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師隨筆(集合15篇)

來源:時代範 2.36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教師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教師隨筆(集合15篇)

國小教師隨筆1

春暖花開,正是採摘野菜的季節,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在塑料大棚蔬菜還未興起的年代,我的童年時代和少年時代,幾乎都是吃着野菜度過春天的。

每年初春,最先能吃的野菜是白蒿,小時候,我一放學回家,就跟着爺爺或奶奶到地裏挖白蒿。那時候,田間地頭,小路兩旁,一片一片的,要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挖滿一小籃子。回到家裏,洗淨以後,拌上玉米麪,上籠蒸熟,而後撒上一些鹽和蒜泥,既沒有香油,更談不上味精之類的調料,可對於吃了一冬白菜、蘿蔔的我們來説,那可稱得上是山珍海味了。

“二月金針三月蒿”,白蒿老了,不能吃了,我們就去地裏挖薺菜和麪條菜,這兩種野菜,我們土話叫水撲稜棵和麪條棵,它們的吃法主要是涼拌,用水洗過之後,放在開水裏煮一煮,然後撈出來用冷水激一激,澆上鹽水、蒜泥,攪拌均勻,亦是美味佳餚;當然,有時候,我們也用它們摻上粉條包“角”,這是一種類似於包子的食物,只不過“角”的形狀像圓錐體,而且是用高粱等粗糧做成的,那個時候,純麥面的包子一般人家是很少吃的。

我們這裏的野菜還有蒲公英嫩苗,土話叫黃花苗兒,涼拌之後,吃起來涼涼的,苦苦的;芨芨芽的葉片上有許多小刺,因此嫩芽才能煮好後拌着吃,據説這兩種野菜都很去火氣;豬毛衣菜尖尖的,挺剌手的,也只有嫩芽可以摘回家煮煮吃,偶爾的,我們還把它和大蒜搗碎在一起,拌着綠豆麪條吃,亦是一絕。我的爺爺曾經是一名廚師,他能把許多別人從不吃的野菜變着花樣做給我們吃,這使我們一家在那個物資相對貧乏的年代也過得有滋有味。

進入四月份以後,地裏的許多野菜都開花了,再也不能吃了,不過別發愁,樹上的花此時卻正好吃着呢。榆錢兒是我們這裏最常見的`,它們黃黃綠綠的,一長串一長串的,手一捋一大把,拿回家,拌上玉米麪,用籠一蒸,吃起來又香又糯;溝桃穗兒蒸蒸也挺好吃的,筋筋道道的,十分誘人;槐花白花花的,我們一邊摘一邊生吃,蒸槐花,炒槐花,槐花餃子……現在回想起來都差點流口水。我們還把一時吃不完的槐花曬乾,等到冬天蔬菜種類稀少時調劑着吃。

夏天來了,茄子、豆角、黃瓜等蔬菜下來了,飯桌上,野菜似乎絕跡了,但我們卻永遠也忘不了它們,因為是它們陪伴我們度過了那些青黃不接的艱難歲月。

國小教師隨筆2

xx是我班的一個小男孩,他懂事,認真,從不和別的小朋友打架,是教師眼中的好孩子。由於不細心把胳膊弄斷了上學期一向沒來上學,教師和小朋友都十分想他。

xx很老實,也很少説話,是典型的自我主義者,有時教師也很少注意到他,可有一次,因為他的聽話,教師讓他當了小班長,沒想到就是這不經意的一句“xx小朋友當班長,替教師管着小朋友”,讓孩子高興了一整天,甚至回到家還高興的給姥姥奶奶打電話説自我當班長了,媽媽更是樂的'合不攏嘴,孩子這麼高興,媽媽真的很欣慰。看的出來,每個孩子都需要教師的賞識,即使是一名並不是很出色的孩子。

