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個人資料簡介 歷史 古羅馬政治 經濟

來源:時代範 5.47K

羅馬簡介

古羅馬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即亞平寧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歷羅馬王政時代。公元前510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羅馬為爭奪地....

羅馬個人資料

古羅馬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即亞平寧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歷羅馬王政時代。公元前510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羅馬為爭奪地中海霸權,掠奪資源與奴隸,同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羅馬個人資料簡介 歷史 古羅馬政治 經濟

羅馬照片

羅馬歷史

根據傳説記載,當特洛伊城遭到希臘人進攻的時候(約為公元前1300-1190年),維納斯女神的兒子埃涅阿斯及其追隨者逃出來,沿北非西行穿過迦太基,來到古意大利。當時的意大利有拉丁姆,國王拉丁奴斯進行統治。埃涅阿斯擊敗圖爾奴斯,建立王國(阿爾巴)。後來其子孫羅穆路斯建立羅馬,成為第一任國王。

羅馬國王表

時間/公元前
750~715715~672672~640640~614614~578578~534534-510國王羅穆路斯努馬·龐皮利烏斯托里斯·奧斯蒂呂斯安庫斯·馬爾西烏斯盧修斯·塔克文·普里斯庫斯 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

後來確立了議會制,稱為共和時代。

古羅馬

在圖魯斯·赫斯提裏烏斯的時代,羅馬和毗連的城鎮阿爾巴(Alba)經常打仗,使得老百姓飽受困苦。托裏斯·奧斯蒂呂斯和阿爾巴的國王Mettius Fuffetius下決心要停止鬥爭,但是為了決定哪個城市的國王得到最高地位,Mettius Fuffetius提出了這樣一個辦法:讓幾個士兵搏鬥,哪個城市的士兵獲得勝利,那個城市的國王將成為最高君主。

恰好,羅馬和阿爾巴兩個地方各有一對三胞胎,而且羅馬的三胞胎(他們被名為"Horatii")和阿爾巴的三胞胎印象羅馬 ("Curiatii")同時出生。因此,托裏斯和Mettius選了這兩對三胞胎作為各自城市的代表。

比賽開始不久,兩個Horatii已經死了,倖存的那個Horatius幸虧沒有受傷,而Curiatii兄弟一個也沒有死但各個受不同程度的傷。倖存的Horatius裝作逃亡,Curiatii兄弟中了他的計追趕他,但因為他們受不同的傷,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他們無法同時趕上Horatius。因此Horatius不必一對三和他們鬥,他分開和每一個打仗,把他們逐一殺掉。

這樣,羅馬獲得了勝利,圖魯斯·赫斯提裏烏斯也成為阿爾巴的君主。

公元前578年到公元前534年是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統治時期,此間,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推行改革,改革內容包括:

將能服兵役的公民按財產劃分為5個等級,每個等級提供數目不等的軍事百人隊,共計193個百人隊。創立百人隊大會,取代了庫里亞大會的宣戰、選舉、審判權力。193個百人隊,每隊有一票表決權。把氏族部落按地區劃分為4個。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的改革完成了古羅馬由氏族制向國家的過渡。

傲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是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的女婿,但卻率士兵衝入王宮殺死了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自己當上了王,也是最後一位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當政後,暴虐無道,公元前510年被羅馬平民驅逐出羅馬,為首的人是盧修斯·朱尼厄斯·布魯特斯,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的兒子。

羅馬人民決定不再需要王,而是選出兩名最初稱行政長官(Praetores),後改名執政官,任期一年。第一任執政官是盧修斯·朱尼厄斯·布魯特斯和盧修斯·塔克文·柯拉汀。公元前509年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

傳説公元前754年-753年,古代羅馬人羅慕洛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先後有7個王,氏族部落組織尚完整存在,統治階層包括王、元老院、庫里亞會議(羅馬稱胞族為庫里亞,每10個氏族組成一個胞族,後為百人隊會議取代)。後來又出現貴族與平民之分。

