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的心得體會

來源:時代範 1.24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育兒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育兒的心得體會

育兒的心得體會1

第一,意見一致,旁敲側擊

一個家庭如果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孩子就不知道要聽誰的,就會很痛苦。所以對孩子的教育,父母首先要有一致的看法。而且聰明的父母知道,教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直接説教,而是兩個人透過聊天,專門講一些問題、講一些道理,孩子在旁邊聽了就會吸取經驗,這就是“兒童本位教育”。比如在吃飯的時候,爸爸説,我以後要少吃一點,因為吃多了消化不良。媽媽説,對呀,我現在煮菜也不敢放太多鹽,因為太鹹對身體不好。爸媽這話當然是説給孩子聽的,而且他也聽得懂。

第二,擺正因果,獎罰分明

孩子做對了事情,一定要給他獎勵;孩子做錯了的事情,絕對不能輕易放過。有些父母,孩子做錯了事情説不定還給他獎勵,孩子做對的時候,卻給他難看,把因果關係整個扭曲,孩子就無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父母也要注意一點,孩子做得好,不要公開獎勵,怎樣做呢?我已經講過了,父親透過母親,母親透過父親跟他講出來。比如媽媽跟孩子説:“你這次考的比上次好,爸爸很開心,不要看爸爸表面上無所謂,實際上他很關心你。”孩子就感受到了,但是爸爸沒有講話。彼此交換去講,比直接去講功效要好得多,這種方法可以一直用到孩子長大。

第三,過錯改正,認輸沒門

現在的孩子普遍怕失敗,怕失敗的人什麼都事情不敢嘗試,不敢嘗試永遠不會學習、不會進步。父母要告訴並帶領自己的孩子大膽嘗試,告訴他們中國人沒有“失敗”這兩個字,我們只有疏失,只有過錯。因為人一旦承認失敗,就會“兵敗如山倒”,整個鬥氣都沒了。中國人永遠是前進的,打輸了調過頭來繼續前進,不過換個方向而已。這就是標準中國人,不能認輸。但是我們要承認自己的錯誤、過失,然後彌補、補救。父母從小就要灌輸給孩子這些觀念,並以身作則。

第四,寄託夢想,徒勞無功

有些父母,自己的夢想實現不了,就完全寄託在孩子身上,把他當成做夢的材料。“媽媽這輩子很可惜沒當成畫家,你要好好給我學畫”,這不是強人所難嗎?除非他有興趣和天賦,否則越勉強,他就越苦惱。父母可以做父母的夢,但千萬不要把自己沒完成的事情寄託在孩子身上。因為他是他,你是你,你可以自主,他也要自主。記住,子女是父母所生,不是父母所有。父母對子女沒有所有權,也沒有支配權。孩子不是你口袋裏的錢財,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子女有自己的興趣、自己的願望、自己的夢想,他的夢不一定是你的夢,不要勉強,否則徒勞無功。

第五,尊重子女,謹言慎行

很多父母經常出於逗孩子的目的,跟他開玩笑,把他當做玩偶,後果是很糟糕的。“像你這麼沒有出息”,就是開玩笑的話,孩子會當真的,他分不清楚什麼是開玩笑,受到你的暗示,就會接受,真的當真了。“我看你將來當工人算了”,他就會接受你的暗示,然後真的去做工人了。我沒有説工人不好,只是説你沒有權利去擺佈他的命運。甚至有些父母給孩子化粧,讓他穿得奇形怪狀,逗別人笑,都是很不對的。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人都是有自尊的,不容許別人隨便侵犯,孩子也是一樣

第六,控制情緒,喜怒有常

做父母的要明白,子女不是你的出氣桶,也不是你的'開心果,你不能高興了就捧他,不高興了就給他難看。父母打孩子罵孩子只能有一個目的,讓他知道錯在哪裏,把不好的習慣改掉。如果喜怒無常,設置為了自己的情緒發泄,就不應該了。如果你真的生氣,最好的辦法是暫時出去一下,呼吸一下外面新鮮的空氣,回來就沒事了。當然,孩子有時候也有情緒,需要發泄,他想哭,讓他哭就好了,不能禁止他哭。發泄了也就沒事了,否則越是壓抑他,結果越是適得其反。

教育孩子應該輕鬆愉快,掌握把這六個策略,效果一定好。孩子慢慢了解了您的良苦用心之後,也會主動來配合我們。這樣一來,一家人有共同的看法,有共同的步調,家和萬事成,這才是最正當的家庭教育,最美滿的親子關係。

育兒的心得體會2

目前我國城市大多數家庭的孩子,從上幼兒園起,陸續開始學習特長,內容涉及繪畫、聲樂、器樂、書法、體育項目等等,隨着孩子年齡增長和功課加重,尤其是到高中階段,課外特長的學習便逐漸停止。

看到周圍很多朋友的孩子曾經刻苦練習鋼琴,現今連一首簡單的曲子都不會彈奏,數年的辛苦付諸東流,鋼琴也成了擺設,真讓人噓唏不已。

和大多數家長一樣,我也經歷了為孩子選擇學習的特長項目、送孩子上課、陪孩子練習的艱難過程,慶幸的是,我的孩子自國小開始至進入大學,尚未放棄特長的練習,作為家長在這一過程中頗有些心得體會。

我的孩子上幼兒園時,他的繪畫經常被貼在展覽欄裏,老師和我説過多次,認為我孩子有繪畫天分,應該上個課外班培養這方面的特長。我徵求過孩子的意見,他自己沒有興趣,我也正好懶得接送,便作罷。

孩子上國小後,我感覺應該讓孩子學一門特長,為了減少無謂的投資,我為孩子選擇了不需要購置設備的行當——唱歌,只要帶上嘴就可以練習了。從開始最初級的學唱,到後來合唱團的演員,我經歷了6年的接送過程。我的孩子很有音樂天賦,唱歌的音準、節奏、音質都非常好,但是他不喜歡唱歌,主要原因是合唱團的老師比較兇,要求很嚴格。

每次送孩子去唱歌的1個多小時車程中,他總是不停地説:“媽媽我不喜歡唱歌,我不想唱歌”。我幾乎要磨破嘴皮,苦口婆心地勸説:我理解他的感受,讓他先唱着,以後長大瞭如果實在不喜歡再放棄。孩子在練唱時,我一般在教室外面邊等邊織毛衣,幾年下來織出的毛衣有好幾件。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我還要應孩子的要求,給他準備一堆零食在公共汽車上吃,讓他高興,以便下次還肯去。雖然孩子最後因為我出國無法接送而放棄唱歌,但是在合唱團接受了系統的樂理訓練,視譜能力非常強。

我孩子從國小三年級開始在學校管樂隊學習長笛,他之所以同意學,是因為我許諾如果他肯學長笛就可以不唱歌。我的孩子學習長笛也很有天賦,在管樂隊十幾個學習長笛的孩子中,他是學得最好的。但是和唱歌一樣,他也不喜歡吹長笛。

每天的練習我都要在一旁不停地哄着、表揚着,同時還要忍受他初期吹奏時刺耳的笛聲。只要他肯堅持吹,我不計較他吹奏時的姿勢、手式,甚至他不願意跟老師學,我也同意他自學了一年多,以便他能夠不放棄。我孩子曾跟他同學的家長説,他不喜歡吹長笛,但看在我和他爸爸的面子上每天都練習。聽到這話我非常感動,深感孩子的不容易和對家長的體諒。

