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寶寶跟你一起進廚房吧真的太有用了

來源:時代範 5.35K

對寶寶來説,製作食物、學習技能,這些小遊戲的過程遠比只吃現成的有吸引力得多。在製作食物的時候,寶寶更喜歡參與進來。如果給他們機會,允許他們拿着食物攪拌棒攪拌幾下,或者指導寶寶拿一種食物配料在旁邊隨時添加,或者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乾脆抱着寶寶站在鍋邊,拿着鏟子有模有樣地翻炒幾下。吃的時候寶寶就會因為是“我”做的,或者“我”參與的,而多吃一碗,挑食、厭食的情況也會大大減少。

讓寶寶跟你一起進廚房吧真的太有用了

其實,即使食物並不一定要非常豐富,但帶着這樣正能量的食物,對寶寶的成長來説大有裨益。而寶寶通過參與制作食物能夠學習到的東西很多,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

第1階:小小觀察家

五感訓練:色、香、味、觸、思,都要體驗和了解

對於小寶寶來説,進廚房,在父母的引導下學會觀察是一步。需要家長向寶寶介紹食物的味道(五味)、性質(食性)、顏色(色)、觸摸的感覺(觸)、聞起來的味道(香)與吃完以後身體的感覺與想法(思考,各種情緒的表達、溝通)等。比如,可以把廚房當成一個小小的實驗基地。如果寶寶1歲以上,可以讓寶寶看到鹽溶化到水裏,嚐嚐鹽水的滋味。可以讓寶寶聞聞醋,告訴他醋是酸的。可以讓寶寶摸摸不同質地的蔬菜,看看不同顏色和形狀的蔬菜。比如,圓圓的西紅柿,長長的黃瓜。這些都能極大豐富寶寶的感官,對寶寶大腦產生有益的刺激,可以激發寶寶的感知能力和記憶能力。媽媽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階段引導寶寶時要不厭其煩,無論是語言還是行為模仿,反覆多次,寶寶肯定會記住,這種練習可以提升寶寶的記憶能力。

媽媽分享

廚房裏的好玩具!

廚房裏的蔬菜水果都是寶寶的新玩具。一個大柚子、大西瓜,寶寶都能玩好半天。聞聞、摸摸、滾滾,有的還要舔舔。不過,我不讓他單獨玩太小的蔬菜,比如毛豆、黃豆、綠豆等,擔心一不留神,他塞進嘴巴里,卡到就不好了。

第2階:我是小幫手

發展認知能力、手眼協調能力、精細動作等

寶寶1歲半,能聽懂話,並在慢慢學説話時,家長可以準備幾種不同的食材教寶寶分辨,同時通過幫助家長烹調來提高寶寶的動手能力和語言學習能力。比如,可以讓寶寶幫媽媽拿某一種指定食材來分辨食物的類別和性質。媽媽可以説:“寶寶,幫媽媽拿一個紅紅的西紅柿。”“寶寶,幫媽媽拿一個土豆。”還可以讓寶寶幫媽媽剝蓮子、剝花生。

需要注意的是,給寶寶做食物的時候要跟寶寶進行有效的互動溝通,一定要在寶寶聽懂並執行大人的指令的基礎上才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指導。比如:家長髮出指令“給媽媽拿綠色的青菜”,只有寶寶能夠準確清晰地為媽媽拿來對應食物的時候(這個時候一定要表揚),才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引導。讓寶寶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也一樣,不要以為寶寶還小,聽不懂,就懶得這樣做。

在廚房裏,和寶寶一起做蛋糕或者涼拌菜,還可以引導寶寶學習並使用計量工具等,比如請寶寶幫媽媽舀一勺糖或者兩勺鹽。還可以通過食物強化寶寶對數量和順序的認知。比如:教寶寶按從0到10的順序數豆子,告訴寶寶0就是沒有了的意思。

媽媽分享

真是好幫手!

我家豆豆會聽話就經常幫我拿西紅柿、黃瓜什麼的。現在3歲了,有時候在廚房鬧騰,給她一瓣大蒜,她能剝上好半天。剝大蒜的時候,又仔細又認真,特別專注,有“工作”就是不一樣!有媽媽問,寶寶剝大蒜不怕辣手嗎?我觀察發現,寶寶剝大蒜特別仔細,小手特別靈活,幾乎不會剝破大蒜,大蒜瓣很薄的皮衣也能很小心仔細地剝下來,那工作過程簡直像在做工藝品。因此,不會出現辣手辣眼睛的情況,粗獷型的寶寶不建議模仿喲。