那天放學送孩子,xx的媽媽拉着我的手説:“xx説教師用的抹布很小,擦桌子時很費力,很費時,我給教師帶去一塊,所以非得從家裏帶塊抹布來,今早上看你忙着接孩子,也沒來得及和您説聲,他説他把抹布放到桌子洞裏了,沒好意思跟你説。”我聽了真的很感動:多細心,多純真的孩子啊。回到教室,翻開他的櫥子看了看,果然有一塊大大的抹布在裏面,拿到手裏,心裏竟然有種沉甸甸的感覺。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小天使,每個孩子都要我們的“特殊照顧”,需要我們的賞識。

我們不經意的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讚揚的話語,都能使孩子的心靈變得温暖,甚至是能使孩子改變自我。所以,作為一名幼教教師,千萬別吝嗇你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句話語、努力讓我們身邊的小天使們都歡樂成長。

國小教師隨筆3

今天下午2:00我在辦公室剛坐下,就聽到一個氣呼呼地聲音:“嗨,你就是一年級老師?”我轉過頭一看,一個高挑、好看的女人領着一個女學生,“對,我就是。你有什麼事嗎?”我立即回答。女人接着生氣地説:“你叫孩子帶户口本,你班的劉某某和她是雙胞胎,你怎麼不看户口本?還讓孩子帶,還説什麼不要上學。”“哦,你也沒説,我不知道。”我也挺委屈地回答。

我,8月31日上午9:00才知道自己帶一年級,接着就自己打掃教師的衞生,一個假期下來,蜘蛛網特多,我打掃了半個小時,然後跟學生講了許多開學的注意事項。最後就放學了,下午學生不到校,老師備課。9月1日正式開學,區領導來檢查,匆匆忙忙,到了下午我才讓學生把户口本帶來,我登記了45本。今天上午我又一一核對,找出沒帶的學生,要求她下午帶來。我認為家長有錯在先:她為什麼不在昨天給我户口本時告訴我,那兩個孩子是雙胞胎?她沒有素養,有這樣跟教師打招呼的?

還有一個怪事,家長看見自己孩子坐在後面就嘟嚕:“我家孩子怎能坐後面?”為什麼就不能坐後面?我是按學生的身高排隊來安排座位的。我感覺我是公平的。每個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坐在第一二排,哪有這些位置?

在我們農村還有這樣的怪事,你帶他家的孩子,他老遠就與你打招呼,如果你第二年不帶了,他看見你就像是不認識你。看,變得有多快。

有的家長把孩子早早地送到學校,就大罵:“老師死在家裏了,還不來看學生!”

這樣的'事情還多的是,在農村家長一味地苛刻要求教師是“聖人”,希望教好孩子,自己卻又在孩子面前侮辱教師。可憐的是,孩子在學校學習做人、學習之道,到了家裏卻被家長又污染了。

身在農村的教師,此時需要三頭六臂,加強心理素質的學習,引導學生回家教育父母,讓學生要求家長也讀讀《弟子規》,學習做人之道。

國小教師隨筆4

晨間談話,顧名思義就是晨間活動時對孩子進行的羣眾或個人的談話活動。我校幼兒老師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發揮它應有的功效,使孩子們的口語潛力將大幅度提高,老師也會從與孩子們的交談中瞭解到不少有益的信息,孩子們經過一週的的晨間談話訓練,已逐漸盼望着與老師在晨間交流了。

晨間談話能夠滲透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如何穿衣服,給孩子講解不亂扔紙屑的好處,讓孩子們養成飯前便後勤洗手的習慣,鼓勵孩子們在課堂上肯動腦筋,大膽講話,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許多孩子在學習上都有了進步。老師和家長的心裏都高興極了!

