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我們的玩物 不要逗他

來源:時代範 2.69W

每逢節假日親戚朋友聚在一起,星媽就會擔心有人要“逗”星星。“逗”孩子,以孩子作樂,星媽向來都是很反感的。很多人可能覺得“逗”孩子挺好玩的,卻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對於這些行為,星媽想説的是,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如果你自己是“逗”的那一個,希望你看完這篇文章之後能明白到和孩子相處不一定只有“逗” ;如果你家孩子是被“逗”的,希望你能站出來保護他。

孩子不是我們的玩物 不要逗他

“我在逗你玩呢”

“大人逗孩子,實際是一種戲弄。他們把孩子逗得出錯,或者驚慌甚至哭泣,大人們便笑了。大人並沒有惡意,或者是因為喜歡孩子;但對孩子來説是一種殘忍的行為,往往會讓孩子們感到憤怒、驚恐、不安、被欺騙、不被尊重,讓他們的心靈受到傷害。”

——幼教專家周令瑜

最常聽到的估計就是

媽媽不要你了”

“媽媽不愛你了”

“你是撿回來的”

......

作為一個合格的爸爸媽媽,遇到這種情況應該直接打斷並告訴對方:“不要和我孩子説這些話”,然後告訴自己家孩子媽媽是愛他的,會和在一起,他是媽媽親生的。

別覺得這是小事,大人“逗”孩子大多是出於開玩笑的心理,因此這時候他們大都帶着笑容,可是孩子確是很困惑的,這種反差,你能受得了嗎?將心比心,舉個偏激一點的例子,別人告訴你“你家孩子不是你”,“你家孩子不喜歡你”,你是怎樣的感受?不要説小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當我們經常這樣“逗”孩子,尤其是如果我們作為父母還不出來保護他,長久下來,我們的孩子心理就會有“覺得自己是撿回來的、媽媽不愛我”的心理,孩子慢慢地就會和我們產生隔閡、變得孤僻,所以希望各位爸爸媽媽遇到這種情況能及時地制止並且安慰孩子。

當別人“逗”得孩子哭、害怕甚至打人的時候,各位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礙於面子,覺得不好意思得罪熟人或者朋友,然後就不阻止、不拒絕,甚至會幫對方解釋或者勸説自己的孩子。此時,爸爸媽媽的態度比親友的“逗”更容易讓孩子感到憤怒和傷心。

當然,等到孩子會説話了,爸爸媽媽就要教會孩子學會拒絕,對於大一點懂得表達的孩子,爸爸媽媽就可以鼓勵孩子説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勇敢地拒絕別人“逗”他——“我不喜歡你這樣逗我”。

孩子始終是要面對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如果爸爸媽媽能夠理性而得體地處理逗孩子的問題,孩子會潛移默化地效仿爸爸媽媽,學習如何應對自己不喜歡的場景,學習如何為人處世。

孩子不是我們的玩物,尊重孩子、保護孩子,雖然你“逗”孩子是出於好意,但假如你嘗試用別的方式跟他玩,他一定會更喜歡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