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個乖孩子?還是好孩子?

來源:時代範 2.12W

“你想要個乖孩子?還是好孩子?”聽起來乖孩子和好孩子貌似沒什麼區別,但仔細想想,乖孩子真的就好嗎?好孩子真的就必須乖嗎?今天我為妞兒們準備了三個小故事,看完也許你就明白了。

你想要個乖孩子?還是好孩子?

有一次我和一幫朋友到一個閨蜜家,她孩子大概是看到有人來做客,一直很興奮,有點“人來瘋兒”,不停拿玩具出來給我們展示和玩耍。

晚飯過後,我閨蜜對她孩子説:“你快去洗澡刷牙,看會兒書就睡覺!”小朋友好像對這個命令不甚滿意。“媽媽我想先看書,然後再刷牙睡覺。”

“睡覺前看書容易安靜。”

“可是我現在不想洗澡。”

“讓你去你就去!”

孩子癟着嘴,哼了一聲到房間裏嚶嚶哭了起來。我們一幫朋友見此情景有點尷尬,只好訕訕道別…

還有一個閨蜜,夫妻倆對女兒的教育和生活都抓得非常緊,嚴格制定吃飯、睡覺、玩耍的作息時間。所以孩子在大家眼裏一直都是乖寶寶。

但當小朋友經歷2-5歲的“第一反抗期”後,一切都變了。

要孩子自己吃飯,她卻總愛自己拿勺子去碰大人的飯菜,結果弄的一塌糊塗;晚上明明講了很多故事,可到了要睡覺的時間,孩子不僅不睡,反而蹦躂起來精神更好了……總之怎麼逆反怎麼來。

有時候夫妻倆難免要衝着孩子發脾氣,甚至用上了體罰的方法。他們被孩子的“不聽話”折磨得十分焦慮和抓狂,她説自己的規則完全被一個孩子給打亂了。

最後説個做爹的朋友。有一次他和孩子試圖通過猜拳來決定玩遊戲的次數,規則是這樣的:如果爸爸贏了就玩三局,如果孩子贏了就玩四局。

結果爸爸贏了,孩子瞬間躺倒哇哇大哭。

雖然表面上看是孩子“痛失”了一局遊戲,但他和爸爸之間已經達成共識,制定了規則。

爸爸抱着泣不成聲的孩子講了個道理:如果你耍賴皮要多玩一局,爸爸是不是也可以耍賴皮就不玩了呢?孩子哭了一陣子,漸漸平靜了下來。

聽話就是好嗎?

我難免想到自己的親子關係,有時候我對孩子也會做些“強硬的規定”。

有些規定是客觀規則,有些是我覺得因該如此。偶爾他的反對意見會讓我有些惱火,甚至來不及多做溝通,我就選擇直接下達命令。

很多時候,我們要求孩子做一件事,只是因為我們的控制慾望,而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重要。

施壓和命令的後果往往是妥協,但這樣“聽話”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

曾有人對2-5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結果發現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而後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大人刻意要求聽話,説不定真的會“坑”了我們自己的孩子。

聽話的“好孩子”們往往按部就班、膽小、缺乏創造力。孩子習慣依賴大人,因為他們的生活都是被別人規劃和安排好的,一旦有衝出規則的妄想便被冠以“不聽話”的定義,在他們常年被灌輸的意識裏,不聽話=錯誤。

聽不聽話不如來個度

曾有研究表明,創造力高的兒童多數具有三個讓人討厭的特點:

1、頑皮、淘氣、荒唐和放蕩不羈;

2、所作所為時逾常規;

3、處事不固執,較幽默,但難免帶有嬉戲態度。

上面這些孩子的特點,看上去每一條足夠令人頭疼不已,似乎都是我們眼裏不聽話的孩子。

可是難道真的由着他們調皮搗蛋,毫無規則變成“小霸王”嗎?顯然也不該如此。

所以,我們不妨試試在聽與不聽話之間建立一個度:把“聽話”分成不同的層次,何時該聽、何時適當聽、何時可以不聽。

超嚴格的社會準則

社會的行為規範是由人類共同決定的準則,這個準則不應該逾越踐踏,比如交通、公共秩序,與人為善的行為準則,告訴孩子避免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這一部分的規範,我們必須嚴格執行。

好商量的時間安排

孩子們每天都應該保持相對規律的作息時間,這樣有助於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可以讓生活安排得更為豐沛。這一部分,孩子可以逐步參與商議,適當的滿足和引導他們的想法,大家一起得出得規則並嚴格執行,也是讓他們學會自我安排的第一步。但這一步千萬要注意,一旦規則落定就不該輕易更改,否則容易變成討價還價的壞習慣。

該放手的做事方法

隨着孩子的成長,我們也許還可以給他們一些“不聽話額度”。同樣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適當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達到目的,也許會有冒險,也許會脱離大人的方法,但只有放手,他們才能在努力探索的過程中取得成就感。

做父母的總希望在孩子面前建立權威,然而真正權威的基礎往往來自於信任和自願。

雖然孩子生來就稱我們為爸爸媽媽,但其實家長的自我素養、對家庭的貢獻都決定了權威的程度。

如果真的想要讓孩子聽自己的,不妨也先來一次自我審視:是否以身作則、是否有深入的親子溝通?千萬別僅憑一時的壓制來獲得結果,這樣的“精心調教”或許真的會適得其反。

如果真的想要讓孩子聽自己的,不妨也先來一次自我審視:是否以身作則、是否有深入的親子溝通?千萬別僅憑一時的壓制來獲得結果,這樣的“精心調教”或許真的會適得其反。

到底要個乖孩子,還是好孩子?現在,你有答案了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