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隨筆(集錦15篇)

來源:時代範 1.69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教育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教育隨筆(集錦15篇)

教師教育隨筆1

案例描述:

開展活動前,老師都會用一種固定的方式整理紀律,如: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有一次,我正帶着孩子們玩這個遊戲,玩着玩着,我發現陽陽並沒有跟着我的動作做,只見他的小手在那裏“胡亂飛舞”着,我看了他一眼,用眼神告訴他這樣不對,但他並沒有理睬我,繼續陶醉在其中……隨他去吧,等下總會跟着我做的,此時的我就是這樣的想法。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大名鼎鼎的陽陽可是一個“搗鬼專家”,總是喜歡做別人不一樣的事情,出於他沒有影響其他孩子,我也就沒在意,繼續着帶着孩子們玩着遊戲。漸漸地,他有點按捺不住了,走過來拉拉我的衣角,説:“餘老師,我能和你做不一樣的動作嗎?”我有點生氣,本以為我不理睬他,他會自己改正,但沒想到,他不但不改正還跟我提出這樣的要求,心想:這孩子怎麼一點都不聽話,不但不跟着老師做,還帶動孩子學着跟老師唱反調,該怎麼辦呢?對於一個只有一年教學經驗的我來説,着實把我給難倒了,此時的腦海裏產生了這樣一個想法:如果我強行拒絕陽陽,他一定不想繼續玩下去了,而且還會給其他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思慮再三,我説:“那好,你就和老師做不一樣的動作吧。”

遊戲又開始了,陽陽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和我不一樣,我拍手,他就做舞姿動作;我做小山羊,他就學花貓,每個動作都不一樣……這時候我觀察了其他孩子的表情,大家都用十分渴望、羨慕的眼神看着陽陽。幾輪之後,我問孩子們:“你們覺得把遊戲改成陽陽説的那樣好嗎?”大家異口同聲的説:“好——”我説:“那我們把兒歌改成:請你跟我這樣做,我不跟你這樣做。每個小朋友的動作都要跟老師的不一樣。”遊戲又重新開始了,孩子們非常地投入,他們創編了許多平時沒有的動作,玩得可開心了。遊戲結束後,孩子們仍然十分興奮,都説:“老師,這樣比以前的好玩多了,下次我們就這樣玩吧!”

案例分析:

玩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孩子們往往通過遊戲獲得多種體驗。在上述案例中,教師並不能因為孩子的調皮來限制他參與遊戲的權利,教師應因地制宜,尊重每一個孩子的需要。

1、該幼兒有強烈的表現慾望,想以特別的方式引起老師的注意。案例中教師以漠然處之的方式並不能讓他獲得滿足,於是,他再次用同樣的方式甚至表現的更加明顯,來引起教師的注意,希望受到老師重視的慾望特別強烈。

2、該幼兒規則意識淡薄,不能尊重他人的感受。在《指南》中社會領域人際交往目標4關心尊重他人中提到能關注他人的情緒和需要,可是他在第一次不遵守遊戲規則時不能理解老師對他的漠然,同時在《指南》中社會領域社會適應目標2中,遵守基本的行為規範中理解規則的意義,顯然這個孩子沒有明白遊戲的規則。

3、教師在活動組織中有反思,有改進,讓遊戲活動更好地進行下去。起先,可能該教師存在個人主觀意識,因為該幼兒在班級中是屬於比較調皮搗蛋的孩子,所以教師在處理事情的時候總是以自己個人偏見去對待該幼兒。但是,在遊戲過程當中,該教師突然改變了先前的教學策略,讓活動更加有效得進行下去。

4、教師看到了改變規則後的遊戲比之前單純的模仿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了,每一個孩子都非常積極地參與到了遊戲中來,而且使孩子的反應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都得到發展。

案例反思:

事後我進行了深刻反思,對於一個新教師的我來説,尊重每個孩子的選擇,傾聽每個孩子的想法這方面做得是比較薄弱的。新教師常常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限制孩子的自由選擇,甚至忽略孩子提出的種種想法。就比如陽陽的事情,一開始我已經帶了“眼鏡”去看待他,所以接下來情況的發展我就在不停的限制他的選擇,也沒有公平公正地去對待他的選擇,反而誤會了他。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我們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更不能用之前的態度去評判他之後的做法。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幼兒的.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知識建構過程,教師應充分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個主導者,充當的是參與、促進和指導的角色。教師以幼兒為學習的主體,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動腦,善於思索問題。也就是説,教師的教學要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充分調動幼兒自覺的能動性,啟發幼兒積極動腦,學會獨立思考,培養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綱要》中提到“既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我覺得,新教師的不足之處就是容易把自己變成主體地位,而孩子卻是一味跟你的思路、想法去完成遊戲。我自己也是這樣,因此在這一方面要特別引起重視,在遊戲中,孩子起的是主體作用,老師要善於發現,善於思考。因此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善於發現和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不要忽視和反對每一個孩子的意見和想法,應該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習的主體——幼兒。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我認為老師應該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其實,尊重每一個孩子選擇也是我們在遊戲中常常忽略的,教師往往喜歡去幫助孩子選擇,那麼孩子就沒有自主去選擇的權利了,這對於孩子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教師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必要的時候需要是平行介入,給予暗示與示範,那樣孩子的成長才會得到有利地發展。我想,在今後的活動中,首先我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及時地反思,及時地思考,也有這樣才會更加有助於我們新教師的進步與成長。

