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園家長的教育策略

來源:時代範 2.94W

孩子入園家長的教育策略, 孩子入園有入園焦慮是很正常的一種情緒行為反應,但過度焦慮,對孩子不好,對父母也不好,現在分享孩子入園家長的教育策略。

孩子入園家長的教育策略1

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往往會對孩子產生一些負面的暗示。孩子入園家長的教育策略看到孩子在班裏哭,我也忍不住哭了、我的孩子天生膽小,沒辦法。

這些都是在暗示孩子,他的行為是對的,是被允許的。家長應儘量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暗示,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面臨新環境,每個人都要學習適應環境、你一定會很快就適應的、你一定會做的。積極的暗示會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環境,同時也讓孩子看到家長做出的好榜樣。

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適應環境能力差的孩子還有可能比較嬌氣,在家中受到的照顧比較多,這樣的孩子往往還會表現出不合羣,與小朋友交往時自我中心等一些性格特點。

孩子入園家長的教育策略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獨立,學會替別人考慮,只有從小做起,才能幫助孩子形成一些良好的性格品質,如能吃苦、會獨立做事、能考慮別人的想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等,有好吃的要先給爺爺、奶奶吃、如果不高興,可以説出來,亂髮脾氣也沒有用

這些事你已經能做了,要自己做。只有關注孩子這些品質的培養,才能讓孩子在新的環境中與人和諧相處,才能更快地幫助孩子融入到集體中。

孩子入園家長的教育策略
  

加強與老師的溝通

孩子面臨一個新環境,能否將對家長的依戀順利地轉移到老師身上,是孩子適應新環境的一個關鍵因素。孩子入園家長的教育策略,讓老師及早地瞭解孩子的性格特點,與老師針對孩子情況進行詳細地溝通,聽一聽老師的建議,對家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孩子入園家長的教育策略,老師和家長共同配合,經常關注孩子的點滴變化,鼓勵孩子的細微進步,對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都是有幫助的。

1、避免家長孩子入園焦慮的傳染

家長要克服自己的焦躁情緒,對孩子的哭鬧保持一種平和心態,因為有的時候家長這種緊張情緒會傳遞給孩子,會加重孩子這種分離焦慮的情緒。

媽媽捨不得你,媽媽會很想你”——可以説“幼兒園有很多好玩的玩具,你玩完了,媽媽就過來接你。”

不要流淚着跟孩子説:“媽媽不上班就不送你上幼兒園了,委屈你了。”

2、堅持送孩子入園

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表面上看,是心疼了寶寶,但是這樣會使孩子適應幼兒園的過程無形中加長,不管孩子如何哭鬧,只要不生病,一定要堅持入園。

實踐證明越是斷斷續續來園的孩子,他的焦慮期就越長,更不能因為孩子哭鬧而中途退園,這樣就會前功盡棄,孩子重新入園的時候還是會哭鬧。將孩子交給老師後,馬上離開,中途千萬別回來看孩子。

因為這時候的寶寶,關注點放在了窗外,門外,而老師的關注點在孩子身上,往往造成了“老師沒看見,孩子看見了”的情況。孩子就會錯誤的認為:只要我哭,爸爸媽媽就會回來!孩子就會“堅持不懈”的大哭。

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態度要堅決,尤其是媽媽,不要看到孩子撕心裂肺地哭鬧,自己也在一旁抹眼淚,把不良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在孩子哭鬧時,家長表現得不要太上心,要讓孩子知道,哭鬧也是不行的,在這個階段必須要去幼兒園。為了安慰孩子,家長可以在去幼兒園之前,與孩子做一些約定,對他進行心理暗示。比如,在去幼兒園之前,家長可以允諾孩子做一些事情,然後與孩子“拉鈎約定,再蓋個小印章”,説到的必須做到。這樣每天都有一種暗示,會慢慢減緩孩子的焦慮心理。

