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86版 紅樓夢87版|三國演義94版 新白娘子傳奇92版

來源:時代範 1.39W

現在很多製片人導演喜歡翻拍以往經典電視劇,但是往往帶來的是一片差評。從你小時候起,哪些電視劇成為了你印象中的經典電視劇呢?以下翻拍無法超越的經典電視劇你看過幾部了呢?

西遊記86版 紅樓夢87版|三國演義94版 新白娘子傳奇92版

1.《西遊記》(86版)
  該電視劇稱央視版《西遊記》或86版《西遊記》,改編自明代小説家吳承恩同名文學古典名著。是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的一部41集古裝神話劇。由楊潔執導,戴英祿,楊潔,鄒憶青共同編劇,六小齡童、徐少華、遲重瑞、汪粵、馬德華、崔景富、閆懷禮、劉大剛等主演。
  1986年春節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依然百看不厭,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2.《紅樓夢》(87版)
  1987年首播的央視版《紅樓夢》是中央電視台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攝製的一部古裝連續劇。由王扶林先生導演,周汝昌、王蒙、周嶺、曹禺、沈從文等多位紅學家參與制作。該劇前29集對應曹雪芹原著前八十回,後7集夏金桂撩漢、司棋之死、海棠花開、賈寶玉丟玉、林黛玉焚稿、薛寶釵出閨、惜春出家、獲罪抄家、雪地裏披着大紅猩猩氈斗篷出家等主體劇情仍採用程高本後四十回,另外拋棄了寶玉中舉、蘭桂齊芳、家復中興的小團圓結局,並根據脂批和紅學探佚學研究成果對香菱之死、探春遠嫁、賈母之死、巧姐獲救等情節進行了修改,又重新創作出獄神廟探監、鳳姐死於獄中、寶玉淪為更夫、湘雲流落風塵、賈府家亡人散等劇情。  該劇播出後,得到了大眾的一致好評,重播千餘次,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經典”。編劇忠於原著,敢於發揮;導演心無旁騖、潛心創作;演員形神兼備,過目難忘;歌曲渾然天成,哀怨動人;色調明快亮麗,賞心悦目;造型博採眾長,深入人心;經典無須爭辯,歷久彌新。

3.《三國演義》(1994年王扶林執導央視版電視劇)
84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改編,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製作,王扶林擔任總導演,蔡曉晴、張紹林、孫光明、張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導演,孫彥軍、唐國強、鮑國安、吳曉東、陸樹銘、李靖飛、張光北、洪宇宙主演,總投資1.7億元人民幣。  該劇演述的是三國時代的故事,是魏、蜀、吳的興亡史,共分為《羣雄逐鹿》(1—23集)、《赤壁鏖戰》(24—47集)、《三足鼎立》(48—64集)、《南征北戰》(65—77集)、《三分歸一》(78—84集)五大部分。着重表現的是亂世中多個政治集團間錯綜複雜、緊張尖鋭的鬥爭;這種鬥爭發展成為連接不斷的對政治權力的爭奪和軍事衝突,造就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將近一個世紀中的風雲變幻。

4.《新白娘子傳奇》(1992年中國大陸港台合拍電視劇)
《新白娘子傳奇》是中國大陸港台聯合拍攝的一部“融合音樂歌舞戲曲元素”的古裝神話電視劇。第一次將白蛇傳這個民間故事通過熒幕普及到神州大地千家萬户。該劇在中國大陸實地取景,兩岸三地演職人員共同創作完成。夏祖輝和何麒導演,趙雅芝、葉童、陳美琪等領銜主演。
  2004年,CCTV-1和CCTV8進行重播,奪得這兩個頻道的年度收視冠軍。2005年入選新加坡媒體評選20世紀百部華語經典。2006年央視重播創下收視率第一,至今未有任何一部重播劇超越。

5.《包青天》(93版)
  《包青天》是1993年台灣中華電視公司製作的一部長篇古裝偵探電視劇,由樑凱程,孫樹培執導,金超羣、何家勁、範鴻軒、張倩等主演。
  該劇以《三俠五義》《包公案》裏的包拯為原型結合民間傳説改編而成,講述了包青天斷案的41個單元故事,合計236集,成為20世紀90年代初的一部劃時代經典影視作品。

