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低年級學生主要心理特點

來源:時代範 5.15K

國小低年級學生主要心理特點有觀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體,情緒容易衝動,活動的依賴性較強等。

國小低年級學生主要心理特點1

1、觀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體,比較籠統,不夠精確,思維主要憑藉具體形象的材料進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邏輯的思維初步發展。2、情緒容易衝動,多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破涕為笑”之類的表現時常見到。自我控制能力較之幼兒階段有了發展,但仍比較差,特別容易受他人的影響與暗示,進而產生不自覺的模仿行為。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貫性。

3、活動的依賴性較強,尤為依賴老師。有獨立的願望與要求,在家中表現明顯。

4、神經系統較脆弱。

5、愛撫的`需要迫切。仍有遊戲的需要。

國小低年級學生主要心理特點
  

6、喜歡交朋友,鄰里的夥伴,同座的同學,給他東西吃的高年級學生,均可能成為朋友。朋友關係很不穩定。

7、自我評價幾乎完全依賴老師。容易看到自己的優點,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點;較多地評價他人,不善於客觀地評價自己。

8、學習活動本身是否有趣,老師態度是否親切和氣,成為學習的主要動機。逐漸瞭解分數的客觀意義。因作業、考試分數引起挫折的情緒不象中、高年級學生那麼強烈。

國小低年級學生主要心理特點2

國小一年級學生心理特點:

1、一年級國小生的行為特徵活潑好動,喜愛遊戲,學生的模仿能力強,可塑性大。他們好奇多問,對一切新事物都感到興趣,新鮮感比較強,但是能保持的時間卻很短。

如:剛剛糾正的握筆姿勢過了一會又錯了,剛剛挺直了坐姿不出一會又彎了.這一時期的孩子活動、行為缺乏目的性,如:為什麼要學習?一年級孩子是不太清楚的。如:叫他複習功課,他可能津津有味地看書本中的插圖;一有其它聲響,注意力就被吸引過去了。

2、一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慾望較為強烈,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喜歡回答老師問題,不管自己是否想好,非常願意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是學生的自我認識的過程和希望被老師肯定的心理。課間,一年級學生非常樂於向其他人説出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特別是那些覺得非常驕傲的事情,這樣可以讓同學覺得自己很棒,能贏得更多同學對自己的喜歡。

3、一年級的兒童注意範圍狹窄,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感興趣的問題上,就忘記了別的事情,他們不善於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不能要求他們同時注意幾件事情。

國小低年級學生主要心理特點 第2張
  

如:不能要求兒童邊聽講邊抄寫。一年級國小生的注意力主要以無意注意為主,注意帶有強烈的興趣性、直觀性和感情色彩;注意力不穩定,容易被新穎的刺激所吸引,容易分心,注意力不持久,能保持的時間只有10-20分鐘。

4、一年級學生因為剛進入新的環境,容易出現既好奇又恐懼的.矛盾心理。他們一方面對國小生活充滿了盼望和幻想,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不能適應全新的環境,擔心老師不喜歡自己或者交不到好朋友。一年級是孩子智力發展的旺盛時期,他們的思維會比幼兒時期更具體、更形象,但是相對於理解記憶來説,他們更擅長機械記憶,也就是我們經常説的“死記硬背”。

5、孩子進入國小後就開始獨立處理周圍環境的事情,擺脱對大人的依賴了。由依戀不捨到輕鬆愉快,這是一年級學生的共同特徵。過去聽父母講的一些事,現在可以獨自去看,去聽,無拘無束地去幹自己想幹的事,這種新鮮感充滿了孩子的頭腦。

6、一年級學生很敏感,容易學會過去自己不懂的東西,所以提出的問題特別多。有人認為孩子愛提問題是善於思考的表現,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有這個特點,只不過有的孩子愛説,有的孩子把疑問藏在心裏,不表達而已。當孩子意識到“我已經是一名國小生了”的時候,行為也會發生一些自覺變化。讓他幫忙做一些事會很積極地響應,表明孩子開始明白一些社會責任了。

國小低年級學生主要心理特點3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老師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和遊戲活動,學生可以説出心裏話,傾聽別人的心聲。

2、及時做好筆記、談話記錄。

二、家庭對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僅僅由學校完成是不夠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因此,學校、家長應該合力重視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多種途徑,向家長多提建議,指導家長開展國小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三、國小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國小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要通過多種途徑使國小生知道它的重要性及基本常識,知道心理若有疑問怎樣才能獲得幫助。

四、從實用出發,教會學生一些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常用方法:

1、學會放鬆。要使學生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象、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閲讀等方法調節放鬆。

2、與人談心。使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找老師、長輩、親友談心,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受益。

3、喜歡寫小練筆和日記,國小生要學會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沒得到本人的允許,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

4、在學習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如體育比賽、文藝活動等,更好地培養多樣的興趣和愛好。

國小低年級學生主要心理特點 第3張
  

5、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質,有利於形成並長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6、那些已經形成的不良行為習慣的國小生應當在教師和家長的.直接指導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

作為班主任,要觀察學生在校的情況,及時與家長溝通,做到防患於未然。認真觀察孩子的性格是否開朗,是否活潑主動,好奇心強;跟父母的關係是否融恰,能不能主動與父母、老師溝通,同學關係好;是非觀念、自覺性、是否強;學習慾望強烈與否,面部表情愉悦不愉快,精力是否充沛,是否善於交友不孤獨等。

來觀察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努力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使學生成為“樂於學習、工作;情緒樂觀、穩定;人際關係和諧、融洽;能面對現實,適應環境,能認識自我。

在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學校教育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家庭教育卻起着關鍵作用。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是連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紐帶。

我們要經常與家長聯繫,反映學生在校情況,瞭解在家表現,針對情況制定心理個案。家長更應該主動了解學生在校表現,配合老師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