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要點知識

來源:時代範 3.25W

心理學要點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都可以學習一些心理學上的知識,這樣我們不僅可以看清楚他人,還能感知一些效應,一起來看看閲讀一下心理學要點知識

心理學要點知識1

01

如何面對一個憤怒的人?

一般人覺得別人生氣時,會下意識認為那個人非常可怕。

其實不是的,越情緒失控的人內心越有可能伴隨着脆弱、無助。他們是感覺外界有傷害了,於是只能豎起防禦的刺。

下次當你遇到憤怒的人,或許可以換個角度去看待對方:他/她只是一個受傷的人。

心理學一個重要的原則:每個人為自己產生的情緒、感受負責。

發現了有些情境下的憤怒是伴隨着受傷的,絕非意味着我們要去承擔、拯救、負責誰的情緒。

而是下次在經歷親人生氣、與人爭執、自己生氣時,我們可以專注在憤怒背後的受傷感,內心一定是感覺缺失了什麼、或者認為被冒犯了什麼、或者有需求但無法直接表達。

而這種察覺,可以讓氛圍緩和下來,讓自己的情緒一下轉化成平和與鬆弛。

02

難過的時候該怎麼辦?

怎樣快速走出負面情緒?

當我們遭遇到拒絕、失戀、痛苦時,總想着要想辦法快點擺脱難受的情緒、快點解決自己當下的狀態。

怎麼樣快速走出負面情緒呢?這也許是一個所有人都要明白的事:好好的接納是快速走出負面情緒最好的辦法。

接受當前的事實,接受自己這些難受的感覺,接受這個局面,就是最快的恢復方式。

比任何逃避、折騰、運動、暴飲暴食都好使,也更健康

在心裏騰出個空間,容納和理解你的焦慮、你的悲傷、你的'脆弱、你的恐懼。

從小到大,或許我們一直接受的信念和教育,都是對於負面情緒予以排斥、否認、迴避,可是這樣做其實讓人更為消沉,因為這意味着:

我們甚至不能擁有自己的真實感受。

心理學認為:任何一種情緒都並無對錯,它們都有其出現的原因。

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在情緒的感受中,看見真實的自己,挖掘出深藏在情緒背後的某些渴望、匱乏、需求。

03

為什麼我們懂了這麼多道理,

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道理”你只是懂了一次,而真正決定行動和無意識反饋的,卻是在你身體裏運行過成千上百次的自動化意識。

那些從別處搬來的“道理”,在真正用的時候壓根不會起作用,因為它在你的意識中太淺了。

為了讓後來認同的真理植入到腦裏成為新的思維,你只能一次次去加深懂得。

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絕對不是讀一次就頓悟,就可以從今以後都過好生活了。

培養一個可見的習慣,我們都明白需要重複嘗試去做,培養一個摸不着的思維其實也是需要重複去嘗試。

所以,一時做不到,改變緩慢且反覆,不用苛責自己,堅持下去,才會真的有所改變。

04

如何在短時間內發展出一個全新的自我?

這也許是許多學習“心理學”或者走上“心靈”道路的人非常關心的問題。

答案是:每天花30分鐘關注自我內心。

我們可以這樣探索:

心理學要點知識

我最希望自己擁有什麼特質?

能帶給我幸福感的是什麼?

我最有興趣的是什麼事?

我在逃避什麼,我在羞恥的是什麼?

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我?

最能讓我滿足的是什麼?

做了哪些事可以提升我的價值感?

