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識需求

來源:時代範 1.92W

心理知識需求,保持自我意識良好,達到保持心身健康的目的。

心理知識需求1

一、如何獲得好心情?

1、拿一張紙,一支筆,把你所能寫出的漂亮、美好、幸福的詞語寫出來,漸漸的,笑容就會在你的臉上浮現。

2、到外邊看一看天空,追逐那白色的雲朵,想象那藍藍的天...你的心胸就會開 闊多了。

二、心理保健:

1、不做過當事。大凡為人處事,宜於恰當適中,切莫做過當事。光明磊落,與人為善,樂於助人,便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自覺心安理得,心靜神寧,有益身心。

反之,若做事失當,甚或胡作非為,終是理屈心虧,便覺心神不寧,焦慮不安,惶惶不可終日,必然損害身心。

2、不求事事稱意。“人生世間,自幼至壯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事常多”,因此不能苛求事事稱意。需求過高,難以達到,使人悲觀失望,甚或誘發疾病。

因而要善於提出合理的需求,當某些需求不能滿足時,須自我開導,知足長樂,切勿自尋煩惱。其實有些不足還可以激勵人們奮發進取。

心理知識需求
  

3、學會寬宏大量。寬宏大量是心理健康的表現。人的氣量與性格、學識有關,也可以通過學習、鍛鍊使之改善。

方法是“始忍於色,中忍於心,久則自熟,殊不與人較”,即先學表情上的忍讓與剋制,然後做到心理上的'寬容與諒解,時間一長,就會變得寬宏大量,遇事看得慣,想得通,放得下,不與人斤斤計較。

這是一種寶貴的經驗,值得學習借鑑。

4、善處逆境。人生在世,或多或少總會遭受挫折、失敗與打擊,因而必須善處逆境,“簞食瓢飲而不改其樂”。

可以通過舒散、疏泄、排解等方法,如向親友傾訴苦悶,或盡情欣賞音樂,以儘快擺脱不良心情,解除心理壓力,求得心理平衡。有志者能化悲痛為力量,發奮圖強,在更高水平上求得心理平衡。

如周文王被囚而寫《易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編寫《國語》;孫子慘遭臏刑,著有《兵法》;司馬遷辱受宮刑,撰寫《史記》。這些歷史人物的確善處逆境,從而達到心理上的“昇華”。

5、恬淡寡欲。保持思想安閒清靜,愉快樂觀,知足而少慾望,是歷代公認的延年良方,故《素問》説:“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這首詩教導人們到志閒少欲,怡然自得,隨遇而安,以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知識需求2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始終保持開闊的心胸,提高對心理衝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熱愛生活,熱愛學習。

(2)充分認識自己,正確估價自己,有自知之明,不自卑不自負。

(3)積極交友,寬容待人,善於與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幫助,相互學習。

(4)積極培養自己的各種興趣愛好,如琴棋書畫,參加有益的`娛樂活動,積極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5)多讀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巖》等,陶冶情操,樹立遠大的理想。

(6)學會思考,愛動腦筋,學會全面分析複雜問題,要有遭受挫折的思想準備。

(7)要積極參加勞動,在勞動吸取教訓,接受艱苦的磨鍊。學會克服六種社交心理障礙。

心理知識需求 第2張
  

1.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只知其短,不知其長,甘居人人,缺乏自信,無從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他們在交往中習慣於唯唯諾諾,很少直抒胸臆、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這種心理如不克服,久而久之,就會逐漸磨損一個人的膽識、魄力和特徵。

2.猜忌心理:有這種心理的人喜歡用不信任的眼光打量別人和看待外界事物。比如,看到其他同志私下議論,就以為在講自己的壞話;獎金被扣除幾元,就認定是某某人從中作梗…猜忌成癖的人,捕風捉影,節外生枝,結果只能自尋煩惱,製造隔閡。

3.怯懦心理:涉世未深、閲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容易產生這種心理。他們在話鋒閃爍的論辯中,由於怯懦,不敢發表深思熟慮後的真知灼見。

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由於怯懦,醖釀已久的大膽計劃設想不能實怯懦心理,是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一根繩索,應決斷而棄之。

心理知識需求3

心理保健原則:注意四個原則

保持自我意識良好自我意識就是對自己、對“我”的認識。自我意識良好的核心,就是做到自知和自愛。自知就是通過自我觀察、自我評價,來了解自己能力的真實水平,對各種行為都要“量力而行”。

自愛就是愛惜自己,保護自己,重視自己。真正做到自知和自愛,在實際生活中應注意下面幾點。

①通過和別人比較來培養自知力,但絕不應把這種比較作為衡量自己的唯一尺度

②擴大自己的生活領域,多多接觸人和事,認真積累生活經驗,從而體現現實中自己的品質與才能。

③認真對待自己的功與過。

④對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應該隨時調整,否則易產生挫折感或自悲心理,這是對心身健康不利的。

心理知識需求 第3張
  

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與人交往時還應注意:真誠的鼓勵和讚美,而不是阿諛逢承;從團結的願望出發,善意的指正;尊重別人人格,不把意見強加於人。

要積極參與勞動實踐。勞動促進個體的發展包括軀體和心理兩方面。通過勞動實踐從而保持和現實的緊密聯繫,通過勞動實現理想,糾正不切合實際的空想,並在勞動中增進人們的友誼。

勞動使人消除不必要的憂慮和擺脱過分的自我注意,使生活內容豐富而充實。勞動的成功與成果,使人們認識到自己生存的價值,因而對生活充滿信心。

心理調節生活中矛盾和事件所引起的心理反應,主要是情緒反應,所以心理調節和控制的最基本點,可以説是調節和控制情緒,使之推遲發作或發作適可而止。

但這種調節又與個體對客觀的認識和評價以及自我評價密切有關。因此,學會善於掌握自我,善於控制和調節情緒,對適應社會發展、維護心身健康卻是至關重要的。

因為情緒活動可以説是心理刺激中對健康影響最大、作用最強的成份。人的'任何活動莫不以情緒為背景,伴有情緒色彩的。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健康的情緒生活。要注意情緒表現的適當性及情緒的緊張適度。

情緒的適度緊張不僅使人們生活富有節奏和情趣,而且能高效地發揮人們的潛能,從而獲得心身和諧和心理健康。情緒的表現適當是該哭就哭,該笑就笑,而不要無限地壓抑自己的情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