在王政時代,國王掌握絕對的權力。他是大立法官、軍隊的首領、大祭祀長,其權力僅僅受到來自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議會,由不同部族首腦組成。按照憲法和傳統習俗,元老院有權通過或否決國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國王的立法和訴訟。公民大會由羅馬的全體男性公民構成,按照親緣關係分成30組;它授予君主行使權力,而這一點由元老院最後正式批准。

羅馬城市建立的日期並不確定,傳統認為是在公元前753年 。這已經廣泛地為考古發現所證實,儘管可能此前已經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裏。

傳統上,羅馬人把羅馬城的建立歸功於英雄羅穆盧斯。他和他的孿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後代。埃涅阿斯是希臘女神阿芙洛狄忒(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的兒子,他在希臘人佔領特洛伊城之後來到意大利。

羅馬歷史學家提圖斯·李維這樣描述這個神話故事:這對孿生兄弟的祖父是努米託,他是羅馬東南部阿爾班山區阿爾巴國的國王。國王邪惡的兄弟阿穆利烏斯將國王驅逐出境,還讓國王唯一的女兒雷婭·西爾維婭做貞女以阻止她生兒育女(貞女是不準生育的),以防止國王的子孫報仇。但是雷婭·西爾維婭違背了他的約束,與戰神馬耳斯相愛並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當這對雙胞胎被遺棄在台伯河畔時,一隻母狼哺育了他們,後來又被一位牧羊人發現,他的妻子將他們撫養大。長大後,這對孿生兄弟成為了綠林首領。在瑞摩斯被俘、帶給國王阿穆利烏斯後,羅慕洛斯帶領手下救出了他,並殺死了阿穆利烏斯。此時,孿生兄弟身世大白,他們的外祖父努米託恢復了王位。兄弟倆離開外祖父,在被牧羊人發現的地方創建了自己的城市。在決定誰來做城市的主宰時,神諭告訴他們要由看到的預示成功的飛鳥來決定。瑞摩斯站在阿文廷山上看到了6只禿鷲,羅慕洛斯站在巴拉丁山上看到了12只禿鷲。後者的數字更幸運,但瑞摩斯是最先看到徵兆的人。結果兄弟間發生了爭吵,羅慕洛斯最終殺死瑞摩斯,成為新城的國王。他統治了很長時期,死後被接納到諸神中,成為受人尊敬的戰神奎里納斯。

公元前5世紀至前3世紀初,平民與貴族的鬥爭告一段落,意大利半島基本統一。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這也標誌着羅馬法的誕生。前326年,取消了債務奴隸制。

羅馬剛建國時,還是一個小國家。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西班牙、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敍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征服了敍利亞等東方土地。

這一時期經濟發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會矛盾。由於大莊園制的形成,奴隸勞動的廣泛使用,意大利的農業、工商業和高利貸業興盛,奴隸制經濟得到巨大發展;破產農民大批淪為遊民,使羅馬社會矛盾激化。前2世紀30年代~前1世紀30年代,交織進行。如在前133年至前123年期間發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

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馬略(Gaius Marius)當選為執政官並開始實行軍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無地或少地公民湧入軍隊。

前90年,為了爭取羅馬公民權,意大利人起義,史稱同盟者戰爭。

前82年,貴族派支持的蘇拉率軍佔領羅馬。

前60年,蓋烏斯·尤里烏斯·凱撒、馬庫斯·李錫尼·克拉蘇和龐培·馬格努斯祕密締結條約,共同對抗元老院,史稱前三頭同盟。

前53年,克拉蘇在遠征帕提亞的卡萊戰役中全軍覆沒,本人也陣亡,三巨頭只剩兩人。此期間,凱撒在高盧征戰,收穫頗豐,名譽和地位都急劇上升,引起龐培的嫉妒和警覺。龐培遂聯合元老院,共同對抗凱撒。

前48年,尤利烏斯·愷撒在法薩盧斯戰役中擊敗龐培,龐培逃往埃及後被殺。凱撒被宣佈為終身獨裁官,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他厲行改革,但因獨裁統治而招致政敵仇視,於前44年3月15日遭貴族派陰謀分子刺殺。凱撒死後,羅馬內戰又起。前43年,安東尼、雷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獲得統治國家5年的合法權力,史稱後三頭同盟。