教師教育隨筆2

早餐時間到了,唐老師提着一大桶白白的饅頭走進教室,幾個孩子就圍了過去,想看看今天吃啥好吃的。可是當孩子們看見是吃饅頭時,嘟着小嘴説:“怎麼又吃饅頭啊?”説完一個個都走開了,還有幾個孩子就開始找藉口啦。“老師,今天我在家裏吃過早餐的。”“老師,我也吃過啦。”“老師,我今天我不舒服,不想吃早餐呢。”看着孩子們這樣,這時,我就和唐老師商量,她負責給孩子們盛湯,我負責分發饅頭。我靈機一動,對孩子們説:“小朋友,今天我是饅頭師傅,是來賣饅頭的,我做的饅頭又香又甜,可好吃啦!”説完,我就大聲的吆喝着:賣饅頭啦、賣饅頭啦!孩子們這下可興奮了,都爭着上來賣饅頭。這時我就對他們説:“這饅頭可是我辛辛苦苦做出來的,請不要浪費啦!”我告訴他們,我的饅頭一元錢一個,如果自己吃不完一個的,可以向“饅頭師傅”要求買半個,就只需要5角錢。一下子,孩子們都擠了上來,我趕緊説:“要是你們開着小火車來賣饅頭,這樣就輕鬆多了。”小朋友都聽明白了我的'話,把小火車排的長長的。“鄭老師,我要一個饅頭。”“老師,我要半個饅頭。”“老師,我還要5角錢的饅頭。”孩子們都爭着來“買”饅頭啦。

就這樣一個小訣竅,饅頭不一會兒就被搶光了。看着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我心裏也美滋滋的。

教師教育隨筆3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這是一句歷年來傳下來,經過反覆實踐證明的古話。的確,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眼神中看到他心中的所思所想,可以間接的去了解一個人,還可以通過眼睛與之相溝通交流。

幾年的幼教生活,使我體驗到了好多,也漸漸的學會了如何去觀察去了解幼兒,如何去用行動關愛每一名孩子。每當我看到一雙雙炯炯有神、天真無邪的眼睛望着我時,總有一種説不出的感覺。他讓我從每天的疲倦中清醒,讓我從失落中找回自我,讓我一次又一次的找回前進的動力。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從他們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他們的不解,他們的渴望,他們的關心…那天是個星期三,寧寧早上見到我就高興的對我説:“老師,今天我爸爸來接我。”我會意的笑了笑,對他使勁的點了點頭,示意“嗯,一定會來的。”到了下午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碌碌續續地都來接了,可是寧寧爸爸還沒來接。我也漸漸的感到他那企盼而又興奮的眼神也悄悄的爬上了一份焦慮。看着他……看着他那藴含着複雜心情的眼神,我的心頭不免也悄悄的生出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但是我並沒有過多的去打攪他,只是在遠處默默的用一雙關愛的眼神去望着他,遠遠的投去關心的話語。快等到我要回家時,我聽到了一聲熟悉而又帶着喜悦的聲音“老師,我爸爸來接我了”。我隨着聲源抬起頭,看到的是寧寧那雙高興的眼睛,我們互相對視了一會兒,但就是那“一會”我體會了很多……很多。我很欣慰,很欣喜,也很高興,因為我從它的話語從它的眼神中看到了他對我的信任,看到了他的喜悦,看到了我在他心目中所佔的`分量。

工作中我們要全面觀查幼兒,包括髮生在他們身上的一點一滴,尤其是不要忽略對孩子眼神的觀察。就像上面提到的那句話一樣,“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他是我們瞭解一個幼兒內心世界的突破點。我們可以從每個人的眼神中看到他們的所思所想所行,可以更近一步的去了解他們,呵護他們,並給予他們新的希望,更有利於根據每個幼兒對他們進行教育,設置符合他們的發展目標,為孩子更健康的成長提供有力的客觀條件。

教師教育隨筆4

户外活動的時候,我帶孩子們到院子裏玩沙包,玩累了,孩子們就坐在塑膠地面上休息。突然,一羣男孩子圍到牆角邊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來。

“我敢肯定,這個蟲子是很臭的。”

“它的身體上還有翅膀呢。”

“那它叫什麼名字呢?”

“叫臭蟲吧。”快言快語的耿德鑫説。

我笑着告訴孩子們:“它有個學名叫椿象。人們通常都喊它臭大姐。”

“用手摸它的時候才很臭呢!”曾慶碩説。

“是呀,平時臭大姐是不會放出臭氣的,只有在遇到危險或者是敵人的時候,比如剛才小朋友用手去摸它的時候,它就會放出臭氣,讓人受不了,趕快把它扔掉。”

孩子們大聲喊起來:“臭大姐,我才不會摸你呢!”

“臭大姐為什麼要在有人去摸它的時候放出臭氣呀?”

“老師,這是臭大姐保護自己的一種辦法!還有黃鼠狼也是用放出臭氣的辦法薰跑敵人的!”曾慶碩自豪地説:“我知道!”

“是呀,每種小動物有保護自己的辦法。你們想知道動物保護自己的辦法,我們一起去查資料,一起去發現,好不好?”

孩子們用熱切的眼神看着我,跟着我回到教室,上網搜索:青蛙和蝴蝶,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刺蝟、烏龜,用身體的器官來保護自己;壁虎和蚯蚓,用斷肢的方法逃生;海蔘,變化不同的身體形態或者翻出內臟放出毒液保護自己;狐狸,用裝死的辦法保護自己……

對臭大姐的.觀察只是户外活動中的一次偶然發現,但這偶然的事件卻引發了我和孩子們的一次集體學習,我們由此知道了許多動物自我保護的知識。我想,做一名幼兒教師,不但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還要有一雙善於發現和捕捉教育契機的眼睛,才能讓生活中處處都有教育。

教師教育隨筆5

老師在孩子的心理形象一般來説都是非常高大的,可以説,很多時候,在孩子的眼裏,老師就是孩子們的榜樣,在他們眼裏,也許老師是很了不起的,什麼事情都會幹,什麼事情都能做到,有很多幼兒在家裏都會對爸爸媽媽或者親戚説:“我們的老師很棒,我要聽我們老師的,不聽你的,你説的不對,我們老師説的才對。”類似的場景有很多很多,經常在和家長交流中聽到這樣的話,所以作為老師的我們,不能把我們在孩子們眼中建立起來的形象給破壞了,如果破壞了會讓孩子覺得其實也就這樣嘛。