在我們漫長的一生中,我們是24小時都在和自己的感受、想法、情緒呆一起的人。

我們理應是自己最熟悉、最親密的朋友。

而當你不厭其煩地去正視、察覺自我時,這就是愛自己的一種表現,你也能從中找到真實的自我。

心理學要點知識2

1、心理學的定義:是研究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的科學。

2、基礎心理學定義: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現象為研究對象,總結心理活動最普遍、最一般規律的心理學的最基礎的學科。

3、基礎心理學的內容可以分為四個方面: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動機;能力和人格。

4、認知: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或者説是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

包括:感覺、知覺、記憶、表象、言語、思維、想象等。

5、情緒和情感:伴隨認識和意志過程而產生的對外界事物的態度和內心的體驗,是對客觀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關係的反映。

6、意志:人的思維決策見之於行動的心理過程。

7、需要:對維持和發展其生命所必須的客觀條件的反映。

8、動機:推動人從事某種活動,並朝向一定目標前進的內部動力。

9、能力:是順利有效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的心理條件。

10、人格:(個性)批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在不同環境中一貫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影響人的外顯和內隱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徵的總和。

11、心理現象又可分為兩大類,即心理過程和人格(領會):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是以過程的形式存在的,它們都要經歷發生發展和結束的不同階段,所以屬於心理過程。

需要、動機是人的心理活動的能力,表現了人格的傾向性;能力、氣質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徵,它們都是人格的組成部分。

人格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通過心理過程表現出來的。

先有心理過程,而後逐漸形成了人格。

心理學要點知識 第2張

人格形成以後,又會對心理過程具有制約的作用。

12、心理是腦的功能

腦是心理活動的器官(識記):正常發育的大腦為心理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人的大腦是最為複雜的物質,是物質發展的最高產物。

心理現象是隨着神經系統的產生而出現,又是隨着神經系統的不斷髮展和不斷完善,才由初級不斷髮展到高級的。

動植物和植物沒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經系統的'動物才有了心理。

像環節動物只有一條簡單的神經索,它們只具有感覺的心理現象,只能認識事物的個別屬性;脊椎動物有了脊髓和大腦,它們有了知覺的心理現象,能夠對事物外部的整體加以認識了;靈長類動物能夠認識事物的外部聯繫,有了思維的萌芽。

只有到了人類,才有了思維,有了意識,人的心理是心理髮展的最高階段,因為人的大腦是最複雜的物質,是神經系統發展的最高產物。

從心理現象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也説明了心理是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活動的結果。

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是從事心理活動的器官。

心理學要點知識3

一、心理活動

1.心理學 定義:研究心理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

心理學科的性質:心理學是一門介於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科。

2.心理現象及其結構

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兩個方面。

1.心理過程

(1)認識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等。

(2)情感過程:喜愛、快樂、滿意、憂愁、悲哀、憎恨等現象。

(3)意志過程:動機、目的、行動等。

2個性心理

(1)個性心理傾向性,包括興趣與愛好、需要與動機、信念與理想、世界觀等。

(2)個性心理特徵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學是研究人心理現象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

3.教師學習心理學的意義

理論意義: 1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提供科學依據

2對鄰近的社會科學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實踐意義: 1有助於理解和解釋學生的心理現象和行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於運用心理學原理,指導和開展當代教育改革

心理學要點知識 第3張

3有助於教師判斷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開展心理影廠的調試工作

4有助於教師依據心理學知識進行自我教育

二。心理的實質

1.心理是腦的機能:

(1) 神經系統的結構 心理是腦的機能,腦是心理的器官。

神經系統是心理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

腦的反射活動是人心理活動的基礎,人的行為是由反射組成的。

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是興奮和抑制。

神經活動的基本規律包括:(1)興奮和抑制的擴散與集中 (2)興奮和抑制的相互誘導

(2)神經系統的活動方式

無條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謂無意識的本能行為

條件反射又稱信號反射,是後天經過學習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謂有意識學習才能得到的知識技能、經驗

巴甫洛夫 第一信號系統:用具體事物作為條件刺激建立的條件反射

第二信號系統:用語詞作為條件建立的`條件反射

--人類和動物的條件反射活的的根本區別

(2)規律:興奮和抑制的擴散和集中;興奮和抑制的相互誘導

2.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

(1). 客觀現實決定人的心理(1)是客觀事物引起人腦反射的活動

(2)作用於人腦的客觀現實的反應

(2) 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映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