隨後屋大維將另外兩人打敗,於前27年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制。共和國宣告滅亡,羅馬進入帝國時代。

奧古斯都創建的政治制度,史稱元首制,其實就是共和名義的帝制。

奧古斯都死後,其養子提比略繼位,從此開創了皇位繼承製。從前27年開始到192年這一時期被稱為前期帝國時期,包括3個王朝:克勞狄王朝、弗拉維王朝和安東尼王朝。這一時期社會相對穩定。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98年-117年)在位時,帝國版圖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經濟空前繁榮。公元1世紀中葉基督教興起,公元2世紀、3世紀迅速傳播。

在西羅馬帝國,經濟不斷出現危機,人口減少,田地荒蕪,城鄉蕭條,統治亦日益減弱。410年,西哥特人一度佔領羅馬。452年,匈奴王阿提拉進兵意大利。455年,汪達爾人襲擊意大利,再陷羅馬城。先後建立起西哥特王國、汪達爾-阿蘭王國、勃艮第王國和東哥特王國等蠻族國家。476年9月,日耳曼人入侵,其僱傭兵首領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位君主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

東羅馬帝國一直延續至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

羅馬古羅馬政治

公元前753年,傳説中的羅莫路斯始建羅馬城。

公元476年,最後一個王羅慕洛。奧古斯都被廢,西羅馬帝國覆滅。

在這延續千年的歷史長卷中,羅馬,從最初意大利中部的小小城邦,繼而征服整個意大利,並最終建立了雄跨歐、亞、非的偉大帝國,創造了古羅馬帝國的不朽傳奇。它所依靠的不僅僅是驍勇善戰的羅馬將士,古羅馬的政治制度也功不可沒。首先讓我來聽一聽史學家們對古羅馬政治制度的評價:

"羅馬政府是個集貴族政治、寡頭政治和民主成分於一體的奇特混合物。"――威廉·麥克尼爾

"它超越了城邦制狹隘的政治框架,創立了一個將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國家合為一體的世界國家。"――馬文·佩裏

在漫長的歷史中,古羅馬的政治制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帝國擴張的現實需要政體改革,而不斷革新的政體也鞏固和促進了帝國的發展。一般來説,古羅馬的歷史分為王政時代、共和時代和帝國時代,這三個階段的政治制度亦各有千秋。

王政時代的羅馬實行的是"軍事民主制":

(1)勒克斯(王,rex),他是軍事首領、最高審判官和最高祭司,要注意的是王沒有行政方面的權力;

(2)庫里亞大會(民眾大會),由全體氏族成年男子參加,有權決定本氏族的一切重大問題。

(3)元老院(長老議事會),相當於庫里亞大會的預決機構;

可見,王政朝代的羅馬政體非常簡單,是一種原始的共和體制,類似於我國黃帝時代的部落聯盟制。實事上,部落聯盟的確是當時羅馬社會的真實寫照。雖然羅馬城已經建立,但是羅馬仍處於父系氏族社會,版圖也只侷限有第伯河下游的小小區域。因此這種簡單而扁平化的政體完全可以滿足那時的社會需要。

然而,隨着階級社會的產生和發展,羅馬的奴隸主貴族們不再滿足於相對平等的民主制,進而想要獲取特權,寡頭政治應運而生。在共和時代,執政官不但擁有最高軍事,而且有最高行政權力,雖然執政官司由選舉產生,但多數被貴族把持。區分階級的森都利亞民眾大會取代了原來的庫里亞大會,大會的實權由貴族掌握。由此可見,所謂的共和制實質上是少數貴族專政的寡頭政體。寡頭政體既滿足了貴族獲取特權的野心,又進一步刺激他們想要在更大的範圍內擁有特權,獲得更多的物質利益,最好的方法便是擴大版圖。另一方面,貴族集權的專政也為軍事擴張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證,羅馬軍隊根據寡頭的意志東征西討,不斷擴展疆域,最終建立了雄霸地中海的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建立後,相應的問題也接踵而來。一方面,羅馬被捲入長達百年的內戰,在內戰中獲勝的奧古斯都野心膨脹,企圖確立個人的軍事獨裁。另一方面,帝國廣闊的版圖使共和時代的體制鞭長莫及,迫切需要中央集權的管理。於是在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羅馬的政體從共和制轉變為軍事獨裁的君主制。羅馬的君主制分為兩種,帝國時代前期實行普林斯制,後期實行多米那特製。