下班後,在門囗等待已久的家長,隨着保安人員把大門敞開,教師到家長手中接送卡收齊,孩子們安安全全的讓家長接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就是在這種情景下結來了自己緊張而忙碌的一天。

一天沒見到孩的家長,心裏總覺得對孩子説些什麼,總想把積攢了一天的思念之情,告訴親愛的小寶寶。你看,一見面又是親又是抱的,小寶寶們也像一隻只歡快的'小鳥盡情的歡笑。有的孩子還跟父母撒嬌,要這要那,我發現有的孩子一見到父母便拽着買口香糖、水果凍等之類的小食品,甚至讓爺爺奶奶買玩具,買蹦蹦牀等。

每位家長也豪不各嗇地滿足孩子這樣那樣的要求,而孩子的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也就是在這種情形下慢慢的養成了。有的家長則不這麼認為,應對孩子的種。種要求,他們不是一味迎合和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主動與孩子交流,以幼兒園的一日活動為中心,邊走邊談並引導孩子回憶老師所教的新知識。家長透過與孩子談話,不僅僅能夠鍛鍊孩子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潛力,並能夠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遊戲狀況,對幼兒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教育。

國小教師隨筆5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與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讚歎、折服!

啟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啟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可以與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與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與學生一起憂傷、一起欣喜”。

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國小教師隨筆6

讓孩子當小老師,其實是一件既搞笑又有用的事情。這件事難在一個度,和孩子之間要把握好度,不要讓你孩子之間沒有了距離,他就會就此放縱自己。更重要的是老師要放下架子,要把自己當成是他的朋友,甚至把自己當作小孩子。對於成熟的我們,經歷了那麼多的人世滄桑,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一種生活模式的老師來説。把自己當小孩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甚至,對於大多數人來説那是很幼稚的事情。所以,讓小孩當老師最難的就是教師的心態。

這天下午活動課,練習鼓號隊開始了。我覺得不能像往常一樣做局外人了,因為我不會,所以要學習。這時,我沒有找同事教我,而是讓我們班的小君教我。她是老隊員了,學習得很紮實了,從她的演奏和眼神中能夠看出那份難得的自信。小君教我的時候十分的認真細緻,也很有耐心。但是,我的心卻一向遊離在千里之外。練了一次又一次,她從不放下,用心以及耐心彷彿看到了在講台上的我,是我不得不認真學習了。

開始的時候,我還是沒有把自己當成小孩,一個學習者。沒有轉換主角使我很難學會。最後,我做到了。同時,我也領悟到了讓孩子當老師有以下幾個好處:

一、能夠讓孩子們真正體會到老師教育的辛苦,當學生不用心學時,老師要花費很多力氣。貴在用心。所以,他們就能學會珍惜課堂,珍惜學習的`機會。

二、老師放下姿態和學生相處沒有什麼不能夠的,相反還能夠增加師生之情。讓老師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學生,解答他們心中的疑惑。

三、讓學生當小老師,能更有效的鍛鍊學習的主動性,用心性。同時,加深知識點的印象,讓他更有信心的去了解更深層的資料。

從這以後我會經常給他們鍛鍊的機會,甚至連課外閲讀也讓那些做得滿分或者是接近滿分額同學來講解。發現他們講解十分清晰、到位,只是語速快了一些。在下面傾聽的同學也異常認真起來了,補充質疑也增加了很多。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關注那些學習不用心的人。很多時候,我只需補充一下他們講解不清楚的地方,也給我的工作帶來了很多便利,一堂課下來很簡單,一天下來精神滿滿。

國小教師隨筆7

在導入階段,故事中的“神兵”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是吸塵器,因為它也能夠將物體吸進自己的.體內,因此,我將其也作為了本節課的暗線之一,開篇時由它與磁鐵的對比引出“磁鐵能吸引哪些物質”,中間時,由“神兵”的失效引出“磁鐵隔着物體能吸引鐵嗎”等教學環節。但是,對吸塵器的認識畢竟不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且故事的成分似乎佔用了過多的教學時間。

國小教師隨筆8

培養弱智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有助於他們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弱智兒童今後的生活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必須學會生活自理。但智障孩子的家長,往往一心想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補償,很多事不捨得讓孩子親力親為,大事小事均為孩子包辦代辦,長久下去,自然讓他們形成錯誤認識:只要自己不願意做的事,爸爸媽媽都會幫忙做。在學校,老師都嫌他們不會,動作慢,也全都給他們包辦了,他們根本就沒有得到培養。如:

我們學校有個別的孩子在家還是家長餵飯,來學校進餐時,吃的很髒,吃的很慢。飯碗不會洗乾淨的;有些孩子還不會洗澡;有些隨地大小便等,都已經十幾歲了,真是替這些孩子的今後生活愁啊。所以,培養弱智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

對於這種現象,首先必須做好家長的工作,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動手做,過分的溺愛,多點耐心,多點鼓勵,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

其次是學校的'生活課程的教學,要針對弱智兒童的個性,對他們進行正面的教育;交給他們自理的技巧;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指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就有區別;多給與孩子動手操作,這樣更好的鞏固學生的生活自理意識。

最後就是我們的生活老師,請不要嫌他們動作慢,洗衣服不乾淨,就幫他們代辦,他們會養成惰性的,不然在生活課堂的教學就白費了,多點耐心,指導他們穿衣、進餐、個人衞生、如廁等,多點鼓勵,當他們自己完成了洗衣或洗澡,給予他們鼓勵表揚,我們的弱智兒童就會很高興,就會更積極的去做。

老師、家長共同努力,培養弱智孩子的獨立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縮小弱智兒童與正常兒童的差別,使其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自立於社會,使之成為獨立或半獨立的社會成員。多點耐心,多點鼓勵。

國小教師隨筆9

作為家長,很高興陪着孩子成長,在與學生呆在一起的時間長了,逐漸自己的孩子不知不覺也長大了,所以似乎有很多話想説説。

一、陪着孩子讀書

12歲以前是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陪着孩子學習是現在家長的一項首要任務。從孩子上了一年級起,我也就是在旁邊陪着孩子一起成長。讀拼音時,孩子的表現並不優秀,但是女孩子比較懂事、要好,一旦完不成作業就急,喜歡快快地完成任何一件事情,特別希望在大人、老師那兒獲得那句表揚。即使做不到也不懂、也不能沉下心來多多練習,往往還沒批評教育,孩子自己已經先急躁了,但其實越急事情就越做不好。那時候,她常常會因為表現的不如意、作業的重寫等等掉眼淚。

作為家長,我很慶幸當初沒有急躁的斥責。只是一直希望她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任務,照着老師的要求就好。有的家長眼睛是盯着孩子寫的每一個字,稍稍有錯就大聲糾正,或訓斥孩子,更甚至上去就是一個巴掌,這些做法都會使孩子害怕、分心,很難形成注意力集中的好習慣。還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稍有一點不懂就趕快詳盡地解答,家長要有意識地鼓勵孩子逐漸養成獨立思考,主動鑽研的好習慣,這樣才能達到“陪伴是為了孩子獨立,主動地學習”的目的。

二、與孩子聊書

與孩子多説話,每天都應該與孩子交流半小時。聊孩子的生活、聊孩子的喜怒,還應該聊聊圖書。我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孩子小時候看的書也並不多,也沒有做到每天的晚安故事,所幸的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對圖書的熱愛還是越來越高,只要有空,我們都會與孩子一起聊聊她看到的一些東西。從談論她的動畫片到她的閲讀書目,基本上,孩子看的書我們全家都會去看看,一起在睡前看《笑貓日記》,還是很有趣的,其實大人也可以看看孩子的書,也是瞭解孩子、熟悉孩子的方法。與孩子能聊上,才不會覺得你out了,才會覺得你與她一起在學習。

三、陪孩子買書

説到買書,就像以前老師講過的`“書非借不能讀也”,所以説到買書,一定要選擇,要尊重孩子的喜好,但是,也不能讓孩子只接受非主流的漫畫書,什麼《阿衰正傳》之類等,偶爾一本,無關緊要,但若接觸太多的話恐怕會將孩子的閲讀興趣取向,可能我比較保守,在孩子學習文字的大好時間裏,還是應以閲讀文字的為首選,從而提高她的閲讀能力。

去書店,有時也看到有些孩子盯着有玩具的那些圖冊,這個可能對男生的誘惑較大,女孩子可能比較好管理,但有利有弊,女孩子的讀書能力是培養上去了,別的能力會相對減弱,家長還是不要過於急躁,全部否定自己孩子的讀書興趣,要全面瞭解孩子,努力培養自己孩子的閲讀能力。