我們班有這樣一個規定,得到10顆五角星的可以換取小禮物一個,累積20顆兩個小禮物,雖然這些小禮物不算什麼,也不是非常的貴重,但是孩子們都非常的盼望得到小禮物,因為孩子們能通過自己一個禮拜的努力來賺取自己的勞動果實,得來非常不易,特別是進入了大班,扣五角星很容易,但是得到一顆五角星就是非常的困難。換取小禮物也有規定的時間,是每週的禮拜一。我們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小插曲:“老師,我有10顆五角星了,今天能換小禮物了吧。”“好的,今天如果你一天表現好我們就能換小禮物了,”我説。孩子們一天都盼望着今天能發小禮物了,但是到了快離園的時候孩子們都問我:“老師,為什麼今天我們還不發小禮物呢?”我説:“因為你們今天的.表現都不好,所以今天不能發了。”孩子們又説:“那明天能發嗎?”“那明天我要看你們的表現,如果你們表現好了就能發了。”第一天是這樣的回答,沒有發小禮物,第二天還是同樣的回答,一天又一天。終於有小朋友來問我了:“老師,為什麼你總是不給我們發小禮物,你不是答應我們禮拜一的時候發小禮物嗎?我們已經有10顆五角星了。”想想孩子們説的也對,我不能因為個別幾個幼兒表現不好就一直拖着不發小禮物,這樣我就會讓孩子失去對換小禮物的那顆熱誠的心,有的孩子會想既然老師不發小禮物,我就隨便了,五角星不重要了。我應該遵守我的承諾,既然答應孩子們禮拜一換小禮物就一定要換。

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換取小禮物是非常的開心,他們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取的小禮物,我也應該遵守自己的承諾,如果不兑現自己的承諾,教師對幼兒來説也沒有更好的威信力了。

教師教育隨筆6

我們通過網絡研修平台,聆聽專家講解,互相交流思想,共享經驗,更新了教學理念。教育是人學,教育就要張顯人文性,教育要張顯人文性,教育就要輕鬆和快樂。讓學生通過愉快地學習,提升思想,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通過遠程研修更讓我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課改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於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的我必須抓住這次研修的機會,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觀看專題視頻課件,積極參與網上交流,更新教學觀念,嘗試着創新。

遠程研修雖然很辛苦,但雖苦尤甜,一路走來鳥語花香。收穫着成長,收穫着提高,更收穫着希望。 感謝網絡研修平台,讓我聽到了那麼多默默無聞的教育工作者,實踐探索的腳步聲;感謝網絡研修平台,讓我看到了那麼多心懷高遠的執著尋夢人,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無限人生,無限的風景!

教師教育隨筆7

親愛的家長朋友,你們好!今天非常有幸能代表老師們同大家進行交流。孩子們很快就要進入國小,成為一名光榮的國小生了,幼小銜接工作牽動着大家的心。幼小銜接工作一直是我們幼兒園致力於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因為我們知道幼小銜接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幼兒進入國小健康發展。在活動中我們進行了思考,並實施了不少的活動。今天,我們選取了一些歷來適合孩子發展的做法,希望給家長一些啟示和幫助。

一、加強對幼兒傾聽習慣培養

會傾聽是國小生上課聽講的一個基本要求。會傾聽才能聽懂別人説的話,才會做出正確的反應,才會完成作業、學習成績才能提高。因此,我們很重視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對此,我們採用了多種方法,如代幣制、小紅花、聽故事、複述故事、傳話等遊戲來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但是應該説孩子的有意注意時間很短,在一些時間裏孩子肯定會走神,那麼教師的眼睛就非常敏鋭,會用眼睛和孩子進行交流,有時候發現孩子的頭低下來了,那時候就往往會發現他們或者是在動衣服上的一個小釦子或者是從家裏偷偷帶來的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就是這些小小的東西,往往分散了他們很多的注意力,所以希望家長不要給孩子帶任何的小玩具、身上佩戴的小飾物也不要戴。(容易分散注意力,也會為孩子的安全帶來隱患)。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幼兒會傾聽。比如:和爸爸媽媽説話時,眼睛要看着,問孩子聽明白了沒有。還可以給孩子佈置一些簡單的小任務,看孩子完成的怎樣,理解水平如何等。

二、加強對幼兒進行的是責任感的培養

5—6歲正是責任感萌芽時期,責任意識的培養尤其重要。《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健康活潑、文明合作、勇敢自信、探索創新的具有初步責任感的兒童。能完成簡單的任務,有一定的責任感,逐步形成集體榮譽感。”我想大家並不陌生。這在開學初的家長會中各班老師都有介紹,家長也填寫了“責任感的調查問卷”。我想大家還有印象。

在孩子升入大班之後,我們把任務佈置給孩子,不直接告訴家長。讓幼兒有一定的任務意識。這需要我們家長的配合和以身作則。你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任務意識如何。有的家長 “你們老師怎麼那麼多事,整天不是讓我們幹這就是讓我們幹那的”,牢騷滿腹的話想一想孩子的感受是什麼啊:哦,我爸爸媽媽都説了老師麻煩,那就不用管了,那如果您是這樣做的話“今天老師佈置什麼任務了嗎?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相信一次次的,孩子的任務意識會越來越強,會越來越積極主動,那麼以後老師佈置的任務小朋友都能及時完成了。其實在這一過程中雖然看起來是有點麻煩,但是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他做事會更積極、而且在這一過程中他在動腦筋想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孩子最大的收穫。

現在,有很多家長都知道責任感的重要,但是有時不知道怎樣來引導培養孩子。那麼,家長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起責任感呢?下面我就簡單介紹我們老師平時一些好地做法,家長可以舉一反三的運用。對孩子來説,責任感包括三方面:1、對自身的責任意識;2、對他人的責任意識;3、對社會的責任意識。