為了有切身體會,我在20__年開始學習長笛,剛開始吹時真是頭昏眼花渾身無力,才知孩子學習這門樂器費了多大力氣。從那之後,我以更加體諒和理解的心態看待孩子的.長笛吹奏,也説了更多更肉麻的表揚和鼓勵的話。

我始終牢記讓孩子學習長笛的目的,是讓他將來多一種抒發情感的方式,而不是培養他成為長笛演奏員。我也曾抵禦不住世俗的虛榮讓孩子考級,枯燥的重複練習差點讓孩子放棄學習長笛,現在想來挺後悔,這是不符合學習目的的。

在家長的耐心勸説下,我孩子在五年級時同意重新跟老師學習長笛,之後考上了人大附中的交響樂團,現在是清華大學軍樂隊的長笛首席。回想孩子學習長笛的過程,深感家長的恆心和耐心是孩子堅持學習的根本,慎重選擇學習項目、始終牢記學習目的、不盲目考級、表揚和鼓勵是孩子能堅持學習特長的重要因素。

曾經聽一位朋友説,她女兒因為身材火辣、長相姣美,在大學時屢屢被邀請參加文藝活動,但因從未受過訓練無法勝任而作罷,無奈和遺憾之餘責怪母親為何沒有讓她小時候學點文藝方面的特長。我的這位朋友無辜地告訴她女兒,當初是送了孩子學習舞蹈和聲樂的,但孩子不喜歡,很快就放棄了。這個孩子聽罷這樣對她母親説:那時候我不懂事,您也不懂事嗎?我害怕我的孩子將來也這樣對我説,這也是我一直想方設法讓孩子堅持學習長笛的因素之一。

育兒的心得體會3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所以父母應注意平時生活中的細節問題,做好榜樣,帶好頭。下面我來談談我的育兒經驗:

和孩子一起讀書學習,為孩子營造讀書學習的氛圍。別在孩子面前評判老師和他人,多和其他孩子的家長學習交流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經驗,做一個有愛心、包容心的家長。

孩子會經歷很多“危急時刻”,並非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無憂無慮。不僅僅要幫孩子走過這段時刻,並且幫忙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氣、失望、尷尬、悲痛這些情緒,首先應當傾聽孩子,確定她的感受,然後再充當軍師,這樣孩子會學會在困境中和他人溝通,更有自主性。

平時,孩子做事情時我注重讓孩子養成各種好的習慣。比如在家裏,每次吃飯或者吃水果前我都會帶孩子去衞生間洗手,吃飯時不看電視不説笑,我告訴孩子不管做什麼事都得專心。在家裏,孩子上完廁所後知道要衝水、洗手,睡覺前會把地上的鞋子擺整齊、起牀後會自己穿好鞋子等。

閲讀能開啟孩子的智慧,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孩子幼時我就給孩子買了很多書(布布書,撕不爛的書,立體書,掛圖及各種繪本)。孩子六個月會坐時我們就開始親子共讀了,二歲以後我們幾乎每個週末都會去少兒圖書館,她喜歡自選一大堆書,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就這樣,孩子的閲讀興趣逐漸培養起來。閲讀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認知水平,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與性格。親子閲讀使我跟孩子之間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更瞭解孩子,增進了我們之間的親子關係,也讓我減少了對孩子的直接説教,而是經過閲讀來教育孩子,當然這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

當然,教育孩子更需要整個家庭齊心合力,一致教育,同時還要配合幼兒園教師,做到家園共育,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我是一個專職媽媽,雖然養育孩子的過程難免辛苦和困惑,但更多時候是歡樂和幸福的,我很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這個過程。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以上只是我個人一點初淺的育兒心得。

育兒的心得體會4

一、孕期

對於我來説,育兒其實是從孕期就開始了,我當時就開始讀很多育兒書籍,我是個相信書本的人,對於許多禁忌都嚴格遵守,還有意識地多聽好聽的音樂,每天念《心經》給寶寶聽。

二、一孩時代

初期,有老人幫忙,孩子除了吃睡,其他的要求也不太多,我一直用親密育兒法,儘自己所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培養親密感情。孩子一歲後隨着個性逐漸顯露,越來越發現書本不夠用了,書上的問題我沒有遇到,遇到的書上沒有解答或者書上的方法對我的寶寶不管用,我就只能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我的孩子的個性,用做媽媽的本能去思考怎麼樣去應對,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的嘗試,去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雙孩時代

大孩子一歲時我又再次懷孕了,第二個孩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體力上的辛苦增加了幾個數量級,但精神上反而比原來放的鬆些了。新生兒生理上對媽媽的需要很多,大孩子又要爭寵,所以晚上睡不好,白天很忙,再加上完全沒有自我空間,使我曾一度陷入產後抑鬱,我感覺自己要調整親密育兒的策略了。另一方面,由於有了第一次帶寶寶的經驗,對於許多事情已經有過經歷,像黃疸、出疹子、發燒等,就不再驚慌失措,精神上相對放鬆,對自己做媽媽也更有自信,對自己的育兒方法也越來越清楚。

1、 孩子一定要自己帶,並不意味着全部要自己帶。把事務性的工作儘量壓縮,能夠請別人代勞的,要學會交給其他人。我的體會是每天把孩子交給老人、保姆帶一會兒更好,因為他/她會有同更多人交流的經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對寶寶也是很好的體驗。同時給媽媽騰出一點自我空間。

2、 把握和孩子在一起的黃金時間,全心全意。當我開始將孩子“假手於人”的時候,我更注意自己同孩子在一起時的交流,我會放下所有的事情,專心專意陪伴他們,經常在玩兒的時候生出許多新鮮的想法,效果比全天陪伴但是心煩意亂或者同時做其他事要好很多。用心才是王道。

3、 關於親子班。第一個孩子時,我很熱衷,現在已經是可有可無的態度了。不得不承認,有的親子班很不錯,可以學到一些教孩子的方法,也給孩子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但是相對於收費和花費在上面的時間和精力來講,我覺得有些得不償失。我現在更注重自己專心帶孩子的親子時間,而且帶他們去家附近的公園和小朋友在户外玩耍,也非常開心。

4、 關於選擇幼稚園。香港的幼兒園入學也很緊張,大家往往剛入幼兒園就開始考慮國小的問題了,針對幼稚園和國小還有很多的面試培訓班,真讓人感覺出了孃胎就開始賽跑了。對於選學校,我一開始也常焦慮,也像其他媽媽一口氣就報十幾家,在不斷面試的過程中,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的學校是什麼樣兒的:離家比較近,課業負擔不太重,有中英雙文的教育等,我也很看重孩子在面試後的感覺,如果孩子表示喜歡某所學校和老師,我就會很大程度上傾向於這個學校了。至於其他媽媽比較看重的學校名氣和升學率,我反而不太重視,因為這些都是和成績掛鈎的,而成績是要靠孩子的時間和努力得來的,我不希望剝奪他/她太多的童年,我覺得保持他/她的想象力和對於學習的興趣是更重要的.事情。

5、 關於中英文的教育。我用的方法是從很小的時候就在家裏播放中文、英文的歌曲和故事,重複播放的多了,孩子自然就會複述了,雖然慢了點,但孩子在玩中學,很開心。平時我也注意用中英雙語和孩子交談,讓他們熟悉日常用語。

