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時候他總愛頂嘴怎麼辦

來源:時代範 1.16W

小薏的孩子馬上九月份就要進國小了,她就抓得有點緊,想要讓孩子在這個夏天把國小的知識多鞏固一下。

教育孩子的時候他總愛頂嘴怎麼辦

小孩開頭幾天還老老實實做練習,然後就不行了,坐在椅子上左搖右晃,你要他讀課文他就唱歌,要他寫習題他就把筆扔來扔去。

她對小孩説:“寫作業要專心,你這樣分心是寫不好的,寫完再玩不好嗎?”孩子就衝她嚷嚷:“我知道我知道,你天天説煩不煩啊!”把小薏氣得夠嗆。

而且這樣的情況每天都在上演,比如做口算,要求十分鐘一百道題,小薏在旁邊掐着表,小孩卻磨磨嘰嘰做不完,她就很氣:

“你能不能用點心?這樣你上學會當差生的,你想當差生嗎?”

孩子:

“我用心了,當差生我也沒辦法。”

小薏:

“你做得那麼磨蹭我都看見了,這叫用心?”

孩子立刻就把筆一摔:

“那誰用心你找誰來做唄,我不做了!”

小薏説:“我都被他氣懵了,雖然最後沒打他,但我揪着他耳朵要他重做,耳朵被我捏紅了他才算老實。”

孩子為什麼總是喜歡頂嘴

為什麼你明明句句在理,孩子也知道你有理,但他就是不聽呢?

最主要原因一:就是父母高估了孩子

像小薏的孩子那樣七八歲的小孩,思維並沒有發育完善,觀念不會受那麼多的束縛,孩子這個年紀確實能聽懂道理了,也能明白父母講得有道理,但不代表他能明白這裏面的意義,孩子還會想:“我也可以選擇不聽呀!”

給孩子講道理沒錯,但我們不能指望一講孩子就能去遵守,和道理比起來,更重要的還是要建立“規矩”。

只有規矩和道理並進,讓孩子有切身的體會,他才能在這種體會裏慢慢明白這些道理和行為代表的意義,以及意味着他“必須去做”,而不是“可以選擇不聽”。

小薏完全可以在讓孩子加大作業量之前通知他:“從明天開始,你要為進國小做準備了,作業會增加哦,我想我們需要重新規劃一下你的時間。”

然後和孩子一起,把未來的時間表制定出來,有特定要求的可以標註清楚,就像口算十分鐘一百題這種,標在上面也像一個小目標。

做完以後就可以和孩子約定了:“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完成,你一定是一個好學生,對嗎?”

我相信這樣一來,孩子的接受度肯定比現在高得多,也會認真對待得多。

原因二:孩子沒有自主權

父母總是對孩子不信任。

比如説提醒要跟六七個月的孩子多説話,會有父母不以為然:“這麼點小孩,自己都説不利索呢,我們説的他能聽懂?”

而説到要給七八歲的孩子自主權,也基本會被一票否決:“那他肯定玩去了呀,還能想着好好寫作業?開什麼玩笑!”

可是現實往往是你越壓着,孩子越不樂意寫作業。

給孩子自主權,不代表父母就完全丟開手不管事兒了。而是父母要站在引導人的位置,去啟發孩子,讓孩子去給自己的學習做評估:我現在學得怎麼樣?哪些能改進?會有哪些效果?

父母要的是激發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學會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而不是成天唸經一樣叨叨道理或者又打又罵地逼迫學習。

當然,我們不能不信任孩子,但也不能太過高估孩子。

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特點和缺點,像小薏孩子那麼大的小孩,就不能過分地要求孩子勤奮刻苦注意力一直集中,但只要他能做到保持興趣、堅持練習、每天都有進步,就很棒。

原因三:沒有給孩子正面刺激

大部分父母的一個弊病就是:孩子做得好,看得理所當然;孩子做得差,指責張口就來。

孩子的小進步總是入不了他們的眼,可孩子犯點小錯就立刻抓住不放了。

長期如此,孩子沒有得到正面的鼓勵刺激,幹什麼都不會有持久的動力。

最簡單的鼓勵,就是多問:

孩子完成了一件事,不是期待你説“你很厲害”、“你好棒”,而是期待你問:“哇,這個你是怎麼完成的?”這才是正面刺激,孩子會驕傲地回答你:“我怎麼怎麼做的,我還能幹得更好,這不算什麼!”

這樣,孩子實際就是在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是不是比你推着壓着更有效呢?

當然,父母也要在開始給孩子一個期待和底線要求,這樣孩子才知道怎麼開始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