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斜頸引發的次發性問題

來源:時代範 1.61W

當心斜頸症伴隨次發性問題

小兒斜頸引發的次發性問題

斜頭症(plagiocephaly):

由於頸部之轉動受限,嬰兒總是偏向固定之一邊平躺,頭顱因重力變形而產生顱顏不正。從頭頂觀之,患側之前額骨與對側之枕骨變得較扁平,患側耳朵也相對的後移。

[次頁標題=導航短標題=]小兒斜頸引發的次生問題

患側下半邊顏面發育不良:

一部分嬰兒在新生兒期就有此症狀,與斜頸同時出現;此可能與坐胎不正、患側臉面受壓迫有關。但多數在斜頸出現後幾個月才漸漸顯露出來,可能是因為頭向固定,患側顏面骨和相關肌肉運動受限所造成之廢用性萎縮。

姿勢性斜視:

因為長期歪着頭斜看世界,眼球肌肉做不正之視野平衡代價運動而引起。可見於年齡已大、沒有確切治療完善之斜頸病人。目前大多數孩童都能獲得早期治療,因斜頸而斜視之情況已很少見。

依照上述之特定症狀,嬰幼兒肌性斜頸之診斷並不輕鬆。如果幼兒有頭頸歪斜之斜頸症狀,卻沒有前面所提之胸鎖乳突肌腫或緊縮的纖維帶,且其頭頸向兩側自由轉動之幅度正常,那麼就不是肌性斜頸。

及早診斷早期復健

斜頸症是少數能得到完全根治的先天性疾病之一,早期診斷早期復健是最重要的治療方式。如果復健不能完全治療痊癒者,應儘快接受手術治療,這樣對於臉部的平衡發育及端正頭部角度,避免頭部傾斜的後遺症,才是最有助益的。肌性斜頸如果不治療,約五至七成的病人在六個月大時會自行痊癒,只有一成的病人超過一歲時仍有症狀,因此治療的方法為先做物理治療,從出生後二個月內就開始做,持續二或三個月,如果症狀仍持續,則考慮開刀治療。

嚴重者在出生約四至六個月內,即應考慮手術切斷病變纖維化的胸鎖乳突肌。因為臉部組織的成長和整個頭頸部的活動度有極為密切的關係,頸部自由轉動,可使臉部的發育早一點回復正常速度。嚴重的斜頸症太晚手術,患側臉部的發育異常及頭部習慣性的歪斜,常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如果在十一、二歲青春期開始後再手術,臉部骨架的異常,就只有依賴顱顏整型才能挽救了。

check!

必須開刀治療的3種情形

若有以下狀況則建議開刀治療,此手術僅需時約三、四十分鐘,即使對小嬰兒也不是太大的負擔,而且很少有手術併發症,可以採門診手術方式或住院一兩天。術後兩星期開始做頭頸轉動及被動伸展之物理治療,以避免胸鎖乳突肌斷端再癒合。更重要的是藉持續之復健運動可矯正長期斜頸之慣性姿勢,並加強患側其他肌肉之運動,促進廢用性萎縮骨骼肌肉的恢復。

較大年齡兒童之斜頸姿勢往往已根深蒂固,術後很難令其自我要求擺正頭頸,除復健運動外,可配製頸圈固定姿勢。術後之復健治療至少需持續六個月,亦需定期門診追蹤。

1.持續胸鎖乳突肌縮短,且伴有下半顏面發育不良的情形。

2.超過一歲時,頭部轉向仍受限。

3.求診時已超過一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