(一)、對自身責任意識的培養

1、發揮小書包的管理作用,提高自我服務意識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小書包,書包裏裝滿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具:彩筆、油畫棒、鉛筆盒、數字本、圖畫本等。在幼兒園,我們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小書包。比如:上數學課、美術課都要用到小書包,都是孩子們自己取放,用完後,自己整理好學習用具。開始用書包時,很多孩子丟三落四,不是忘記鉛筆,就是丟了橡皮,很多孩子的書包一直掛在小椅子上,不知道擺放到指定的位置上;還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孩子沒有檢查書包的意識。他自己認為收拾好了,便不再管了,結果經常少東西。結合幼小銜接,我們在平時,先交給孩子這些學習用品的使用方法以及管理方法,讓孩子知道做完作業後,先把錢幣、橡皮、卷筆刀裝到鉛筆盒裏,然後再把鉛筆盒和本子放進書包裏,最後再檢查桌子和地下有沒有拉下的東西,確定東西一樣不少後,再把書包放回制定的位置。小書包在使用過程中,我們感到非常具有教育價值,很有實效性。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現在,孩子們知道了物品不能隨便仍,應擺放整齊,學會了有規律的整理物品的技能。通過管理小書包,使幼兒明確小布包的使用與管理都是自己事情,不能依賴他人,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大大提高了。咱們有一部分家長往往把這些原本屬於孩子自己的任務給代替了,給孩子收拾書包、整理學習用具,失去了鍛鍊培養的機會。試想:孩子連自己的事情都不管,任務都完不成,何談對家人對社會的責任意識?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剝奪孩子鍛鍊的機會,不要看到孩子收拾得不整齊,就順手代勞了,就讓孩子自己整理。再比如:讓孩子學習自己的襪子、內褲自己洗,家長不要怕孩子洗不乾淨。

2、一日生活中佈置各種小任務,滲透責任感的培養。

(1)佈置學習作業。如:寫數字、繪畫。只有完成作業的小朋友才能自己喜歡的事情.在家,家長也可以給孩子規定時間,完成一定的任務後才能做起他的事情,否則就不行。

(2)主題活動中滲透責任感培養。每次主題活動,我們給孩子佈置各種任務。如:結合主題我們已經進行完的主題“我是中國人”等,讓孩子們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收集有關中國的臉譜、少數民族的圖片等,我們家長都很積極的和孩子們一起製作了各種京劇臉譜,繪畫了少數民族娃娃,我們將這些材料都佈置在班級環境中,孩子們看到自己的臉譜、民族娃娃貼在黑板上,掛在教室裏,都自豪地説:“看,那是我做的”。從孩子的表情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份自信,一份引以為榮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在這裏,要感謝各位家長,對我們班級活動的支持,其實這種支持也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希望家長一如既往的和孩子們一起繼續保持這份熱情。

(二)、對他人、集體、對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

大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不管不問、自私自利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充滿愛心、善良、能負得起責任的小朋友。那麼,就需要我們家長做個有心人,抓住身邊的點滴小事,進行引導。首先,大家要知道,“對他人”,包括對家人、對老師、小夥伴。“對集體”,對孩子來説主要是就是班集體。在幼兒園,我們進行了這樣的活動來培養。

1、通過開展值日生活動,使幼兒主動承擔一定任務,培養幼兒熱愛集體的情感。幼兒明確了值日生職責,並能積極參與值日生活動,如:積極抬牀、飯後收拾整理、清掃室內衞生等。比如:服務小明星,在家裏,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收拾碗筷、擦桌子,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通過開展爭做小組長、小班長活動,讓幼兒明確自己的責任,學習管理班級工作,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在競選活動中,幼兒懂得了要管理好班級工作,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加強了自身的約束力,在管理過程中,幼兒知道自己的職責,進一步增強了集體榮譽感。

3、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培養幼兒關心同伴的意識。結合“三八節、教師節”等節日活動,教師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愛心,為老師、阿姨們製作了各種各樣的禮物,並獻出自己真誠的祝福.對於生病的小夥伴及需要幫助的朋友,我們積極引導幼兒關心同情小夥伴,比如:有的孩子病了很長時間來到幼兒園後,我們引導孩子都來關心她,問問他“你怎麼了?病好了沒有?我們大家都想你了等等,孩子們之間充滿了濃濃的感情,愛心在一句話、一個關心的眼神中自然流露。”在家裏,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去關心爸爸媽媽、老人等,讓孩子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爸爸媽媽工作一天了,讓孩子給端一杯水、捶捶腿、收拾碗筷等。

4、發揮互動牆的作用,讓幼兒體驗成功的樂趣。

幼兒的進步只靠説教是不行的,還需要有刺激物、強化物的鼓勵。比如:我們各班級開展的互動牆:“爭當升旗手”“星星排行榜”“代幣制強化物”。得到10面小紅旗後就可以得到1個小紅花”,孩子們非常感興趣,他們每天數着自己的小紅旗數量,看誰得到的最多。有很多家長在家裏設置了一個這樣的小展台,鼓勵孩子,非常好。

(三)、家園互動,培養幼兒初步的責任意識。

召開家長會,下發了幼兒責任感的家長調查表,在學期結束後,我們將再發放一次,看孩子前後的對比和進步。前幾天,我們發放了“幼小銜接工作家長調查問卷”,聽取了家長對幼小銜接的看法,我們將採取合理化的建議,不斷完善我們的工作。

三、我們還在大班重點進行了競選小組長的活動,這一活動也是我們近些年來一直研究和很有實效的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上進心、自信心。在幼兒園裏,我們選擇小組長的要求是這樣的: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的事務。

2、願意幫助小夥伴、為集體做事情。

3、積極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

4、遵守班級活動規則,認真做事。

5、與小夥伴友好相處。

在活動中孩子是活動參與競選,説出競選詞,大家根據他們的表現和得小紅旗數來評選出小組長,小組長的任務是為大家服務,並負責提醒小組成員做好班級的事情。舉一個孩子當小組長得到發展的例子。家長在家裏,可以以小組長的標準來激勵孩子:你想當小組長,就要xxxxxx。

