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喜歡指責 孩子控制慾強

來源:時代範 1.85W

孩子最初的成長和學習,以模仿為主。爸爸媽媽和睦相處,很好地溝通,為孩子作出一個好的榜樣,孩子才能學會如何與人溝通和交往。

媽媽喜歡指責 孩子控制慾強

許智的事業非常成功,經營着自己的公司。但是他很難信任別人,凡事都喜歡親歷親為,對公司運營的方方面面,哪怕是很小的環節,都不願放手。任何一點逆耳的建議,都會讓他暴跳如雷。這樣的狀況讓他感覺很累,也讓他的周圍的人很無奈。但是隻有隨時隨地掌控公司的一切事宜,許智才感到安全。

臨牀診斷:在爭吵中媽媽總要“贏”讓他認同母親的行為模式

經過深入瞭解得知,許智父母的婚姻不美滿,從他有記憶以來,爸媽常吵架,只要一吵架,媽媽總把許智拉入自己這一邊要他做“盟友”,吵完架總有好幾天媽媽會對着他數落父親的不是;似乎媽媽永遠是對的,而且永遠要佔上風。

由於與丈夫感情不好,媽媽便把所有感情投注到兒子身上。媽媽潛意識裏期望兒子能取代丈夫的角色,因此言語上常拿兒子和丈夫相比,會對他説:“你真棒,會幫媽媽提東西,你爸爸都不會!”同時在成長過程中,媽媽不斷對許智強調他不應該去愛任何人,只應該愛媽媽一人。

媽媽的控制讓他不自覺地重複控制的模式

媽媽在感情上毫無安全感,所以她控制孩子,確保孩子不會背叛自己才感到安全。媽媽的控制讓許智對權威特別敏感,因為潛意識裏害怕生命中再度出現像小時候媽媽對自己控制的情境,因此對任何形式的權威都不信任,但同時他會不自覺地重複這些情境。這使許智成為典型的控制型人格。

支配欲是控制型人格中很重要的特性,對他們而言,人生就是戰場,每一個人都是他的敵人。他們永遠在打一場不存在的戰爭,他幾乎不能相信任何人,即使最親密的戰友,也是潛在的敵人,因為他有個主要形象:“我將會被控制。”所以在公司中,他無法信任任何人。

害怕自己是“壞人”讓他一直追求權利

以孩子意識來看,往往打贏的一方是好人,輸的一方是壞人,媽媽在家裏是佔上風的,這讓許智很早就認同母親的行為模式,認為“我非贏不可,贏了才是好人”。所以他雖不喜歡屈服於別人的權威,但自己則喜歡掌權,因此他可能一直追求權力以建立安全感。從小的生活模式,也讓他習得如何控制環境和他人。

他習慣性地以兩極式觀點看世界,不是黑的就是白的。如果輸了就證明他是壞的,因此他極端害怕自己打敗仗,所以不斷追求權力。控制型有着脆弱的自尊心和易怒的個性,一點批評都可能使他覺得備受委屈而暴跳如雷,這都和他害怕自己是壞人有關。

育兒建議:為孩子做一致性表達的榜樣

孩子最初的成長和學習,就是以模仿為主,無論是有意識的模仿,還是無意的秉承。所以我們説,家長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就是什麼樣的人;家長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做父母的首先需要成為那樣的人。

媽媽不要指責學會一致性表達

在現實生活中,“心中所想”不等於“口中所説”不等於“別人所感”推薦。這是一個普遍現象。這就是溝通過程中的信息傳遞不一致現象。我們會受到自己個性的影響,在語言表達時,自己的真實想法會在無形中間被壓抑、扭曲而“變形”,導致表達信息失真。像許智媽媽其實非常需要丈夫的愛和在乎,但她卻以指責的方式去提醒丈夫。而她在指責時,不會覺得自己有任何價值,因此如果能讓別人順從自己,她便會覺得自己有些價值、充滿力量。如果在丈夫身上無法求得,便會轉向更好控制的對象——孩子。而孩子也會重複媽媽的模式。

溝通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滿足需要,所以,要清醒認識和防止自己內部、外部因素的干擾,真實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讓對方能夠準確瞭解自己的想法。這樣,也可以為孩子做出一致性表達的榜樣。

給孩子做一個榜樣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

一味指責孩子,從來都不能達到讓孩子認識錯誤的目的,而是往往適而其反。媽媽平靜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會導致……後果”,孩子的注意力會集中在自己的行為上;媽媽大驚小怪地指責他,甚至嚴厲地要求他認錯,孩子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媽媽的負面情緒上,並且由此而本能地產生恐懼和牴觸情緒來保護自己,卻忘了惹大人生氣的原因。他們將本來應該運用到自己身上的能量,轉而應用到對付成年人的情緒和保護自己不受懲罰上來,也會因此而感覺自己是一個很糟糕的人。對自己感覺好的人,改正起錯誤來,易如反掌。而對自己感覺很糟糕的人,面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往往感到無能為力。

如果父母能夠寬容地對待孩子,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當,鼓勵他們下次做得更好,那麼孩子感覺自己被理解被接納,感覺自己是有能力把握自己生活的人,也會有信心改進自己。像晨晨發脾氣時,媽媽馬上否認他的感受,將其視為“微不足道”,指責孩子“小題大做”“不講道理”。這讓孩子產生了牴觸情緒,現在非常叛逆。而圓圓有任何想法,媽媽都能做到認真傾聽她,給她以共情和理解,這樣圓圓也會慢慢學會如何和別人溝通與表達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