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是什麼意思

來源:時代範 7.37K

鄂:中國湖北省的別稱。

鄂是什麼意思1

[è]

[釋義]

中國湖北省的別稱。

古同“諤”,正直的話。

古同“愕”,驚訝。

古同“萼”,花托。

邊界:“紛被麗而亡~”。

姓。

鄂是什麼意思
  

[更多釋義]

邊界 [boundary]

紛被麗而亡鄂。《文選·揚雄·甘泉賦》

通“愕”。驚愕 [stunned;stupefied]

象鄂不懌。《史記·五帝本紀》

“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史記·留侯世家》

羣臣皆驚鄂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漢書·霍光傳》

鄂是什麼意思2

在人們印象裏,湖北之地古屬荊州,曾為楚國核心區域,因而被稱為“荊楚大地”,其文化風俗也被稱為”荊風楚韻“。

那麼問題來了:湖北省的簡稱為什麼不是荊或楚呢?

為什麼不簡稱荊?

《尚書 禹貢》記載:“荊及衡陽惟荊州”。這是荊州之名的源頭,成為古九州之一。

以荊州命名,有個説法:當地多產一種落葉灌木,枝條柔韌,可編筐籃,果實可入藥。

湖北省西北部有一座蜿蜒高聳的山脈,遍佈這種灌木,因而被命名為荊山。

湖北省也有荊江,是長江中部從枝江到洞庭湖口的一段的別稱。

古人用“荊襄”泛指古荊州及襄陽郡地區。也用古九州中的“荊揚”(荊州和揚州)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

三千多年前,楚先王熊繹帶領荊山人民劈荊斬棘,使楚國從一個弱小之邦發展成天下霸主。

楚文王時遷都於郢(今荊州市荊州區紀南城),定都長達四百餘年。

因而有“荊山楚源”之説。荊州是楚文化的發祥地。

漢朝時,荊州為十三刺史部之一;

三國時期,荊州為羣雄逐鹿之地;

南北朝時,齊和帝、梁元帝、後梁蕭銑皆以荊州為國都;

宋代,在今湖北設荊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於此;

在歷史上,以“荊”字冠名的是最大行政區,今湖北省大部分長期屬於荊州轄境。

荊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何況已有以古九州用做省份簡稱的,如河南省之“豫”,河北省之“冀”。

可見,用“荊”做為湖北省的簡稱挺合適。但事實卻未如此。

據説反對的聲音主要在於:

鄂是什麼意思 第2張
  

其一,“荊”字本意代表一種貶義:

荊常與有刺的棘叢生,如荊棘,象徵坎坷多難;

“荊”字從艸,從刑。指一種"鞭打犯人的專用枝條",也是一種刑具,例如荊革、負荊請罪;

寓意貧寒窮苦,如荊柴、荊門、荊室、荊釵裙布(以荊枝為釵,粗布為裙)。

其二,行政區重合。

今湖北省已有個地級市--荊州市,若湖北省再簡稱“荊”不合適。

為什麼不簡稱楚

先秦時期,楚國先後成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統一南方諸國,逐鹿中原,疆域遼闊,威震天下。

在春秋階段,晉、楚國百年爭霸是主要歷史事件,以致有“楚材晉用”的成語;戰國時期,楚國是秦國統一進程的強敵。

即使到了秦末,以項羽為首的楚人集團成為推翻強秦統治的中堅力量,“亡秦必楚”、“四面楚歌”成為著名的歷史典故。

孫儷主演的熱播劇《羋月傳》講述的.是,楚國公主羋月遠嫁秦國,最後成為政治家、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太后”的波瀾起伏的人生故事。

另外,陝西省地級市漢中,是漢江的發源地,曾設有漢中郡(轄地包括湖北省西北部),也是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因而它也自稱為“漢”,媒體經常報道“***來漢***”。

當然,漢中只是個地級市,是無法與國家級中心城市武漢比拼的。

其二,“漢”字涵義廣大。

“漢”文化的影響深遠,已衍生出漢人、漢族、漢服、漢字等代表中華民族、中國的深厚涵義。

顯然,“漢”字比“楚”字的涵蓋面更廣,湖北省更加承載不起。

為什麼不簡稱郢

楚國曾定都於郢(yǐng,今荊州市荊州區),長達四百餘年。

因而郢也代稱楚國。例如“郢人”指楚國人,有成語“郢書燕説”。

《史記 楚世家》記載:“楚考烈王二十二年┅┅東徙都壽春,命曰郢。”

