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寶寶不和別人一起玩

來源:時代範 2.07W

怕生、優越感、耍賴、嬌慣等。

為何寶寶不和別人一起玩1

1、怕生。

幼兒入園前,在家很少有小夥伴,特別是初入園的幼兒,有陌生感,面對眾多的小朋友,一時難以適應。

2、優越感。

有些幼兒家裏條件優越,到了幼兒園,自我感覺與眾不同,往往不高興與條件不如他的小朋友打成一片。

3、耍賴。

幼兒不肯參加集體活動,好多是態度問題。有些幼兒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耍賴,就鬧情緒了,不願同別的小朋友一起活動。

4、嬌慣。

有些幼兒在家被嬌寵慣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一切以我為中心。他們在幼兒園,覺得沒有在家裏自由、舒適,於是對園裏的生活無興趣,對其他小朋友也無感情。

每個小寶寶在剛進幼兒園的時候都會感到陌生,難以適應這種環境。還有些孩子家庭條件比較好,不願意和家裏條件不好的小朋友一起玩。有些幼兒喜歡耍賴,自然沒人願意與這種孩子來往。

最後,某些幼兒在家裏比較受寵,性格比較任性,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對幼兒園的小朋友沒興趣。

寶寶為何喜歡別人的玩具

1、父母總是無條件地滿足寶貝的需求

有的父母嬌慣寶貝,只要寶貝一提要求,馬上就滿足,結果寶貝就會養成總是提要求的習慣。

也有的父母在寶貝提出購買玩具,因得不到滿足而拼命哭鬧時,只想儘快避免寶貝哭鬧的尷尬,處於無奈而滿足寶貝的要求,這也會無意中鼓勵寶貝的這種行為習慣。

為何寶寶不和別人一起玩
  

2、父母過低地估計了寶貝的承受能力

不能拒絕寶貝,有時並非寶貝的問題,而是因為我們自己受不了他眼巴巴地看着別人玩玩具時的可憐模樣。

實際上,寶貝的`適應能力遠比我們想象的好,雖然他前一秒還在為獲得某個玩具而哭鬧,但後一秒,他可能就被別的事物所吸引,很快忘了自己的慾望。真正適應不了的往往是父母自己,正是父母縱容寶貝養成了這樣“貪婪”的習慣。

3、喜歡新奇事物是寶貝的天性

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是人的天性。對寶貝來説,由於集中注意的時間本來就比較短;

所以一個新玩具到他手裏,玩不了多久,他就會被別的事物吸引,進而對手中的玩具失去興趣。寶貝喜歡新玩具,喜歡花樣翻新的遊戲,這是他的天性。

4、父母過於依賴玩具來安慰寶貝

當爸爸媽媽工作繁忙,特別是一邊工作一邊進修的時候,常常沒有時間和寶貝玩耍。

不少父母為了讓寶貝安安靜靜待上一會兒,給自己騰出點時間,可能會更多地依賴玩具來承擔本應該自己承擔的責任。

於是,他們常常塞給寶貝一堆玩具,然後放心地去忙自己的事情。這樣也會導致寶貝對玩具產生依賴感,從而提出更多購買新玩具的要求。

5、寶貝不會玩或者缺乏創造性的玩法

一個玩具拿到手,寶貝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怎麼玩。尤其那些不適齡適性的玩具,寶貝更是難以駕馭,這樣就會降低他對玩具的興趣。

另外,即便寶貝掌握了某個玩具的玩法,但是因為無法創造性地尋覓到一些新的玩法,或者父母提供的玩具不符合寶貝的性格年齡特徵,他也會很快就對這個玩具失去興趣,進而提出購買新玩具的要求。

為何寶寶不和別人一起玩2

四歲孩子不愛和別人玩怎麼辦?

