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2023是幾月幾日

來源:時代範 2.33W

冬至2023是幾月幾日,老人説“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在冬季節氣中,人們對冬至節氣的重視程度可以説遠高於其他節氣,每年的冬至節氣前後,天氣會有一些變化,下面我們來看看冬至2023是幾月幾日?

冬至2023是幾月幾日1

“日短至,日南至”

北京時間12月22日

將迎來冬至節氣,冬至當天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太陽光線對北半球的傾斜角最大,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

老話説“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冬至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往北復返,北半球的白晝時間將逐漸變長,農村婦女在做針線活時,每天都要比前一天多用完一段線天才會黑。

特別注意,冬至雖然北半球白晝時間最短,但是在我國絕大多數地區,冬至日並不是全年温度最低的時間,冬至地表熱量還沒有完全消散,真正的寒冬在冬至後才開始。

同樣的,夏至雖然太陽直射北迴歸線,我國各地白晝時間最長,但是夏至並不是全年最熱的時間段,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在小暑後的“三伏階段”。

在古代,我們老祖宗發現氣候的變化與天象有規律可循,人們發現不同的季節“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不同,“斗柄指東方,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冬至2023是幾月幾日
  

一歲分為12個月,春夏秋冬各三個月,古人又根據“十二月建”發明了二十四節氣,每月兩個節氣(每15天一個節氣),二十四節氣就是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的,春分點為0度的起點,而到了冬至日太陽達到黃經270度。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農民對冬至向來都非常重視,古代沒有天氣預報,因此人們在長期的勞動生產中總結出很多實用的經驗,如“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那麼明年正月冷不冷?看農諺咋説?

老人説“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2023年正月冷嗎?

老話説“冬至不離十一月”,説的就是冬至交節往往都在農曆的十一月份,如果冬至交節在農曆十一月初,那麼就是“冬至在月初”;如果冬至交節在農曆十一月中,那麼就是“冬至在月中”;如果冬至交節在農曆十一月尾,那麼就是就是“冬至在月尾”。

今年冬至在月尾嗎?今年冬至在12月22日,對應的農曆時間在十一月廿九,很明顯今年是冬至在月尾,按照我們老祖宗的説法,明年的正月會很冷。

那麼老話“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到底有沒有道理?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明白一年中最冷的時間段在什麼時候,老話説“冬至數九”,即從冬至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為“一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到了“三九、四九天”,地表積蓄的熱量最少,因此三九天和四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當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就意味着寒氣已盡,天氣暖和了。

從冬至數九算起,三九是冬至後的第18天,四九是冬至後的第27天,也就是説冬至後的第18天一直到冬至後的第36天(四九結束),這之間的18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間段,這期間西伯利亞地區的冷空氣團發展到最為強盛的階段。

冬至在月尾(農曆十一月的月尾),意味着冬至距離正月差不多就30天的時間,而一年中最冷的時間段在冬至後的第18天到第36天,這就意味着正月處於寒冷的“四九”時間段,這樣正月自然就會很冷,可以説“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非常有道理。

就比如,今年農曆十一月廿九是冬至,明年的正月七年級在1月22日,而“四九”時間在1月18日~1月26日,因此明年正月會感到很冷。

在我們這裏有“冬至在月頭,冷死牛;冬至在月中,冷也不兇;冬至在月尾,冷死鬼”的説法,其實這不難理解,“冬至在月頭”意味着冷天來得早,寒冷的冬天會提前到來;“冬至在月尾”意味着冷天來得晚,也預示寒冷的冬天去得晚。

一般來説,冷天來得早,去得也會比較早;冷天來得晚,去得也比較晚,像今年冬至在月尾,我們來年就需要提前做好“倒春寒”的防治工作。

農民靠天吃飯,我們老祖宗在上千年的農耕文明中總結出很多農諺,就比如“冬至不冷,夏至不熱”,説的就是如果冬至這天很暖和,那麼根據我們老祖宗的經驗,來年的夏至也不會很熱;農諺還説“冬至暖,烤火到小滿”,説的就是如果冬至非常暖和,那麼來年到了小滿節氣都會比較冷,預示着發生了嚴重的倒春寒天氣。

冬至2023是幾月幾日2

冬至

2023年冬至是公曆2023年12月22日11點23分,農曆癸卯年十一月十號。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節氣時間怎麼計算

鬥指子,太陽黃經270°,為冬至。正月建寅,十一月為子月,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二日。例如:2020年冬至具體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

注:平均時間法(1645年以前使用)計算不考慮太陽在黃道上運動快慢不勻,與定氣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的推算方法不同,各節氣的具體交節時刻不一樣。

在天文上,“冬至”是太陽南行的轉折點,由於冬至前後,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運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間比直射北半球的時間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冬至

冬至的由來

根據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在郊外祭祀天的大型活動,又因為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於我們現代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本質上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以後,才把正月和冬至真正的分開,因此,也可以説:過“冬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的,盛於唐宋,相傳到今天。

冬至2023是幾月幾日 第2張
  

唐、宋的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時間,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的活動,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然會有一些地方在冬至的.這天過節慶賀。

冬至

冬至的習俗

祭祖

我國南方沿海一帶如粵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吃餃子,喝羊肉湯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麪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習俗。

吃湯圓

而在南方,冬至盛行吃湯圓,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説法。湯圓也稱湯糰,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着“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冬至2023是幾月幾日3

2023年冬至公曆時間是:2023年12月22日 11:27:09

2023年冬至農曆時間是:二〇二三年冬月初十 11:27:09

冬至這一天,太陽黃經為270°,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而冬至以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

根據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因為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於我們現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

因此,也可以説:過“冬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冬至是2023年12月22日,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在中國有冬至吃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説:“冬至到,吃水餃。”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餃最為常見。

冬至習俗

冬至沿革

中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廿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與干支時間以及八卦等是聯繫在一起的,有着久遠的歷史源頭。西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北方中原地區農事的'曆法補充,採用土圭測日影法在黃河流域測定“二十四節氣”。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來定的,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為一個“節氣”。在傳承發展中,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農曆中,成為農曆一個重要部分。

冬至2023是幾月幾日 第3張
  

冬至節氣

冬至習俗

農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之餘,擇日祭祖。並逐漸發展成節日宴飲活動,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在冬至這天,也是如此。不同的地區,有着不同的冬至習俗。

祭祖

冬至最初在周代主要是為了向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災,祈求來年減少饑荒與死亡而舉行的祭祀活動。至今,我國南方沿海一帶還延續着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貢品等。

在南方一些地方,還會祭祀天神、土地神,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吃燒臘與姜飯

潮汕地區有“東丸節,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也叫“添歲”。吃燒臘寓意來年能鴻運當頭。吃薑飯則是時節的原因,冬至需要禦寒,適合進補,冬至煮臘味姜飯,適合時令。在冬至這天,廣東人還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

吃年糕

明末清初,杭州人都有冬至吃年糕的習俗,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寓意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