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忌諱綠色

來源:時代範 3.25W

中國人忌諱綠色的原因是綠色是不吉利的顏色。在中國文化中,綠色有時會被視為不吉利之色。

中國人為什麼忌諱綠色1

中國人忌諱綠色的原因是綠色是不吉利的顏色。

在中國文化中,綠色有時會被視為不吉利之色。這是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綠色曾經被用作表示死亡、別離和分離等負面意義。

例如,唐代詩人李白在他的《將進酒》中寫到“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其中的“青”就指的是綠色,這裏體現了青春易逝的哀怨之情。

在中國綠帽子顧名思義,就是綠色的帽子,意指被人戴綠色的帽子。隱含的意思是一個男人自己的女人和別的男人偷情、相好,那麼這個男的就被稱做是被戴了綠帽子。被人戴綠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丟人、丟臉面的事情。

中國男人怕這頂帽子怕到了發瘋的地步,這種懼怕延伸到女人身上,就是生死事小,失節事大,別以為只有中國的女人被貞節牌坊給束縛住了,事實上同時被束縛着的還有中國男人。上至宮廷,下至平民百姓,多少人為了這頂綠帽子大打出手,血流成河。

顏色的物理現象

一個彩虹所表現的每個顏色只包含一個頻率的光。我們稱這樣的顏色為單色的。彩虹的光譜實際上是連續的,但一般來説,人們將它分為七種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每個人的分法總是稍稍不同。

單色光的強度也會影響人對一個頻率的光所感受的顏色,比如暗的橙黃被感受為褐色,而暗的.黃綠被感受為橄欖綠,等等。

中國人為什麼忌諱綠色
  

在物品上塗抹顏料後會出現顏色,顏料是不溶於水或油的無色或有色粉末狀物質。分天然顏料和合成顏料兩類。

天然顏料多屬礦物性。合成顏料又分有機和無機的兩類,無機的如鈦白粉、鉻黃等,有機的如酞菁、甲苯胺紅等。廣泛用於油墨、塗料、橡膠、塑料等物品的着色。

中國最不吉利的顏色

中國最不吉利的顏色是白色。

這是代表金屬的顏色,與死亡和哀悼有關。中國人在葬禮上穿白色衣服。帶有負面含義的幸運或中性色綠色可以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因為它與不忠有關。

據説戴綠帽子的男子有一個不忠的妻子。考慮到它與黑暗和祕密的聯繫,黑色也被認為是不吉利的。

色彩意象

正因為白色可以反射所有光,所以夏天非常適合穿白色或淺色衣服。白色還是光明的象徵色。白色明亮乾淨、暢快、樸素、單純、雅緻與貞潔。

但它沒有強烈的個性,不能引起味覺的聯想,但引起食慾的色中不應沒有白色,因為它表示清潔可口,只是單一的白色不會引起食慾而已。

中國人為什麼忌諱綠色2

綠色在很多國家是代表着自然、和諧、生命和平靜的。但在中國,綠色卻被視為一個不祥之後。

在中國古代,用綠色字體書寫文字是被禁止的,因為綠色與死亡、毒藥、妖怪等聯繫在一起,很容易引起對方的不安和恐懼。即使到了現代社會,中國人也深深地忌諱綠色。

到中國綠色的忌諱有很多,比如錢包裏不能放綠色的鈔票,穿綠色衣服會影響事業,送給別人綠色東西會帶來厄運。

這些傳統的忌諱經常被年長的人們傳承,因此在一些重大場合,譬如婚禮喜慶、公司慶典等,綠色將不會是首選的顏色,因為受忌諱的影響。人們經常用其他顏色來代替綠色。

有些學者解釋説,中國人忌綠色是因為在古代,中國的氣候惡劣,瘟疫屢屢,綠色往往代表着疾病、病毒、痛苦等等意義,因此人們忌諱綠色。

此外,綠色也與死亡和摧毀有關。如果你看過中國的電視劇,你會發現許多劫匪穿的都是綠色衣服,在這些電視劇中,綠色常常被用做犯罪、惡勢力的象徵。

在中國文化中,紅色是吉祥和喜慶的顏色,寓意着幸福和繁榮。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中國的年輕一代也慢慢地擺脱了綠色的忌諱,有很多年輕人穿綠色衣服或者佩戴綠色配飾,這些年輕人不再對這些傳統的忌諱有過多的關注。

在我們的世界裏,顏色具有多種意義,綠色並不總是帶有負面的含義。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根據不同的信仰、經驗和文化背景,對任何顏色都予以平等、寬容和尊重的態度。

