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課

來源:時代範 3.04W

我們成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職業的意義以及如何規劃好自己的一生。沒想到,芬蘭孩子從國中開始,就踏上了自我探索之路,這就是芬蘭國中生的必修課——職業規劃教育。這背後有哪些方法、課程和師資,我想對芬蘭教育感興趣的人,或是希望幫助孩子的家長、教師,一定也想弄個明白。

職業規劃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課

職業規劃教育的起點是自我認知

我開始接觸芬蘭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是在於韋斯屈萊大學。經大學老師的安排,我順利到當地一所國中校的課堂裏聽聽這門課怎麼上。在這裏,我結識了芬蘭教育一線的職業規劃老師傑瑞·依蘭。

據傑瑞介紹,芬蘭的職業規劃教育可不只是職業知識、技能這麼簡單,學校會將自我認知、教育選擇、職業認知和技能這三大方面統統融入孩子的生命成長過程,是一個需要終生學習的事。

這條自我探索的道路,需要不斷的追問和自省,而這個過程需要有人引領,需要指導工具。有一部分家庭,父母本身就是孩子一生的諮詢師。而那些沒有家庭資源的孩子,怎麼辦?改革的措施是在中國小開設職業規劃課,讓那些沒有父母幫助的孩子,可以在專業指導老師的啟發下,挖掘自我內心的寶藏,對未來發展做出合理規劃。

這個過程也是有方法的。一是分階段性目標,循序漸進開展。芬蘭國小階段重在培養教育興趣、職業啟蒙、做決定的能力;中學開設職業和創業素養的必修課,重在自我認知、職業體驗和未來職業規劃;到了高中,自由的選課制度則讓大多數孩子已有自己心儀的專業發展方向。

二是抓住人生重大的轉型期。第一個轉型期是小升中,這個時候很多芬蘭孩子會選擇符合自身特色的中學,比如愛音樂的孩子去音樂教育突出的學校。第二個轉型期是九年級國中畢業,因為接下來,他要考慮是進職業高中還是普通高中就讀。第三個轉折點,就是大學聯考後選專業,這基本決定了未來的就業方向。

富有特色的職業規劃課

為了弄清芬蘭學校是如何循序漸進地對孩子進行職業規劃,我在這所學校依次聽了七,八,九年級的職業課。這90分鐘的課堂,師生共同探索了三大領域:

第一步是職業信息檢索。我坐在教室後面,看着教師在電子屏上跟學生共同閲讀報紙上夏季短期工的招聘信息,他們一起挑選出哪些是適合14歲學生的工作,這些工作需要什麼技能,有個學生對摘草莓工作感興趣,師生當場模擬了電話面試。

第二步,學生要準確認識父母的職業和收入。這一步是實打實地談論要交多少税、家庭收支和當下物價。這樣職業就被放入家庭、社會的框架下來談,從而讓學生體會職業發展對家庭生活水平、對社會運行的作用。

第三步,學生通過規劃夏季出國旅行,來練習如何花錢。我看到兩兩學生非常投入地在做這些規劃:他們商量要去哪個國家、坐哪個航空路線去,在當地的生活消費等等。如此“繁瑣”的預算規劃,一羣七年級學生花了整整一個小時在做。我想這項技能,很多成人都不見得能獨立完成,它太需要系統思維,當可支配的金額有限,如何最有性價比地策劃一次旅行,考量的可不僅僅是消費觀。

而這一步也是其他國家職業教育常常忽略的一步。我們總是強調職業發展本身,要努力工作,但努力工作是為了什麼?芬蘭職業規劃老師的做法告訴我們,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那如何更有效地花錢,也就直接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幸福感。

職業規劃教育最好的教室是職場

課堂教學僅僅是芬蘭職業規劃教育的第一階段,它還有第二階段——到真實的社會去實踐。

在芬蘭教育者看來,真實的職場是最好的教室。那麼,芬蘭學生是如何邁進這間“大教室”?當然要循序漸進。七年級學生有兩天職業日。一天是在學校內充當不同的職員,可以進食堂廚房當一天的廚師助理,或是清潔工、服務員。學生也可以在學校賣食物、賣書賣雜誌。

另外一天是到家長的單位,工作一天。這對學生來説太有意義了,只有身受才能更深入地感同父母的工作日常。不過傑瑞向我補充,這件事更大的意義,在於提高學生對個人家庭資源的認識和利用率。

到了八,九年級,兩天的職業體驗日變成了一週的職場工作。所有學生需要自己聯絡好要去工作的地點。所有工作地點的選擇,都是學生本人去現場問詢對方是否願意接收,可能會被拒絕,而且沒有工資。但學校會提供交通補助,用人單位按自己的意願,決定要不要提供午餐。

待一週工作結束,全班同學還有一次集體交流、談論課,一起反思這一週的收穫和不足、喜悦和痛苦。傑瑞告訴我,這個階段也是一對一諮詢最多的時期,很多學生帶着感觸、問題來找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