下在學期,我們將重點開展上國小的主題活動,如參觀國小、請國小老師來講課,參加畢業活動、學習一些簡單的記錄作業的方法等。發放家長問卷等。

四、在幼小銜接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家長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如過於焦慮,認為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差距太大,對孩子要求高。比如:舉例説明還有的家長認為在幼兒園有老師國小後還有老師呢,不太重視。那麼我們對家長也有一些提示:首先是要用平和的心態,從自己孩子本身的發展水平來看待,縱向比較孩子的發展,只要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進步,那麼他就是最棒的。這樣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空間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2、關注幼兒的安全教育,把保重幼兒的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的。幼兒園是以保教為主,既有保育,又有教育。而學校教育是以學習為主,孩子上學後,難免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需要我們理智去面對。同時也需要家長加強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和引導,如在家裏不要隨便給人開門等,放學後按時回家。舉例説明國小生的事情。

3、適當的挫折教育對幼兒的發展也是好事,有時候經常會聽到家長説這是個順毛驢,人誰都想聽好話,但是做錯事情肯定是要批評,有些小朋友不高興了不來園了,家長也不高興了,有不少的孩子在國小不適應,情緒低落,所以適當進行挫折教育對幼兒的發展也是有益的。

4、培養閲讀興趣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現在孩子就喜歡看電視,看書也是多選擇動畫卡通書,對其他的書興趣不高,但大家都知道讀書對孩子理解問題的能力和開闊視野,掌握詞彙方面都很有益,這其實需要家長的引導,舉例和孩子一起讀書,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等,使幼兒逐漸喜歡讀書,讀各種書。

小建議:孩子晚上可以做什麼事情

不少家長反映孩子回家後看電視(看電腦)成了他們的主要 “任務”,一直看到睡覺;還有甚者,吃飯時間也在看!尤其是孩子們很快就要上國小了,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他們來説特別重要。可是這樣長期下去,既對孩子們的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利,又對他們眼睛有損傷。首先,要讓孩子認識到看電視(看電腦)時間長了對身體的影響。通過講故事、講道理,或者看一些相關的碟片,讓孩子有一個直觀地認識。然後再和孩子商量晚上可以幹些什麼。(內容可以結合幼兒園的課程或者孩子喜歡的事情:畫畫、寫數字、閲讀、拼圖、手工等),最後合理安排這些事情的時間(一件事情儘量不要超過40分鐘)。這樣,一份合理、有意義的計劃就產生了。制定好了後,開始時,家長要監督孩子按計劃做,一定要堅持,不要三分鐘熱血;孩子形成習慣後,就可以放手讓他自己來完成。這樣,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自然而然的養成。

相信我們的孩子在我們家園一致的努力下,一定會很快的適應國小生活,也堅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國小生的。

教師教育隨筆8

為了在畢業典禮的舞台上秀出自己的風采,圓滿地結束幼兒園的愉快生活,大班的孩子們每天都認真地、開心地排練自己的演出節目,只有芸芸總是悶悶不樂的。我關心地問她怎麼了,她低着頭説:“別人的爸爸媽媽都來陪小朋友表演,我的爸爸媽媽怎麼不來呢?”我安慰她:“芸芸不要着急,也許是爸爸媽媽太忙了,正式演出那天,爸爸媽媽一定會來的!”孩子高興地點點頭,眼睛裏充滿了期待。放學時,我想和芸芸的爸爸談談,可他顯得很着急,他對我説:“周老師,我家開店實在太忙了,我得走了!”話沒説完,他便拉着孩子走了。晚上,我又和芸芸的.媽媽通了電話,希望他們來參加孩子的畢業典禮,對於孩子來説這非常重要。芸芸的媽媽答應一定來看孩子的演出。

可畢業典禮那天中午,芸芸遲遲沒有出現。我焦急地撥通了她媽媽的電話,電話那頭傳來“理直氣壯”的託辭:“哎呀,周老師啊。我們家實在太忙了,實在去不了了。芸芸就不去表演節目了!”聽了芸芸媽媽的一番話,我很失望,孩子辛辛苦苦排練的節目説不演就不演了嗎?家長只顧掙錢就可以不顧孩子的需求嗎?我堅決地説:“畢業典禮對芸芸來説非常重要,是孩子一生美好的回憶。我希望孩子來參加,如果你們沒有時間陪同,我來代替做孩子的家長!”20分鐘後,芸芸的爸爸送她到幼兒園門口,丟下一句“周老師。麻煩你了”就騎着摩托車跑了。

我蹲下身來,温柔地摸着芸芸的頭,對她説:“芸芸,你有小姨嗎?”她搖搖頭:“沒有!”我接着説:“你願意周老師做你的小姨嗎?”孩子開心地跳起來:“太好啦!我有小姨了!”我説:“你的爸爸媽媽很忙,今天小姨在台下看你表演,為你鼓掌,你要好好表現哦!”她使勁兒地點點頭:“嗯.我一定好好跳!”在她上台之前我給她鼓勵的眼神,伸出大拇指給她自信。果然,芸芸表演得非常棒,就像一隻快樂的小鳥在舞台上盡情地飛舞。節目結束下場之後,我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和甜蜜的親吻,誇獎她説:“芸芸跳得真棒!”孩子幸福地笑了,那笑容至今深深烙在我的腦海裏。

芸芸的父母沒有來參加孩子的畢業典禮,這是個遺憾,我希望我的愛能夠彌補這個遺憾,讓芸芸和別的孩子一樣得到親人的掌聲和讚揚。為孩子三年的幼兒園生活畫上圓滿、完美的句號!