中國人為什麼忌諱綠色 第2張
  

中國民間顏色禁忌

顏色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有明確的象徵意義的。表現在服飾方面,不同顏色,寓示着高低貴賤、好壞吉凶。因此,許多顏色在一定的環境場合、一定的身份人格方面是禁忌使用的。

(1)貴色忌

中國人以黃色、紫色、香色等為貴色。這些顏色曾經一度是皇室或權貴人士的專用色,民間百姓禁忌用於服飾。

黃色常令人聯想到金子的顏色,因有尊貴的'寓意。歷代皇帝大都喜尚黃色,俗稱登基做皇帝為“黃袍加身”。據《清稗類抄》雲:“皇子得服金黃蟒袍,諸王非特賜者不能服。”

民間就更是禁忌有黃色的衣服了,否則,視為“要造反”、“想篡位”。歷來不乏以此來判刑定罪的實例。宋朝時,黝紫色和赤紫色一度成為貴色,民間禁用。

據《燕翼貽謀錄》雲:“仁宗時,有染工自南方來,以山礬葉燒灰,染紫以為黝,獻之官者洎諸王,無不愛之,乃用為朝袍。乍見者皆駭觀。士大夫雖慕之,不敢為也。而婦女有以為衫禐者,言者亟論之,以為奇褒之服,寢不可長。

至和七年十月己丑,詔嚴為之禁,犯者罪之。中興以後,駐蹕南方,貴賤皆衣黝紫,反以赤紫為御愛紫,亦無敢以為袍者,獨婦人以為衫禐爾。”(轉引自《中國民俗與民俗學》第79頁)到了清朝,又有香色(降紗,次明黃一類)為貴的習尚,民間也曾一度禁用。

據《清稗類抄》雲:“國初,皇太子朝衣服飾,皆用香色,例禁庶人服用。後儲位久虛,遂忘其制,嘉慶時,庶民習用香色,至於車幃巾櫛,無不濫用,有司初無禁遏之者。”

由於皇室、官宦上層社會喜好的變幻和高貴專有的等次不一,民間服飾顏色禁忌還不止如此,據明代何孟春《餘冬序錄》內篇雲:“庶民妻女用袍衫止黑、紫、桃花及諸淺淡顏色。其大紅、青、黃色悉禁勿用。”

這裏民間禁用的顏色,至少有一部分是由於顏色的尊貴性質而使然的。服飾上的顏色可以標明穿着者的身份。因此,服飾的高貴顏色的禁忌實質上仍是身居高位的人體禁忌的變形。

普通的人們禁忌服用某些顏色,實際上亦是他們禁忌接觸某些大人物的“禁忌體”的表現,換一種説法講,即服飾顏色禁忌,在這裏,實際上是把顏色當成了人體禁忌的隔離物——“絕緣體”了。

(2)賤色忌

民間常以為綠色、碧色、青色為賤色,元、明、清時只有娼妓、優伶等“賤業”中人才用於服飾。

據《低俗作品請刪除》雲:“後代(元以後)人以龜頭為綠色,遂目着綠頭巾為龜頭。樂户妻女大半為妓,故又叫開設妓院以妻女賣淫的人為龜,或叫當龜。又以官妓皆籍隸教坊,後人又呼妻女賣淫的人為戴綠頭巾,或叫戴綠帽子。”

明代也有此説,並且從制度上加以規定,如郎瑛《七類修稿》雲:“吳人稱人妻有淫者為‘綠頭巾’,今樂人,朝制以碧綠之巾裹頭……”又沈德符《萬曆野獲編》雲:“按祖制,樂工俱載巾,系紅綠搭膊;

常服則綠頭巾,以別於士庶,此《會典》所戴也。”何孟春《餘冬序錄》雲:“教坊司伶人制,常服綠色巾,以別士庶之服。”

可見明代樂人、伶人、樂工必得“常服”綠頭巾。清代亦有此類記載,翟灝《通俗編》雲:“又以妻之外淫者,目其夫為烏龜,蓋龜不能性交,縱牝者與蛇交也……

國初之制,綠其巾以示辱,蓋古赭衣之意。至今里閈,尚以綠頭巾相戲也。”《清稗類抄》雲:“嘉慶時,優伶皆用青色倭緞、漳絨等綠衣邊,以為美飾,如古深衣。”

清代優伶,以青衣、綠衣為美飾,或是常服而不察其辱,反以為美吧。但從更遠古時代的習尚看,碧、綠、青等色,也仍然是輕賤不尊貴的標誌,漢代綠巾雖不限於淫業,“王八”戴,也是賤服,當時只有庖人(宰夫)、賣珠人等戴綠幘。顏師古説:“綠幘,賤人之服也。”

