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你學會批評孩子了嗎?

來源:時代範 2.15W

1、批評孩子時要客觀

寶媽,你學會批評孩子了嗎?

美國教育家老卡爾威特認為,對孩子的批評,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心服口服。這聽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

老卡爾威特認為,首先你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道理和事例去教育他們。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要給他們説一些容易理解的道理。不能用某種高深莫測的東西強行向他們灌輸。書本上的道理應該給他們講,但不能搬弄出那些晦澀的文字,那種學究式的大道理孩子是很難接受的。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父母都應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智的思維,切忌在情緒異常的狀態下輕易批評孩子。只有給孩子充分的説話機會,他們才能剖析自己的行為,觸及靈魂的最深處,才可能使其心服口服。

有五種情況,父母不應該對孩子進行批評。分別是:

當孩子同你討論某種個人問題的時候。

當孩子看上去非常激動而又沒有説到底是怎麼回事的時候。

當孩子為某件事而興高采烈的時候。

當孩子需要人幫助他作出決定的時候。

當父母想讓孩子解釋或同自己討論某件事的時候。

2、批評不要當着眾人的面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當着眾人的面批評孩子往往會讓他覺得失去面子,從而產生牴觸父母的心理。

美國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説:自尊心是一個人品德的基礎。若失去了自尊心,一個人的品德就會瓦解,人之所以變成了醉漢、賭徒、乞丐和盜賊,都是由於失去了自尊心的結果。父母經常絮叨孩子的過失,就有損於孩子的自尊心,這是不正確的。在他人面前揭露孩子短處的父母,不配做父母。

明智的父母要學會在眾人面前稱讚孩子,而在孩子遇到問題或犯了錯誤的時候,在家裏單獨進行教育。

3、用故事批評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是脆弱的,他們不喜歡父母赤裸裸地批評他們。如果父母能夠採取委婉的手段,通過故事、寓言、名言等方式來批評孩子,取得的效果會更好。

在故事中,孩子自然領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這比父母講大道理的效果要好得多。可見,父母要積累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在孩子遇到相似情況時,用故事來教育孩子,不僅可以避免親子衝突的產生,而且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涵養,進而更加尊重父母、崇拜父母,促進親子關係的和諧。

4、用孩子的語言來批評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説,講大道理總是無法起到真正的效果,孩子們往往會這隻耳朵進,那隻耳朵出,這不是代表孩子們故意與家長作對,而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無法理解高深的道理。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要學會用孩子的思維思考問題,用孩子的語言來友善地批評孩子。

批評孩子是為了孩子的健康進步,鼓勵孩子也是為了孩子的健康進步。既然是為了相同的目的,手段的選擇就是應以雙方都樂於接受為原則。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如果父母善於運用孩子的語言,那就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因為,用孩子的語言跟孩子溝通,這樣,孩子與父母之間就比較容易獲得共同的語言,從而更好地進行交流。

5、不要在飯桌上批評孩子

許多父母習慣於在吃飯的時候教育孩子,當然教育往往以批評為主。實際上,這種教育方式是錯誤的。不管孩子犯了什麼錯誤,父母都不應該在吃飯的時候批評孩子。這種批評方式往往會讓孩子產生沮喪的心理,從而影響吃飯時的心情,影響身體健康。

大部分孩子都對父母的這種行為表示反感。一位孩子曾經説過:我媽媽總是喜歡在吃飯的時候批評我,有時候,還拿出我以前的錯誤再次批評,我只能默默地聽着,如果我一反駁,爸爸就會拍桌子摔飯碗,讓人無法忍受。為了避免在飯桌上挨訓,許多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總是匆匆扒幾口,即便飯桌上有他們愛吃的菜,但相對於父母的批評來説,他們寧願放棄吃最好吃的菜。

所以,請家長們想想看,在飯桌上批評孩子是不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孩子吃飯本來是很開心的一件事,結果父母不停嘮叨,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很容易厭食。同時,飯桌上的批評還會養成孩子極為敏感的心理,有些時候,孩子並不一定能理解父母的批評就是為了他好的,畢竟是小孩子,他的思維能力不可能達到成人的高度。而當孩子在家沒有踏實的感覺,跟父母的溝通就會越來越少,這樣一來,親子溝通關係就會產生隔閡,時間越久,隔閡越深,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6、讓孩子學會自我批評

批評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錯誤,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父母沒有意識到這點,而是把批評孩子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以通過懲罰來促使孩子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那麼,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孩子犯錯誤固然應該教育,但是,教育的方式很多,並不只是懲罰。

對於父母來説,要心裏避免懲罰孩子,只要孩子認識到錯誤,有改正的決心了,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

懲罰性的措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孩子往往在心裏想:反正已經捱打了,這下沒什麼不好意思的。要改正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大不了再被打一次。就這樣,對懲罰越來越麻木的孩子不僅無法改正自己的錯誤,而且對父母的情感也會越來越淡漠,甚至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7、賞罰要分明

懲罰只是一種教育方式,其目的是通過懲罰性的措施,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避免下次再犯。因此,懲罰只是一種手段,並不是目的。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做到賞罰分明,不要出爾反爾,讓孩子無法判斷父母的真正意思。比如,你要求孩子不要説謊,你首先不能欺騙孩子。如果説好孩子做了好事有獎賞,父母就一定要執行、兑現。

明智的父母一定要以教育引導為主,事先制定規則,讓孩子明白違反規則需要受到怎樣的懲罰,同時,不要盲目懲罰孩子,以免孩子受到心靈的傷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