我想,培養自己孩子的能力,希望家長都會結合孩子自身特點,不能過高要求、更不要攀比,不管孩子是閲讀能力較高,還是其他能力較強,只要對孩子的發展有好處,只要孩子能夠學到知識,都要鼓勵加培養吧。

國小教師隨筆10

一位教育專家説過: 如果孩子生活在讚賞中,他便學會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便學會譴責; 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他便學會好鬥;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懼中,他便學會憂心忡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周圍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鍾愛別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幫助中,他便學會關心他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親情、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美 好的世界。 每個學生的心中都有一個積極、樂觀、進取、勤奮、堅強勇敢、好學、豁達、善良、聰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極悲觀自卑, 而是外界壓抑的結果。多給學生説 我希望、我建議、你覺得你能行 尊重孩子是貫徹素質教育的前提。 , 徹底改變評語中 該 生 怎麼樣,寫出 你 的.特點、對你的建議、對你的期望,要 點燃學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現學生高高興興進學校,而一部 分學生 雙差 而出。 教育要為學生的一生負責,決不能僅僅為了考試,我們在培 養一個人, 一個將來在社會立足的人, 一個要有創造性能力的人。 這是教師神聖的責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問題是家長缺少教育 觀念!

家長會一定要給家長講清楚:

1、儘量多表揚孩子,輕易 不要批評他們,因為他們已經長大。

2、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生 活和進步,不要因為考試失誤而責備學生。

3、多瞭解孩子的心 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員之間要民主,要談 心,要溝通,但決不能對孩子放任自流。

4、不要在孩子面前議 論教師, 不能在別人面前説孩子的缺點, 堅決不能給孩子下結論。

5、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待人接物、學會關心學會尊重別人、學會負責。

國小教師隨筆11

紀伯倫曾説過“榮譽是熱情站在陽光中影子,花根是鄙棄榮名花朵”。我想這句話送給朱永新先生一定是最合適不過。他是全國人大會委員,是民進中央副主席,是蘇州大學博導,但他卻一再説自己是一個力圖不讓孩子掉隊老師。初聽他名,緣於他連續11年提出建立“國家閲讀節”提案;敬仰他人,卻因有幸拜讀他《教育之旅——教育承諾》。

翻閲書籍,會發現全書以一種訪談形式展開,記述朱先生近些年和眾多媒體關於教育觀點一些對話。在這些對話中輕易就能發現,朱永新先生致力於新教育實驗理念普及和推廣,他提倡多角度關注孩子人格健全與成長。但讓我最感同身受還是他所提倡“全民閲讀”理念。他認為這是新教育實施最有效途徑,也是教育改革必由之路。他在訪談中提到“一個不善於閲讀民族絕對不會成為一個有精神力量民族,也絕不會成為一個有競爭力民族”。朱先生還以猶太人為例,猶太人平均每人每年有45本書閲讀量。這似乎讓這個種族人才輩出、貢獻良多變得不那麼匪夷所思。

而作為一個一線語文教師,我深知閲讀重要。他有着發展思維、培養情感、激發興趣、提高表達能力等諸多作用。正如朱先生所説,學校教育對於孩子來説如果是必要乳汁,那課外閲讀就是孩子健康成長其他營養物質。但現實操作中,我們總會感到荊棘滿路。應試壓力、閲讀方式改變、社會觀念不認同等都讓孩子讀好書路徑看似越來越窄。由此朱先生便提出“全民閲讀”理念。由民眾閲讀形成一座城乃至範圍更廣書香氛圍,去吸引那些離書越來越遠人羣。例如,他認為父母如果能和孩子一起閲讀,定能形成共同語言,擁有共同生活密碼。他始終堅持,哪怕多一個人愛上閲讀,這世界便也多一份書香。

掩卷沉思,朱先生理念,我想就現在來看是夢想大於現實,畢竟太多人認為閲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太多人甚至沒有閲讀興趣。但長此以往,從書香校園影響到書香社會,從推進閲讀到撬動中國教育改造,也並不只有渺茫希望。低頭再看書面上朱永新先生,我驚訝一個身體力行搞教育改革人,看起來卻温和淳樸、笑聲朗朗,我想那一定醉人書香才能浸潤出儒雅氣質吧!