唐代碧巾甚至是侮辱囚犯的一種刑罰。據《封演聞見錄》雲:“李封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頭巾以辱之,隨所犯輕重以日數為等,日滿乃釋,吳人著此服出入州鄉以為大恥。”

宋代也以著青巾為不肖子弟、屠沽之徒,如沈括《夢溪筆談》雲:“蘇州有不逞子弟,紗帽下著青巾。孫伯純知州判雲:‘巾帽為青,屠沽何異?’”可見歷來青、綠、碧色均為賤色,士庶黎尼皆避忌用於服飾。

皇室貴族就更忌服用了。即便與此等顏色接近的,也很忌諱。據《清稗類抄》雲:“襯服初尚白色,嘉慶時,尚玉色,又有油綠色,國初皆衣之,殆沿前代綠袍之義。高宗惡其黯然近青色,禁之。”

除此以外,還有其他一些顏色,也與賤業、賤民相聯繫着。如清代奴隸有以紅白鹿革為背子的服飾習俗。

但紅白色並不是奴隸的專用色,它只是與背子的服飾款式相結合而常用於奴隸輩的,所以,紅、白色不作賤色論。

凡屬於賤色的,民間普通人士皆禁忌服用。如前文所引,賤色屬古來慣習養就的成見,又如之附會地傳説,用以特指某些賤業人等的身份。

這些人實際也有“不潔”、“污穢”的性質,因而賤色禁忌仍然是一種賤人(不潔)人體禁忌的轉換形式。

(3)兇色忌

中國人以為白色、黑色等為兇色,在服飾方面都有所忌諱。黑、白兩色都與死人的事相關聯,或者能夠令人想起陰間的勾魂鬼——黑無常、白無常來。現時期,舉辦喪事,都帶黑紗,或穿白色孝服,佩戴白紙花等。

所以白色、黑色都容易使人聯想到兇禍喪葬等不祥之事,故而一般人忌諱穿着,尤其在婚嫁、生育、過年、過節等喜慶日子裏更是忌諱穿純白、純黑的衣裳,惟恐大不吉利。

服飾忌白的習俗,當起於染術精湛的後世。中國染色的起源,雖是很遠古的,但因染術不精,古人用之不多,故上古時,人們還並不忌白。

當時人們通服白色衣,喪服以精粗為序,不以色辨。素服色白。雖然當時王公大人服有章採,但民間大都素服。《禮記?典禮》雲:“為人之者,父母存,冠衣不純素。”這是與喪服不同處。喪服是純素的。

《禮記?郊特牲》雲:“素服,以送終也。”素服是冠、衣、裳皆白色。民間父母在,冠衣不純素,即是恐有喪象的意思。不純素者,或者冠、衣、裳有部分是染過的,帶彩的。這時民間仍可服用一部分白色衣冠,説明白色還並不是嚴厲禁止使用的兇色。

但是一般不可“純素”,以免不吉之象。説明已開始有“純素”不吉的諱忌心理存在了。鄂温克族近世的服飾習俗中,也是把白色看成是孝服的。

其民除內衣外不穿白色衣服。內衣也絕沒有用白色釦子的,而多用有色線縫。這樣,也就認為不是“純素”了。這説明不“純素”是極易變通的。

但是,由於“送終”以“素服”的習俗已轉化為一種色彩的辨別方式,再加上民間染印技術的不斷髮展、日益精湛,使得“純素”成為“送終”的惟一服飾色標,於是白色便在日常生活中演變成為一種令人非常懼惡厭憎的兇色了。大約到了唐宋時期,厭白尚採的風習便普遍流行於民間了。

據《宋史輿服志》雲:“涼衫其制加紫衫,亦曰白衫。乾道初禮部侍郎王曮奏:‘竊見近日士大夫皆服涼衫,甚非美觀。而以交際居官,臨民純素,可憎有似凶服。’……於是禁服白衫。……自後涼衫只用為凶服矣。”

這恐怕要算是民間服飾忌白和認白色為兇色的官方從制度上加以禁制的濫觴了。據《清稗類抄》雲:“臣工召對、引見,皆服天青褂、藍袍、雜色袍悉在禁止之列,羊皮亦不得服,惡其色白,近喪服也。”近世的鄂温克族,白色皮衣也都要染色後才穿。

