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感應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感應

來源:時代範 1.42W

我這兒還要談一下母親與孩子之間的信號交換。

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感應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感應

孩子出生前在子宮裏感到非常舒服,唯一的不足是那兒的空間越來越擁擠了。所以那一刻就不可避免地到來了:現在你必須出來了!第一次陣痛向他傳達了來自母親的第一個信號。通過宮縮,她告訴孩子:現在要把你擠出去!孩子收到了這一信號,如果他不是很懶的話,就馬上開始配合着去完成這項分配給他的任務。孩子以自己的努力來支持母親,他慢慢地滑向子宮頸,以行動來回應母親的信號。為了不致壓迫到胎兒,陣痛一般是間隙性地發生。剛開始時陣痛的間隔比較長,然後逐漸加快。陣痛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5分鐘,2分鐘,1分鐘,半分鐘)。對孩子的呼喚越來越急迫:你必須離開子宮了,你必須出來了!

1.積極和懶惰

許多母親都説新生兒在這一階段似乎已表現出他的性格特徵:孩子積極地配合母親;他有點懶惰,需要外界的幫助;他非常剋制,不想活動,根本就不想出來,需要強有力的幫助。

這些對性格的早期描述,我和妻子也曾在我們四個兒子那兒觀察到。我把他們出生時的情景都拍攝下來,很有啟發性,如果把這些早期觀察到的特徵與他們以後的發展進行比較,可以確定性格的基本特徵確實是一脈相承的。至於陣痛時間的長短對此沒有什麼關係,至少沒有太大的關係,它只是影響生產過程本身。

我們頭兩個兒子的出生是非常得快,就像子彈出膛一般。他們好似急着要看到陽光。他們體格健壯。我們所有的孩子出生時都有4千克重,所以在通過狹窄的產道時都有困難。我們的老大現在仍與當年出生時一模一樣,他是一道閃電,他是一個快槍手,非常活躍,什麼事到了他手裏都必須立即處理,毫不拖泥帶水。老二稍微平靜些,他出生時也稍慢一點,但他表現出更大的獨立性。在出生時,當頭出來後他就自己把手伸了出來。他很獨立。他在出生時表現得更為積極,現在也仍是那樣,他比其他兄弟更獨立,他很少需要別人的幫助,自己能安排好一切。

老三就完全是另一種模樣了,最好全世界都來幫助他,大家都來為他服務。那麼現在呢?他是個討人喜歡的孩子,一個以家庭為中心的孩子,也是一個誠實的孩子,但他出生時的表現仍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他很希望有人來幫助他,希望別人為他服務,期望我們到他那兒去,而不是反過來。被動的特性一如既往。第四個兒子出生時很平穩,什麼事都沒發生。他還太小,所以要確定他會如何發展還為時過早。

根據我們的經驗可以説,出生過程由遺傳決定,而且胎兒想要積極地進行協助,這對於他們從現在開始形成的基本性格特徵意味深長,因為一個胎兒以他們的行為,不管是積極的、自主的、消極的、平穩的、快速的,等等,對向他們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做出了迴應。我們有機會準確地記錄到他們給出的相應信號。

2.出生後

孩子生出來了。我不想談論分娩的創傷以及類似的事,但無可爭辯的是:新生兒體驗到全新的刺激,這是他生平第一次體驗。他與母親分離了。他的皮膚感受到了過去不曾有過的刺激:冷、熱、陌生東西放在皮膚表面時的碰觸。嬰兒第一次感受到飢餓,這種飢餓又不能像在母腹中那樣馬上可以得到食物的輸送而緩解,現在他們必須要發出信號來要求得到食物,他常常必須等待着人們來喂他。光線落在他眼睛的視網膜上,他逐漸能分辨各種不同的光線。他的耳朵能聽到聲音了。簡而言之,在出生時以及出生後,大量的新刺激湧向新生兒,剛開始時雜亂無章,他必須對此進行整理和歸納:光、聲音、觸摸、感受。面對如此嘈雜的刺激衝擊,新生兒最初只能用哭叫來對此做出第一聲迴應就不令人感到驚異了。對新生兒來説這一切太多了!他需要休息和安撫。如果這時候他很快得到母親的乳頭,他就會平靜下來。哺乳的過程形成了一種穩定的節奏,同時讓新生兒感到有人照料自己,所有其他的刺激都不再重要。

這時新生兒需要安靜,這樣他才能對新的刺激進行整理。他需要從所有事物中區分出哪些信號對他來説是重要的。

3.天使的手指

當一個嬰兒出生時和在出生後最初的一段時間裏,我看到了一個我想要稱之為宇宙的階段。在猶太教法典中講了一個非常動聽的故事。故事中講道,每一個孩子在母腹中發育成長時,都會有一個天使從天堂降落人間,悄悄地把所有宇宙的知識告訴了他。在出生時天使把一個手指放在嬰兒的嘴上,這樣他就把一切都忘了。由於天使的這一碰,我們每個人的上嘴脣都有一個小小的凹槽。

還要補充一點:我們中的有些人並沒有把一切都忘卻,或者他們能夠更容易或者更快地回憶起來。也就是説,我們並不是在學習新的知識,而是在回憶天使對尚在母腹時就告訴我們的關於宇宙的知識。

即使在出生後我也能看出兒童與宇宙的相關性。對他們來説一切都是一個大我。他們還不能區分我和非我。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一個新生兒仰面躺着,他還不能活動,但他的眼前突然出現一個東西:一隻手,一個腳,一張臉。嬰兒這時還不能區分這個在他眼前出現的手是他自己的還是別人的。他所看到的、聽到的和感受到的一切都還屬於那個大我。換句話説,一切都屬於一個大的生命,是它的一部分出現在他的視覺範圍內。從嬰兒能夠觸摸物體的那一刻開始,他才能區分兩種現象。如果他抓住自己的腳,就會產生兩種觸摸的感覺:一是手抓住腳的感覺,二是腳被抓的感覺。如果他用手去抓母親,他只能單方面地產生一種觸碰的感覺,即只有手的感覺。那個一開始以一個大我方式呈現的世界逐漸分化了。嬰兒意識到,這個世界中不是僅僅存在一個我,而是一個我和一個非我。在那個大我階段,嬰兒就能區分愉快的刺激和不愉快或混亂的刺激。這些刺激不僅來自於自身內部,也來自於外部:來自內部的有諸如餓、脹、堵塞;來自外部的有冷、熱、喜歡或不喜歡的味道、感到愉快或不愉快的觸摸。所有的這一切都還沒有和那個非我聯繫起來,而是一切似乎都還屬於那一個我。

最近的研究認為,新生兒常常把頭轉向母親所在的方位,以滿足最初的需求,但同時他也會把頭轉向其他有母親氣味的物體方向。母親的聲音也同樣能吸引他們。我不能肯定嬰兒已經把母親當作環境的一部分還是看作他自我的一部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