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也需要心理救助

來源:時代範 7.35K

志願者也需要心理救助,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有些事情是被刻意遺忘的,或是不願提起的,心理救援就是從這些平常人的平常事為切入點,醫治人們的心病,下面分享志願者也需要心理救助。

志願者也需要心理救助1

地震災難又一次降臨,災區的救援工作正在積極展開,心理專家提醒,正在參與救助的人也被創傷所傷。通過電視機鏡頭、報紙圖片以及新聞不間斷的報道,地震也變成了全國人民的心理災難。

志願者也需要“心理”救助心理專家説,玉樹縣親歷地震的人屬於心靈的一級創傷,參與救助的志願者、醫務人員、軍人屬於二級創傷。從電視上、報紙圖片上看到這些傷害畫面的全國觀眾的心理其實也受了三級創傷。被忽略災難對所有人的影響,有些人甚至嚴重到需要尋求心理幫助。

地震是種災難,是種創傷,志願者抵達災區後,接觸的是破壞性畫面,滿目瘡痍,傷者、死人,這類畫面會勾起人潛意識裏的創傷感、喪失感——成長過程中親人過世,與親人的分離,父母離異等等這類“喪失”的創傷。這種創傷多多少少就存在於潛意識之中,新接觸到的畫面會激發這種潛意識。

志願者也需要心理救助
  

一般而言,接觸時間越長,每天接觸這些畫面,受創感越強。專家建議,志願者去災區不要超過10天該換班,免得時間越長,受創感越強,可能造成的心理問題越大。回到原地後,需要接受團隊心理輔導,減輕這種心理創傷。

全國人民也不要忽視自己的心傷而對全國人民,心靈受傷害的媒介是電視機,但一般自我有種保護意識,自我調節功能,看到觸目驚心的'畫面會迴避。但有些人的心結被突然激發開,如果持續一個月還有失眠、焦慮、不想活動等異常,不要忽視,別全歸結於忙、累,必要的時候需尋求心理幫助。

1、給志願者的建議

(1)回來後,如果持續2~3個月失眠,月經不調,情緒焦慮,需要接受個人心理輔導。

(2)在災區時間別超過10天。

(3)去災區前充分了解災區狀況,明確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知道自己能説什麼。

(4)從災區回來接受心理團隊輔導,免得心理創傷無法疏導,引發自身的心理問題。

2、給全國人民的建議

(1)看災難畫面情緒難以自控就回避看。

(2)持續一個月失眠,焦慮,抑鬱,不想活動,尋求幫助。

志願者也需要心理救助2

女童也需要心理救助

受到性侵害的孩子現在都不願意上學,在家裏哭。經常在睡覺的時候被嚇醒,可以説是噩夢不斷。不願出去跟別人玩、整天待在家裏,還總愛生病。6月25日,在京舉辦的兒童性侵害防治論壇上,河南桐柏縣受侵害女童的家長現身會場,讓孩子儘快走出陰影、健康成長成為這位父親當前最大的心願。

為什麼關注女童的性暴力問題?聯合國婦女署項目協調員現場提供了一組數據:世界衞生組織2000年的研究發現,全球有20%的女童遭受過18歲以前的性暴力,每年有1.5億的女童遭受性侵害,且56%來自身邊的人,特別是家庭成員。遭遇性暴力的.90%是女童,還有10%是男童。

一些小女孩茫然不知道什麼是性侵犯,在長達幾年的時間裏,反覆被傷害,卻默默忍受。在專家看來,這些現象得以長期存在並不斷出現,説明學校對未成年人進行預防性侵害教育方面,存在嚴重缺失或不足。性侵害帶來了嚴重的身心健康問題和很不利的社會後果。受害女童不僅是身體的殘害,還有很多來自社會,甚至家庭的羞辱和歧視。

今年,廣東婦聯與檢察院開展聯合調研,女童受侵害刑事案件中,遭遇性侵害佔總數的75%。過去3年,廣東逾2500名女童遭性侵,其中近半在14歲以下,性侵女童者65%是熟人,包括鄰里、親屬、老師等,年齡在20週歲以下和50週歲以上居多。廣東省的數據只是冰山一角,卻典型地反映了當前女童受性侵害的狀況。據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研究部專家介紹,在2006年至2009年隨機挑選的340個侵害案例中,50個發生在校園,而農村處於高發狀態,佔60%。