"普林斯制"(Principatus)一般稱為元首制,它表面上依然保留共和時代的民眾大會和元老院,但這些國家機構的職能被大大削弱,而帝國元首集軍事、行政和宗教大權於一身,並且可以不斷連任,成為實質上的王。可以説,普林斯制是從共和制向君主的過渡階段,它以共和制之名,行君主制之實。普林斯制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君主的個人權力,使元首能有效控制內戰初定而又疆域廣闊的羅馬帝國。事實證明這樣的政體是行之有效的,它確保了羅馬帝國兩百多年的和平,為帝國前期的社會發展創造條件,也使帝國境內的各個行省逐漸羅馬化。

公元3世紀左右,羅馬帝國的局勢再度混亂,迫使軍事專制的不斷加強,帝國的政體從普林斯制轉變為多米那特製。多米那特製(Dominatus)意為君主制,從字面意思不難看出,後期的羅馬帝國政體終於除去了表面共和制的偽裝,實現了公開的君主專制。國王自稱為多米那斯,宣揚君權神授,其命令有法律效力,掌握民眾的生殺大權,並且採用東方的君臣之禮,所有官員都必須效忠國王。國王不但採用分封同姓王的方法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而且還利用基督教鞏固統治。

從軍事民主制到共和制,再到君主制,羅馬的政治制度一直不斷革新,正是這種政體革新為羅馬帝國的擴張創造了有利條件,它每一次前進的腳步都適應了國家的發展,同時又促進了國家的發展。反觀一水之隔的希臘,雖然希臘人把城邦文明發展到了極致,可崇尚自由的希臘卻一直沒能出現君臨四方的君主,無法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有燦爛的文化,卻沒有強大的國家。而羅馬如果一直侷限於同城邦社會相適應的共和政體,那麼也無法成為雄霸歐、亞、非三大洲的偉大帝國。當我回首古羅馬帝國的傳奇時,除了氣勢磅礴的戰爭外,可以關注的還有許多許多,比如政體。

經濟

古羅馬經濟工商業發達,奴隸制經濟繁榮。早期羅馬的經濟似於希臘的。可在帝國時期,由於對外征戰,獲得大量奴隸,他們流入羅馬,大批地投入勞動,出現了奴隸經濟,它對自由民經濟構成了競爭;隨着奴隸勞動的擴大,奴隸成為了社會的基礎,羅馬的大地產大規模地使用奴隸,在工業中奴隸勞動也佔重要地位,奴隸之所以被如此廣泛地使用,一來是由於奴隸的來源源源不斷,二來是由於使用奴隸勞動比使用自由民勞動更為有利可圖,因為奴隸可以被不停地驅使去勞動,價格又便宜,而且他們不用服軍役。這樣,大規模的奴隸勞動就出現了。它具有極大的競爭性,嚴重地排斥着小農經濟。我看到了羅馬經濟的繁榮,實為奴隸經濟的繁榮,在這段時期內,它表現得非常具有"經濟性";與此同時,小農勞動由於無法與之競爭,獨立的小農被逼得走投無路,他們抵押了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土地遷往別處,或者流落在城市中做城市流氓無產者。農民破產,農業開始衰敗,整個帝國的經濟基礎被破壞了。羅馬的征戰結束了,奴隸來源不在廣泛,價格上升,而且奴隸表現得更為不具有積極性;同時整個帝國的產品市場不再存在,這時,奴隸制經濟不再有利可圖了,而農業基礎又破壞了,帝國無可奈何地衰落下去了。帝國統治者此時想挽救它的農業了,於是將大土地分成了小塊的土地讓農民去耕作,不許他們流動,希望能穩定税收和剝削。這些耕作者成為了農奴或隸農,於是"自由的人只剩下無產者、乞丐和強盜"。但是這並未能改變現實,羅馬終於還是為人所滅。