1、傾聽孩子,不要自己下結論。

很多時候孩子不和其他小朋友玩都是有原因的,父母要温和的去和孩子溝通,找出問題所在。

家長可以不時地重複孩子説過的話,來確定你是否瞭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當你理解錯的時候孩子在這個時候會糾正你的錯誤的。引導孩子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前提是有認真去理解孩子出現的問題。

2、帶孩子接觸新的環境,增加安全感。

當孩子害怕陌生的環境的時候,我們家長要帶領孩子逐步的去接觸新的環境而不是將孩子放在裏面自己就走開了;

例如在自己新家樓下的小區,可以每天帶孩子在樓下轉一圈,待孩子瞭解這個環境的時候再讓他自己在一邊玩,家長在遠一點的距離看着,這是一個讓孩子逐步有安全感的過程,不能太過急躁的去進行。

3、通過媒介讓孩子與小朋友溝通。

孩子害怕和小朋友玩,那我們就先帶他們接觸小朋友多的環境,家長先陪在小朋友的身邊,等到他熟悉這個環境之後,再讓他和其他小朋友去玩;

當然這裏我們的小朋友是需要有溝通的媒介的,可以是玩具也可以是遊樂設備,這種遊戲環境通常在一些小型的室內遊樂場所是有兒童專門的區域的,家長要加以運用。

4、遊戲引導法。

鑑於孩子不願意與人主動打招呼、不願意與他人拉手、擁抱等行為,我則從他感興趣的方面入手——給他人分食品,在做此項任務之前,首先要建立了孩子的分享意識,之後孩子很願意把自己的食品分給我吃;

其次,讓孩子把食物放到老師的個訓室(個訓室裏沒有人)或到某個個訓室去拿自己喜歡的.玩具(事先放好的);

再次,要求孩子把食物分給熟悉的老師,並與老師完成打招呼、握手、抱抱等動作。

類似的遊戲還有很多,孩子現在孩子不僅願意將自己的好吃的分給不同的老師和小朋友,同時還可以主動找小朋友一起玩,進行簡單的互動遊戲。

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潑開朗又可愛,見到長輩的時候也會主動和長輩問好,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天生就是這樣的,很多時候是需要父母去引導的,因此家長需要學會分析小朋友的想法,幫助小朋友學會與小夥伴和睦相處。

為何寶寶不和別人一起玩 第2張
  

孩子打斷別人的談話的原因

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徵引起的,大體在以下幾種情況出現:

1、孩子對講話中的部分內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決心中的“疑問”。

2、別人談的或討論的內容,孩子曾經聽説過或有點似懂非懂,產生“共鳴”、激動,急於想“表現”自己,講一講自己的“看法”。

3、孩子獨自玩耍或獨自嘗試着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難,這時他急於求得幫助,可能會不顧場合打斷別人的談話。

對孩子的這種行為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處理方式。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1、“因事制宜”。

即針對不同的情況,採取相應適當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導。當孩子對大人談話內容提出疑問,或遇到困難求助時,千萬不要因一時惱火而當別人的面訓斥孩子,否則就傷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

家長可以跟孩子講明,談話結束後再解答,還可以再誇獎他一句:“你真愛動腦筋!”這樣孩子是會諒解的。

但事後一定要實行諾言,並教育孩子在別人談話時不要隨便地打斷,告訴他這樣做是不禮貌的。

如果大人在閒聊時所談及的內容使孩子產生“共鳴”,孩子因急於想表達自己的意見打斷別人的談話,家長不妨給孩子一個“表現”的機會,先徵求與你交談的對方的意見,然後讓孩子參與進來。

不過,談完話後應很委婉地指出孩子剛才隨便插話是不對的。這樣孩子是比較容易接受你的批評的,因為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

2、“相機誘導”。

即家長要利用一切可以用來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機會,對孩子加以啟發和誘導,特別要注意運用發生在孩子身邊的事情來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啟迪和提高。

例如,爸爸媽媽帶孩子上街玩,看到了別的孩子在其父母和別人講話時插在中間吵個不休而受到批評,就可以問自己的孩子:“剛才那個孩子做得對不對?為什麼?你喜歡他嗎?”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

3、“言傳身教”。

即做家長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別是“行”,這給孩子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模仿性較強,且又缺乏一定的辨別能力,因此父母應樹立起一個禮貌地與人交往的榜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