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讓孩子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來源:時代範 3.24W

很久以前,有一座城市,從它的中心街區向左數,住着十二户人家,向右數也住着十二户人家。左右十二家各有十二個姑娘,中間一家住在核心位置。可是,左邊的十二個姑娘過得都很悲慘,死的死、傷的傷、有病的有病、被擄走的被擄走、被遺棄的被遺棄……沒有一個過得好;而右邊十二家卻很幸福,生活美滿、妻賢子孝、夫妻和睦。中間這一家的父母會讓孩子跟左邊十二家多接觸,還是跟右邊十二家多接觸呢?

家長要讓孩子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比如:把一個例假正常的女孩子,放在五個例假不正常的女孩子中間,一般而言,三個月以後,這個女孩子的例假也會變得不正常了;但是把一個不例假正常的女孩子,放在五個例假正常的女孩子中間,她的例假照樣是正常的。假如讓一個孩子經常和一些過得很悲慘、不成功的人在一起生活,這個孩子很有可能變得和他們一樣,不被影響的概率非常小。

《大河文摘報》曾經刊載過這樣一篇文章:要想算算你的收入,就把身邊最近、或者你第一反應能想到的5個人寫下來,把他們的收入平均一下,你的收入就會在他們的平均值左右。“科學”有三個要素,第二是可重複性,第三是有量化標準,第一要素――就是要有普遍意義。對於不普遍的事物,它們屬於“自然概率”。比如:有一個癌症病人,被判斷為肺癌,同時被判斷為癌症的可能有100個。其中95個去世了,有5個好了,這5個是同樣的醫療條件、同樣的生活環境,他們不是被醫治好的,而是自愈率。因此,任何事情都有5%的例外。

60%到70%情況下,母親可以決定孩子的一生。我們最大限度地讓孩子向良性方向發展,就有更大的機率讓孩子生活幸福。如果家長自身或在出發點上,就讓孩子與不幸結合、被不幸文化感動,會在最大程度上讓孩子受害。每個有愛心、愛孩子的人,只能讓孩子跟右邊的十二家接觸。

假如一個母親非要讓她的孩子跟左邊十二個不幸的孩子接觸,非要讓女兒跟這12個死的死、殘的殘、離異的離異……的接觸,這個母親怎麼了?不會有哪個母親真的這麼做,但是我們現在有一種這樣的文化――《紅樓夢》,全國人民都在看,許多母親正在讓她們的女兒浸在不幸中。原因是紅樓夢寫得很真切、文筆好、藝術水準高、感人至深。

太多的人是以這個事情“真”與“不真”,或者這個事情能不能打動我作為判斷標準。這種觀念是根深蒂固的。

曾經,有一位男士憤憤不平:“我過去真的把這個事情是不是‘真的’作為判斷標準,如果這個事情是真的,你有什麼資格跟我爭?我在單位混得不好,就是因為我愛較真兒。有一個同事跟我説:‘老張,小李罵你。’我説不會吧,我們倆關係很好啊。他説:‘就是因為你們倆關係好,他對你瞭解多,才罵你。’‘罵我什麼?’‘哎呀,説不出口。’‘那我得去找他!’我找到小李,非要問。小李當着眾人的面不好意思説:‘哎呀,算了算了。我當時喝了點兒酒,沒説什麼。’‘不行,我有證人,你來給我作證。’小李結結巴巴説:‘我……當時確實罵你了,我説……你這種人就是……沒良知……龜孫不如。’”全公司的人都在周圍,所有人都知道了“老張龜孫不如”,本來就是一兩個人知道,這下大家都知道了。他説:“我當時就覺得我一定得弄清楚這件事,這件事是真的。現在,我才知道,辦任何事、花任何精力以前都要考慮:這件事情會不會給自己帶來成功健康幸福,如果不會,‘真的’也與我無關。”

如果努力會帶來災難,會傷害到你的自尊、榮耀、財產,何必要努力呢?這個人開始接受了我的觀點。心理學研究強調不要以“真”與否來判斷事物,一定要以你做的事情能否帶來“成功、健康、幸福”為標準。

如果人把80%的精力用到某件事情上,你可能也就是獲得40%的收益;如果你把80%的精力都用在追求“真”,而“真”有80%都是傷害你的部分,你成功的機率就很低,不可能達到想要的結果。

如何判斷我們接觸的環境和人,是否對我們有幫助?其實很簡單。你接觸的人,首先看成功與否、健康與否、他活得好不好。不可能你所接觸的人表面很成功、很健康、活得也很好,而內心是極度惡劣的。人可能一時裝成這樣,但如果一個人,二三十年都很成功、很健康、很幸福,而內心很惡劣,這是不合理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