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能説會道家長鬚知3件事

來源:時代範 2.19W

語言是一切思維的基礎。0-6歲又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因此,幾乎每個家長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兒時期“能説會道”。要想讓孩子“能説會道”,家長可需懂一些“道道”。

讓孩子能説會道家長鬚知3件事

逢年過節,帶孩子跑親戚,家長總是喜歡叫小孩在大家面前表演節目,講故事便是一種常見“節目”。如果孩子能把一個故事完整地講完,爸媽在一邊總會覺得臉上有光;幼兒才藝表演的舞台上,不少孩子的拿手戲都是講故事。小手捧着話筒,繪聲繪色地把一個長篇故事演繹完的孩子,會引來家長觀眾們的嘖嘖讚歎:這小孩真強!

以上場景我們在生活中常會遇到,對“能説會道”的孩子,大家總會萬般欣賞。不過,專家提醒我們,鍛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可不是為了講精彩的故事。

幼兒的語言表達有兩層涵義

一是指表達的能力:表述夠流暢嗎?用詞是否能較確切地表達意思?但比這更為重要的是,表達也與幼兒的品格密切相關,一個孩子即使口齒不太清楚,但很願意主動地和別人説話、溝通,從品格的角度來看,這個孩子的表達是應該被肯定的,他自我發展、融入社會的能力也會比較強。

一個孩子如果能夠做到清晰、連貫的語言表達,有助於增強自尊心,而在當今的社會競爭中,語言是社交能力的一大砝碼。因此,0-6歲的語言發展關鍵期,會影響到人的一生。

言之有“物”,靠不斷輸入

孩子是一張白紙,他的語言表達,直接取決於他所吸收的素材。

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又可細分為0-3歲和3-6歲兩個階段。在0-3歲,家長要想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輸入”,就是不斷地對孩子講話,讓孩子傾聽。當然,輸入要講究量和質,她建議,家長每天起碼要有15分鐘、最好30分鐘為孩子講一些文字優美、琅琅上口的故事,一定要原文朗讀,兒歌、童謠之類具有韻律的讀物,也很符合這一年齡段孩子的興趣。

到了3-6歲,家長一方面需要繼續“輸入”,另一方面,也要關注孩子的“輸出”。這時候,孩子的話開始明顯多起來,而且可能會“瞎説”,比如在複述故事時,會有較大的偏差,甚至瞎編一通。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於要求孩子“聽懂”,要允許他“暢所欲言”。

幼兒的早期閲讀對他的語言表達至關重要。“孩子的表達,關鍵是要‘言之有物’。物在哪裏?一方面來自大量優良的閲讀素材,另一方面,孩子要有自己能夠自由表達的思想。家長不要以成人的思維來限制孩子説話的內容和方式。”

家長配合 別打斷孩子

在孩子語言發展的敏感時期,家長培育心切,有時卻不知不覺地走入誤區。

1、要充分創設和孩子交流的氛圍。

家長比較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下班回到家,一身疲憊,正想坐下來好好休息,孩子卻衝過來問你各種很幼稚的問題,不少家長便會説一句“你自己先玩一會,讓媽媽好好休息一下”,這其實是對孩子很大的傷害,下一次,他想開口和你説話時,便會產生顧慮。

不少家庭總是理所當然地叫孩子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吃飯、洗澡、睡覺,做之前從不和孩子打聲招呼,時間一到就把他扔到牀上去,這其實也是忽視了和孩子的溝通。

2、不要讓孩子產生表達的壓力。

孩子在説話、講故事時,不要對他的語言表述要求太高,話才説到一半,就指出他這也不對,那也不對。而是應該先讓他大膽地講出來,然後用“做榜樣”的方式予以糾正。但也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可愛,故意模仿他奶聲奶氣的樣子,這更需要避免。孩子缺少了正面示範,可能會養成終身難改的錯誤的發聲習慣。

3、孩子“自説自話”、“胡言亂語”要多傾聽,少干涉。

孩子在6歲以前經常會自己重複説,或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説些沒有意義的話。這時,家長不要粗暴地去打斷,而應順其自然,讓他充分發揮。這是語言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同時,家長也要多留意傾聽,及時注意到孩子心理上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