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安妮塔希爾 一場轟動朝野震撼人心的“關鍵判決”

來源:時代範 1.43W

扒一扒安妮塔希爾 一場轟動朝野震撼人心的“關鍵判決”

希爾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她為什麼會義無反顧地踏入一場幾乎使她身敗名裂的是非漩渦?在那場確認聽證會上,希爾和托馬斯到底是誰撒了謊?這對於美國人來説,可能仍是個至今揮之不去的謎題。在今年HBO自制的電影《confirmation》中,就試圖為世人解開這個謎團,雖然這也可能只是“一家之言”。電影《confirmation》,內地將其片名譯為《關鍵判決》,多少讓人有些莫名其妙,並很容易誤導觀眾。因為這雖然涉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但它只是參議院對總統提名的聯邦法官的確認程序,而非司法程序,它不是對某人的審判,也不會對誰作出判決。就希爾而言,她對托馬斯提出指控,其目的不在於給托馬斯定罪,將他“繩之以法”,而僅僅是希望“參議院能充分考慮這個信息,並得出結論”,將恰當的人置於最高法院的法官位置上,因為在今後的幾十年裏,這個法官的司法哲學,將會影響到美國法律的發展方向。這部我姑且名之為“關鍵判決”的電影,實際上大可以將其看作一部紀錄片,因為其中的人物、角色、“情節”都源於真實的生活,甚至連飾演安妮塔·希爾的凱麗·華盛頓,在聽證會上穿的綠色套裝及戴的項鍊,都與當年聽證會時一模一樣,而其中涉及的參議員,比如説時任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的約瑟夫·拜登,就是現任美國副總統;而在關鍵時刻施以援手、力挺托馬斯的共和黨參議員丹佛斯,也是聲名赫赫的人物;另外,在聽證過程中為希爾提供幫助的律師查爾斯·奧格里瑞,是現任哈佛大學法學院的教授,他的學生中就有美國總統奧巴馬及第一夫人米歇爾,幾乎是一水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於這些“真人真事”的演繹,並不好拿捏,尤其涉及對現任大法官的隱私和對他的評判,可能更需謹慎。不過也正因為這樣的“真實”,才有助於人們得出究竟是誰撒了謊的結論,在影片的最後,參議員拜登的助手卡若琳·哈特説她相信“her”即希爾時,可能正代表了整部影片的傾向和觀眾的判斷。影片或許正是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在向安妮塔·希爾致敬吧。

扒一扒安妮塔希爾 一場轟動朝野震撼人心的“關鍵判決”  第2張

通觀整部影片我可以發現,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希爾和托馬斯的這場對決中,他們的力量是很懸殊的。在托馬斯一方,有來自總統及其白宮辦公室的支持,有共和黨參議員的普遍的共同的意識形態的認同,有丹佛斯動用自己參議員身份而佔得任意改變程序方面的先機,共和黨議員可以把持“話筒”,肆意地曲解希爾的證詞,還可以設置障礙,阻止有利於希爾的證人在參議院公開作證。而在希爾方面,迫不得已出來作證時的倉促,在得知需要去聽證會時組建辯護團隊時的捉襟見肘,在被告知不合理程序時的無奈,等等,都讓觀眾明白她的勝算並不大。不過,就在這樣一場力量懸殊的對決中,她在回答參議員那些刁鑽、刻薄、咄咄逼人且帶有明顯惡意的問題時,依然語氣平和、用語準確、思維清晰、邏輯縝密,顯示一位訓練有素的法學教授應有的客觀、理性與冷靜。“今天在此向世界公佈這段往事,是我一生最為艱難的經歷,但我明白,我必須渡過眼前的難關。”至於為什麼她在被騷擾後十年才提出指控,她的回答也擲地有聲,堅定而有力,“我承認我對過去的不作為感到十分懊悔。但在當時的情況下,那依然是合適的選擇。它也可能是一個差的選擇,但它絕不是不誠實的選擇,更不是毫無理性的選擇。”相反,面對希爾的指控,托馬斯的辯駁卻多少有些顧左右而言他。他沒有直接回復有無性騷擾的問題,而是“一個箭步”衝上道德高地,滿腔義憤地指控聽證會是對他的“高科技私刑”,成功地扮演了一個受迫害、受歧視的角色,將參議院的那些大佬們震驚得説不出話來,因為他知道他打出去的這張種族牌的威力是巨大的,那些幾乎認為白人對黑人的歧視具有“原罪”的南方民主黨參議員,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冒“政治不正確”的風險。

扒一扒安妮塔希爾 一場轟動朝野震撼人心的“關鍵判決”  第3張

事實上,在最後對托馬斯的投票中,就有11名民主黨參議員投了贊成票,而且他們全都來自於南方地區。不過,托馬斯雖然將對他的性騷擾指控成功地轉移到了美國曆史上曾經發生的白人對黑人的“私刑”,但總讓人有“勝之不武”之感,因為對他的指控,正好是與他屬於同一族裔的黑人女性。在後來托馬斯出版的自傳中,他將自己同哈珀·李的經典作品《殺死一隻知更鳥》中,被指控強姦的被告人相比,把被希爾指控性騷擾的體會,比作是孤身一人深入到充滿敵視的白人社區的感受,“在東南部的喬治亞州,我黑人最怕的就是迷了路,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對當地的規矩一無所知,也看不到什麼指示,這時就能體會到一種不安全感,感覺到可能有人要揪住你,敲碎你的腦袋,或者把你逮捕扔進監獄,然後你就永無出頭之日了。”其實,在看了他對私刑的這一解釋後,更讓人體會到他在聽證會上偷樑換柱手段的低劣。托馬斯與希爾的聽證會,還為人們研究撒謊提供了素材。面對希爾冷靜的闡述以及回憶起每一個細節時前後一致的描述,托馬斯的聲色俱厲以及對實際問題的迴避,反而讓人認為這其實是他心虛的表現。另外,這部影片除了讓人對那個事件有了全面的瞭解和清晰的思考外,也讓人對美國電影題材的廣泛而驚歎,真人真事、真刀真槍的拍攝很容易引起官司,而涉及那麼多“大人物”時,電影人也沒有表現出“為尊者諱”的遮蔽。表達的自由,或許這才是支持希爾的強大的民間力量吧。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托馬斯和希爾的對決中,力量的懸殊還真是不一般,希爾的身後站着的是廣泛的民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