文化

古羅馬建築與雕像古羅馬文化早期在自身的傳統上受伊特魯里亞、希臘文化的影響,吸收其精華並融合而成。公元前3世紀以後,羅馬成為地中海地區的強國,其文化亦高度發展。

發展迅速,現存的建築有:

羅馬鬥獸場

君士坦丁凱旋門

龐培城

萬神廟

拉丁文字母成為許多民族創造文字的基礎。羅馬法和法學對世界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凱撒、西塞羅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維吉爾、賀拉斯、奧維德等人為代表的羅馬詩歌,是世界各國學者研討的對象。在羅馬帝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基督教,給整個人類特別是歐洲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

著名歷史學家塔西佗著有《編年史》、《歷史》、《日耳曼尼亞志》等不朽著作;李維著有《羅馬史》。曾經擔任羅馬帝國埃及總督的阿庇安也著有著名的《羅馬史》。同時,凱撒大帝本人也著有《高盧戰記》等一系列以第三人稱描述的戰記。哲學家盧克萊修著作的《論物性》是流傳至今唯一闡述古代原子論的著作,著名學者老普林尼所寫的《自然史》是研究古羅馬科技史的重要文獻。

公元3世紀後羅馬經濟、政治轉入危機階段,文化逐漸衰落。同時基督教迅速傳播,基督教文化開始形成。古羅馬文化對後世西方國家文化有相當影響。

古羅馬對西方文明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其完備的法律體系,包括市民法(僅適用於羅馬公民)、自然法(適用於所有人)和國家關係法(用於調節羅馬人與其它民族之間的關係)。從公元二至六世紀,《羅馬法》經歷了一個不斷補充和完善的過程,至公元534年在東羅馬帝國國王查士丁尼的主持下編撰完成並頒佈施行,後人稱之為《民法大全》又被稱為《法的階梯》。該法典對西方文明的影響被認為僅次於《聖經》,其基本思想和原則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國的法律中。

羅馬法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早期的羅馬國家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成文法誕生標誌是《十二銅表法》的頒佈。

公民法:適用範圍僅限於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係的羅馬法律,被稱為公民法

萬民法:在古羅馬對外擴張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範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萬民法"

6世紀,《民法大全》標誌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古羅馬教育主要分為共和時期(公元前6世紀~前1世紀)的教育和帝國時期(公元前1世紀~公元5世紀)的教育,這裏介紹共和時期的羅馬教育。在共和早期,羅馬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與鄰邦的戰爭頻繁,因此這個時期的羅馬教育以農民--軍人教育為主要特徵,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共和後期,羅馬的工商業獲得某種程度的發展,在對希臘文化和教育吸收和消化的過程中,又進行了改造,促進了羅馬學校教育的發展。當時,羅馬存在兩種學校系統,即希臘語學校和拉丁語學校。希臘語學校分中等學校性質的希臘文法學校和高等教育性質的希臘修辭學校兩種。同時,拉丁語學校也有中等教育性質的拉丁文法學校,以及高等教育性質的拉丁修辭學校的區別。其中拉丁修辭學校招收16~18歲文法學校的畢業生,主要目的是培養雄辯家,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古代作家的作品和修辭學,以及辯證法、歷史、法律、數學、天文學、幾何、倫理學和音樂等科目。希臘的文化和教育經過羅馬的改造而對後來的歐洲產生了影響。

