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豪為何頻頻在海外藝術品市場發威?

來源:時代範 1.5W
中國富豪為何頻頻在海外藝術品市場發威?

日前,在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會上,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以5500萬美元競得備受矚目的梵高靜物油畫《插滿雛菊和罌粟花的花瓶》,加上佣金拍價合計為6176.5萬美元(約3.77億元人民幣)。

這已經不是中國富豪第一次發威於海外藝術品市場裏,十分巧合的是,2013年11月4日,大連萬達集團以2816萬美元(約1.72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拍下畢加索名畫《兩個小孩》,而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儘管中國富豪都喜歡將這寫購買解讀為收藏投資,但如果看成一筆買賣,那麼近幾年中國富豪熱衷海外購買頂級藝術品則是一筆十分精明的買賣。

猜想一:競得天價拍品自有強大廣告效應

在中國藝術品市場,近年來很多企業的影子都出現在天價背後。中國的新生代富豪們和老一輩富豪們熱衷於購買玉器、木雕的傳統趣味不一樣,他們更喜歡的是頂級書畫,除了經常出現在國內的藝術品拍賣會上,更多的是走在國際拍賣品市場。在之前記者採訪時,全球最大的兩家藝術品拍賣行蘇富比和佳士得相關負責人都説道:“近幾年中國買家的購買力讓他們驚訝,中國市場已經成為每個拍賣行的必爭之地。

在國內企業收藏家的圈子裏,王中軍以及王健林都屬於重量級人物,他們此前入手的頂級藝術品有很多。但若是將中國富豪熱衷海外購買藝術品看成是一筆買賣,擴大企業知名度,提升企業文化,塑造企業形象,廣告公關、抵禦通脹、拓展文化產業以及理避税,這些都是刺激企業大量購買收藏品以及進軍藝術品市場的動機。

據悉,自王中軍拍下梵高油畫之後,幾乎每個網站都是華誼兄弟的新聞。而2013年萬達購入畢加索名畫後,各種新聞採訪、微博訪談也都緊隨而出,成為一場成功的企業公關。

俏江南就是更早的一個成功案例,早在2006年,很多企業家還沒意識到天價藝術品的強大廣告拉動作用時,董事長張蘭在當年就以價2200萬元拍下劉小東的油畫《三峽大移民》,刷新了中國當代藝術的拍賣紀錄,許多人就是通過這件事知道了俏江南和張蘭,之後六年時間裏,俏江南做成了年銷售額4億元的高端川菜品牌,以及擁有20家直營店。

猜想二:藝術品定價隨意且難以核實真假 轉移財產更方便?

對於中國人熱衷海外購買藝術品的潮流,不少人還有這樣一個猜想:轉移財產。若是這一猜想成立,那麼向海外轉移財產的一種更為隱蔽且安全的手段就是藝術品買賣,相比之下,地下錢莊洗錢、購買豪宅等方式就顯得“沒有品味”。

現今中國富豪們在海外購買豪宅應該是海外轉移財產最重要的手段。據數顯顯示,僅2010年,中國赴國外買房資金就高達50億元。2012年6月,美國加州一座凡爾賽風格的豪宅就被一對中國夫婦斥資3450萬美元買下,這筆錢如果是今天用來買頂級藝術品品,還買不到梵高的油畫《靜物,插滿雛菊和罌粟花的花瓶》。

何為向海外轉移財產的新渠道會是藝術品交易會?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藝術品的定價比較隨意並且難以核實真假。同樣一件藝術品,可以定價五百美元,也可以拍得五千萬美元,理由非充分。

業內行家表示,由富豪從海外合作者手中購買天價藝術品可以是具體操作,成交後,合作者將部分提成扣除,再將剩下的錢轉入中國富豪在海外的離岸銀行賬户。就算政府監管部門上門核查,買家也可以拿出收據和藝術品,但無人知道藝術品是否是贋品。但是,這種操作多見於一些小拍賣行,如果是佳士得以及蘇富比這樣的大拍賣行,是不會冒此風險的。

猜想三:國內贋品層出不窮 海外分散投資

和以上兩大猜想相比,中國富豪更願意解讀為對藝術品的熱愛,收藏投資是目的。像是收藏家陳啟良在聽聞王中軍以6176.5萬美元天價購得梵高油畫後,就在微信中感歎,“當你擁有百億資金時,你又是如何用呢?精神的終極去處就是藝術品收藏。幾億元就可以擁有世界著名的藝術品,值!”而富豪們的投資收藏為何轉向國際藝術品市場,大連萬達集團藝術品收藏掌門人郭慶祥就表示過,因為國內藝術品贋品太多了。

從最近十年頂級藝術品的價格表現來看,投資藝術品是能分散投資組合的風險。。統計學專家Christopher Lewin也稱:在經濟蕭條和高通脹的背景下,可以選擇藝術作為投資工具,因為它最能賺錢,也最穩妥。西方很多企業就對藝術投資十分重視,有些財團,企業的藏品甚至都達到了博物館級別。就如美國著名的紐約現代美術館,就是由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兒媳出資興建的。蓋茨也很青睞於藝術品收藏,據稱已有6000件藏品。

前車之鑑:不計成本炒作風險大

不過,大手筆買入高價藏品現場也具有一定的風險。這方面,日本富豪就有失敗的案例,正如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資金大量湧入歐美藝術品市場掃貨。

1987年,大昭和紙業公司董事長齊藤良平就拍下了梵高和雷諾阿的兩幅畫,其中梵高的《加歇醫生像》8250萬美元,創下當時油畫交易史上的最高價,雷諾阿那幅為7810萬美元。

但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一些大企業以及銀行為了回收資金,紛紛折價拋售重金購買的藝術品,據稱,當時用於抵債的藝術品數不勝數,很多藝術品再度流向海外。後來,日本收藏界反思,在眾多買家不計成本的炒作中,這些名作沒有基本的藝術價值,風險係數被無止境的放大。

今年中國的富豪們和當年日本富豪海外掃貨的行為有何不同,對此行家提醒:宏觀經濟形勢以及企業自身經營狀況不會很大影響到藝術品本身價格,但企業對資金鍊十分敏感,企業一旦資金緊張,便急於將藝術品套現,而藝術品套現又比較困難,很容易導致藝術品價格大幅縮水,為企業帶來重大損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