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不三宿桑下

來源:時代範 8.08K

浮屠不三宿桑,下一句是:下恐日久生情那整個文言文是什麼意思呢。浮屠不三宿桑是僧人不在同一棵桑樹下連宿三個夜晚,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浮屠不三宿桑下的故事。

浮屠不三宿桑下1

“浮屠不三宿桑下,恐日久生情”的意思是:僧人不在同一棵桑樹下連宿三個夜晚,不然則會因時日既久而心生留戀情意。語句出自范曄的《後漢書·襄楷傳》,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的故事。

《後漢書》為“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記載漢朝東漢時期歷史的紀傳體斷代史,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浮屠不三宿桑下

浮屠三宿桑下”全詩“:

《水調歌頭(奉別諸同官)》

宋代吳潛

便作陽關別,煙雨暗孤汀。

浮屠三宿桑下,猶自不忘情

何況情鍾我輩,聚散匆匆草草,真個是雲萍。

上下四方客,後會渺難憑。

顧諸公,皆袞袞,喜通津。

老夫從此歸隱,耕釣了餘生。

若見江南蒼鳥可,更遇江東黃耳,莫惜寄音聲。

強閣兒女淚,有酒且頻傾。

僧人不在同一棵桑樹下連宿三個夜晚,不然則會因時日既久而心生留戀情意.

桑下戀:《佛説四十二章經》:“佛言:剃除鬚髮,而為沙門.受佛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不再矣.”《後漢書》卷三十《襄楷傳》:“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唐李賢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經三宿,便即移去,示無愛戀之心也.”後引申為留戀不捨之意.此指人之常情.蘇軾《別黃州》:“桑下豈無三宿戀,樽前聊與一身歸.”

東漢延熹九年(166)襄楷上書桓帝時就曾引用此經雲:“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天神遺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所謂“不三宿桑下”,源於此經“樹下一宿”;“革囊盛血”乃引此經“革囊眾穢”.此後,三國時《法句經序》、東晉郗景興的《奉法要》亦曾引此經.

.《後漢書·蔡楷傳》雲:“聞宮中立黃老、浮圖之祠.此道(佛教)清虛,貴尚無為,好生惡殺,省慾去奢……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

浮屠不三宿桑下2

典源出處

《後漢書·襄楷列傳》:“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經三宿便即移去,示無愛戀之心也。”

釋義用法

僧人不在一棵桑樹下睡三宿,以免時間一久,對桑樹產生愛惜之情。後以此典指對世間 事物的顧戀,未能脱去凡心。

用典形式

【三宿戀】 宋·蘇軾:“桑下豈無三宿戀,樽前聊與一身歸。”金·元好問:“結習尚餘三宿戀,殘年多負半生閒。”

【桑下戀】 清黃鷟來:“欲假巖中居,冀息桑下戀。”

【桑下宿】 清·黃遵憲:“平生煙霞心,奈此桑下宿。”清·黃鷟來:“兩月已過桑下宿,能無依戀碧溪隈。”

【三宿空桑】 清·丘逢甲:“三宿空桑吾不厭,春燈山寺話神州。”

【連宵桑下】 清·趙執信:“未免違他慈氏戒,連宵桑下苦低徊。”

【空桑三宿】 清·龔自珍:“百年綦轍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

【戀林中桑】 明·高啟:“蕭然瓶錫隨經囊,留宿肯戀林中桑。”

【桑下一宿】 清·錢謙益:“軍持漉囊在何許,桑下一宿吾所慚。”

【桑間三宿】 宋·陸游:“桑間戒三宿,堅坐豈渠樂。”

【山下成三宿】 宋·辛棄疾:“君家玉雪花如屋,未應山下成三宿。”

【浮屠不宿桑】 清·歸莊:“已看高士難逃竹,也識浮屠不宿桑。”

【欲宿愧桑門】 宋·王安石:“難忘舊時處,欲宿愧桑門。”

浮屠不三宿桑下 第2張

《後漢書·襄楷列傳》內容簡介

《後漢書:中華經典普及文庫》是由南朝宋范曄所撰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其所記史事,起於劉秀起兵,終於漢獻帝禪位,囊括了東漢一朝195年的歷史。《後漢書》擷取眾家之長,有條不紊地敍述了東漢一朝的`興亡大勢,作為“正史”,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

本書以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為底本,保證了其學術可靠性、文字準確性。另外,為了保持閲讀的連貫性,本書刪除了原點校本中的李賢注與劉昭注,並刪除了校勘記。同時,本書保留了原點校本人名、地名下加專名線(——)、書名下加波浪線(——)的做法,使讀者一目瞭然,不會因為不熟悉這些專有名詞而誤讀、錯讀。可以説,本書是方便現代讀者閲讀這部鉅著的便捷的白文普及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