6、 核心的教育理念。我想就是給予他們足夠的愛、關注和成長空間,讓他們有安全感和自信去探索世界,成長為自己的樣子。

四、家長的自我教育

這個好像才是我想講的重點。

如果人生是一場修煉,那麼養孩子是很重要的一種修行。養育孩子的過程是一種自我成長,會從孩子身上了解自己生命的源起,也深刻體會到父母養育我們的艱辛,更會從中體驗到自我的成長,可以説成為母親之後,我才感到自己真的長大了。除了學會家務事、照顧孩子的種種細節、處理婆媳(母女)關係、培養維繫良好的夫妻感情以及兼顧自己的事業(或理想),在多線操作的同時還要運行良好,確實是個大的挑戰,做到了自然也有很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如果説生完孩子之後,其他的痛就不叫痛了,那麼養了孩子之後,你會發現所有的困難也沒有那麼難了。

更重要的是,我認識到教育好孩子的本質就是教育好自己,“家長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嘛。自從認識到這點之後,我就不再把力氣使在孩子身上了,我開始改自己身上根深蒂固的毛病,從説話走路到脾氣性格,每當我看到孩子胡鬧忍不住要發脾氣的時候,我就會想:“如果我自己都忍不住大叫,怎麼能讓孩子安靜下來呢?”如此一來,我的火氣也就小了一半。奇妙的是,我平靜下來用温和的語氣同他/她講話的時候,孩子也更聽話了。

我從30歲開始學鋼琴,所有的人都認為我是為了孩子打基礎,這麼説也對,也不完全對,主要是我自己喜歡彈鋼琴。我想要我的孩子明白,有夢想就去追,不管多大年紀、多大阻力;我希望他能看到我的堅持和努力,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氣餒和害怕,因為媽媽做到的,他通過努力也可以;我希望我能將音樂自然而然地介紹給我的孩子,讓他欣賞到其中的美,如果他能因此而認識到生命的精彩和其他美的事物就更好了。同時,我更注意保持規律的生活和運動,每天堅持讀書並和他分享一些心得,我們都樂在其中。

最後,特別感謝我的父母、公婆、老公,因為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他們都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努力,也感謝他們讓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當然,還要感謝我的兩個可愛的寶貝,其實他們才是我的人生導師,對不對?!呵呵~

育兒的心得體會5

我一向覺得孩子就應在簡單的環境中成長,享受她無憂無慮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也是我們認為的教育方式,在玩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夠讓她們獲得無盡的樂趣,還能夠學到各種知識,透過遊戲還能夠讓她們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敗的苦惱。

我不看重她此刻能學多少文化知識,我們平常關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讓她懂得自尊、自強、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個富有愛心、懂得寬容團結的孩子。平時期望她能多參加羣眾活動,能和小朋友玩到一塊兒,從平時的溝通和交往中來加強她的社會交往潛力、心理承受潛力以及處理事情的應變潛力。能及時告訴老師自己的需求,在課間能大膽的發言。我覺得此刻是孩子性格構成的關鍵時期,融入羣眾對她完整性格的構成是很有幫忙的。

在家裏,我們會有意識地給她創造一個寬鬆自主的環境氛圍,平常也把她當作朋友一樣來溝通,不會拘束於某種特定的形式來教育她,而是在平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進行,其實我們就是她的參照物,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她產生影響,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時我們要嚴格地要求自己。

在家裏我們會給她一點獨立的空間,讓她學會自我管理。比如我們房間的一個角落是專門給她置放玩具的,那裏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己來整理。這個效果很好,這樣讓她體會到了媽媽平時整理家務的辛苦,還有物件需擺放整齊,從哪裏取來就要放回哪裏。平常在處理問題時,我們都會徵求她的想法,比如在給他買衣服的時候,會徵求一下她喜歡哪個顏色,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我們很尊重他,那麼以後她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會思考到別人的感受,多替別人着想。平常我們會盡可能抽出多的時間去與她溝通,耐心傾聽她的心聲,允許她發表不同的意見,創造一種能讓她充分吐露心聲的氣氛,對於正確的觀點,我們會鼓勵,對於不妥當的想法,我們會跟她講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們再適時地加以引導。

總之,我們就應放下家長的架子,多點朋友式的溝通,把她當作家庭的一份子,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重要和職責,給她一份平等,一份信任,讓她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

胡紫政此刻已經六歲了,説話、做事儼然是一個小大人了,什麼事都有自己的觀點和思想。

她的每一點進步都讓我們欣喜萬分,但也不乏頭痛的事情,性格倔強,自尊心太強。胡紫政很愛“面子”,這大概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成長的見證,我覺得是和紫政在共同成長,她是一天一天在長大,我們是一天一天在學着做家長,她的每一天成長都會給我們帶來新的課題,但相信和成人之間的交往一樣,溝通是最重要的,鼓勵和信任是走近孩子心聲的重要橋樑。每個孩子都有缺點,但每個孩子也有他獨特的個性,我們要懂得欣賞他們最可愛的一面!

育兒的心得體會6

光陰如箭,時光不再倒流。在不經意的日子裏,婷婷從曾經只會咿咿呀呀的小寶寶變成了如今的“小大人”了。隨着年齡的增長,獨立意思的增強,也不再是你眼中的那個寶寶了。她有時會抓住大人的一些缺點提意見,或是在心裏質疑大人的心裏了。

面對這樣的“小大人”我們要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時侯往往會在不經意的發脾氣罵自己的孩子“你真笨”,“沒出息”之類的話。這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話一出往往會傷害了孩子小小的'心靈,孩子的自尊心也會隨着感到自悲。隨着年齡的曾長,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擁有一顆叛逆的心態了,所以為人父母的我們不要讓錯誤再重演了,因為少年的時光是金色的,快樂的,自由的,我們要做的只是“引導”和“鼓勵”。

面對自己的孩子每個父母都有自己育兒心經,每每家長在聊到自己的心肝寶貝時,交流當中往往遇到的問題就是怎樣批評孩子才算是對才算是有效的,特別是國小三年級開始,從這我得出五條結論:

第一,不要當眾批評:因為正處於叛逆期的孩子自尊心強,在人多的時侯適當的表揚一下,誇誇孩子,我們的孩子會表現出很開心的樣子,而且還會繼續發揚光大。

第二,睡前不要批評:因為睡前批評會影響睡眠,還起不到作用,因那時正是孩子睡意正濃的時侯,説得太多也聽不進去。

第三,進餐的時侯不批評:因為會影響食物消化效果,也會令孩子失去對吃飯的享受,因而會左耳進右耳出。所以,進餐時應該多跟孩子聊聊孩子在校的情況,這樣他(她)會越聊越有勁。