孩子入園家長的教育策略2

錯誤姿勢一:偷偷溜走

睿睿是個很乖的孩子,來到幼兒園並沒有哭鬧,很快就被園裏的玩具吸引。睿睿媽趁孩子玩得開心沒注意,悄悄溜走了。過了一會兒,睿睿發現媽媽不見了,開始四處尋找,沒找到人就大哭起來:“媽媽呢?剛剛還在的,我媽媽呢?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嗚嗚嗚……”這樣的離開方式很容易讓孩子以為自己被遺棄了,心裏變得更加焦灼,沒有安全感。

下次再來幼兒園,為了避免悲劇重演,孩子會寸步不離地守着家長,使得入園變得更加困難。

錯誤姿勢二:連哄帶騙

“媽媽不走,就在外面一直看着你。”

“我們去遊樂園,不去幼兒園。”

“媽媽去趟廁所,馬上就回來。”

欺瞞哄騙的方式不僅不能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上當受騙,失去對家長的信任,而且,有的孩子還會有樣學樣,養成了撒謊的壞習慣。

孩子入園家長的教育策略 第2張
  

錯誤姿勢三:威逼利誘

“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

“再哭別的小朋友都不跟你玩了!”

“今天你乖乖去幼兒園,就給你買布娃娃。”

不管威逼還是利誘,都是治標不治本。威脅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次數多了會讓孩子變得懦弱,沒有主見。當以後真的遇到危險時,他就只會唯唯諾諾、慌張掉淚、言聽計從;而利誘這招如果成功,無疑會助長孩子跟家長講條件的風氣,那麼以後想讓孩子聽話,都需要拋出誘惑才行。

錯誤姿勢四:望子成龍

“你要好好聽老師的話,做個好榜樣!”

“第一天要把班裏的老師認熟,還要交幾個好朋友。”

孩子離開家去幼兒園,本就有抵抗情緒,如果剛開學家長就提一些過高的要求,孩子會感到非常有壓力,害怕自己不能完成任務,因而對去幼兒園就會更加抗拒。05

錯誤姿勢五:消極感染

“媽媽也捨不得你去幼兒園,媽媽也想你啊!”

“寶貝別哭了,媽媽聽得難受……”

分離焦慮不單單隻出現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長表現得會比孩子更加焦慮,害怕孩子在幼兒園吃不好、睡不好,擔心孩子受欺負……這種消極的負面情緒會極大影響孩子的心緒,原本開開心心到了幼兒園門口,可能因為家長的一句話就退縮、抗拒了。

錯誤姿勢六:一步三回頭

跟媽媽分開後,依依哭了會兒便止住玩起了玩具。依依媽因為擔心孩子,於是離開後又折了回去,躲在角落裏默默觀察孩子。這時,依依突然看到了媽媽,於是她衝出教室,抱着媽媽大哭起來。班裏其他孩子受到感染,也跟着哭起來……

有的家長不放心,跟孩子道別後反覆折回,悄悄從門窗後面觀察孩子,這樣做被發現後,孩子剛剛穩定的情緒就會被打破。有的孩子會用大聲哭喊的方式引起家長的注意,有的則會跑出教室去找家長,這不僅會干擾老師正常的活動組織,還會使孩子整天心神不寧,影響班上其他孩子的情緒。

錯誤姿勢七:心軟妥協

小雨奶奶十分疼愛孫女,小雨在幼兒園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奶奶就抱着她一直安撫。老師走近要接過小雨,小雨死死抓住奶奶不鬆手,於是奶奶對老師説:“我來哄吧,她跟我待一會兒就好了。”看到孩子哭得嗓子啞了、小臉通紅,奶奶心一軟,帶着小雨回家了,“明天再來吧,明天就會好的。”

有些家長認為入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以今天送到幼兒園大門口,明天送到教室門口,後天再真正交到老師手上,其實這樣只會縱容孩子,讓他以為上幼兒園這件事是可以想辦法逃避的,在嚐到一次甜頭後,下次他會鬧得更兇。長此以往,孩子也容易養成逃避困難的毛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