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危機是如何展開的

來源:時代範 2.1W

大量產品積壓賣不掉,就會造成工廠倒閉,倒閉的工廠多了,就形成了經濟危機

全球經濟危機是如何展開的1

根本原因 :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

直接原因 :整個社會生產和銷售之間矛盾造成生產的相對過剩

具體原因 :貧富差距過大,股票投機過度,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氾濫

1929年經濟危機是在整體世界形成之後發生的。這時,世界經濟已經最終形成,各國經濟相互依存。但是,經濟危機爆發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仍然採取以往利己主義的做法,以鄰為壑,企圖把危機轉嫁給其他國家,展開了關税戰、貨幣戰、貿易戰。這些政策使世界經濟秩序陷入混亂,

世界經濟無法正常進行,大大惡化了各國經濟的外部環境,加深了經濟危機的程度。

全球經濟危機是如何展開的
  

世界經濟危機的原因(世界經濟危機爆發)

1、全球化加速和金融創新

隨着全球化的加速和金融創新的不斷推進,金融市場的波動性和複雜性不斷增加。各種金融衍生品、投資工具和交易策略的出現,使得金融市場的風險傳導和擴散速度大大加快。同時,金融機構的跨國經營和資本流動,也使得金融風險具有全球性。

2、低利率和過度槓桿化

為了刺激經濟增長和應對2001年的“互聯網泡沫”危機,美國央行開始實行低利率政策。這一政策導致了資本市場的繁榮和房地產市場的熱潮,同時也刺激了消費和投資。然而,低利率也使得各種金融機構的'槓桿率大幅上升,金融市場的波動性增加,金融風險加劇。

3、房地產泡沫和次貸危機

低利率政策和過度槓桿化導致了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和房價的不斷上漲。許多人開始購買房屋,同時也出現了大量的次貸市場。然而,在2006年,房地產泡沫開始破裂,房價開始下跌,次貸市場開始崩潰,導致了金融機構的破產和債務危機。

4、信貸評級和監管失靈

在次貸市場崩潰之前,很多信貸評級機構將次貸債務評為AAA級,使得很多投資者購買了高風險的債務。同時,監管機構也沒有及時發現和應對金融機構的風險,導致了金融機構的破產和債務危機。

5、全球經濟協調不足

世界經濟的緊密聯繫和相互依存,也使得各國之間的經濟政策和協調變得尤為重要。然而,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各國之間的經濟政策和協調不足,導致了全球經濟的衰退和不穩定。

全球經濟危機是如何展開的2

01

但是社會經濟不可能像計算機那麼精確,生產出來的東西剛好夠消費,不是短缺就是過剩。

計劃經濟,生產與消費脱節,往往造成產品短缺。

市場經濟通過價格機制這隻看不見的手,來自發調節。

當某個商品短缺供不應求,價格就會上漲,資本有利可圖,就會進入這個領域擴大生產;供應量多了,價格自然會下降。

即使有些商品,受到自然、國際等各種條件制約,無法增產;資本也會進入相鄰領域,生產出替代品。

例如用新能源代替原油。

但這個過程往往過猶不及,短缺會變成過剩。

過剩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絕對過剩,因為很多商品只有實現規模化生產才能使得成本最低,最後總產量超過了社會的實際需求量。

還有一種是相對過剩,產量超過了消費者的支付能力。

例如沒有房子的人想買房子,卻又買不起。

這就是經濟危機的根源!

02

隨着科技進步,生產效率越來越高。

生產效率的提高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更先進的資本品,例如先進的機器設備或者計算機系統;二是勞動者素質的提高,能夠駕馭這些先進的資本品。

綜合起來,就是由高素質的勞動者與先進的資本品共同提高了生產效率。

如果一個勞動者能夠控制的資本品價值越高,那麼生產效率也就越高。

一個人操作一條生產線的效率,肯定是要遠遠高於一個人操作一台機器的。

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資本品代替了原先素質相對不高的工人,資本品在生產要素中的.權重不斷增加,獲得的收益也越來越多。

因此,財富也越來越集中在擁有更多資本品的資本家身上,造成貧富懸殊。

03

貧富懸殊就會造成有效消費不足。

打個比方!