第四,不要哪孩子跟別的孩子作比較:因為這樣會曾加孩子的自悲感,父母要會對自己的孩子多説我的孩子永遠是最棒的,這樣會讓孩子的信心越來越強大。

第五,情緒不發泄:在批評孩子的時侯,語氣要中啃,要温和,千萬不要讓自己在孩子心裏留下兇媽媽,壞媽媽的映象。這是我在別的家長身上學來的。

反正,作為父母的一生都是為孩子而忙,在教育方面上更是忙中加忙,所為可憐天下父母心。

育兒的心得體會7

時間過的真是很快,一轉眼我的兩個可愛的小寶貝——辰辰、汐汐已出了滿月了,這些日子裏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能引起我的關注,是不是餓了、拉了、困了或是其他別的原因,對於初次養育寶寶的我來説一切都得自己摸索,首先是啼哭,他們尿濕了、餓了、拉了、要人抱了時都會哭,當他們要什麼時,一定得達到目的,否則就會大哭不止,辰辰在這方面就比汐汐強很多,他也很能吃也很懂事,而且吃飽了就睡,汐汐每次吃飯時總是喜歡用小手抓住我的一根手指,他們真的是都非常的可愛。

傾聽,每次在他們吃飯、換尿布時,我會和他們交流、談話(寶寶別哭了,媽媽來了、媽媽要抱一下你好嗎?寶寶你好可愛呀等等)他們真的能聽明白,會慢慢地變的安靜起來,有時他們在達到目的的時候會對你微笑,同時我也會給他們一個微笑,他們的笑容好甜,好甜。

交流,有時候,他們啼哭與飢餓、尿了一點關係也沒有,僅僅是哭而已。只要是換過尿布也餵飽了,他們再哭那就是表示他們需要你,你要儘快過去。他們只要是看到了你或是聽到了你的聲音,他們就不再哭,也許他們只是害怕,害怕沒有我在身邊的感覺。

生氣,有時他們也會生氣,記得有一次辰辰哭了,但是我在喂着汐汐,所以也就沒有理會他,等我喂完了汐汐再去喂辰辰時,他卻緊閉着嘴不張開,我就和他談並且對他説對不起,媽媽不該不理你,並且讓他原諒我,過了好一會他看了我一眼才慢慢地張開了小嘴。你説可笑不可笑。

有時候他們還會盯着一個地方看很長時間,有時會笑,有時會好象嚇了一下,有時他們睡覺的時候也會微笑,有時他們還會對你做醜樣,總之他們的每個表情都是那麼的'可愛。有時在喂他們時他們會放屁;有時喂他們時吸進了空氣他們會打隔;抱他們時如果折了腰他們會拉綠屎;出去如果吸進了風他們會拉沫沫等等,還有很多的養育知識在等着我去摸索。

這些日子裏雖然為了照顧他們減少了睡眠(前些日子基本上是白天睡覺,晚上值班,不過最近好多了因為他們現在能攢食了)但是我卻從中體會到了很多。在逐漸學會“理解”和迴應孩子不同的哭聲中,我也體會到了父母對孩子的那份愛和寬恕是如此的重要。

育兒的心得體會8

我看過一本書叫《學習的革命》,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把握最關鍵的幾年:從出生到八歲。其實很多家長都不會關心這個階段,任由他們在這個時間段虛度。其實男孩和女孩在4歲前都可達到相當於17歲時所測定智力的50%,4歲至8歲間,發展另外30%,最後20%在8歲至17歲間完成。這個關鍵時期建好了就可以通向未來學習的成功之路。”那麼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我認為家長不僅要有良好的育兒心態,更要講究育兒方法。下面我來談談自己教育兒子的心得體會:

1、作為家長,首先要調整好心態,要清楚懂得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與優缺點。面對孩子的教育我們應當有穩定的情緒,健康的情感。即使自己工作了一天,很累了,在孩子面前也不能有情緒。

2、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父母可以選擇一些內容生動、有趣的、能吸引孩子的故事、謎語、智力遊戲等。每天堅持在睡覺前,讀故事給他聽,慢慢養成睡前一定要聽故事。學習任何東西,都可以是有趣的,只要把它像遊戲一樣對待。現在我的孩子每天晚上上牀睡覺前都會開口跟我説:“媽媽,我要做作業。”

3、開拓思維,多方面發展。孩子的興趣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經常變換的。要根據孩子的這一特點,合理地開發孩子的智力,開拓思維,讓他儘量多學一些知識。同時家長也應順應孩子發展過程中的這一特點,及時補充和吸收各方面的知識,以解答孩子提出的問題。我認為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即家長要多參與孩子的活動。孩子們的工作就是遊戲。孩子們從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獲得學習。

4、多鼓勵,少訓斥。每個孩子在其成長的道路上,需要家長的細心呵護與教育,在孩子取得了進步,我們不妨給孩子多點讚揚,在孩子遇到了困難,我們不妨給孩子多些鼓勵。孩子稚嫩的心靈是有自尊自愛的,在呵斥下,也許會阻礙孩子進取的心,在表揚與鼓勵下,孩子的心兒會快樂地飛揚。

5、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習慣養成,將會使孩子的一生都會受益無窮。我和許多媽媽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顆善良之心,能擁有一切做人的良好品質,並且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我知道: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認真專注,而且要有良好的控制能力,這樣他無論將來學習還是工作,成功的可能性都會很大。

6、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應該注意做好榜樣,帶好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比如在公共場所不亂扔垃圾,不説粗話髒話等等。

7、要讓孩子知道什麼叫“交換”。目前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孩子要什麼大人都會依着他,這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我的方法是,孩子要我依他一件事情,同時我也會讓他依我一件事情。比如看電視,他説要看《愛探險的朵拉》,我會答應他。但是,我會限制他看幾集,看完以後做什麼事情。

8、我們應當多與孩子溝通,認真傾聽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每天我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問他:“今天老師教了你什麼本領呀?可否為我們表演一下呀?”

9、多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關鍵是溝通。比如讓孩子幫忙拿拖鞋的時候,應該跟孩子説:“請幫我拿一雙拖鞋好嗎?”切勿用命令式的口語。

10、把每一次外出都變成學習的經驗。如公園裏的蹺蹺板,燈的開與關,門的啟與合,黑夜變成白天。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應該操之過急,而應該考慮孩子的生理、心理狀況,給以孩子更多的耐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育兒的心得體會9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也一直在育兒的這條道路上探索前行。

九層之合,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教育是從點滴小事做起,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耳濡目染的薰陶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孩子的教育中,我始終要求自己言行得當,知行合一。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映出了父母的教育。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則的自由是放任,沒有自由的規則是控制,守規則的孩子更自由。家庭規則教育應以自由為前提,培養孩子的自由精神。在我們家的規則教育中,會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一方面有利於孩子主動建構規則的意義和內涵,而非被動接受;另一方面,這一過程也可以讓孩子深刻體會到規則建立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自由,而非限制自由。孩子的自由應該有其底線,具備我們一般人所認為的良好教養,明白自己和他人的界限,懂得尊重他人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讀書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來自父母的適當輔助,可以讓孩子在攀登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遠。我很喜歡和孩子一起讀書,特別是我國古典詩詞歌賦,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其中富含深刻的道理。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讓孩子在書籍中提高涵養,同時也能夠感受書籍帶來的真正的快樂。

教育是我國的百年大計,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形成三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健康成長。作為父母,我們會一直在教育的道路上乘風破浪。