教師教育隨筆9

日常生活中的孩子是最自然、最真實的,在—言一行中流露真實的心情,我班的好多孩子,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我也很願意去了解孩子的心思,走進他們的'心靈。因為,在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藴藏着無盡的述説渴望。

“許老師,我家裏有……”——這是一個愛交流的孩子最尋常的開場白。

“許老師,恐龍是怎麼來的?就是恐龍媽媽的媽媽是從哪裏來的?”——這是最令教師頭疼的聲音,很多時候你根本毫無準備。

“許老師,XX不肯讓我玩她的玩具……”——這是求助的緊急呼叫。

“許老師,我想媽媽了……”——這是最容易“傳染”的聲音。

對每一種聲音的傾聽、每—個場景的處理,都需要消耗教師許多時間利精力。因此,當幾個聲音同時響起、幾個場面並列呈現時,有時我也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記得有—回,我正在洗手間處理孩子們的衝突,幾個孩子興奮地衝過來,一個要跟我説剛才發現的—件趣事,一個來告訴誰的玩具壞了。—聲聲“許老師”的呼喚使我心煩氣躁,真恨不得學學孫悟空拔根毛、吹口氣,變出幾個替身來—…應付。情急之下,我生氣地把他們打發了。

但事後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妥當,進行的反思中使我對不同孩子的相似需求有了深刻的認識。我認識到:中班孩子還未脱離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點,他們有較為強烈的與教師分享、有求於教師的願望,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教師應力求給予滿足,如果分身無術,可以明確告知孩子,讓孩子先藏——藏自己的想法,耐心等待。這樣既尊重了孩子們希望與教師分享的願望,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又留出了讓孩子學習交往的機會。

教師教育隨筆10

任妍小朋友的繪畫能力和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差。因此,在每次活動中我對她的指導和關心多於其他幼兒。可是,為什麼半學期下來她的繪畫和動手能力沒有明顯提高呢?最近手工活動中發生的事情使我對此有所感悟。

那天,我們組織了一次手工活動,小朋友都十分感興趣,任妍也非常投入,她選擇了一張長頸鹿的手工紙,便追不及待地舉起剪刀開始剪。可是她歪着腦袋,翹着手指,剪得很累,剪出來的邊也不平整,看到這情形,我便走過去,握住她的手和她一起剪,並強調剪刀要放正、沿着輪廓線……但是,對於我的幫助任妍好像並不高興,一直嘟着嘴,我能感覺到被我握着的小手也鬆了勁,只是機械地隨着我的節奏擺動。於是,我便停下來問她:“怎麼了?為什麼不剪?不會剪不要緊,老師教了你就會了。”她低下頭沉默了許久,然後輕輕地説:“老師,我自己會剪的。”“我自己會剪的。”猛然間,這句話敲醒了我。我本想做一個指導者、幫助者,事實上扮演了一個干預者、破壞者,同時,我也強烈地感受到任妍小朋友並不需要我過多的指導和幫助。她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動手,自己操作;她需要的不是被動地接受學習,雨是在活動過程中的一種主動的體驗。不管她剪得輕鬆與否,好壞與否,只要是主動的,對她來説才是最需要的。

中班的幼兒已具有獨立自主意識,並具有初步的活動能力,他們不願總是傲一個單純的'接受者,而是願意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成為活動的主體。我們作為老師只有大膽放手,讓幼兒自己動手,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幼兒園的活動成為他們真正需要的活動,才能更好地促進他們的發展。

教師教育隨筆11

案例背景

九月入園時發現小宇是一個挺能幹的孩子,每次吃飯都能很快的吃完,而且吃的.非常乾淨,從來不要老師盯着。可是,一個國慶假回來了以後,發現他變了。

案例描述

每天中午吃飯,只要老師和阿姨不看着,他就會做在那裏動也不動,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問他:“你怎麼不吃。”他説:“不想吃。”“為什麼不想吃”。“飯太乾了。”“那你要怎麼吃”。他説:“泡湯吃。”無奈我們只好讓他泡湯吃。可是,有一天我發現我們中午吃雞腿的時候,我們沒有説什麼就看到他在那啃着自己手裏的雞腿,特別香。這是為什麼呢?竟然還有一次,小宇放學在大門口對着媽媽説:“媽媽,我今天湯泡飯把飯吃的乾乾淨淨。”他媽媽説:“好,真棒。”

分析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在家爸爸、媽媽都是比較慣的。這個不吃,那個不吃,只要是他們不想吃的家長就會不給他們吃。可是這樣他們有沒有想過好不好呢?只是一味的順着他們,帶來的後果只有害沒有利。多次和他的爸爸、媽媽溝通了,他的爸爸、媽媽都這麼説:“他想吃湯泡飯就讓他吃嘛。”我們並沒有一直給他吃湯泡飯,而是每次在吃飯的時候多鼓勵他,表揚他,效果不一樣,就像那天在吃雞腿的時候,我麼多鼓勵他,他一會兒就吃完了。

教師教育隨筆12

這學期,我們開展了“叢林”主題活動。選擇“叢林”這個主題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叢林裏有許多動物,很多幼兒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動物都可以在裏面找到:“動物”是幼兒喜愛的話題之一,通過“叢林”活動,幼兒可以瞭解不同的動物,如它們的特徵、喜好,以及生活習性等。第二,幼兒覺得“叢林”很神祕,充滿了好奇,他們很想知道里面有些什麼,樂於去探索,去學習。第三,通過“叢林”活動,能讓幼兒理解環境對動物、植物、人都很重要,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叢林”探險

確定了“叢林”主題後,我們通過故事、圖畫、小視頻,讓孩子們先對叢林和叢林裏的動物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後,利用幼兒園的一座人工假山,塑造了一個微型叢林,並在叢林的樹枝上、樹幹上、灌木叢中、地上藏了各種用卡片製成的動物。為了讓孩子們更有探險的感覺,我們還讓孩子們自制瞭望遠鏡與“小小探險者”徽章。

戴上徽章,拿着望遠鏡,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叢林一起去找動物。入口的地方高高低低不太好走,許多孩子不由自主地張開雙臂,做成側平舉的樣子,一邊保持身體的平衡,一邊小心翼翼地慢慢挪動腳步。途中陸陸續續有孩子發現了動物,興奮地喊了起來,“我看到猴子了!”“那裏有一隻蝴蝶!”……