6.《還珠格格》(1998-2003年《還珠格格》系列電視劇)
《還珠格格》是一部改編自瓊瑤同名小説的一部古裝清朝喜劇,第一、二部由孫樹培、李平導演,瓊瑤親自改編,趙薇、林心如、蘇有朋、范冰冰、張鐵林等聯合主演。第三部由李平導演,瓊瑤擔任編劇,古巨基、黃曉明、王豔、馬伊琍聯合主演。  該劇第一部全國平均收視47%,第二部全國平均收視突破54%,最高65%。當年的趙薇、林心如等更是憑藉此劇一舉成名,被社會學家譽為小燕子風暴、趙薇現象等,開創中國大陸流行文化偶像巨星時代。

7.《封神榜》(1990年傅藝偉主演電視劇)
  《封神榜》是1990年出品的古裝神話劇,由郭信玲執導,冰天、顧漢昌、歐陽宇平、餘又晨編劇,傅藝偉、藍天野、湯鎮宗、達奇、張曉林、徐婭、何威、王正偉等主演。該劇講述了商末時期紂王無道,他寵信妲己,苦害生靈;周文王順應天時,招兵買馬,聘請姜子牙出山討伐紂王的故事。
  1990年版的《封神榜》已成為經典之作,該劇在服裝、神怪造型上都開風氣之先。劇中紂王頭戴金箍,身穿短裙,露出小腿的造型,儼然是古羅馬時尚風潮的一次中國化嘗試。而很多觀眾對於“炮烙之刑”、“酒池肉林”、“姜太公釣魚”的認識也都來自於這部電視劇。

8.《射鵰英雄傳》(83版)
  《射鵰英雄傳》是香港無線電視台出品的武俠劇,改編自金庸同名小説,由王天林執導,黃日華、翁美玲、苗僑偉、楊盼盼、曾江、劉丹等主演。該劇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為《射鵰英雄傳之鐵血丹心》,共19集;第二部為《射鵰英雄傳之東邪西毒》,共20集;第三部為《射鵰英雄傳之華山論劍》,共20集。1983年2月28日該劇在無線電視劇台首播。1985年中國內地引進了這部電視劇。  1983年版《射鵰英雄傳》是一部經典佳作。儘管這部電視劇的拍攝技術有所欠缺,但翁美玲、黃日華、苗僑偉等演員的精湛演技卻征服了很多觀眾。

9.《神鵰俠侶》(古天樂版)
  《神鵰俠侶》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出品的電視劇,由李添勝執導,黃國輝、湯健萍、趙靜容、陳寶燕編劇,古天樂、李若彤、傅明憲、李綺紅、張可頤、蘇玉華等主演。  該劇改編自金庸的同名武俠小説《神鵰俠侶》,主要講述了南宋末年,楊過和小龍女經歷了一番悽美愛情與江湖恩怨的故事,並已於1995年7月31日在香港無線電視翡翠台首播。

10.《天龍八部》(黃日華版)
  《天龍八部》是一部改編自金庸同名小説的古裝武俠愛情劇,由香港無線電視台拍攝,李添勝執導,黃日華、陳浩民、樊少皇、李若彤、劉錦玲、劉玉翠、趙學而、何美鈿聯袂主演。1997年7月28日,在香港TVB翡翠台首播。
  在多個版本的《天龍八部》中,最受許多人所喜愛的正是1997版,黃日華在本劇中扮演的大俠蕭峯,除了有郭靖對於國難、家國、兄弟之情的深沉表現外,更顯得陽剛、大氣,比郭靖來説是一個外露型的表現方式;而樊少皇飾演的虛竹,也經歷了一番奇遇;尤其讓人稱道的是在劇中扮演段譽的陳浩民,他扮演的段譽瀟灑不羈、痴情的性格讓人過目不忘,而他和李若彤扮演的王語嫣的這對組合,也被許多觀眾譽為“神仙眷侶”之一,將給觀眾帶來如夢幻般波瀾壯闊的武俠世界。

11.《上海灘》(1980年周潤發、趙雅芝主演TVB電視劇)
《上海灘》是香港無線電視台出品的民國劇,由招振強、譚鋭銘等執導,周潤發、趙雅芝、呂良偉等主演。該劇以民國年間的上海為背景,描述了上海幫會內的人物情仇以及許文強與馮程程之間的愛情故事。該劇於1980年在香港無線電視首播,1985年被引進中國內地播出。1990年,香港無線電視舉辦“八十年代十大電視劇集”評選,《上海灘》名列第一位。
  《上海灘》是香港電視史上的經典佳作。該劇播出以後,產生了很大的轟動效應,不僅創下了極高的收視率,還影響了後來華語影視劇的創作路數,帶出了一股拍攝以民初舊上海黑幫爭鬥為背景的民國劇的熱潮。

