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學歷最幸福 孩子你為什麼讀書?

來源:時代範 1.19W

一、平民父親告訴孩子為什麼讀書——最接地氣的回答

國小學歷最幸福 孩子你為什麼讀書?

很多孩子都曾經會有疑問,我們為什麼讀書?有一位平民父親,這樣回答他的兒子,小編認為這是迄今為止看到的最接地氣兒回答。  爸爸,我為什麼要上學呢?兒子上學不久問爸爸。  爸爸説:兒子,你知道吧?一顆小樹長一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  十年的樹可以做檁條。  二十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俱······  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羣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  如果上6六年學,國小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國小的知識夠用了。  如果上9年學,國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如果上12年學,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樑了。  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知道了嗎?兒子:知道了。  爸爸又問: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兒子:丟人。爸爸説: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不是説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

二、胡適告訴你為什麼讀書——大師的回答

胡適,這位學貫中西的大師關於為什麼讀書,也曾專門做過演講。他認為我們之所以讀書主要是有三方面的原因:  1.讀書可以增長智慧。因為書是代表人類老祖宗傳給我們的智識的遺產,我們接受了這遺產,以此為基礎,可以繼續發揚光大,更在這基礎之上,建立更高深更偉大的智識。人最大的貢獻就是[留下]過去的智識和經驗,使後人可以節省許多腦力。  2.就是為讀書而讀書。讀書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讀書不能讀書,要能讀書才能多讀書。好比戴了眼鏡,小的可以放大,糊塗的可以看得清楚,遠的可以變為近。讀書也要戴眼鏡。眼鏡越好,讀書的瞭解力也越大。讀書固然可以擴充知識;但知識越擴充了,讀書的能力也越大。這便是為讀書而讀書的意義。  3.讀書可以幫助解決困難,應付環境,供給思想材料。知識是思想材料的來源。思想可分作五步。思想的起源是大的疑問。吃飯拉屎不用想,但逢着三叉路口,十字街頭那樣的環境,就發生困難了。走東或走西,這樣做或是那樣做,有了困難,才有思想。第二步要把問題弄清,究竟困難在哪一點上。第三步才想到如何解決,這一步,俗話叫做出主意。但主意太多,都採用也不行,必須要挑選。但主意太少,或者竟全無主意,那就更沒有辦法了。第四步就是要選擇一個假定的解決方法。要想到這一個方法能不能解決。若不能,那麼,就換一個;若能,就行了。這好比開鎖,這一個鑰匙開不開,就換一個;假定是可以開的,那麼,問題就解決了。第五步就是證實。凡是有條理的思想都要經過這步,或是逃不了這五個階段。科學家要解決問題,偵探要偵探案件,多經過這五步。

三、龍應台告訴你為什麼讀書——智者的回答

龍應台曾經寫給兒子一句話,告訴了大家為什麼要讀書: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小編説:關於讀書,我們古代有位哲人曾經留下名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對此功利主義的解讀,也可以算作一種意義。但是小編並不完全苟同。  讀書,我們所説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的那種讀書,而是真正的發自內心的讀自己想讀的書,可以拓展你的精神世界,讓你從讀書中明白事理,有所覺醒,通過讀書鍛鍊膽識、眼光、毅力,讀出自己的靈性。我們常説,不能增加生命的長度,但是可以拓寬生命的廣度,從這個角度來看讀書是擴寬生命廣度的最佳途徑。靈魂和身體總得有一個在路上,讀書就是讓你的孩子具備這種能力。  最近一段時間一直流行一個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決定人生的不僅僅是起跑線,更多的是轉折點。我們的人生總是面臨一個又一個的轉折,這些轉折需要我們做出一個又一個選擇,因此我們的人生方向發生了改變,決定我們成為這樣或者那樣的人,過上這樣或者那樣的生活。在轉折點,我們如何做出選擇?這種抉擇的背後因素太多,性格、人身觀、價值觀、對於時勢的把控和判斷等等,而所有的這些背後因素最直接快捷的獲得渠道就是讀書。所以説,讀書改變命運。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讓孩子讀書,不僅僅是那一紙學歷的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