整個社會創造出來的財富分成兩部分:一半以勞動報酬的形式,被佔總人口99%的勞動者獲得;還有一半,以資本回報的形式被佔總人口1%的資本家獲得。

勞動者手上只有一半的社會財富,因此最多隻有消費全社會50%產品的能力。

資本家雖然很有錢,有能力消費另外50%的產品。

但作為一個自然人,再有錢每天也是吃三頓飯,最多五頓飯,消費能力有限。

剩餘的財富有一部分將繼續投資,擴大生產規模獲得更大的規模效益來降低生產成本,以達到擊敗競爭對手獲取更大市場份額的目的。

那麼社會上總有一部分產品賣不掉,產生相對過剩。

如果這個比例達到一定的臨界點,就會引起經濟危機。

假設在這個例子中,佔總人口1%的資本家消費了10%的產品,加上佔總人口99%的工人消費了50%的產品,在不考慮擴大再生產的情況下將有40%的產品變成庫存而不能被消費掉。

大量產品積壓賣不掉,就會造成工廠倒閉,倒閉的工廠多了,就形成了經濟危機。

全球經濟危機是如何展開的 第2張
  

04

資本主義自從誕生起,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經濟危機。

當時自由主義學派當道,主張不干預,認為經濟危機可以出清風險,淘汰不健康的企業,洗洗更健康。

但這是種觀點,在1929年的大蕭條時期破產了!

大蕭條是資本主義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此時已經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一個繁榮週期的末端。

美國在整個20年代工業生產值增長了50%,由於應用了更先進的機器設備,工人數量並沒有增長。

多餘的勞動力去了工資報酬更低的服務行業,這個部門無法用機器來替代人的工作。

而農業一直沒有從一戰後蕭條中完全恢復過來,農民在這個時期比較窮。

那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掉怎麼辦?

當時消費信貸十分發達,採用分期付款的賒銷方式,增加了小汽車、收音機、傢俱、電氣等耐用消費品的銷售額。

大蕭條作為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和以往一樣,就是有效需不足。

居民在加槓桿後,仍然有效需求不足。

當時的胡佛政府採取了一系列騷操作,讓經濟危機演化為大蕭條。

這些舉措看起來簡直就是違背了經濟學常識:

大搞貿易保護主義,提高進口關税,遭到其他國家的集體報復;

美聯儲提高利率,試圖以此穩定美元幣值,防止資金外流並吸引外資。

如今看起來十分糟糕的決策,讓經濟危機雪上加霜。

胡佛不出意料地連任失敗,換上了民主黨的富蘭克林·羅斯福。

05

此時,凱恩斯主義粉墨登場了!

他給羅斯福寫了一封長信,建議依靠舉債或印鈔來擴大支出,刺激總需求。

1934年5月28日,凱恩斯終於走進白宮,第一次和羅斯福面對面會談,向美國總統宣講他的“赤字財政理論”

他介紹了一種投資乘數的概念:預測聯邦政府每投資1美元,就能帶來4美元的國民收入。

凱恩斯主義畢竟是一個新鮮事物,羅斯福一時間不能完全接受。

對於由政府直接投資刺激經濟,他還是認同的;但在傳統經濟學量入為出理念的影響下,羅斯福做不到讓聯邦政府大規模舉債。

因此,美國政府還是儘可能地在有財政盈餘的情況下加大直接投資。

1937年秋,美國縮減政府開支導致的經濟危機再次顯現。

面對經濟衰退再次加深,羅斯福不得不重回赤字政策軌道,並要求國會撥款30億美元加大投資公共工程、救濟事業、防洪設施和興建房屋。

真正將美國拉出大蕭條泥潭的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方面大量成年男子參軍,有了工作;另一方面,所有工廠開足馬力,生產戰略物資。

道理還是和凱恩斯主義相通的,都是由國家財政出錢直接投資和消費,解決了私人投資和消費不足的現象。

06

凱恩斯主義是經濟學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由自由放任主義轉變為國家干預,財政理念由收支平衡轉變為以赤字促進經濟發展。

大舉舉債刺激經濟,這麼做長遠來看肯定有弊端!

但凱恩斯説:長期來看,我們都死了。

凱恩斯主義一經運用,至少在表面上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加上這種理論賦予了政府很大的權力,因此戰後迅速被各國奉為圭臬。

目前距離凱恩斯主義誕生的上世紀30年代過去了80多年,時間也足夠長了,弊端早已顯現出來了。

這也不能苛求他,世上根本沒有一勞永逸的理論和方法。

所有經濟學流派的理論都寫在了教科書裏,書裏面也會明明白白地告訴你有關理論的優缺點。

制定任何一項具體的經濟政策,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結果。

因此,也不要因為某些理論看起來不合時宜了,就否定前人的成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