其方法是將熟好的白皮子用馬糞和松樹子低俗作品請刪除煙燻成黃色。據説既可避忌白色,防止兇患,又很實用,可以防潮、防雨。

民間亦有不以白色為兇而喜尚白色的習俗。據《隴蜀餘聞》和《清稗類妙》雲,陝西漢中、臨潼、華州、渭南等地都有衣飾尚白的習俗。

傳説是為諸葛亮帶孝留下的風習。蒙古族牧民亦以白為祥瑞為色,習俗尚白,衣冠純素,喜騎白馬,住白色“蒙古包”,以白色哈達為敬獻禮品。

漢族如今人們亦有不忌白色的,在夏季常穿白衣白裙,着純素服飾。有的甚至在婚禮上亦穿戴純白色的服裝,不以為兇,反以為吉祥、高雅。

這或許是對西方婚儀習俗的仿效。但中國民間絕大多數地區和民眾仍視純白為兇飾。鄉間老嫗在説民譚講故事時,還以“白鬍子老頭”、“穿一身白”作為恐怖、兇厄的象徵來嚇唬小兒。這也體現了一種服飾忌白的心理。

黑色,在中國民間曾經也是常用服色,因為染起來很方便,穿着又耐髒,比較實用。所以舊時許多人喜好穿黑色衣服。

在農村,至今仍有不少人喜好黑色。但一般也忌諱純黑色,總要與藍色、橙色、雜色搭配起來穿。如果穿一身黑,也要扎一個白頭巾或棕腰帶等等,以為這樣就不是純黑了。

另外,在做壽衣時,一般是禁忌用黑色的。給死者穿壽衣,要穿藍衣,禁用黑色。俗以為穿黑衣會使死者轉生為驢。

有些地方忌用黑色,必用紅色。俗以為人死後要上剝衣亭的。穿上紅衣,剝衣鬼見到紅色,就以為已剝出了血,會停手不剝的。

否則,若是隻穿了黑衣,剝衣鬼非把皮肉剝爛不可。不過,黑色尚未見有官方從制度上的明禁,其兇色的俗見,還是流行於民間,其忌諱純黑的慣習,也是由不同地域內民眾的心意自然調節的。

另外,有些顏色有一定的場合氣氛中也有兇色的性質。例如紅色。紅色一般是吉色,有喜慶的性質,常用於婚嫁、生子、過年過節等喜慶日子。

但紅色又與血色同,因易引起傷害、流血的恐怖感,所以,喪葬期間禁忌穿着紅色衣裳,惟恐衝犯鬼魅、神靈。

且紅色屬陽,其與太陽色同,黑色屬陰,穿着紅色也恐陰陽不調,恐對逝者不利。舊時國殤禁忌一切人等服飾紅色。曾有一段相聲,諷刺某皇帝駕崩時禁忌紅色,竟要人把紅糟鼻子也用藍墨水染了。可知喪事忌紅之慎重。

古時有人説,白色“於凶事為吉,于吉事為兇”。而紅色卻是“于吉事為吉,於凶事為兇”。二者正好相對應起來,白色是相反於吉、兇之色,紅色則是相同于吉、兇之色。此亦為中國民間關於顏色禁忌的一項趣事。

中國人為什麼忌諱綠色 第3張
  

(4)豔色忌

濃粧豔抹,穿着華麗,在中國民間也是犯忌諱的。俗以為服飾的色彩是應當與人的年齡、相貌、品行、德才相符合的。

如果不相符合便有“超越本分”之嫌,被視為一種“越軌”行為。女人豔粧過分被視為輕浮下賤之人,男人穿着鮮亮過頭,被視為浪當好淫之輩。

所以過去中國人服飾色彩單調,女人非紅即綠,大紅大綠,而且紅色只限三十歲以下女人穿着。

俗話説,“紅到三十綠到老”,男人非藍即黑,灰藍黝黑,四十歲以上的男子就要少穿藍色了,否則,怕人家説“不合適”,説“老來俏”。

如今,這種禁忌已經逐漸被打破,人們在穿着上日益考究起來,服飾的色彩也越來越鮮豔,越來越多樣化起來。

以上談到幾種服飾的顏色禁忌,除了顏色的崇尚與否常隨時代的發展而變化一點需要補充説明以外,不同民族,不同社羣對某種顏色的好惡,也是不盡相同的。

這一點尤其在族徽、國旗等集體意識的標誌中最易得到顯示。據説中國曆代服飾“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復夏制尚黑,漢復周制尚赤;

到了唐代服色尚黃,旗幟尚黑,宋沿襲,元尚黃,明改制取法周、漢,用唐宋旗色而服色尚赤,清又復典。”民國尚白,中華人民共和國尚赤。國民黨尚白,共產黨尚赤。

而崇尚的反面,便有所諱忌。現代史上曾有稱“國統區”為“白區”,稱共產黨人為“赤色分子”的説法,都是以顏色論轄區和政見的。

其中有對顏色的崇尚,也有對顏色的諱忌。可見顏色於服飾裝點方面是有着象徵意義和禁忌意義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