12.《鹿鼎記》(1998年陳小春、馬浚偉主演電視劇)
《鹿鼎記》是香港TVB出品的45集古裝武俠電視連續劇。該劇改編自金庸同名武俠小説,由李添勝導演,陳靜儀編劇,陳小春、馬浚偉、樑小冰、陳少霞、劉玉翠等主演。該劇以清代康熙年間的社會歷史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出身於社會最底層的少年韋小寶的傳奇經歷的故事。《鹿鼎記》於1998年6月1日在香港TVB首播。

  陳小春版的《鹿鼎記》可以説是《鹿鼎記》中最為經典的一部。陳小春對“韋小寶”的刻畫已到達了一個頂峯。超自然的演出使得陳氏“韋小寶”成了一個不可超越的品牌形象。

13.《水滸傳》(1998年央視版電視劇)
  《水滸傳》是由中央電視台與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出品的43集電視連續劇,根據明代施耐庵的同名小説改編。由張紹林執導,楊爭光 、冉平改編,李雪健、周野芒、臧金生、丁海峯、趙小鋭、王思懿領銜主演。
  《水滸傳》於1998年1月8日在中央電視台首播。央視版《水滸傳》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一經播出,好評如潮,曾經引發萬人空巷的壯景,在全國引起熱烈反響,是一代人成長記憶中不可磨滅的經典版本。

14.《濟公》(1985年遊本昌主演的電視劇)
  《濟公》於1985年上映,是由張戈執導的神話電視劇,由遊本昌主演的電視劇。該電視劇主要講述了濟公濟困扶危,懲治強梁,經常用一些詼諧的小法術教訓那些欺壓百姓、魚肉鄉民的奸佞惡霸的故事。
  1985年,電視連續劇《濟公》紅遍大江南北,主題歌“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更被廣為傳唱。1998年由北京本昌文化藝術傳播中心、格力電器股份公司、浙江有線電視台、北京國安廣告總公司聯合制作的20集電視連續劇《濟公遊記》攝製完成,與觀眾闊別10年的濟公師父再次歸來。

15.《聊齋》(87版)
  87版《聊齋》一般指《聊齋電視系列片》,又名《聊齋》。是中國內地的一部大型古裝電視系列劇,由福建電視台編劇李棟於1987年初提出設想(注:長期以來流傳的“1986版”説法錯誤),得到台長俞月亭批准,之後成立錄製總部,並由福建電視台和南昌影視創作研究所於1987年下半年正式開始拍攝,邊拍邊播,到1990年10月拍攝結束。

該劇以蒲松齡的小説《聊齋志異》為題材,薈萃了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50個左右生動故事。原計劃拍攝60部,實際拍攝大約49-51部,共77-79集,最終播出47部共72集(分上下兩集的有27部共54集,只有一集的有16部共16集,兩部組成一集的有4部共2集)。

16.《大俠霍元甲》(1981年徐小明(監製)執導香港電視劇)
電視劇於1983年引進內地之時,萬人空巷,黃元申、樑小龍和米雪等人也迅速成為內地幾代人的偶像。本片也是內地第一部引進的港台電視劇,掀起一股誓不可擋的武打片風暴。本劇之後迅速跟進拍攝了《陳真》和《霍東閣》兩部續集,內地出版人也藉機推出了不可記數由電視劇衍生出的小説和新編故事,較有影響的是《霍元甲陳真傳》,而馮育楠寫的《津門大俠霍元甲》同時也被錄為評書在電台播講,就連小人書也風行一時,全國少年眾多兒童也在練習自己的迷蹤拳,真可謂是有井水處即談論霍師傅。  《大俠霍元甲》就有此能耐。犀利,靠的是實打實的真功夫,這部劇有相當多的武打場面,絕不是飛來飛去、花拳秀腿的花架子,虎虎生風,拳拳到肉,打得很過癮;簡單,講的是主題鮮明,條理清晰,整部劇圍繞一個小鎮青年如何在變幻的時代風雲中成長為一個民族英雄這條主線,也有兄弟情深、兒女私情,婚外戀當年還備受爭議過,但這些枝節並沒有喧賓奪主。按着時間順序講故事,沒有過多的插敍倒敍“考驗”你的邏輯性,也沒有搖晃模糊的鏡頭“培養”你的藝術感。故事好看,看得明白,適合任何智商的人,這是《大俠霍元甲》的特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