.8平方公里。原花園村183户,496人,面積0.99平方公里。

畫水鎮

位於東陽市西南部,距市區18千米,東臨南市街道,南接永康市,西界義烏市,北與白雲街道相連。2003年10月8日,撤銷畫溪鎮、黃田畈鎮建制,合併成立新的畫水鎮。全鎮總面積120平方千米,下轄18個行政村,71個自然村,5.3萬人口。

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佈。(2000年人口普查)

地區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東陽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鄉面貌大為改觀,人民生活水平已由温飽邁向小康,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1995年,東陽成為浙江省首批小康縣(市)之一。據金華市統計局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產總值337.0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5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403元,全年財政總收入40.9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3.95億元。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0.92億元。全年建築業總產值1282.46億元,繼續蟬聯全國縣級市第一的位置。

1、 橫店影視城(國家5A級旅遊區,亞洲最大的外景拍攝基地)
2、 東陽中國木雕城(國內最大的木製工藝品、木雕紅木傢俱集散地)
3、 巍山屏
4、 落鶴山風景區(浙江省級風景區)
5、 東白山風景區(浙江省七大名山)
6、 三都勝景風景區(浙江省級風景區),離江北市政府大樓約七公里,位於城東和堂。
7、 屏巖洞府風景區(浙江省級風景區)
8、 黃藤巖風景區( 風景區,農家樂)
9、 盧宅(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南久負盛名的明清古建築羣)
10、天山村農家樂(浙江省特色農家樂)
11、社姆山風景區(浙江省級風景區)
12、橫店紅軍長征博覽城(國家4A級旅遊區,中國紅色旅遊十大景區,國家級國防教育基地)
13、南馬花園村(“中國十大名村”、“中國十佳小康村”、“浙江省首批特色旅遊村”)
14、“賽點”休閒農莊
15、白雲文化城

工業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全市逐步形成了以磁性電子、醫藥化工、針織服裝、工藝美術、建築建材等為五大支柱的產業結構,並湧現出橫店集團、廣廈集團、浙江瑩光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規模企業。業產品中,磁性材料、醫藥化工中間體、皮具、席草、木線、揚聲器等是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尤其是磁性材料佔國內市場的70%以上。東陽橫店被譽為“中國磁都”和“中國箔王”;東陽的氟化工是全省三大生產基地之一,東陽也是浙江醫藥工業大市,位居全省第三。2006年,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83.5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的45.6%。

東陽是浙江省農業高產區之一。全市擁有耕地面積24.08千公頃,以種植稻、麥、玉米、大豆為主。2006年,糧食總產量166405噸。目前,全市擁有各色休閒觀光農莊3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8家,農業行業協會9個,農業龍頭企業53家。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全市基本形成了席草、茶葉、木線、中藥材、香榧、火腿等六大特色農業支柱產業。被浙江省人民政府作為完善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先進典型——“寀盧經驗”,在全省農村深入推廣。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境內擁有大型水庫2座,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84座,總庫容量4.6億立方米,榮獲浙江省第六屆水利“大禹杯”金獎。2006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41.88萬千瓦,旱澇保收面積20.55千公頃。