育兒的心得體會10

從女兒踏入幼兒園的第一天起,我就認為幼兒園是她生活中的另一個家,在這個有許多小朋友的大家庭裏,她將學到一些有別於父母家人所教導的生活方式。現今社會基本上都是一個孩的家庭,孩子是家裏的太陽,生活上的日常需求,基本上都是父母安排好的。而離開父母保護傘下的小孩,在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裏,將不得不學會如何自理,如何與人相處。 我的女兒在大(2)班,我們一家都很喜歡於老師、崔老師及宋老師。女兒的進步離不開三位老師的辛勤付出。三年的幼兒園生活,女兒從不能自理到現在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好,這中間老師的辛苦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表達完的。作為一個母親,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無知的幼兒,有時候也難免覺得厭煩,甚至會衝小孩發點脾氣。而在幼兒園裏,生活着許多和我女兒一樣少不更事的小朋友。雖然説在幼兒園照顧小孩是當老師的工作職責,但面對一羣不懂事的孩子,老師也挺辛苦的,不是自己的孩子不能打,不能罵,惹哭了還要自己哄。我想,很多家長都有種習慣,問孩子老師在幼兒園裏如何待自己?我也有這個習慣,女兒每次的答案總讓我很放心。女兒生病不能去幼兒園時,還會哭着找老師。女兒對老師的肯定,是因為她

認為老師是安全、友好的,是可以依賴的。所以我想對老師們説,“謝謝,辛苦了”。 望子成龍,盼女成風是我們每個家長的願望,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我也希望我的女兒有個美好的將來。但是對今天的她來説,還言之過早,我只希望她能有個屬於自己的快樂童年。我沒去比較別的幼兒園是怎麼樣去教育孩子的。但我知道,女兒喜歡上幼兒園,喜歡幼兒園裏朝夕相處的小朋友,喜歡幼兒園裏多姿多彩的生活,喜歡幼兒園的一草一木,還喜歡吃幼兒園裏營養豐富的飯菜。女兒在幼兒園學到的知識還是蠻多的。很多時候,女兒會把幼兒園學到的歌謠、故事、知識等或唱或講給我聽,繪聲繪色,非常有趣。這也得益與老師的辛勤教導才有的結果。

由於現在小孩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加上現在生活條件好,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很難給幼兒一個獨立成長的機會,直接導致幼兒在身體和人格上的不足。兒童的成長離不開學校、老師的教育,更和家庭、父母的培養息息相關。現在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誰都不可忽視,現淺談幾點家長教育幼兒心得:

家長教育幼兒心得1: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人的品質是第一要素,是決定孩子未來人生道路的關鍵。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受到社會周圍環境的一些消極或負面的影響,因此,我們做到凡事從正面教育孩子,幫助孩子辨別是非、真善,培養孩子的善良、寬容、積極樂觀、富有同情心、客觀公正等良好品質,以及熱愛集體,尊敬師長,遵守一切規章制度等行為規範。而家長是孩子的“克隆”對象,家長是子女所有行為的被模仿者與榜樣,想要孩子有好的品質,首先要從我們自身做起。

家長教育幼兒心得2:注重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一經養成,孩子將終身受益。首先,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去做,包括自己趕車上學,自己背書包,自己洗漱、穿戴,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其次,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和思考的習慣,針對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我們有意識引導孩子自己做學習計劃,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自己做檢查,家長最後作全面檢查。

家長教育幼兒心得3:注意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也一樣有自尊的。有的父母總是喜歡在別人面前説自家孩子不好,這樣做的效果往往是相反的,孩子的心裏產生逆反心靈,孩子就會想,我做得那麼好,父母説做得不好,反正好也是不好,不好也就這麼不好,乾脆就不做好。別總盯着孩子的缺點,孩子是要經常誇獎的。家長教育幼兒心得4、善於挖掘孩子的潛在優勢,培育孩子特長和興趣。每個孩子都有特長,家長應揚長避短,善於挖掘孩子的優勢,進行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思考是在好奇和興趣中產生,家長千萬不要磨滅孩子閃光的苗頭。

由於現在小孩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加上現在生活條件好,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很難給幼兒一個獨立成長的機會,直接導致幼兒在身體和人格上的不足。兒童的'成長離不開學校、老師的教育,更和家庭、父母的培養息息相關。

幼兒園家長培訓心得體會首先對幼兒園舉辦本次家長培訓表示感謝,想家長所想,急家長所急,是幼兒園為家長做的一件實事,使我們在家庭教育上能夠有所借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教師有的時候教得好自己的學生卻教不好自己的子女是常有的事。平時我也很重視家庭教育,通過這次培訓,我從中得出以下心得體會。

一、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使兒童性格活潑、開朗、大方、好學、誠實、謙遜、合羣、求知好奇、愛勞動、愛清潔、守時守信等;不良的家庭氛圍,可使孩子膽怯、多疑自私、嫉妒、孤獨、懶惰、放任、不懂禮貌、言語粗俗,因為兒童在適應家庭環境的過程中,常以家長為最親近、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勢和性格特徵,家庭氛圍的好壞是孩子心理,行為健康水平的重要相關因素。

二、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起到榜樣作用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為人師表。家長的師表作用與自身緊密相連。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應該身體力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有句話説得好:一兩的身教等值一噸的説教。要與孩子做朋友,多表揚少批評。做父母的能夠率先示範做出榜樣,其感召力和威力所產生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做父母的要對孩子多讚揚,多鼓勵,少批評,少責罵。

三、教孩子學會獨立,讓他學會創新

當今中國現代化進程越來越快,對人才創新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

高,而讓孩子學會創新就必須先讓孩子學會獨立,這一點對於我們現在還相對封閉的傳統教育來説尤為重要。我看過一篇關於中國和德國家庭教育比較的文章,德國人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們帶孩子走路時,往往不自覺地牽着孩子的手或把孩子放在自行車車座上,而在德國卻很少看到這樣的現象。家長總是讓孩子自己走,或者騎着小自行車跟着,孩子摔倒了也從來不扶;孩子都有單獨的房間,自己整理、安排;在日常語言交流上,他們總是以徵詢式、開放式的語言和孩子交流,鼓勵孩子自由表達,自主決定。正是在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孩子養成了獨立的意識和自主的習慣,這種獨立的意識和自主的習慣也使孩子更加樂意主動地去學習,去進一步創新。

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合作精神、競爭能力、耐挫折能力。未來社會充滿競爭與挑戰,要讓孩子在新世紀的競爭中立於不敗。

育兒的心得體會1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一個人從呱呱落地到上學、工作,走向社會,都離不開父母、家庭環境的影響。從開始就注重對孩子思想品德培養,無疑對孩子的成長起着關鍵的作用。做好對孩子的啟蒙教育,不僅關係到一個家庭,孩子今後成什麼樣人的問題,更是關係到國家、社會安定和發展的大問題。

一、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培養孩子的前提條件

“人可以改造環境,環境也可以造就人。”説實話,我是個性格直爽的人,過去也最不善於孩子,有時孩子不聽話,雖然捨不得打,但也總是連説再嚇,但後來我發現孩子的畏懼心理在增長,而且學會了去爺爺、奶奶那裏告狀。

針對這種情況,我首先有意識地創造一種良好的家庭氣氛。夫妻間有問題,不當着孩子交涉。孩子淘氣,耐心地説服,並且夫妻互相補台,我批評了孩子,事後由我愛人再進行教育,並強調母親批評她是為她好,是愛她的表現等等,使孩子在父母中沒有親疏的感覺;其次,注意語言文明。

