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閲讀的孩子能把自己教育好

來源:時代範 2.62W

經常讀好書的孩子是學不壞的,“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他們從書中就會悟出為人處世的道理。

愛閲讀的孩子能把自己教育好

經常讀好書的孩子學不壞

總有父母問我:“到底應該培養孩子哪些興趣愛好呢?”的確,興趣愛好的範圍太廣了,種類太多了,到底哪一個好呢?我在前面第二章已經講過了培養孩子興趣的原則:符合孩子天性的就好,尊重孩子意願的就好,父母不急功近利就好。

但是,我在這裏要着重強調一個愛好,閲讀!閲讀本身既是一種愛好,又是現代社會做任何事都需要的一種能力。它看似平常,卻是構築孩子精神世界最重要的活動之一。

閲讀可以使孩子更智慧,幫助他們更加了解自我,瞭解人性,瞭解身處的這個世界。

閲讀到底重要到什麼程度呢?簡單地説,要判斷一個人是怎樣的人,看他讀的書和身邊的朋友就知道了,因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閲讀史。

一個精神世界豐富的人,一定是大量閲讀的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牆根的這句名言正印證了我國古人所云:“學皆成性。”因此,父母一定要慎重對待閲讀這件事,讓孩子廣讀書,讀好書,在家中創造濃濃的書香氣,從小薰陶孩子的書卷氣,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

經常讀好書的孩子是學不壞的,“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他們從書中就會悟出為人處世的道理。養成閲讀習慣的人一輩子不寂寞,因為書是益友、是知己,是深人人心的慰藉。如果孩子養成了閲讀的習慣,就具備了自我教育的能力。

培養閲讀習慣越早越好

父母無疑應該是孩子讀書的引路人。閲讀越早越好。新加坡等國家倡導父母在孩子18個月時即要開始為孩子朗讀。

兒童文學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説:“或許只有童年讀的書,才會對人生產生深刻的影響。”科學研究發現,5歲以前經常聽父母講故事的孩子,閲讀技巧更趨完善;而3歲左右能輕鬆閲讀簡單書籍的孩子,終其一生都會有讀書欲。

14歲之前的閲讀體驗最為重要,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並沒有專門的閲讀區域,要完成閲讀這項工作,需要左右腦好幾個“部門”協同運轉才能夠實現。

過了14歲才開始訓練它們“合作”,不僅比較難實現,而且因為已經錯過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期,閲讀的教育作用也會被打折扣。

朱天心是台灣文壇重要的作家,她對女兒閲讀的重視程度遠大幹功課和成績。她説:“如果我看到女兒拿着筆在畫畫或是看課外書,我只要覺得她做的那件事情是比功課有意思的,我連聲‘你今天功課寫完沒’都不會問。我問不出口,所以我也要付出代價,就是她的功課會很差,對此我要有心理準備,要有取捨。我很堅定這樣一個信念:學校和體制裏的教育總有畢業的時候。可是一個真正好的閲讀習慣,是可以跟女兒到老的,我覺得就很值得。”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會聽到其他父母説孩子在學校裏功課怎麼好,但海盟的功課就是破破爛爛的,我總會給孩子支撐,讓她堅持做有意思的事。相反,如果女兒只在看教科書,我會説:

‘就看那幾本爛書,我看你將來怎麼辦?…

“但是,女兒在國三(九年級)的時候,看到大家都在衝,她覺得自己也要努力一下。當她回頭看功課時,突然覺得教科書容易得不得了,因為大量閲讀遠遠比教科書難得多,所以她衝刺起來非常輕鬆,考上北一女。(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是全台北最著名的女子高中。)”

“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一定要早。我看過很多父母,讓孩子所有的時間都隨學校填得滿滿的,孩子哪有時間讀課外書?甚至還有父母覺得課外書與教科書互相沖突,閲讀佔掉了學習的時間。而一旦孩子掉進了升學的節奏裏,父母就很難要求孩子説‘你晚上十點再來讀一點兒馬爾克斯吧’,這怎麼可能呢?”

朱天心是職業作家,對閲讀的理解肯定要比我們深刻,她對成績和功課的灑脱態度也不是所有家長都能接受和效仿的。但毋庸置疑,閲讀對於謝海盟的積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閲讀使她豐富,使她擁有着超出同齡人的理解力。這是因為,大量閲讀可以增加大腦的神經連接,使人可以觸類旁通,思維能力更強,學習本領更強。所以,越早養成閲讀習慣越好,父母千萬不要錯過孩子的閲讀黃金期;詞讀越廣博越好,孩子飽覽羣書,勤于思考,孩子身上早晚會顯示出底藴深厚的優勢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