東陽享有“百工之鄉”、“建築之鄉”、“教育之鄉”之美譽。東陽建築業發達,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建立了年產值超5億元的施工基地,又開闢了30多個年產值超億元的新基地。近幾年,該市建築企業創造了百餘項優質樣板工程,獲得了13項魯班獎。全市現有三級及以上資質建築企業134家,其中特級資質4家、一級資質15家,二級資質31家,2006年,103個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420.90億元。
東陽素有“工藝美術之鄉”的美譽,1995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木雕、竹編)。目前,全市擁有工藝美術專業職稱人員1101人,其中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4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3人。2005年末,從事工藝美術生產的企業有 140餘家,家庭工廠2000餘家,從業人員達2萬多人,年產值超過20億元。東陽木雕因地得名,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居全國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東陽木雕歷史悠久、技法繁多、題材廣泛、工藝精湛,流長千年而愈茂愈盛。北京故宮精美絕倫的宮殿雕刻、杭州靈隱寺雄偉壯觀的釋迦牟尼大佛、浙江省人民政府作為慶祝香港迴歸贈送給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禮品《航歸》等都出自東陽木雕藝人之手。東陽竹編巧奪天工,被譽為中國工藝百花園中的“奇葩”,相傳起源於二千多年前,產品有25個大類,3000多個花色品種。東陽竹編以其高超的技藝、獨特的風格、優美的造型、精細的編織、典雅的色彩、欣賞與實用相結合著稱於世。大型竹編屏風《九龍壁》,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盃獎,被列為國家工藝美術珍品永久保存。
東陽文化朴茂,教育鼎盛,素有“勤耕苦讀”之風。歷史上英才輩出,進士題名共有305人,其中武狀元6人,曾任正副宰相5人。古代有名宦舒元輿、喬行簡、張國維等,近代有北伐名將金佛莊、抗日名將朱福星、 “一代報人”邵飄萍、著名物理學家嚴濟慈、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台灣報業鉅子王惕吾等。目前,在國內外具有高級職稱的東陽籍人士達8000多人,博士和博士後800餘人,東陽籍院士11人。2005年召開了首屆東陽博士大會。東陽是浙江省首批教育強市。基礎教育綜合水平名列全省前茅,義務教育高標準普及,學校佈局更趨合理,素質教育穩步推行。近年來,新建了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浙江省東陽中學新校區、東陽市外國語學校。中天、順風、橫店等一批民辦高級中學應運而生。全市高級高中普及率已達到95%。
2008年6月11日,國家有關部門正式下文命名,東陽成了真正的“中國恐龍之鄉”,去年9月在東陽市區發現的恐龍化石,也被國際權威雜誌認定為恐龍新屬種類,並將它命名為“中國東陽龍”。

東陽具有完善的基礎設施。現東陽市區面積36平方公里,建有黌門廣場、西山公園等一批市民休閒遊樂場所。東陽交通四通八達。金甬高速、東永線、東嵊線等高等級省道公路貫穿全境,“華東第一樞紐”諸永高速懷魯互通於2010年開通。鄉道及鄉村“康莊工程”建設成效顯著。到目前為止,投資3億元完成“康莊工程”道路建設約1000公里,提前兩年實現農村公路“雙百”目標。2006年,全市境內公路里程2100公里,其中:等級公路2067公里,高速公路33公里。2006年完成貨物週轉量62960萬噸公里,旅客週轉量105240萬人公里。郵電通訊事業蓬勃發展。2006年,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87656萬元。年末本地電話交換機總客量37萬門,固定電話用户30.64萬户,固定電話主線普及率為38.50户/百人。年末擁有移動電話38.40萬户,移動電話普及率為48.30户/百人。年末擁有國際互聯網用户3.10萬户。電力供應充沛,供電條件不斷改善。境內建有水、火發電廠30座,發電裝機總容量6.25萬千瓦。建有220千伏變電所1座,110千伏變電所8座,35千伏變電所7座。2005年,全市供電量15.19億千瓦時,銷售收入7.07億元。水資源極為豐富,全市年平均水徑流量16億立方米,總蓄水量4億立方米。建有一座日供水10萬噸的自來水廠,水源直接來自東陽江上游的橫錦水庫,水質達到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

東陽人民歷來就有經商的傳統,改革開放以來,從商隊伍不斷壯大,全市有10萬從商大軍遍佈在全國各地。近年來,東陽大力實施“商貿新市”發展戰略,一個以“東陽中國木雕城、陽光國際家居城、建築裝飾材料城”為依託的商貿新市正在悄然崛起。境內商業網點縱橫交錯,專業市場繁榮興旺。金華海關東陽監管點已投入運行。2006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47億元,按城鄉消費市場分:城市消費市場好於農村消費市場,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增幅大於餐飲業。

“十一五”時期,東陽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立足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建設小康,努力走在前列”為總體要求,以建設“工業強市、商貿新市、影視名市、建築大市、文教優市”為努力方向,推動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實現東陽綜合競爭力晉級升位,力爭到2010年全市基本達到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為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東陽,如同一首流淌着的歌,一幅捲動着的畫,總是那麼動聽、那麼迷人