第三,用音樂創造美的環境,使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

二、從生活習慣開始,注重孩子品德教育是培養孩子的重要環節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就首先要從我做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我體會到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培養孩子的基礎,而注重孩子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的培養則是目的和關鍵。現代社會生活中,特別是我國獨生子女家庭佔絕大多數的狀況,如何培養孩子自強自立,避免成為温室裏的`弱苗,是值得每個家長思考的問題,在這方面我主要採取三種方法:

第一、愛護孩子但不溺愛。例如,孩子經常提出到外邊吃麥當勞、肯德基等問題。階段性的外出吃飯,不但可以改善平淡的生活規律,同時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和適應外界的能力,但我認為,如果孩子為此採取哭鬧的辦法,家長絕不可放任。

第二、有張有弛,寬嚴相濟。對待孩子犯了錯誤,家長要分析內在原因,首先林分明孩子是否故意。有一次,我正在休息,孩子把屋裏弄得到處是水,我一看火就來了,但一問為什麼玩水,孩子卻説是在洗自己的手絹,並問:“你不是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嗎?”從中我體會到教育孩子決不是單純説教、打罵就能解決的。

第三、尊老愛幼形成家規。隔輩親是現代家庭中普遍現象,而長輩的溺愛往往造成孩子在爺爺、奶奶面前沒有樣子,在這方面,我不但自己尊重公婆,並且直接與公婆交換看法,對他們提出教育孩子應注意的問題,這樣在我們家中,上下形成了尊老愛幼的環境。

三、幼兒園是培養孩子健康成長的搖籃

我的孩子是今年9月份入園的,孩子有生以下遇到的每一位老師是那麼善良、慈祥。剛入園時,孩子在班裏最小,吃飯時不會用牙咀嚼,只是一味地吞,吃不了幾口,又往外吐,是班上的老師,耐心地一點點教孩子吃飯,孩子第一次感到飯菜的香味,是多麼高興呀,有誰知道老師付出多麼大的辛苦呀。

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在三位老師的教育指導下,學會了十幾首兒歌,學會了尊敬長輩、自己吃飯、穿鞋、畫一些簡單的圖畫,孩子生病不舒服,老師都及時帶她去醫治。孩子在幼兒園接受系統、正規教育的同時,作為家長,我每天接孩子時都主動向老師詢問一下孩子一天的表現,學了哪些新知識,配合老師一起鞏固學會的知識,平時給孩子購置一些幼兒喜愛的圖書、錄像帶,培養孩子對善醜的分辨能力。

總之,培養孩子成為社會有用之材是一個複雜而長期的過程,不能希望通過一天就立竿見影,家長要有心理準備,有步驟地進行。

育兒的心得體會12

晨晨是我們家的的寶寶,也因為常年在外打工,爺爺奶奶又不在身邊,我們也是摸索着前進,根本談不上有什麼育兒心得。此刻老師要求,我們也只能趕鴨子上架講一講晨晨這幾年的成長過程中的感觸。以拋磚引玉,到達共同教育好寶寶的目的。

説到小孩子的教育,我們認為首要任務在於與寶寶加強溝通,但在與寶寶溝通中存在寶寶的思維體系還沒有全面建立,因此任何一個溝通都需要從全方位、多層次的進行交流,引導,並且必須要現場模擬,才能真正的情景交融,讓寶寶明白我們所要傳送給他的信息。我家寶寶在13個月的時候,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寶寶剛學會走路,是12月份的事情。週末,一家三口在家裏,爸爸在看電腦,媽媽在洗衣服,寶寶在小桌子旁邊玩耍,媽媽就提醒寶寶,寶寶你冷不冷,你冷就坐到牀上去,蓋上被子。寶寶説不冷,並忙着要幫媽媽一齊洗衣服。此時媽媽手機響了,就去隔壁接電話,等回來發現正在洗的衣服都被寶寶放到牀上,用被子蓋起來了。之後經過仔細詢問,寶寶回答:衣服冷,我就把他們放到牀上,用被子蓋起來了。從上面這件事情能夠看出,孩子對於媽媽説的,冷了就坐到牀上,蓋上被子的理解是不全面的。生活中此類事情比比皆是。只是我們有沒有耐心去了解、去發現小孩子的心思。從而到達與寶寶的'有效溝通。只有讓寶寶正確的理解了父母、老師的指導,小孩子才會按照父母、老師的預期方向發展。

身教勝於言傳,小孩子在模擬潛力方面是十分強的。很多小孩子都和父母有父子相、母女相,這都是身教的直接結果,因此想要求小孩子怎樣樣,首先父母、老師務必按照自己交給孩子的方式方法做事生活,我家寶寶就學會了父親的所有習慣,好的,壞的都學會了。小孩子對事物好壞的分辨潛力基本是沒有的,因此做父母的首要的就是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我們都是外來打工人口,沒有很多的時間來陪孩子,但我們也期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也渴望老師能在這方面多給我們支持,指導。十分感謝老師舉辦的這次育兒心得分享活動。我們會認真學習其他父母及老師提出的育兒心得,努力的督促、幫忙寶寶健康的成長。最後感謝老師對寶寶的教育及支持!

育兒的心得體會13

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習慣、廣泛的興趣;身心健康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礎;良好的習慣是一生幸福的保障;廣泛興趣是一生幸福的源泉。

我們家孩子既屬於放養型,自然生長;又屬於羣居型,薰陶成長。為什麼説是放養型呢,因為我們在她學習跟生活上基本屬於放權型,讓她自己來選擇。

在學習上我們對她的要求都是在她這個年齡段能做到的,我們不強求她學多少知識,如果她想學我們一定提供條件,如果她不想學我們也不會去逼她。我想在學齡前最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習慣。我們平時在家基本不開電視,她跟我們在一起時要麼畫畫要麼看書要麼玩玩具,如果畫畫我們就陪在她身邊上上網,如果看書我們就陪着她也看看書,如果她玩玩具我們就陪着她一起玩一會兒。

她跟着她婆婆時那是肯定會看電視的,我想沒有哪個孩子不看電視的,她一個人或者跟她弟弟妹妹在一起時看動畫片,跟着她婆婆在一起時就會跟婆婆看婆婆喜歡的,但她看電視的時間一般都不長,而且看電視她學會了好多字,比如社會寫真、喜羊羊、灰太狼等,都是看電視學會的字;看電視也讓她學會了要尊重別人的喜好。她現在知道婆婆愛看社會寫真、爸爸舅舅姨夫喜歡看球賽、舅媽喜歡看湖南衞視。她跟他們在一起看電視時一般都選擇他們的喜好,但是一到廣告時間肯定是看她的動畫片了。所以適當給孩子看電視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在生活上我們從來不包辦她的事,她自己的事一般都是她作主。比如今天想穿什麼衣服,明天想去哪玩,是學畫畫還是學樂器,我們都讓她作主。我個人感覺一個孩子如果你把家長的意願強加給她,她也許會接受但那是因為家長的權威作用,我更多地時間是讓她去思考。比如今天想穿什麼衣服她隔天晚上就會把衣服準備好,因為她有過早上再找衣服換來換去結果差點遲到的例子,所以她懂得做事要早準備;還有像我們經常帶她出去嘛,一般出發之前我會做個計劃再列個物品清單,她經常看到我這樣做,後來要去那兒玩時她會很注意去看那兒的天氣預報,也會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好,如果她自己整理的物品少帶了她就自己承擔後果,或者沒得玩具玩或者沒得零食吃。所以我們在這樣的事上不替她作主,讓她學會思考,學會選擇,學會承擔責任。

