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擤鼻涕可導致中耳炎

來源:時代範 1.48W

中耳炎,俗稱“爛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進入鼓室,當抵抗力減弱或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產生炎症,其表現為耳內疼痛(夜間加重)、發熱、惡寒、口苦、小便紅或黃、大便祕結、聽力減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內會流出膿液,疼痛會減輕,並常與慢性乳突炎同時存在。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會轉變為慢性中耳炎,隨體質、氣候變化、耳內會經常性流膿液,時多時少,遷延多年。

亂擤鼻涕可導致中耳炎

中耳炎最常見的原因是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如:感冒或流感,這些疾病使咽鼓管腫脹,以至於中耳內的液體不能排出。這種液體在中耳內滯留,會引起這一區域的炎症和感染。對於孩子,咽鼓管的位置更平而短,他們被感染的危險性更大。

擤鼻涕方法不正確也可導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時往往用兩手指捏住兩側鼻翼,用力將鼻涕擤出。這種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險,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細菌,如果兩側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則壓力迫使鼻涕向鼻後孔擠出,到達咽鼓管引發中耳炎。因此應提倡正確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側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對側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側。如果鼻腔發堵鼻涕不易擤出時,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氣後再擤。

如果嬰幼兒仰卧位吃奶,由於幼兒的咽鼓管比較平直,且管腔較短,內徑較寬,奶汁可經咽鼓管嗆入中耳引發中耳炎。因此母親給孩子餵奶時應取坐位,把嬰兒抱起呈斜位,頭部豎直吸吮奶汁。

其次,在有污染的池塘裏游泳,一嗆水,污水可通過鼻—鼻咽—中耳通道進入中耳腔,水中的細菌就沿着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導致中耳積液、阻塞,分泌物流不出來而造成發炎。

中耳炎可採用以下方法治療:

△成藥治療

(1)頭孢拉定膠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龍膽瀉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黃連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蓮內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驗方治療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劑,連服3—4日。

(2)蒲公英、車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劑,分3次煎服,連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蔘15克、澤瀉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餾水10毫升,將大蒜洗淨搗爛,取汁與蒸餾水混勻,滴耳,每日數次,1次數滴。本方適用於中耳炎,尤為化膿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飲食治療

(1)糖冬瓜30克、鮮九龍吐珠葉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劑,連服5天。本方對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銀花12克、柴胡9克、鼈甲15克、紅糖適量,將金銀花、柴胡、鼈甲煎湯取汁,與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劑,連服5劑。

△外治自療法

(1)取蛋黃1枚,放鍋(不要用鐵鍋)內加熱翻炒,片刻油出濾出即可,炒時防焦。待冷卻後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條,剖開後洗淨,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鐘後用潔淨紗布濾出清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鮮豬膽汁(或雞膽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爛耳散少許,吹入耳內,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絲瓜1只,共搗爛,布包擠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次。

(6)胡桃肉搗油加冰片少許,滴入耳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