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嘮叨”傷害到孩子

來源:時代範 1.77W

危害一、家長形象易受損

不要讓“嘮叨”傷害到孩子

一些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太理想化所以顯得很不現實,要是發現孩子表現出的言行比不上他們內心所期望孩子做的,就會形成較大的心理落差,所以會對孩子嘮叨不完,孩子的行為要是有一點點不稱爸爸媽媽的心意,就會對孩子批評、報怨,還有的爸爸媽媽還會對孩子諷刺挖苦。

其實爸爸媽媽大部分的嘮叨是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要求的,看見不稱心的就會講,想到什麼內容就會説出來,所以就會讓孩子覺得很無奈,老是心生厭煩,有時候還會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太沒水平,話都説不清楚”。

危害二、孩子厭煩而叛逆

爸爸媽媽的嘮叨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受到尊重,這樣會導致孩子形成自我認識的不足和比較害羞的心理,會讓孩子覺得做什麼事情做得怎麼樣都很無所謂,就會變成“越説越不聽”的叛逆局面。

有時候孩子真正犯錯時,爸爸媽媽一直在孩子耳邊嘮叨説教,就會導致孩子從覺得自己做錯了到不耐煩然後接下來反感討厭,被“逼急”了,有時候就會產生我偏要這樣的逆反心理和行為。

心理學研究表明,要是孩子覺得自己被爸爸媽媽批評了,可能要過很長時間才能恢復心理平靜,所以當爸爸媽媽一直批評時,他就會覺得為什麼爸爸媽媽一直説自己,心情就恢復地很慢。

危害三、孩子依賴無主見

一部分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言行總會擔憂,孩子不管幹什麼都反覆叮囑多次,就是期望孩子對自己的話能夠記得牢一些,少犯錯誤。於是爸爸媽媽這些迫切的心情轉變為嘮叨的行動後,可能最後結果就不是他們想要的。

原因在於,“預防針”起到的效果只是能夠引導孩子一時的心理行為,要是經常説的話,就會造成孩子的“免疫力”低下。

可能爸爸媽媽每天不停地嘮叨,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能自己思考,總是在比較隨便的狀態下去做,覺得結果是怎麼樣的自有家長去評斷,時間長了之後就會養成懶惰的習慣,這種習慣不僅表現在行動上,也反映在思維的發展上。

各位爸爸媽媽,為了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也同時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地長大、愉快地成長成才,希望爸爸媽媽能夠多多瞭解一些育兒方面的知識,用心跟孩子們交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