為什麼説是羣居型呢,因為我們家庭的關係,家裏平時生活在一起的人比較多,跟她同齡的孩子有三四個,她們經常在一起吃飯、在一起玩遊戲。如果其中一個孩子的表現不錯時我們都會去表揚他,這樣就讓其它的孩子有了榜樣,覺得哪樣做是對的哪樣做是錯的。

我們平時工作也比較忙,但是隻要是節假日我們肯定會帶她出去旅遊,從她四個月開始我們就帶她遊山玩水了。我們的旅行一般都是三四户家庭,這樣她就三四個夥伴了,因為其他孩子都比她大,跟着夥伴們一起旅行經常會讓她學到了新的知識、新的遊戲、新的歌曲什麼的,讓她在旅行中也能快樂成長、快樂學習。所以我們家女兒是在薰陶中成長的。

育兒的心得體會14

一、 女兒出現的問題,對自己的檢討

1、 靦腆,不主動

不知啥時開始我感覺到了小怡的靦腆,如果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她不會主動的去找她們玩,記得更小一點的時候總是悄悄的躲在我的身後,不容易去親近別人,碰到我的熟人,她不會主動去叫一聲“叔叔,阿姨”,我讓她叫,一開始她還會跟我談條件,要買好吃頭才行,而我確實也每次依着她,我有過錯.....

2、 獨佔思想

本想用小氣來形容,呵呵,小氣是個貶義詞,但用在只有6歲的孩子身上還不是很確切,在我的印象中自她會説話,會表達開始,這種獨佔思想就一直存在着,甚至延續至今,如:和小哥哥(只大了6個月)在一起玩,一開始很好,沒幾分鐘就開始為一件很小的東西爭奪,好不容易説勸平息,沒一會兒又為另一樣東西,爭的面紅耳赤,甚至哭鬧,那個時候的我早以沒了耐心,打罵都上(當然,那個打只是拍拍而已),再有被她看到我給別的孩子買好東西,她就眼皮急,嘮叨個半天:“誰叫你買給別人的,他們又不是你的孩子,我才是你的孩子.....”,説真的,聽着又來氣,又覺得可愛,我只能傻笑,然後哄騙,我覺得我沒有什麼辦法,跟她道理講不通,只能“騙”為上策。但我感覺還是方法不對,應該有更好的教育途徑,可惜我找不到。

3、 在家不自己吃飯

女兒的吃飯問題,一直我都覺得是我的縱容,1-3歲,外婆喂,4歲至今奶奶喂,其實3歲開始完全可以自己吃,我心裏很明白,但常常只是嘴上説説而已,沒有正面引導,如今已上中班,常聽老師説在幼兒園吃飯還可以的,只是慢了點,但一回到家,她完全沒有吃飯的意識,跟本不在她的心上,她腦子想的就是奶奶會喂的,而奶奶也樂此不疲,而我呢,順水推舟,懶的大呼小叫,餵飽就行,我的問題很大啊!

4、 自己的事情依賴大人

這麼多年,我細心觀察,其實,女兒的性格完全的像他老爸,上面談到她的靦腆,但決不是內向,在家很開朗,很會和我交談,也很喜歡自己做事情,但有的時候完全是被我制止壓抑了,記得3歲時的她喜歡自己拿着肥皂在臉盆裏洗襪子,5歲的時候喜歡幫我涼衣服,有時我偷懶,會隨口叫一聲:“寶寶,你去幫媽媽涼衣服。”她會把伸降衣架搖下,一個人在陽台上涼的很好,但只是爾爾,更多時候我是閒翻工麻煩,為節省時間,自己包辦代替解決了事,而如今,喝口水她都只要動嘴喊:“我要喝水。。。。。。”而盛着水的茶杯明明就在她的旁邊,都不願意伸個手去拿一下,我承認,是我的失誤。

5、 容易出現焦慮情緒

女兒的焦慮情緒,在生活中比比皆有,早上穿衣服袖口一定要一樣平,我覺得很平了,她卻不滿意,開始發出“eng……eng”的焦慮聲,那個時候,我是最心火了,狠不得揪起來一頓打,有的時候,得不到她自己想得到的滿足,也會出現不滿的焦慮情緒,而且平率很高,我也最頭疼了,我罵過,訓斥過,也温和地開導過,但感覺沒效果,碰到事情還是老樣子,她更會反過來説我:“你可不可以温柔點説啊”,弄的我哭笑不得!哎。。。

6、 晚上睡覺老大難問題

最近一年,女兒每天都很晚睡覺,上牀9點,睡着10點半以後,弄的早上爬不起,小怡這孩子,她不會你説睡着,她就願意睡着了,在她嘴裏更多的一句就是:“我睡不着.....”其實腦子裏是還想着玩,每一次睡覺,那一句話成了她的口頭禪,我只能開玩笑地和她説:“你失眠啊,那吃顆藥吧!”聽着笑的是奶奶,而決不會是她,呵呵,確實,孩子還小,聽不懂意思,只能當玩笑而過!而我心裏更明白,女兒只是需要我的陪伴,摸着她的小頭,拍着她的胸脯,温柔地,緩緩地。。。。。漸漸的,她就會很快進入夢鄉,而我沒有365天的耐心,只是趁自己的心情,高興,願意就去陪伴一會,我知道自己很不盡職!

7、在家學習沒耐心

女兒除了在幼兒園學習外,在家基本不強求她學習,曾經教她寫過數字,但當她學會寫了以後就會對我説,“媽媽,我已經會寫了,幹嘛還要經常寫啊”,而讀漢字的時候,她更是會這樣説:“讀一遍麼好了,我不要讀了。。。。。”每次我都和她進行不下去,我就心想:“還是交給老師管吧!”難怪,經常會聽到我的學生家長和我反應,“我的孩子在家沒耐心,一點也不聽我的,她只聽老師。”看來確實有這樣的問題存在,我也嚐到這做家長的滋味了,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都有,正等着我這上崗新手慢慢品嚐呢 。

二、 正面孩子的教育,對自己的要求

如何做個好媽媽,我一直摸索,思量,也期待有新的可教方法,有效的教育激勵孩子進步,良好的教育促成家庭幸福,望子成龍、忘女成鳳,是父母們的普遍願望,我覺得改變孩子,得從改變我自己開始,如果自己的心智都不夠成熟,自然會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反省自己,嚴與利己。

1、 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説話

“成人世界”與“孩子世界”溝通的兩把鑰匙最重要的`那把還是在父母的手中,平等地和孩子説話,是增強孩子獨立意識的有效方式,我們大多數的父母在家裏總是愛擺為人父母的架子,對孩子呼來呼去,常用命令的語氣對孩子説:“不許看電視!”“今天不要出去玩了!”“不許吃棒冰!”“不能亂動爸爸媽媽的東西”。。。。。。命令其實不是一種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與其用命令方式對孩子指手畫腳,還不如蹲下來和孩子好好説話。記得有位學者這樣説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平等的人,給他們以無限的關愛,當然決不是溺愛!”

