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避免養出高風險的孩子?

來源:時代範 3.18W

動輒發火的孩子在增加

怎樣避免養出高風險的孩子?

1966年秋,日本引入了《斯伯克博士育兒經》(本傑明·斯伯克著),其中一個章節——身體的接觸和心靈的紐帶,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於是在日本skinship這個英文詞典裏沒有的和式英語被創造出來,大家開始實踐基於父母的愛和身體接觸的孩子中心育兒法。

從那以後經過了40年,育兒問題越來越成為深刻的社會問題,動輒發火的孩子在繼續增加,而且趨於低齡化,現在即使在1到2歲的幼兒中也能看到很多動不動就發火的孩子。在日本過去30年中,家庭內暴力、校內暴力不斷上演,家庭瓦解、學校教育荒廢,這都是因為這些孩子存在的緣故。

現在,不去學校、不上學、悶在家中、欺負他人以及虐待兒童等嚴重的問題幾乎淹沒了家庭和學校教育,這些都是孩子中心育兒法養育出來的孩子身上的問題。動輒發火的孩子不僅在日本,以美國為主,瑞典、德國等歐洲GJ也同樣發生着由他們引發的校園暴力以及過激暴力行為。

在日本,當初動輒發火的孩子們到了生育年齡,變成了動輒發火的父母,在家庭中滑向虐待兒童的危險。動輒發火的孩子在傳向第二代。

放棄了孩子中心主義的GJ

孩子中心育兒法到底錯在哪裏呢?

我想在第一部就澄清這個問題。用現在的認知神經科學(腦科學)信息來驗證(演繹),也會發現這一方法存在很大的缺陷。瞭解其真相,你就會充分理解今後怎樣育兒才不會失敗。我相信這一點。

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以認知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提供的很多依據,認識到了孩子中心主義育兒方式的錯誤,反省之餘,從1997年開始另謀他途,那就是教育第一線的零寬容方式。(參考第十八章)同時,美GJ庭內的孩子中心育兒法也改變了方向。到現在過了10多年,再沒有產生大量的高風險孩子,教育第一線也恢復了平靜,學校教育質量也得到改善。

英國的撒切爾夫人在擔任首相時,也曾強烈批判孩子中心主義,認為它是教育荒廢的根本原因,她設立了教育水準局,以此糾正教育偏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0年前走偏的瑞典也採取了各種對策,現在都得到了改善。數年前一直為校園暴力所困的德國也在採取緊急的對應措施。

可以肯定的是,許多GJ都收到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傳達的信息,從幼兒階段就糾正了孩子中心育兒法,所以他們的動輒發火兒童在鋭減。

日本的對策不進反退

日本還在拘泥於孩子中心育兒法,甚至還大力推介這種育兒方式,母子必讀手冊上也是如此。所以在家庭中,育兒對父母特別是母親來説是件嚴酷的勞動。

與此同時,學校教育的狀況更是一味惡化,校園暴力持續增加,原因在於孩子們的忍耐力低下,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利用手機暗地欺負同學的事情也在增加。

對於突發的是誰都行的衝動殺人案件,以及因為瑣碎理由就殺害父母的案件,日本一直沒有具體的解決對策。

但是,這些到底都是預測失誤。教育水準的降低只會使孩子的學習能力下降,在問題的解決方面根本於事無補。

於是,人們又將原因轉向家庭教育,變本加厲地追捧孩子中心主義。藉此東風,社會上推薦的孩子中心主義的育兒書氾濫成災,現在書店裏的育兒書有9成以上都是那種書。20xx年以後這種傾向愈加明顯,甚至出現了暢銷書。

不幸正在於此,這使原來的難題更加難以解決。很多父母都認為正確的育兒方針就是讓孩子想怎樣就怎樣,這就等同於放任自流。隨後,動輒發火的孩子越來越低齡化,最終連1到2歲的幼兒中也出現了這樣的情形。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原因在於孩子自身

後進生,校園暴力的根本原因在於孩子自身。學校的填充式教育、偏差值教育等都不是原因。教育困難的原因其實在於孩子,教育困難就是孩子自己的困難。

踏實不下來,不聽老師的話,沒有同情心,沒有合作精神,不體貼人,不守規則,自私任性,動輒生氣,暴力,沒有耐性,不能忍耐和堅持,沒有包容性,容易厭倦,沒有幹勁,缺乏自我抑制力,也就是説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所有這些不適合教育的性格羣都是高風險孩子的共同特徵。