早期文學創作多是民間歌謠,流傳下來的較少。公元前3世紀出現真正的文學作品,羅馬歷史上第一個詩人是安德羅尼庫斯。公元前2世紀羅馬戲劇繁榮,主要有悲劇和喜劇兩種,著名悲劇作家是阿克齊烏斯,著名的喜劇作家是普羅塔斯等。拉丁散文也逐漸興起,開創者是加圖。屋大維時期是羅馬文學的繁榮時期,著名的詩人有維吉爾、賀拉西、奧維德。維吉爾早期寫成的田園詩被稱為牧歌,其中流露着對意大利田園風光的深切感情。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頌揚了羅馬,前6卷敍述了埃涅阿斯率領特洛耶人到意大利途中的故事;後6卷是埃涅阿斯征服拉丁姆及建立羅馬的創業經過。主題思想是強調奧古斯都創建的羅馬帝國的偉大。賀拉西以抒情詩見長,代表作是《頌歌》,他的作品或者歌頌羅馬人的傳統精神,或者頌揚奧古斯都的"功業"。奧維德的作品多以愛情為題材。早期寫成的3卷《愛情詩》,是描寫他與幻想中情人科琳娜的戀愛故事。奧維德的精心傑作是《變形記》,重述了古代希臘、羅馬的神話故事,從宇宙開始創造起,到愷撒最後變成神,情節充滿了歡樂與幻想。公元前8年,奧維德被流放到黑海沿岸,在荒涼的歲月裏,他寫了《悲歌》和《本都來書》,抒發了他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古羅馬最早的歷史作品是《年代記》,大約產生於公元前5世紀中葉。第一位羅馬的歷史學家是法比烏斯·皮克託。羅馬史學真正的奠基人是加圖,著有《創始記》。公元2世紀時希臘史學家波利比阿著有《通史》,敍述了布匿戰爭以及羅馬在地中海東部的征服,現存前5卷,其他僅有殘片。共和時代末期歷史學家薩路斯提烏斯,著有《喀提林那陰謀》和《朱古達戰爭》,記錄了共和後期羅馬的重要史實。帝國時代著名歷史學家有李維、塔西陀、阿庇安等。

自然科學的最著名的代表人是老普林尼,著有《自然史》。古羅馬的農業科學也比較發達。共和時期主要的代表人有加圖和瓦羅,分別著有《論農業》。公元1世紀時出現農業科學家科魯麥拉,代表著作也稱《論農業》。地理學方面,屋大維時代曾編制了地圖,公元前1世紀時希臘人斯特拉波編著了《地理學》,總結了當時西方所積累的地理知識,並繪製過一幅包括歐洲、非洲和亞洲的世界地圖。天文學方面,公元2世紀托勒密著有《天文學大全》,對天文學有所貢獻,但主要是繼承和完善了地心説,其謬説後來為教會所利用,統治歐洲達千年之久。醫學方面,提比略時代塞爾蘇斯著有一部醫學論著,但僅有殘片保留。馬可·奧勒略時代蓋倫在解剖學、生物學、病理學和醫療學等均有建樹,其著作長期在西方醫學界被奉為經典。

社會

古羅馬人與古代世界的許多民族一樣為父系社會,重視家庭生活,結婚的兒子及其家庭和奴隸常住在一起,為一種大家庭。父親或家長有很高的權威,也是家庭祭祀的主持人。一般人居住的房子是四邊的房間即前庭,後來在四邊加蓋其他房間,它就變成客廳。城市中有一層的房屋或多層的公寓,鄉間則有豪華的別墅。飲食方面,羅馬人吃三餐,但除了晚餐外,都很簡單。至於衣着,常穿寬的外袍,其款式和顏色隨着身分與財富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古羅馬人喜歡競技和賽車。賽車常在一種長圓形的競技場進行,大賽場有時可以容納30萬名觀眾,而大競技場也很壯觀。此類活動充斥血腥與暴力,而一般窮人在政府供應的節目民樂此不疲,以致詩人朱維納感歎他們只知麪包和競賽。

婦女在羅馬社會中地位並不高,在家庭上,婦女為丈夫的所有物,丈夫可以任意支配、懲罰甚至殺死;在法律上,羅馬法並不承認婦女有訂定契約、處分財產和繼承的權利。不過,上層社會的婦女卻享有較多的自由,擁有支配財產和婚姻的權力。

帝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