第3階:一起玩創意

思維創造性訓練

一開始可以在製作麪食的時候給寶寶一塊兒軟麪糰讓他揉,同時,鼓勵寶寶用麪糰和其他食材設計並做出各種造型,如麥穗、小貓、小豬、小刺蝟等。可以在烘焙時,讓寶寶自己動手,選擇不同的餅乾模具,製作不同形狀的餅乾和蛋糕。還可以跟寶寶一起捏飯糰,做不同的創意飯糰,如小蜜蜂、小熊貓等。還可以和寶寶一起做蔬菜拼盤,選擇不同的盤子和蔬菜形狀進行創意蔬菜畫的拼放,然後澆上漂亮的番茄汁或者沙拉醬。四五歲的寶寶還可以跟媽媽一起裝飾餐桌,選擇餐具,對菜餚色彩、食物搭配以及造型進行整體的協調和裝飾。

媽媽分享

美食美器,我們都喜歡

經常跟寶寶一起做美食,看美食照片,購買美食美器,我也會徵詢寶寶的意見。一次,在淘寶上購買漂亮的冰激凌杯,在容易摔的玻璃杯和不易摔的亞克杯之間難以抉擇。寶寶走過來,看了一眼説:“媽媽,玻璃杯透亮,放冰激凌好看!”

第4階:全面長知識

營養、美食傳統等全方位的知識聯繫能力訓練

可以幫3~5歲的寶寶去了解更多的營養知識。最基礎的就是今天吃什麼,吃這種食物的好處,比如可以告訴寶寶西紅柿和綠葉蔬菜維生素C多,可以讓皮膚變白、變漂亮,多吃蔬菜可以少生病,每週吃一次豬肝可以眼睛好,不貧血、不頭暈,夏天喝綠豆湯、百合湯可以不流鼻血等日常生活常識。外出遊玩時,可以講解遇見的各種食物的淵源,還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關於食物的故事,比如不同季節生長不同的植物、吃不同的食物,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傳説和不同的美食傳統,等等。這樣,寶寶就知道冬天是吃橘子的季節,但是不能多吃。他就會吃幾瓣就不吃了,因為他知道橘子吃多了會上火、咳嗽。

再大一點兒的寶寶,自己就會發問一些涉及歷史、文化、宗教、自然、社會等方面的問題,同時還能根據自己閲讀過的書籍、看過的電影等,尋找新的答案。這個階段,家長不用扮演百科全書的角色,可以坦然承認自己不知道,然後跟寶寶一起探索答案。

在製作食物的時候,可以經常給寶寶一些選擇性問題,比如,“你只能選一個的話是哪一個呢?”如果媽媽每天都會這麼問,寶寶也會主動告訴大人明天想吃什麼、為什麼這麼吃。人一生都要面對取捨和抉擇,從嬰幼兒期就開始鍛鍊寶寶選擇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很重要。

媽媽分享

吃蔬菜會長漂亮

有位媽媽是這樣描述的:我家閨女臭美!我告訴她吃了蔬菜會變白、變漂亮!每次我做了蔬菜,女兒都很積極地捧場!然後一邊吃一邊問:“媽媽,吃了這個菜會變白,變漂亮嗎?”得到肯定答案後就説:“媽媽我還吃,再給我吃點。媽媽你也吃。”

第5階:小小社交家

社會規則的訓練、情商訓練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所有的寶寶都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當寶寶投入到自身扮演的角色,實際也是把生活中模仿家長做飯、請客等生活場景復現和言談強化的過程。在廚房裏,還可以跟寶寶一起玩角色扮演遊戲,讓寶寶體驗一下廚師、媽媽、老師等角色,讓寶寶對不同的角色有一定的感知,增進寶寶對不同角色的認同。其實,寶寶和其他小朋友或家庭其他成員一起烹調的過程,不僅涉及生活技能,還是對協作關係、説話方式、思考問題的角度、處理事情的方式、社交、禮儀、邏輯思維、對事情統籌規劃、社會規則的學習等技能的訓練過程。通過對吃的學習,在廚房裏讓寶寶一點一滴地懂得尊敬、熱愛、信賴父母,進而建立強烈的家庭觀念和親情觀念,這可是日後寶寶把握人生的關鍵——熱愛家庭的人才會熱愛生活,才能被稱為幸福的人。

媽媽分享

爭當廚房小老師

4歲的丁丁常跟一幫小朋友輪流扮演老師教小朋友做餅乾、做飯糰、做壽司卷……玩得可嗨了,都搶着當老師呢!

廚房裏的注意事項安全第一:對於食物的製作,有些是可以和寶寶一起來分享的,例如:擇菜、洗菜、準備食材和調料等,而家長控制不了的廚房是堅決不許寶寶進入的,例如:有明火、熱油、刀具、烤箱、插座、電器、易夾手的抽屜等危險的環境。正確使用工具並做好示範:在廚房使用工具或者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以正確的方法和姿勢進行,給寶寶做好示範。保證安全的另外一個含義就是正確使用工具,建立正確的行為規範、規則。別以為寶寶還不會講話,不能清楚表達自己想法就自認為寶寶什麼都不懂,父母是寶寶最重要的模本,哪怕是你走路的樣子,他都會去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