孩子們邊走邊看,把看到的、自己能叫出名字的動物都抱到了自己的懷裏。走了一段路後,大家都有了收穫,唯獨膽小的AppIe兩手空空。這時,她發現下坡處的一個灌木叢裏有一條蛇,也顧不上害怕和危險,就衝下去緊緊地抓住了蛇,然後朝我燦爛地一笑,彷彿告訴我“老師,我不害怕”。

Tina也一直沒什麼收穫,雖然一路上她也看到了很多動物,可總是因為動作慢半拍而被其他孩子捷足先登。 Ivan倒是動作很快,一會就找到了四個動物,我請他去幫助Tina 。在Ivan的幫助下,他們找到了一隻待在大樹上的鳥,可是因為鳥太高他們夠不到,怎麼辦?兩個人商量準備用石頭扔,試了好幾次都沒能扔下來,但是他們又爬不上去,兩個人在大樹底下轉悠了好久,就是沒有對策,他們傻愣愣地盯着鳥使勁地看……不一會兒,Ivan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將Tina抱起來,Tina伸長手臂去夠那隻鳥,還差一點點,最後關頭Ivan使出全身的力氣踮起腳尖,Tina再次伸長手臂,他們終於拿到了小鳥。

叢林中的動物差不多都被孩子們找出來了,於是,我請大家圍坐在草地中央説説自己找到了什麼動物,在哪裏找到的,找到的動物有什麼特點。最後,我們還在叢林中拍照留念,大家帶着驕傲和不捨,離開了叢林。

小班幼兒容易進入到虛擬的情境之中。這個亦真亦假的“叢林”充分調動了幼兒對“叢林”的興趣,使課堂上、書本上所呈現的`叢林畫面在他們的腦海中立體、鮮活起來。設計時,教師亦考慮到挑戰性,所以在放置動物時,有意識地設計了斜坡、高大的樹以及隱蔽的角落等隱藏地點。這樣的設計讓活動具有了一定的挑戰性,提高了幼兒探險的樂趣,也促使幼兒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活動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同能力的幼兒都完成了探險的任務,在此期間有自我挑戰,有接受幫助,也有幫助別人,這些都是“叢林”探險帶給幼兒的體驗。

建造我們自己的“叢林”

“叢林”探險之後,孩子們對叢林的興趣越來越濃。每天大家都議論着叢林裏的動物、植物,更有許多孩子拿着動物的模型扮演不同的動物玩角色遊戲。於是,我們又有了一個計劃一一建造我們自己的“叢林”。

建造“叢林”需要什麼呢?孩子們展開了討論。首先,有孩子提議需要大樹,大家一致表示同意。可是怎樣才能把大樹搬進教室呢?Harry説可以用樹枝搭一棵大樹,Hayley説可以畫出來,AIex又説可以把教室裏的玩具大樹直接搬進去。討論很激烈,最後大家決定把大家説的都放進去,因為叢林裏有許多大樹。

HayIey在老師的幫助下,在牆面上畫了一棵大樹,大家都忙着為大樹塗色或者粘貼樹葉,還在樹下畫上了綠綠的草。 Alex也把教室裏的玩具大樹搬到了叢林中,這樣叢林裏就有兩棵大樹。

叢林裏的光線是斑駁的,當我們用兩個矮櫥構成直角,一面依牆形成叢林的空間時,大家對“項”的構建提出了疑義。該怎麼辦呢?用紙的話偏暗、易破,對孩子的活動會有很大的妨礙;用布的話光線不易透進來,叢林的斑駁特點不能夠展現。幾經考慮,我們決定選擇用漁網做“頂”。將漁網綁在兩側的矮櫥上,鋪上一層綠色的玻璃紙,這樣既增添了叢林的綠意,又可以讓陽光透入,使叢林產生樹影斑駁的感覺。接着,孩子們又親手將撿到的樹葉、樹枝,輕輕地鋪在漁網上面,再在外側掛幾根枝條、藤蔓,叢林初具規模。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又找來了一條綠色的毯子,將它扭曲成一條彎彎的小河,再在河旁放上一些動物,叢林頓時有了立體感。

小小的叢林每天吸引着一批批的孩子們進進出出,繁忙時還得排隊等待進入。孩子們喜歡在裏面擺弄動物,模仿它們的動作和聲音。

看到孩子們如此喜歡叢林,我們又將叢林延伸到整個教室,將平日和孩子們一起製作的動物,如獅子、大象、豹子、大鳥等粘貼或懸掛在教室裏,並和孩子們一起用綠色皺紙做了許多藤蔓環繞在櫥櫃上,整個教室以綠色和咖啡色為基調。教室的圖書角里又增加了各種和叢林有關的書籍,我還在娃娃家放置了一些捕捉蝴蝶的網、望遠鏡、水壺、探險帽等,教室立刻充滿了叢林的神祕色彩。

一次探險產生的樂趣,對於推動主題發展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要支持幼兒持續性的探索,就可以在幼兒每日生活的教室裏創造新環境讓幼兒繼續體驗。為此,教師利用教室的一個區角,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與創造,創造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叢林”。這一項目的創建與推進,充分利用了幼兒對叢林的認知,在產生問題的時候,利用已有經驗和調動各種資源去解決問題。

當“叢林”延伸到整個教室時,幼兒對叢林的興趣與探索也達到了極點。

在“叢林”裏遊戲

“叢林”活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孩子們開始關注叢林裏的動物。我選擇了一些孩子特別感興趣的動物,如大象、獅子、蜥蜴、蜘蛛、鸚鵡、巨嘴鳥、甲殼蟲、蝴蝶、蜜蜂、猴子、蛇、豹子等。除了讓孩子根據動物身上不同的毛體、斑紋、顏色來識別不同的動物,我還播放音頻讓孩子們傾聽、分辨動物,並鼓勵孩子們模仿自己喜歡的動物的聲音。

