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破壞孩子的內在節奏

來源:時代範 1.15W

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什麼事情都有其自身的節奏。彈琴、唱歌、戀愛、莫不如此。一個人的自我建構,也不例外。

不要破壞孩子的內在節奏

對於這一點,很多孩子都給我留下印象。比如源和乖,儘管年齡還小,但他們是有自己一套的類型。尤其是本源更為典型。在我眼裏,源很明顯是從內心而不是外在環境獲取能量的人,他對待外界是積極而開放的,但是他的認知方式特點是:只有他想清楚了,才能放開去做,故而會出現慢一拍的清況。這就是他的節奏,我們不能期望他即時即事的反應速度;在他已經開始思考如何應對一個問題時,我們最好閉口等待;在他正在消化我們提出的要求的時候,我們避免嘮叨和催促。

生活的鍛鍊、年齡的增長,會幫助他更快地對很多事情作出判斷,但是他會是一個永遠力圖做“正確的事”的人,只有想清楚了才能放開做,這種認知風格和節奏是會恆定存在的。

還有就是頎頎的世界裏,幻想和現實是界限模糊且交織並行的,它需要走很長的路才能確定一條自己和這個世界恰當的連接方式。刻板的要求和不耐煩地打斷,對於他稚嫩的心芽是災難性的,卻又是最常見的。幸好頎頎媽媽對教育的理解以及人生的積澱已能恰當應對,如果頎不是頎媽的孩子,我會替他暗暗涅一把汗。

理解孩子內在自我的節奏,很多事情就好説多了。如果我們沒有這個意識,如果我們只是任憑自己的主觀期望,如果我們無法擺脱從眾心,我們就很容易打破孩子內在的節奏,如果程度很重,就會造成孩子內心的紊亂,再嚴重就是心理疾病。

教育“education”來自於拉丁語“educare”,“educare”字面意思是“帶出來”以及“帶領到”。換句話説,教育就是把孩子本有的東西引出來並使之成長和展現他應有的面目,而不是説把我們想給的東西塞到孩子心裏,使之成長和展現我們期望的樣子。

如果我們確認自己想幫孩子成為他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要求孩子符合我們的心意;那麼,發覺並尊重孩子的內在節奏,就是一件必要到基本的事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