草絲:東陽是浙江三大草蓆生產基地之一。草蓆生產歷史悠久,質量較優。
東陽草絲始種於清代初期,距今已有260多年曆史。當時種三稜草。清康熙《新修東陽縣誌》有“草絲其體三稜,善織者價值蘇席之半”的記載。民國元年(1912),興賢鄉(現防軍鎮)雅村農民駱祖舜從黃巖引入龍鬚草,試種成功後全面推廣,取代了三稜草絲。南馬的防軍、沙城頭、仁棠、溪西、石舍塘、官橋、柏塔等村方圓數十里,是草絲生產的老區。1975年千祥、三聯、馬宅3個鄉鎮,1981年黃田販、洪塘、王坎頭、南溪等4個鄉鎮亦發展草絲生產。歷史上個別年份席革面積超過百畝的還有屏巖、南上湖、青聯、徐宅等鄉。草絲長度不同,用途各異。長的編織草蓆,短的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開始綜合利用,分別織成草帽、枕頭席和沙發椅子的坐墊。
石盤青棗:東陽是南方重點產棗區之一,已有四百多年曆史。明隆慶《東陽縣誌》載:“果之屬:棗、慄、榧……等”;“棗,茶場(現巍屏茶場村)產者大而甘”。明萬曆《金華府志》果之屬載:“南棗,出東陽茶場最有名”。清康熙《新修東陽縣誌》載:“南棗,浙東諸郡遠至京師皆珍之猶,仍茶場之名,其次謂之魁棗,又次名通新棗。
香榧:香榧是我國特有的珍貴經濟果木,已有數千年的栽培歷史。果實成熟歷時17至18個月之久,素有“千年榧樹三代果”之稱,為乾果中之珍品。 東陽市西垣山區,山高林密、雲霧繚繞、氣候宜人、山地肥沃、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是榧樹生長最理想的地域,是西垣香榧產地。
千祥藥材:元胡、白朮、芍藥、貝母四大藥材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其中東陽元胡含延胡素、甲素等15種成份,質量居全國之最,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七成以上,千祥中藥材市場是全國十大中藥材市場之一。
茶葉:東陽種茶已有1100多年曆史,“東陽春芽”名茶在唐代即負盛名,為朝廷貢品。天壇牌特級珠茶,在1984年西班牙馬德里第二十三屆國際食品評選大會上獲金獎。1966年東陽被列為全國產茶重點縣。
火腿:東陽火腿加工業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素有“金華火腿出東陽”之稱。據《本草綱目拾遺》董訂本載:“蘭薰俗稱火腿,出金華者佳,金華六屬皆有,唯出東陽、浦東者更佳。”東陽“雪舫蔣腿”在1905年德國萊比錫國際食品博覽會上獲金獎,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上又獲一等金質獎。 東陽火腿形如竹葉、皮薄骨細、腿心飽滿、精中夾肥、油而不膩,瘦肉細嫩、紅似玫瑰,肥肉透明、亮若水晶,鹹淡適口、香氣濃郁,素以色、香、味、形“四絕”著稱。
東陽火腿名聞遐邇,因為它不僅是珍貴美味的食品,而且是一種高檔的營養滋補品。它內含十八種氨基酸,其中八種是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的。火腿經過經冬歷夏的發酵分解,各種營養成分更易被人體所吸收,其味鹹甘,性平,具有和中、益腎、養胃、生津、固骨髓、補虛癆、益血脈、健足力等滋補功效和藥用價值,可治虛勞心悸、脾虛少食、久瀉久痢等症。
東陽火腿製作有嚴格的工序和要求,加工方法和用料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火腿品種,除通常的鹹腿外,還有風腿、雪舫蔣腿、竹葉薰腿、淡腿、甜醬腿、果味腿、糖腿以及用狗腿醃製的戌腿等等。
東陽火腿在繼承傳統加工技藝基礎上,不斷革新.精益求精,近年來產量已超二百萬只,其中三分之一銷往國外。
小京生花生:產自浙江東陽的花生之鄉―――三單。秉承傳統技藝,兼以科學方法精製而成,品質香酥、可口,具有獨特的農家風味。更因三單地處東陽地區,遠離污染,使其小京生細花生符合當今綠色食品的要求。
索麪:又叫長壽麪,主產於東陽市巍山鎮曙光村等,歷時幾百年的傳統產品,東穗牌索麪是東陽市農民俱樂部巍山分部的榮譽產品。
索粉:系選用高直鏈澱粉稻米作原料,採用傳統加工工藝精製而成的東陽特產。具有燒煮不糊,食用方便,風味獨特,價廉物美的優點,適宜用燒煮、炒粉、拌粉等方法制成多種風味小吃。
南棗:本品精選獨一無二的雙仁大棗為原料,經數十道傳統的獨特工藝,在不添加任何色素和防腐劑的條件下加工而成,保留了雙仁大棗的純天然成份。
名貴中藥“吳茱萸”:別名曲藥子、伏辣子、臭泡子,性味:性熱,味辛、苦。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用於頭痛、疝痛、腳氣、痛經、脘腹脹痛、嘔吐吞酸、口瘡等。
鹿血酒:梅花鹿全身是寶,而鹿血則是寶中之寶。經現代科學研究證實,鹿血能改善腦組織的新陳代謝,具有明顯的安神鎮靜效果;能通過提高血清睾酮含量而增強性功能;可顯著增加血細胞及血蛋白含量而呈現補血作用。