高風險孩子所抱有的這些性格缺陷,多多少少也存在於很多普通孩子的身上。這些現實的問題是造成教育困難的最大原因。

為什麼必須得學習啊?為什麼必須要上大學?為什麼不能殺人啊?……為了反抗大人,孩子們會反問為什麼,為什麼。乍看像是蠻有哲理的,其實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連常識性的價值觀都不能共享的結果是,這些孩子的共鳴能力很差。就是説,他們不能感受和理解別人的感情、心情以及思想,不能產生共鳴。這不是教育的問題,而是因為他們的心理處於不是説教就可以理解事情的狀態。

孩子、社會、學校、家庭都走向不幸?

過去30年中,日本孩子的品性越來越壞。同時,教育的質量也變得越來越壞。

現在新上班的年輕人身上有很多缺點,比如水平低、放縱自己、自私任性、自我中心、協調性差、沒有責任感、不體貼人、沒有耐性、粗暴、易怒、言語不慎、冷漠、不能融入企業、很快辭職等等,不勝枚舉,企業也覺得很頭疼。這些性格都是高風險孩子的共同特徵。

日本幾乎所有的大學都在為學生質量的惡劣而煩惱。稍微嚴厲指導一下就會被控權利侵犯,而學生自己又毫無學習意願,簡直不知道他們究竟為什麼要來上大學。

不僅如此,學生入學時就沒有什麼學習能力,教師連普通的講義也進行不下去的大學並不少見。比如,數學連簡單的分數乘除都不會,只好花半年時間先補習初高中的東西,然後再開始大學的講義。特別是國語和英文的水平低下,幾乎慘不忍睹,不會的字,只好拿同音字來代替,論文寫得也是一塌糊塗。

大學的教授説這是高中教育不合格的緣故;高中的老師説這是國中教育不好的緣故;國中老師説這是因為國小教育不好;當然,國小老師會説這是幼兒園或託兒所的問題……所以才出現了班級崩潰(指課堂秩序混亂,導致無法上課——譯者注),小1問題(指國小一年級學生不能好好上課——譯者注)。但是,離震源最近的幼兒園的老師們只能三緘其口。因為前邊的震中是不能碰的聖地,那就是家庭——那些不好惹的孩子監護人。

如果孩子父母説:你們自己的責任幹嗎要轉嫁給父母!那所有的教師都得後退三步,無言以對。文部科學省(相當於中國的文化部——譯者注)也對這個問題保持沉默,一味地把責任推到教師身上。

其實根本的原因在於家庭,特別是錯誤的孩子中心育兒法。學校只不過成了二次受害者。而企業則是三次受害者。

家庭、學校、社會,從更廣更遠的角度看的話,大家都很不幸。而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將終身揹負不幸的包袱。

教育如果短見必定失敗。三歲之前的養育方式給孩子的一生帶來影響。

當務之急

日本在改革教育之前,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先要站在不適合教育的性格羣的立場,然後改善它。否則無論怎樣嘗試教育改革或重建,無論怎樣施行道德教育,無論怎樣強調家庭的管教,都是徒勞無功的。因為後續部隊還在不斷生成。

首先要糾正日本式孩子中心主義指導下的育兒方式,改善孕育出不適合教育的性格羣的育兒法,切斷持續增加的高風險孩子的後續部隊。如果不這麼做,無論怎麼進行教育改革最終都會從根源上崩潰。

照現在這樣下去的話,會有更多的無秩序班級和小1問題,以及校內暴力增加,班級崩潰也會持續增加,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困難狀況波及全國,變得更不好收拾。

這種狀況下,班主任對班級狀況的調整改善已經無濟於事了。

因為正如預測那樣,現在由幼兒期向學齡前過渡的暴戾孩子的預備軍,也就是高風險孩子正在增加。美國、英國、瑞典等GJ已經經歷的事,10年以後正在德國、日本上演。

既然孩子中心育兒法造就了這麼多高風險孩子讓我們的教育進行得非常困難,那麼就拒絕這種育兒方法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