2、 發現和放大孩子的優點

細心觀察,孩子的優點也是隨時可見的,但是在生活中,父母總是慣於尋找、放大孩子的缺點,慣於拿孩子的缺點同其他孩子的優點相比較,常常説別人的孩子怎麼樣,怎麼樣,這樣好,那樣好,而自己的孩子總是“千瘡百孔”,一無是處。一位成功教育家説過:“每個孩子都有許多優點,而父母恰恰相反,他們總是盯着孩子的缺點,認為管好孩子的缺點,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其實,這樣做就像是蹩腳的工匠,是不可能造出完美瓷器的。”我們每個父母都應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讓孩子在自信中成長,即使是問題孩子,也要竭力去找到他們的閃光點,哪怕是沙裏淘金,哪怕是微不足道,都需要出自真心地去讚揚、鼓勵和正確引導。

3、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是不一樣的,父母要想和孩子溝通,需要學會一件事,那就是經常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試着用“孩子世界”的眼光來了解和認識孩子。往往孩子的想法會和你截然相反,我們需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不同的位置會看到不同的風景,處於不同的立場會產生不同的觀念,當孩子遇到問題時,能夠迅速以孩子的位置和角度來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不僅如此,換位思考,還是一種瞭解孩子真實想法,快速拉近和孩子心靈距離的有效方法,更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友誼。

4、 讓孩子找到被愛的感覺,點滴開始學會感恩

沒有愛的世界是陰暗的,沒有愛的生活是無味的,沒有愛的父母是冷酷的,愛是生命的希望,愛是激昂的旋律,愛是一盞不滅的燈塔,永遠照亮孩子的前程。父母的愛更是奔騰的熱血,是跳動的詩句,是陪伴孩子一生旅程的花朵,父母愛的教育是飄入孩子耳朵的一個清音,是拂過孩子眼睛的一抹新綠,是流過孩子心靈的清澈溪流。“身體接觸、言詞肯定、時刻關注、贈送禮物、行動支持。。。”等這些,我覺得都是對孩子愛的表達方式。愛就會成為一個口袋,往裏裝產生的是滿足感,而往外掏產生的是成就感,如果讓孩子時時刻刻成長在愛心中,那麼孩子就會生活在快樂與滿足中,也會用一種深深的愛意去感悟生命,感恩他人,迎接挑戰,健康成長。

5、 寬容孩子的缺點,理解孩子的壞脾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優點,性格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脾氣,“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孩子身上的所謂的優缺點往往是辨證的,表面是缺點,實質卻包含着優點的潛能,今日的缺點,也許就是明日的優點,一切事物都在轉化中,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個孩子的缺點也能夠轉變成為優點。只有接受孩子的缺點,寬容孩子的不足,才能心平氣和地幫助孩子糾正缺點,梳理壞脾氣,所以,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心態同樣決定一切。

6、 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

引用陶行知先生的理論,他談到:“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需要有一個寬鬆的、開放的、積極的環境,需要在父母的熱切期望和等待中來引導孩子的成長。”是啊,孩子的發展,要遵循天性,不能任意抹殺孩子的創造慾望和玩樂心態,要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讓孩子自由地發展。而有些父母為了使孩子的成長迅速一些,往往採取一些過於積極的教育措施,例如請家教,報各種特長班,卻無視孩子的興趣,孩子常常會有一種被逼的感覺,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這是得不償失的,一定要因人而異,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

7、 多抽時間陪伴孩子

生活中常會出現這樣的例子:父母總是為了生活終日奔忙,從來無暇顧及孩子,當他們終於有一天想好好關心孩子的時候,發現竟然無法與孩子溝通,父母對孩子已經變得無足輕重。因此,我們應該多陪陪孩子,陪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孩子的心靈是敏感的,父母對她心不在焉的舉動休想欺瞞聰明伶俐的孩子,我們每天抽出上網、上書、看電視、逛街的時間多陪陪孩子,他們會感到無比的滿足,父母只要有心,有行動,就能給孩子更多的關愛,更多的引導,更多的快樂和幸福。

8、 不將過高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父母對孩子的前程都充滿了美好的期待,在充滿壓力和注重成就的當今時代,父母無不憂心忡忡地迫切想為子女提供一切優良的條件。於是,煞費苦心,不顧孩子的稟賦,以自己認定的模式塑造孩子,給孩子帶來壓力,過高的期望除了給孩子平添憂愁外,也給父母帶來無限的懊惱,寄予期望是一種信任,有利於孩子增強自信心、進取心,是進步的動力,但如果脱離孩子的實際,就會產生反作用,所以,應該掌握一個度,讓孩子愉快的接收,健康的成長。

時代在變,觀念也在更新,我們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必須更着改變,現在的時代,已經不再是我們過去的童年歲月,孩子在一個開放自由、諮訊多元的社會中成長。要教育現在的孩子,要用新方法才行的通,只有勇於學習新方法教育孩子,才能和新時代的孩子和諧相處,快樂生活,才能讓我們和孩子之間建立健康、愉快的關係,在關愛、尊敬、引導、教育和保護中培養出更加出色的孩子。爸爸、媽媽們,一起用心,一起努力吧!相信,我們的眼前將是一片光明。。。!

育兒的心得體會15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我個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主要應做以下幾方面: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國小生活正規而有序,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他懂得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什麼時間不該做什麼事。如教育孩子養成早起、早睡,長期做下來,孩子自己也能學會獨立按一貫的生活規律來制定合適的作息時間表。一旦孩子習慣過一種有規律的生活,那麼時間觀念就己內化成他自己的一種寶貴素質,自我意識的.控制力就得到了長足發展;家長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惰,應該有意識的從小鍛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整理書包、書桌、自己的衣服自己晾曬……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目地是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辦事情能力,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礎,當孩子在生活中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孩子的獨力意識與自我責任感就增強了很多。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這方面我們要求他做到:教師上課時要專心致志聽老師講課,不開小差;養成定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要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他做作業時我們不在旁邊陪他,監督他,我要他不懂的問題自己查資料,查不到時我們才會提醒他和啟發一下,只在作業難點上和孩子一起分析,慢慢養成他獨立思考的自學習習慣。鼓勵孩子刨根問底的積極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對許多事總愛刨根問底,這是好奇、求知的表現,説明孩子愛動腦子。家長切不可嫌孩子嘴貧,冷漠對待。最好跟孩子一塊兒刨根問底,能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請教他人或者閲資料。

三、多與孩子進行溝通

家長要做孩子的朋友,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與孩子溝通時,也應注意時間和環境,才能起到想要的效果、以前我經常在全家吃飯時,教育孩子、尋問功課等,緊張的氣氛令孩子有時吃不下飯,經常是愁眉苦臉的,我氣上心頭,滿臉怒容,弄得好好的一桌飯菜,誰也吃不下。後來,通過跟其他家長交流,我現在就經常利用晚飯後散步和平時在一起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有效交流。詢問孩子在學校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及時搏捉孩子思想上的細微變化;跟老師進行有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在校情況,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二者有效結合,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四、家長成員間要配合黙契

為教育孩子,作為家長成員之間要配合黙契,形成合力,對孩子的要求、態度、引領方向要基本一致。如果彼此之間目標一致,態度不統一,往往會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受到另一方面的干擾,孩子在多重選擇面前就會茫然失措,無所適從,家長的心血必然付之東流。我和家庭成員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孩子逐步形成有堅強的意志、樂觀向上的心態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以上是我家庭教育的一點心得休會,當然不同家庭情況,不同的孩子,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我們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在相互學習中進步,我們最終的目地是一樣的,那就是希望自已的孩子能夠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