國小教師隨筆12

不知不覺我們又迎來了第三十二個教師節。轉眼間我就工作了十八年!十八年,在生命的長河中不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但是對於我來説,不僅沒有一絲倦意,相反我總是覺得意猶未盡。同樣是工作,為什麼有的人厭倦,有的人痴迷呢?原因就在於你怎樣看待你的工作!

我們每個人都不能迴避這樣一個事實:你首先需要生存,需要養活自己及家人,在這個前提下才能談到個人的意願和追求,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你需要一份工作,而且必須努力去工作,因為工作是你的立身之本,幸福之源。

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有近乎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説,生命就是在工作中度過的,為了讓我們的.生命更加色彩斑難,我們就應該好好工作,應該帶着激情去工作!在工作當中,我把學生當親人,為了他們的前途,我甚至把自己的孩子丟在一邊,置之於不顧。愛爾伯特?馬德説:“一個人,如果他不僅能夠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夠藉助於極大的熱情、耐心和毅力,將自己的個性融入到工作中,令自己的工作變得獨具特色,獨一無二,與眾不同,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並令人難以忘懷,那麼這個人就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我不是為了當什麼藝術家,但我確實盡到了一個超乎教師之上的長者應盡的義務。

“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我們既然選擇了教書這份工作,選擇了這個崗位,就如同選選擇了自己的愛人一樣,我們就應該一心一意的對待它,並且接受它的全部,而不僅僅只享受它給你帶來的益處和快樂。一件工作有趣與否,取決於你的看法,可以高高興興地去做,也可以愁眉苦臉地去做。如何去做,這完全取決於我們。設想如果你每天工作八小時,感覺就像和你的戀人在一起的那種滋味,工作就會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了!

忠於自己的選擇,並且在漫漫“情路上”費心經營吧,我們的工作一定會如同生命一樣多姿多彩!

國小教師隨筆13

透過幼兒老師遠程培訓學習,使我深深地認識到這是給我們帶給了一個多樣化平台,這是對教育不斷的更新,也是對教育教學不斷的改善和提高。透過理論學習與同行們的研討、交流、思維的碰撞,以及對自己教育教學的反思,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有許多不足之處,也找到了在教育教學中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和自己努力的方向。幼兒老師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有學習的潛力,把機會交給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孩子的生活。老師相信孩子了,孩子就能充分展示學習的過程,老師也就能夠自如的開展教學活動了。

幼兒老師擔任的教育是啟蒙教育,是第一個開智者,使幼兒如何做人的先行者,而幼兒園的工作又是繁瑣的,作為幼兒老師,我們付出的愛是深沉的,處處總是要以幼兒為主題,針對不同的年齡段採取不同的關愛方式,我喜歡時常地會去抱抱、親親他們,你會發現就這簡單而又輕易地動作一下子就能和孩子們親近起來了,我給了他們安全感,他們就會十分信任我了。我要求自己要對每個孩子的'愛都要是平等的,但我也不會去溺愛他們的。更會注重培養他們各方面的品質,促使孩子們獲得更全面的發展。

透過這次的網絡研修學習,讓我感到網絡的方便與快捷,感受科技的進步給我們學習帶來的方便,我還充分利用這樣的學習機會,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和教學水平。在以後的工作中,從實際出發,引發幼兒的用心性,力求提高更好地教學質量。知識就是力量,感謝遠程研修平台,給了我學習的機會,讓我收穫更多的知識,我會努力的!!

