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

來源:時代範 2.53W

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運動訓練使人體承受運動負荷刺激,必然引起各器官系統的機能發生一系列反應和適應性變化,主要表現為機體的特殊反應、克服生理惰性、達到平衡、機能暫時下降和調整與恢復等,現在分享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

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1

是指在進行身體練習過程中,人體工作能力變化的必然趨勢。即開始時,機能活動能力逐漸上升,繼而達到並在一定時間內保持最高水平,最後又逐漸下降。其上升階段時間的長短、上升的坡度和最高階段的高度與持續時間,以及變化的幅度大小,取決於練習者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與訓練水平,以及作業內容、組織和方法、季節氣候條件等。

如兒童、少年機能活動的特點,一般為工作力上升時間短而快,最高階段延續時間較短,變化的幅度小(即承擔負荷劇烈變化的能力較低)。青壯年是機能活動能力最旺盛時期,壯年以後,又漸漸下降。隨着訓練水平的提高,工作力上升階段時間可縮短,最高階段持續時間可延長,承受強度大的和運動負荷急劇變化的能力也會提高。

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
  

一、賽前狀態與準備活動

(一)賽前狀態

賽前狀態的生理反應主要表現在神經系統、氧運輸系統和物質代謝等方面的變化。

(二)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是指在比賽、訓練和體育課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地進行的身體練習。它客為即將來臨的劇烈運動或正式比賽做好機能上的準備。

二、進入工作狀態

在運動的開始階段,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達到最高水平,而是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這一段機能變化稱為進入工作狀態。

人體運動時,內臟器官必須動員起來以適應肌肉活動和機體代謝的需要。但與運動器官相比,內臟器官的生理機能惰性大。因此,在體育運動的開始階段,內臟和器官的動員及其機能水平的提高遠遠落後於運動器官。

三、穩定狀態

穩定狀態是指進入工作狀態階段結束後,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此時,人體生理機能與運動輸出功率保持響度一穩定。

(一)真穩定狀態

(二)假穩定狀態

四、運動性疲勞

在運動過程中,當機體生理過程不能繼續保持在特定水平上進行不能維持預定的運動強度時,即稱之為運動性疲勞。

五、恢復過程

恢復過程是指人體在運動過程中和運動結束後,各種生理機能和運動中消耗的能源物質逐漸恢復到運動前水平的變化過程。運動過程中消耗的物質,只有在恢復期得到完全恢復,人體機能才能得以提高。

超量恢復是客觀存在的規律。在此期間,機體具有較高的機能水平和承受符合的能力,是運動員體能儲備的最佳時期,它有助於運動員取得良好的運動成績。不同類型的運動具有不同的代謝特徵,不同能源物質具有不同的恢復特徵。因此,超量恢復原理是選擇訓練休息間歇、確定負荷強度和負荷量以及實施合理營養補充的重要依據,在運動實踐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2

參加運動健身的人羣越來越多,每週進行2-3次運動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運動過程中不同階段,人體機能的變化規律。

其實嚴格的來講,並不僅僅是在運動過程中。而是從正式比賽或訓練前,運動中,運動後整個過程,身體機能都會產生一些有規律的變化。從專業視角看,主要分為五個階段:賽前狀態、進入工作狀態、穩定狀態、疲勞狀態、恢復狀態。

我們今天就按五個階段,系統瞭解學習運動過程中人體機能的變化規律。多瞭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在平時的運動健身中,也心裏有底,不會對一些機能變化感到很奇怪或者無所知。

1、賽前狀態與準備活動

2、進入工作狀態

3、穩定狀態

4、疲勞狀態

5、恢復狀態

一、賽前狀態與準備活動

這個階段在我們非專業運動,只是休閒健身運動人羣來看,其實並不明顯,沒有引起大家過多的注意。實際上,幾乎所有運動,當運動習慣養成,都會存在訓練前狀態。專業競技體育裏,這個叫做賽前狀態(pre-competions state)。

賽前狀態:參加正式比賽或運動訓練前,人體某些器官、系統產生的一系列條件反射性機能變化。良好的賽前狀態可以預先調動人體相應器官、系統機能,克服內臟器官的生理惰性。

舉個栗子,這幾年馬拉松,越野跑比較盛行,大家報了馬拉松後,有的是人生第一個馬拉松,有的想跑出更好的狀態和成績,一想起馬上要跑馬了,身體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興奮,身體機能會提前幾天甚至提前幾小時發生變化。

身體生理產生的變化主要有神經系統、有氧系統、物質和能量代謝系統。

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 第2張
  

變化的主要體現:

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提高

內臟器官功能增強

體温上升

代謝活動增強

例如: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心輸血量增加,呼吸加快,血糖和體温升高等等。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變化,都還沒開始比賽或者訓練,人體機能就發生了某些變化?