活動中,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對安靜地研究動物的遊戲感興趣。於是,我們設計了叢林裏的運動遊戲。每人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森林動物來扮演,再模擬它的行動。平時比較好動的Tina弓着背學豹子走路,又快又急;EIian學大象甩着鼻子,慢悠悠地來回踱步;LiIly舉起雙臂模仿青蛙邊跳邊走;模仿猴子的Peter最有意思,甩着胳膊昂首挺胸地朝前走;最滑稽的是模仿巨嘴鳥的Mary,她張開手臂飛快地奔跑,説是在飛行……

在主題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們又在校園沙坑上方的柱子上懸掛了一些繩子,繫上幾個大小適中的輪胎,扮演動物的孩子們則在輪胎上盪鞦韆、拉着繩子走,沿着輪胎鑽爬。“動物們”還在沙坑周圍堆沙、挖坑,充滿了歡笑。在蕩、拉、爬、跳、鑽等各種活動中,“動物們”感受着叢林中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如猴子喜歡在樹上盪來盪去,蛇能在樹叢中鑽來鑽去等。這些運動遊戲盡情釋放了孩子的天性,讓每一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了自己的叢林動物形象。

在“叢林”的活動中,不同個性與偏好的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有所不同,而教師設計各種活動,通過視、聽、觸覺、運動等方式讓幼兒感知並辨別叢林裏的動物,體驗動物的生活習性,激發幼兒對叢林動物的興趣和想象。這些動靜皆宜的活動,儘可能地調動了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從而使“叢林”的探索學習變得鮮活而有趣。

在“叢林”主題活動的進行過程中,教師用情境引發幼兒的興趣,又引導幼兒充滿興趣地參與到情境的創設之中,再借助形式各異的活動讓每一個幼兒感受學習的樂趣。當幼兒充滿樂趣地投入一項活動時,他們有着難以預料的潛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這個活動雖然在小班開展,但它的深入發展超乎我們的預料和想象。

教師教育隨筆13

升入大班後,孩子們似乎真的長大了,不但個子長高了,而且可能受到周圍成人的教育和鼓舞,自我意識也增強了,當看到孩子們吃飯有進步,我總是會誇獎道“哇!你今天吃飯又快又幹淨!老師很高興”,“嗯,因為我已經是大班哥哥/姐姐了”。聽聽,這就是孩子們自我意識的體現。

升入大班後,孩子們思考問題也更加深入,更加專注。那天餐後,孩子們和往常一樣三五成羣地聚在一起玩,陳先銘拉着我的胳膊抬着頭,認真地問我“老師,天上哪顆星星最亮?”我一愣,意識迫使我在記憶庫裏找信息,查詢失敗,我只能誠實地告訴他“我將和你一起去尋找答案”並約定第二天共同來比較答案。菲菲是我們班的佼佼者,也是其他孩子的楷模,那天我們的晨間談話內容是“豬為什麼喜歡睡懶覺”“因為豬腦子裏面有一吖種特殊的物質,這種物質就跟人們常聽到的麻醉劑相似,而且豬特別不愛動,因為這兩個原因,所以豬特別喜歡睡懶覺”在孩子們自由討論後我總結道,“老師,懶洋洋的身體裏面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東西啊?”菲菲接着問道,“我想也是,因為懶洋洋也喜歡吃東西,不喜歡運動”。

我們在驚喜於孩子們成長的同時也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着力為大班的孩子提供充滿想象和發散思維的空間,讓孩子們能在寬鬆和愉悦的氛圍中盡情釋放自己的思想和潛能。

教師教育隨筆14

“老師,你吵醒我了”

像往常一樣,下午上班時,我提早二十來分鐘到達班上,來到寢室。江老師正在幫幾個小朋友蓋好被子,我看到吳昊軒,突然想起了早上入園時他爺爺交待的事,説昊昊昨晚發燒,今天白天注意一下他。於是,我和江老師説起這件事,想了解一下昊昊午睡期間有什麼情況。這時,一個稚嫩的聲音傳來:“岑老師,你們怎麼講話呀,吵醒我了。”我一聽,才意識到自己犯“錯誤”了,平時,總在幼兒睡覺前重複叮囑孩子們:“睡覺時,寢室要靜悄悄,不能講話,否則會吵醒別人睡覺。”現在,自己卻打擾了幼兒午睡,實在是有損教師形象。在孩子率直的話面前,我連忙誠心地向孩子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向孩子們道歉。

是啊,平時我們總是教育孩子注意這樣,注意那樣,而對自己的一言一行卻比較隨意。通過這件事,使我知道,在對孩子提要求的同時,不能忘了全班有那麼多雙眼睛看着我們,關注我們一舉一動,有時候一些細小的環節,孩子們會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甚至會模仿,所以,作為為人師表的`我們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約束自己,當好孩子的榜樣。

教師教育隨筆15

許多時候我們總會用許多的言語去強調孩子們不能這樣、不能那樣、應該怎樣等,可在生活中我們卻經常忽視給孩子們樹立起好的模範,他們也就會做不到我們老師所提出的要求。為此我們作為教師必須以自身行為來引導孩子的行為。

這時我們正在講故事,偶爾也會小聲攀談幾句,在我們説話時就聽到了從孩子們那裏傳來了許多説悄悄話的聲音,我們沒有立即制止而是不發作聲音,沒想到一會兒孩子們也安平靜靜的把悄悄話收了起來,閉上了小嘴巴。從這簡樸的.案例中我們都能領悟到:在要求孩子的同時,我們必須再三考慮一下孩子們是否能做到,並檢核一下自己的行為是不是也會像孩子們那樣犯同樣的小錯誤!

作為老師我們應該首先為孩子們樹立起好的模範,在他們的腦海中留有好老師的高峻形象,還要把孩子們當做自己的朋友、同伴來看待,讓孩子們在被尊重和關愛的情況下康健快樂的生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