國小教師隨筆14

像往常一樣,我在上早上的數學課,但在準備上課的時候就被總喜歡坐在後排的陶帥吸引住了,陶帥原先是一個非常調皮搗蛋的男孩子,上課喜歡走來走去,有時候還會跟別的小朋友打鬧,但今天我發現他坐在位置上腰挺得直直的,兩隻圓溜溜的小眼睛定定的`看着我,也沒有到處亂走,我就隨口表揚了他一句。原先我以為他不會堅持多久,可是後來我發現上午的兩節課下來,他真的一直堅持下來了,讓我感到很欣慰。事情到這裏還沒有結束,在我晚上吃過晚飯後,突然接到了他媽媽打來的電話,原來是陶帥回家把我今天表揚他的那一句話告訴媽媽了,結果怕媽媽不相信,就讓媽媽打電話給我確認一下事情是否真實。我深深的被促動了,我不僅再次表揚了他今天的表現,而且也提出了我對他的希望。沒想到只是一句話而已,卻不僅給孩子帶來了一天的快樂,也讓他有了自信,讓媽媽也感到欣慰。

這件事對我感觸很大,我們老師一句鼓勵的話,一個親切的舉動,對孩子來説都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幼小的心靈對我們老師的一言一行很敏感,把我們老師對他們的態度看得很重。所以,我們當老師的應該熱情地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應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關心,老師多一份愛撫,孩子就多一份温暖,多一點進步!同時也相信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贏得更多家長的信任和支持!

國小教師隨筆15

尊重,一個美麗的字眼,然而什麼才是真正的尊重呢?

尊重是一種修養,一種意識,一種行為,一種品格,一種對學生的平等對待,也是對學生人格與價值的充分肯定。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他們才能感受到師生間的平等,才能把課堂真正當做自己學習活動和發揮聰明才智的所在,進而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從他的話中,不難領會情感的重要性。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從尊重學生的“怪異”開始來熱愛學生,理解學生,這樣才能和學生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係。

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學生的求異、偏激、怪才都是與眾不同,都是突破常規,這可能就是創新的基礎和兆頭。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特殊性,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解除學生的恐懼心理,讓學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敢於提出問題,使每個學生的能力和創造性得到最充分的開發。在上音樂欣賞課《動物狂歡節》這節課中,當我上到“你們看,動物們都來了,讓我!們狂歡吧!”這一環節,要求學生利用各種道具來模仿各種動物。大部分學生都去尋找周圍的打擊樂器,這時發現有一位男生(學困生)裝呼嚕聲,這是我預設中所沒想到的,當時我強忍心中的火氣,提示性地問這位學生:“請問你模仿的是什麼動物?”那位男同學膽怯的站了起來,“等待”了一下,輕輕地説“我是一頭打瞌睡的獅子。”我愣了一下,禁不住為他“靈光一閃”的自圓其説叫好。於是,我沉思片刻,就讓學生順着這個話題説説理由。學生説:“獅子一大早來參加狂歡節,興奮得一夜沒睡好,現在它困了”,在該學生的`影響下,在我進一步的引導下,班內其他學生的思維也開闊了,不僅藉助道具,還能從動作、神態、音樂等各方面來模仿動物,拓展了學習活動,學習氣氛精彩、熱烈。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在無任何心理負擔、思維完全開放的條件下,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其創造潛能。尊重學生的“奇”思“異”想、“胡”言“亂”語,就是注重對學生求異思維能力訓練的表現。相反,教師如果在發現學生的觀點、行為與自己的想法不一致,就馬上將其當作怪異者的話,那麼,學生的創造熱情將受到挫傷,最後只能扼殺了學生的創新。創新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一個永恆的研究話題。我們音樂教師要敢於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對學生能力提高的束縛,努力為學生創設條件,提供機會,發揮音樂學科教學在聽覺、感受、聯想、表現、創造等方面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只要與眾不同,只要是原發於本體的獨到思想,就是創新成果,教師一定要及時捕捉,熱情鼓勵,“小火花做大文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肯定,使學生獲得滿足感。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説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教師要善於用誇獎的言辭,特別是當學生產生求異思維和創新活動時,更應用“你真有創造力”“你回答得真獨特”等言語隨時表揚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創造學習的慾望,不輕易否定學生的回答,不論學生的天賦和潛質如何,都要給予適當的,必要的肯定。

學會尊重學生,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魅力十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