志願者也需要心理救助 第2張
  

痛苦回憶伴隨一生

在悲劇發生後,人們往往會忘記真正需要幫助的,是孩子和他們的家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專家曾用兩年時間,近距離走入北方某地6個受到班主任性傷害的女童家庭,寫成了一本研究兒童性侵犯的書籍―《性之恥,還是傷之痛》。

之後的一段時間,專家一度處在深深的幻滅中,她極想告訴周圍的人,性侵發生後,一系列的心理創傷:恐懼、焦慮、抑鬱、噩夢、暴飲暴食或厭食,甚至自殺的念頭,都深刻地影響着正在成長中的兒童人格。

代理遼寧營口的嫖宿幼女罪案件,讓我們感觸頗深。受害人自從案件發生後,一般都不出門,除了跟親生父母交流外,不同任何人説話,走路時低着頭、貼着牆邊,生怕被老師、鄰居和同學認出來。專家表示,童年時期留下心理陰影,往往會影響一輩子,也可能會給未來埋下隱患。每次校園猥褻事件後,都應該關注受害人的保護問題,救助時最不應該缺位,否則會造成終身影響。然而,我國目前普遍缺乏對受侵害女童進行心理疏導的專業人員或治療團隊。

反覆多次的筆錄取證、毫無隱私可言的醫學鑑定在專家看來,披露細節,會激發創傷。一直以來,她都期待,中國內地能借鑑香港的經驗,建立多部門跨專業合作的性侵犯善後干預模式,來減少受害家庭二次傷害的可能性。

幫助兒童恢復創傷不是一個專業,或者是個人能做的,是需要各個部門、不同專業,同時伴以家長和老師的輔助。根據專家的介紹,在香港,一旦救助程序啟動,與受害人相關的各類人員―家長、政府社工、警員、教師、醫務人員,將迅速組成一個高效運轉的團隊。這個團隊迅速獲取並彙總受害人信息,包括身高、體重、血型、家庭狀況、性格、愛好甚至日常學習成績,然後在經驗豐富的社工主持下,協商如何迴應受害未成年人及其家人的需要。

志願者也需要心理救助3

心理援助不可缺位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專家稱,兒童遭性侵後應進行生理、法律和心理救助。生理救助即兒童告訴親人的同時應找醫生取證。接下來,尋求法律幫助,指導當事人如何報案與如何保護名譽權、隱私權。第三點易被忽視但極為重要,包括家庭關懷、相關心理救助以及與志願者交談等。

去年8月,深圳寶安成立了忘憂草女童援助項目,核心是事前預防,事後救助。忘憂草,顧名思義是要讓受傷害的女童忘記憂愁、放下煩惱,旨在幫助她們度過艱難與黑暗的時期。對於重建保護幼女的社會機制來説,這僅僅是個開始。

據寶安區婦聯工作人員介紹,忘憂草針對遭受性侵害的未滿18週歲的未成年女性(女童)及其家庭給予支持與相關援助,旨在建立多部門、跨專業的聯動機制,為女童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志願者也需要心理救助 第3張
  

項目採取5大援助手段,包括事前預防及事後的五大支援:熱線支援、法律支援、醫療支援、心理支援以及社會救助支援。考慮到受害者的個人隱私,還專門提供了隱祕的訪談室,由心理學專業社工具體負責每個案件。一個安靜、隱祕的環境,對受性侵害的女童來説更容易接受,同時我們也會通過熱線,為來電者提供及時的諮詢與指引。另外,項目會為女童提供及時的`醫療支援與法律支援,義工也會對個案進行長期的跟蹤以及家庭輔導。

在事前預防方面,項目亦有多種途徑。首先以各中國小現有的生理衞生課程、青春期性教育課及法制教育課程為基礎,以家長學校為教育平台,增設性侵害及性防護等相關課程,提高教師、學生及其家長對女童特殊權益的認識與預防等等。

專家告訴記者,她的團隊目前在做一個很小的項目,即兒童性侵害專項干預手冊,希望為不同部門提供一套專業的心理創傷恢復知識,期望明年暑假以後,我們有機會舉辦系列的培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