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拿別人東西怎麼處理 孩子偷拿東西正確教育方法

來源:時代範 2.69W

1、千萬不要審問孩子

孩子偷拿別人東西怎麼處理 孩子偷拿東西正確教育方法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了新玩具時,一定要放平心態,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一上來就以法官的身份來審問孩子。

這樣就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逼着孩子去説謊。父母應該心平氣和地鼓勵孩子説出事情的真相,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是因為特別喜歡這個玩具,之前要求父母給他買,而父母沒有滿足他,導致他去拿別人的來玩的話。那麼父母也要反思一下,是否自己具備滿足他的要求的經濟條件。

如果具備,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個要求或者目標,比如孩子平時不好好吃飯,你可以要求他未來的一週內在規定的時間內自己把飯吃完,然後獎勵他一個這樣的玩具。

這樣一來,既糾正了孩子不好的習慣,又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一舉兩得。

切忌拿羞辱當教育

當孩子出現私自拿東西的行為,有部分家長會用打罵方式的來讓孩子長記性。但我始終覺得這不是最適合的方法,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小夥伴,媽媽打她罵她,導致的結果是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別説絕大多數孩子是無意中有了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即使孩子真的有意偷竊,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在大發雷霆之前,也一定先理性思考孩子的現實情況,是什麼事情使得孩子在產生需求和遇到困難時不來向爸爸媽媽求助,而是自己想方設法去解決?

如果因孩子的行為造成物品損壞,一定要賠償

當然,如果用了引導、暗示、提醒等各種方式,孩子還是改不了不經允許拿別人東西的毛病,就需要面對面地進行批評教育了。

孩子的童心是一張白紙,可以向善,也可以從惡。養育一個孩子,最難的地方就在於我們務必在孩子面前收起惡的一面,讓孩子更快樂地向美好善良的方向奔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自己也因此成長為更美好更善良的人。

2、幫助孩子樹立物權意識

父母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保護自己物品的權利,別人的東西必須經過主人的同意才可以拿。包括孩子自己的玩具,如果不想給別人玩,也有不給別人玩的權利,任何人沒有權利要求他非要給別人玩。

那麼同時換位思考,別人的東西也是一樣,你想要玩別人的玩具,可以主動去跟別人溝通,比如,使用禮貌用語問別人“請問我可以玩一下你的小汽車嗎”,或者用自己的玩具交換,但“偷拿”是絕對不對的行為。

如果孩子偷拿了別人東西,父母可以試着讓孩子感受一下自己心愛的物品不見了的傷心難過情緒,以此來誘發孩子內心的愧疚感,使得他同情“受害者”,也能更加有效地矯正孩子的“偷竊”行為。

3、不要以罰代管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拿了別人東西是很惡劣的行為,必須讓孩子一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徹底改正以免留下後患,於是用非常嚴厲的方式來懲罰孩子。

其實對於較小的孩子來説,很多時候這種強烈的管教不但不會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其實在孩子(尤其是幼兒)的概念裏,並沒有“偷竊”的概念,只有喜歡就想要佔為己有的想法,所以發現孩子有了這樣的行為導向,父母一定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引導孩子,千萬不要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不要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

4、鼓勵孩子承擔責任

我家老大上國小一年級,前段時間,老師在班上發學生訂的牛奶時發現每天奶都會少幾瓶,後來經過仔細觀察才知道,是班上一位沒有訂學生奶的女孩拿的。

老師第一時間聯繫了女孩的母親,跟女孩母親溝通時才知道女孩拿別人東西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也有這樣的習慣,但母親每次都想既然都已經拿了,打罵孩子也沒用,簡單地跟孩子説了一下“拿別人東西是不對的”這樣的話,就沒有下文了。

父母在第一次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之後,就要要求孩子把拿了的東西歸還並向別人道歉,如果是貴重的物品,父母也要承擔起賠償的責任,以身作則地讓孩子明白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父母除了讓孩子分清對錯、具備是非觀念外,也要讓孩子看到事情的處理結果。

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也要在能力範圍之內儘量地去滿足孩子的正常需求,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受重視的、自己的情感是可以得以滿足的,在這種心理建設之下,孩子就不會再去“偷”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