壽春即今安徽省壽縣。

楚國遷都壽春之後不忘故國,仍稱國都為“郢”,並將所居的村落改用“郢”的稱謂。

例如在安徽省一些地方,至今遺存有帶“郢”的地名。

可見,在地名方面,郢比楚幸運,傳承了楚文化的香火餘脈。

但是,郢字比較生僻,而且與“楚”字類似,涵蓋範圍廣。

為什麼簡稱鄂

我們來看看“鄂”到底是什麼意思。

第一眼看到這個“鄂”字,很多人都會聯想到鱷魚的“鱷”,這兩個字長得很像。其實在古代,這兩個字就是通假字,它的意思就是鱷魚。

在遠古時代,大概四千多年以前,長江、黃河流域分佈着大量的鱷魚。這種鱷魚在古籍裏的名字叫“鼉(tuo2)”,鼉就是今天的揚子鱷,已經屬於瀕危保護動物了,但在四千年前是很多的。當時黃河流域的一個部落就以捕鼉為生,他們的圖騰就是鼉,他們的部落名字叫噩。

這些字長得很像,因為在古代,鼉、噩、鱷、鄂都是通假字,意思都是鱷魚。所以後來這個部族建立了一個自己的小國,就叫鄂國。這是鄂國第一次出現。

鄂國的位置在現在山西一帶的黃河邊。它的出現非常早,在夏商時代就有了。而到了周代,周成王把他的弟弟叔虞封于山西,建立了一個新的國,這就是強大的晉國,可見鄂國要比晉國的歷史久遠得多。

但晉國發展起來後,就把鄂國吞併了,鄂國遺民就開始往南逃難,逃到了現在河南南陽一帶,南陽現在仍然有鄂山為證。後來鄂國又惹了周王室,周又派人討伐鄂國,鄂國人又繼續開始往南逃難,逃到了今天湖北鄂州市的梁子湖邊。

鄂國人一路從山西逃到湖北,心想這下夠遠了吧,可以好好過日子了吧,就在鄂州建立了一座鄂王城,作為鄂國的國都,準備好好過日子。現在湖北鄂州的大冶仍然有鄂王城的遺址。

湖北大冶的鄂王城遺址

讓鄂國人沒想到的是,湖北這裏也有一個和晉國一樣強大的國家,名叫楚國。楚國的第六任君主熊渠看鄂國好欺負,也帶兵來打鄂國。鄂國一下就被滅了,這個歷史悠久、一路逃難的國家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台。

但是,雖然鄂國沒有了,歷史並沒有忘記鄂國。楚國吞併鄂國後,看鄂國的鄂王城建得不錯,風水極好,就把楚國的國都也定在了鄂王城。從此開始鄂王城就一直是楚國的國都,直到兩百年後,楚文王才把國都遷到郢,也就是現在的湖北荊州。

歷史沒有忘記鄂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開始實行郡縣制,在鄂王城這裏也就是現在的湖北鄂州設立了鄂縣。“鄂”這個地名就開始一步步延續下來。

鄂縣最輝煌的時期是在三國時代,孫權把自己吳國的國都定在了鄂縣,還給鄂縣改了名,叫做“武昌”,意思是武運昌盛。大家注意,孫權的“武昌”是指鄂州,不是現在武漢三鎮之一的武昌。

也就是説,雖然鄂國沒有了,但“鄂”這個字已經是深入人心了。隋朝時,鄂縣升級了,建立了鄂州,下轄江夏、武昌、永興、蒲圻四個縣。

江夏縣,就是現在武漢三鎮之一的武昌。武昌縣,就是現在的鄂州,蒲圻縣就是現在的赤壁。

在湖北歷史上,這是“鄂”字第一次作為高級別行政區的名字出現,後來唐宋都沿用了鄂州的建制。大家都知道,岳飛去世後被南宋朝廷追封為鄂王。

元朝開始實行行省制,湖北先是叫做荊湖省,後來又叫湖廣省,省會都在鄂州,這個鄂州是現在的武漢武昌。因為省會一直叫鄂,歷史上也一直叫鄂,所以湖北省經常被稱作“鄂省”,漸漸地“鄂”就成了湖北省的簡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