社會事業

幾年來,該市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堅持“科教興市”戰略,加快了科技成果轉化的進程。制訂出台了《東陽市科教興市實施方案》和《東陽市科技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目標綱要》。成功地開展了爭創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工作,1997年底已順利通過了驗收。大力推進科技進步,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形成,進一步推動了產研結合,促進了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技術創新,提高了科技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
貫徹教育方針,教育事業發展較快。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化,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基礎教育綜合水平名列全省前茅。義務教育高標準普及,學校佈局更趨合理,素質教育穩步推行,成為全省首批教育強市。特別是在創新教育機制、完善教育管理體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新建了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東中江北校區、市外國語學校。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先後建成中天、順風、橫店等一批民辦高級中學,全市高中普及率已達到90.3%。
全面落實計劃生育工作責任制,大力推行計劃生育依法行政和屬地管理,計生率穩定在98%以上,榮獲省“九五”時期計劃生育工作先進縣(市),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加強國土資源保護管理,依法壟斷土地一級市場,有效保障土地供給,力保耕地動態平衡。
環保工作堅持執法與服務結合,治理與控源並舉,完成了“零點行動”和“一控雙達標”工作,城鄉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衞生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加快了科技興醫步伐。初級衞生保健和地方病、傳染病等防治工作成果進一步況固。農村衞生“三項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成為省農村初級衞生保健達標縣(市)。加強衞生基礎設施建設和疾病預防工作,醫療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大力開展愛國衞生運動,榮獲省級衞生城市稱號。
文化、廣播電視事業進一步繁榮。先後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被省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被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先進市稱號。羣眾性文體活動蓬勃開展,文化市場日趨繁榮。廣播電視網絡進行了升級改造,有線電視頻道增至30套。重視了文物保護工作,建成了市博物館,整治改造了盧宅老街,特別是對以肅雍堂為代表的明清古建築羣進行了重點修繕,總體規劃已通過國家論證,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奠定了基礎。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綜合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社會化按時足額發放。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出台實施。重視對困難羣體的幫困工作,“低保”、“五保”制度進一步健全,組織開展了多形式、多層次的扶貧濟圖送温暖活動。
全面實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化“虎鹿做法”,強化人民調解工作,努力化解社會矛盾,榮獲省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市稱號。建立並完善了“110”社會聯動服務網絡和“148”法律服務專線。嚴厲懲治和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和社會醜惡現象,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加強了安全生產,有效遏制重大惡性事故的發生。積極支持國防建設,新建了市民兵訓練基地。人民武裝工作進一步加強。

教育事業

1983年,全國農村國中實驗中心現場會在東陽召開;
1984年,1985年,東陽成為浙江省首批、金華地區第一個普及初等教育縣和基本無盲縣;
1989年,《人民日報》在頭版熱情報道了東陽“百名博士匯一市,千位教授同故鄉”的教育盛況; 
1994年,通過省“兩基”達標驗收,成為全國首批實現“普九”、“掃盲”的縣市之一; 
1995年,1996年,在浙江省縣市基礎教育綜合水平考評中,成績均居全省縣市前三名; 
1997年,被確定為省首批素質教育實驗縣(市)和國家教委人事制度綜合改革聯繫縣(市),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浙江省‘兩基’先進市”。 
1999年,學校新開工基建項目115個,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總投資1.9億元。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學校佈局趨於合理,師資隊伍、教育現代化建設和教學質量從根本上得到加強提高。辦學規模和效益,教育的整體水平和實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0年2月,東陽成為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教育強市”之一。
1977~2002年,東陽共向高校中專輸送新生46028人(其中大學生31311 人 ),人才金字塔的基座在不斷加固和擴大。據1995年不完全統計,“百名博士”、“千位教授”分別增至300多名和2100多名,目前更是大大超出此數,僅東陽中學就出了博士近100名和教授800多名,院士9名。

歷史文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