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生命是有價值的

來源:時代範 2.4W

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取決於不同的觀點和價值觀念

什麼樣的生命是有價值的1

1、創造價值:

有些人認為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為他人創造價值的生命最有價值。例如,醫生可以治癒病人,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幫助孩子們成長,科學家可以探索未知的領域等等。

2、實現個人目標:

有些人認為能夠實現自己的個人目標,追求自己的夢想和願望的生命最有價值。例如,一個人可能想要成為一名音樂家、畫家或者作家等等,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使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義。

什麼樣的生命是有價值的
  

3、追求幸福和滿足:

有些人認為能夠獲得幸福和滿足的生命最有價值。這可能是通過人際關係、身體健康、心理平衡等方面獲得幸福和滿足。

4、 成為更好的'人:

有些人認為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發展自己的品質和能力,不斷進步和成長的生命最有價值。這可能需要不斷學習、成長、進步,以及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

什麼樣的生命是有價值的2

享樂主義

我們可以羅列一份我們認為人生中值得擁有的清單。要有錢,要有快樂,要有性事,要有美食;要避免貧困,要避免受到傷害,要避免痛苦,要避免疾病。當然,類似的事物你還可以列出很多,但我們可以給這些事物歸歸類。

值得擁有的(美好的)事物分類:

第一類是僅僅因為它們能導致美好結果而被列為美好事物。比如錢,可以買想買的東西,東西可以帶來快樂。這就是説,錢值得擁有是因為它能換來你想要的東西,讓你快樂,它帶來了美好的結果。

第二類是因為自身原因而值得擁有,比如快樂,快樂本身就值得擁有。其他事物的價值在於它們是達到快樂的一種手段。作為一種手段而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可以説它們有實用價值。因為自身的品質而值得擁有的,哲學家稱其為擁有內在價值。

需要避免的(壞的)事物分類也相同,痛苦本身需要避免,其他帶來痛苦結果的事物也需要避免。

如此,我們似乎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快樂因其自身本質而值得擁有,痛苦因其自身本質而需要避免。所以,痛苦本質上是壞的,快樂本質上是好的。

這裏,我們要做一個大膽的猜想:唯一具有內在價值的東西是快樂,而唯一具有內在壞處的東西是痛苦。這一觀點被稱為享樂主義。

很多人相信享樂主義,可能你也相信。“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有關幸福本質的簡化理論。幸福就是體驗快樂,避免或最小化痛苦體驗。”

在決定生命是否值得擁有時,享樂主義者給了我們一個簡單的回答。你需要做的是把未來的所有的快樂加起來,減去所有的痛苦,再看差額是正還是負。如果差額是正數,那麼你的生命就值得擁有;正數越大,你的生命就越值得擁有。如果差額是負數,你的未來總體來説痛苦將多於快樂。在這種情況下,你死了會更好。畢竟,如果你死了,你既不會感到快樂,也不會感到痛苦。

這就是享樂主義的説法。享樂主義不在乎過去,過去已經不能改變,他們關注的是未來。

什麼樣的生命是有價值的 第2張
  

生命體驗機

享樂主義雖然很有吸引力,但謝利·卡根認為它並不正確,他認為人生除了快樂和痛苦還有別的東西。他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實際上是由哲學家羅伯特·諾奇克提出的)為他的觀點辯護。

我們要設想一部體驗機,你連接到那部機器,會得到身臨其境的真實體驗。這部機器能精細地刺激大腦的快樂中樞,給你完全真實的模擬體驗。你可以下載你能想到的所有最美好體驗的數據。

你可以做你喜歡的事,實現你的夢想,取得偉大的成就。在你看來,這就是你的內在感受,你會以為這全都是真實的。

然而,實際情況是,你只是懸浮在實驗室裏,什麼也沒做,你體驗到的一切都是輸入大腦的信號,就像是一場美夢。

那麼我要問你,你是否願意這樣在這個實驗室裏度過一生(不是做幾天、幾個月或幾年的'體驗)。或者問,在機器上的人生是不是值得擁有的美好人生?

在享樂主義看來這是顯然的,因為快樂是美好生命唯一值得擁有的東西。

老謝説他不想,他問過的多數人也不想。他認為除了快樂,還有其他值得擁有的東西,僅僅內在的快樂並不能讓人滿意?

他所指的其他東西,是指成就、學識、關係等外在的美好。

我覺得這裏有一個矛盾,既然不知道是在虛擬世界,那麼一直到死他都以為是真的,這跟真實世界沒有區別。但是如果跳出來,知道是假的,自然會不願意。

生命容器

好了,不管內在的美好或者糟糕還是外在的美好或糟糕,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把所有的美好加起來減去所有的糟糕,然後我們就可以據此推測、比較、評價總體的人生,推測部分的人生。

等式會得出什麼結果呢?

樂觀主義者認為,任何人在任何環境中,等式結果永遠是正數,“生命總是值得一過,好死不如賴活着”。

與此相反的是,悲觀主義者認為,總體的差額,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人來説,都是負數。悲觀主義者承認人生當中會有一些美好的事,只是他們認為美好總會被超過。他們認為死了會更好,一開始就沒有出生會更好。

在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之間,還存在着温和派。這些人認為是正是負要看情況。對一些人來説,這差額是正數,對另一些人來説是負數。對他們整個一生或特定一段時間來説,這都是成立的。根據温和派的説法,我們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前面的闡述都是基於生命價值的中性容器理論。享樂主義也是中性容器理論的一個版本。這個理論認為生命本身沒有價值,活着的價值僅僅取決於生命內容的價值總和。

還有一種有價容器理論,它認為生命本身就有價值,活着這件事使生命有了附加值。

這就説明,即使生命內容的總和為負時,加上生命本身的價值,整體總和依然可以是正數,生命還值得一活。

有價容器又有不同版本。保守價值容器理論認為,活着有一定的價值,但是有限的,它是可以被超越的。如果生命內容足夠糟糕的話,整體總和仍然可以為負數。

理想價值容器理論認為,和生命內容相比,活着本身有無限價值,不管生命內容有多糟糕,整體總和永遠是正數,生命永遠值得一活。但老謝認為理想容器理論令人難以置信,他並不贊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