二、進入工作狀態

1、進入工作狀態產生的原因

運動後人體機能逐步提高的過程稱為進入工作狀態。

如果經常運動鍛鍊,內臟器官和骨骼肌運動的協調配合能力比較強,可以縮短進入工作狀態的時間。

為什麼運動過程中會有這麼一個狀態,核心原因是人體的物理惰性和生理惰性。

物理惰性是指:人體由靜止到運動必須克服慣性

生理惰性是指:人體生理機能是逐步提高的

影響最大的還是生理惰性,有兩方面。

1、反射

我們做各種運動,都需要中樞神經系統參與。而所有反射活動都需要時間,特別是動作複雜,難度大的運動,時間更長,這樣以來,進入工作狀態的時間也更長。

2、內臟器官的生理惰性

不管什麼運動,自始至終內臟器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配合肌肉活動還是能量供應都是。但有一個關鍵點是,內臟器官和肌肉活動的機理不一樣,內臟器官受植物性神經支配,肌肉活動受軀體運動性神經調節,這個直接導致內臟器官的生理惰性比運動器官要大。

內臟器官生理惰性相對更大的原因有三:

1)與軀體運動神經相比,植物性神經傳遞興奮的速度較慢;

2)興奮傳導途中突觸聯繫較多,需時較長;

3)軀體運動器官的活動主要受神經調節,內臟器官主要受神經-體液調節,後者釋放的激素隨血液循環到達所支配的器官改變其狀態,過程比單純的神經調節要慢。

一句話總結就是,人體之所以會進入這個“進入工作狀態”,最主要原因時內臟器官的'生理惰性。不能因為內臟器官有這個惰性,運動過程就不要內臟器官參與,這個不可能滴。

2、“極點”與“第二次呼吸”

我們首先要記住這個核心原理:

運動過程,是一個內臟器官和運動器官協調配合的過程。

當內臟器官的機能水平跟不上運動器官的需要時,就會暫時性的生理機能失衡。這個現象就叫做“極點”。

而“第二次呼吸”是相對“極點”來説的,當出現“極點”後,通過自身的調整,使內臟器官與運動器官重新友好握手,形成好的搭檔,互相配合。

1、為什麼會產生生理極點?

最核心的原因是內臟器官的活動跟不上運動器官活動需要。供氧不足、代謝物堆積、血漿PH值下降等等都是這種“跟不上節奏”的表現,導致機能失調。

2、影響“極點”的因素

這種現象大多出現在中長跑這種強度較大、時間較長的運動項目。一般情況下,運動強度越大,自身訓練水平越低,“極點”出現的越早,反應也越明顯,恢復的越慢。

當出現極點時,一定要降低運動強度,調整呼吸節奏,加深呼吸深度。曾經我跑廣州馬拉松時,第一次跑馬,有點過於興奮,沒有分配好體能,導致33公里的時候,很難受,很困,沒有能量,腿也無力,最後通過放慢速度,慢跑了有四五公里,補充能量,後面恢復了很多。這種嚴格來講不算極點,極點是進入運動穩定狀態前的一個運動生理現象。

3)第二次呼吸

出現“極點後”,通過意志力,調整運動節奏繼續保持運動,呼吸調整,最後又會進入一個比較好的機能狀態,這個就是第二次呼吸。

極點是內臟器官跟不上運動器官的需要導致的,那重新讓內臟器官跟上就OK了。所以,第二次呼吸產生的原因是運動中內臟器官的惰性逐步得到改善,氧氣供應增加,乳酸排除,運動強度下降,需氧量下降,內部體液環境得到改善等等導致的。過了“第二次呼吸”這個階段,其實進入工作狀態階段就徹底結束了,接下來機能水平就會進入到一個穩定狀態。

三、穩定狀態

穩定態:進入工作狀態階段結束後,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穩定分兩種,真穩定和假穩定。

1、真穩定

人體進行強度較小、持續時間長的運動時,進入工作狀態階段結束後,攝氧量能夠滿足需氧量的要求,各項生理指標保持相對穩定。

特點:

1)攝氧量能夠滿足需氧量

2)以有氧代謝為主,乳酸和氧虧產生少

3)血液PH值變化小,內部環境相對穩定

4)心輸出量、心率、血壓、肺通氣量相對穩定

2、假穩定

人體進行強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的運動時,進入工作狀態階段結束後,攝氧量已經達到並穩定在最大攝氧量,但還是不能滿足機體對氧氣的需求,氧虧不斷增多,無氧系統供能比例增加,乳酸產生率大於清楚率。

特點:

1)需氧量 小於 攝氧量

2)運動相關指標達到並穩定在極限水平

3)供能方式變成了以無氧供能為主,持續時間不可能太長

四、最大攝氧量平台

最大攝氧量平台(VO2max Plateau duration,VO2maxPD)是指運動過程中長時間保持高水平最大攝氧量的能力,反映了人體在不利的代謝環境下,機能調節系統和氧氣運輸系統維持高水平氧氣供應或者VO2max的能力,以及機體利用氧的綜合能力。

制約VO2maxPD最重要的生理機制是:心肺功能。主要取決於心臟的泵血、血流動力學和血液攜帶氧氣的能力。

五、疲勞狀態

運動性疲勞是很正常的現象,不要以為疲勞了對身體就是傷害。適度的疲勞是運動表現進步的必經之路。

運動到一定階段,大部分會出現疲勞狀態。運動久了,強度大了,出現疲勞時一種必然反應,還可以引起機體產生心的適應。

運動員訓練水平的提供過程=疲勞-恢復-再疲勞-再恢復的過程,不斷循環。

但是過度疲勞就要注意,這種疲勞對人體會產生不良影響,引起運動損傷。運動型疲勞有積極的一面,也很複雜,後面有空再聊。

記住一點:適當的運動型疲勞是ok的,對訓練水平的提高有幫助。不要怕疲勞,但要注意過度疲勞。

六、恢復態

恢復狀態很好理解,運動後生理機能和能源物質逐漸恢復和提高的過程就是恢復態。至於如何恢復,做哪些事情幫助恢復,涉及的東西也很多,後面我們再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