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以暴力教育孩子的後果

來源:時代範 9.07K

減少孩子的內心安全感、更加孤僻自卑等等。

家長以暴力教育孩子的後果1

1、更加孤僻自卑

家本來是一個温暖的港灣,但是如果這個港灣很是陰暗呢?有些小孩子的性格可能沒那麼活潑開朗,他們有些內向,甚至有些自卑,如果在這種程度上還有家長以暴力教育孩子,相信我,這樣的小孩子一定會更加自卑的,默默地忍受着父母的暴力行為,對於他們的性格生長髮育是很不友好的。

2、減少孩子的內心安全感

父母長期用暴力教育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會減少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增加親子之間的隔閡。孩子可能會因為長期壓抑,不良情緒無法發泄而出現糟糕的情況,很有可能會讓孩子做出極端的選擇。即使孩子堅強地度過了這一段難熬的時光,孩子的未來,還是會充滿父母暴力教育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3、對於父母很難有親近的願望

孩子對父母的情感比較複雜,很少有想要與父母親近的想法,即使是父母認識到了自己錯誤想挽回,孩子的內心深處卻已經樹立起一道荊棘圍牆。

家長以暴力教育孩子的後果
  

4、孩子凡事都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

父母經常利用打罵式教育來對待孩子,對讓孩子也養成凡事都喜歡擁抱歐暴力解決問題的習慣。但是武力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即便解決了眼下的問題,但是卻會衍生出更多不良的問題與影響。所以當孩子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時,他的格局與眼界已經大打折扣了。

5、對家長不信任

還有家長以暴力教育孩子,他會覺得家長不能保護自己,從而缺乏安全感。這樣,家長在孩子心中的份量會減弱,影響家長的`權威。孩子雖然表面服從家長的“棍棒”,但心中未必真心認可家長的意見,從而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

6、覺得自己不是好孩子

很多家長都喜歡用暴力的手段來教育孩子,這樣長時間下去,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只能通過打罵才能夠改正。這樣孩子以後也會缺少正確的自我認知,會變得缺乏信心,極度自卑,對於孩子的人格形成也是非常不利的。

家長以暴力教育孩子的後果2

家長強迫孩子的後果

1、影響到親子之間的正常溝通

一旦被家長強迫孩子,就會覺得爸爸媽媽就是這樣的方式來強迫自己聽話或者順從,而不是愛他們,甚至會傷害到他們,因為他們當時的舉動就受到了威脅,覺得在父母面前並不受尊重,而且也不會再有平等的溝通,於是孩子可能會隱藏自己的不滿,但是這樣的不滿積多了,日後可能就會滿出來。

2、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對孩子説“再哭我就不要你了”,或是任由旁人對孩子講“你爸媽不愛你了”之類的話,都會嚴重的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變得小心謹慎,膽小怯懦。

家長以暴力教育孩子的後果 第2張
  

3、強迫留下自卑

面對家長強迫孩子的行為,不管這個初衷好壞與否,孩子感受到的`都會是來自父母的權威,體驗到的都會是自己的弱小,而這就是自卑的根源。

當一個孩子體驗到自己的弱小,父母的逼迫時,他可能會認為自己不被愛,不被接納,而這樣的想法他是沒有辦法消化的,即他們沒有辦法合理化。

所謂的合理化是一種心理防禦方式,就是為自己已有的認知做辯護,比如在我們已有的認知裏面,爸爸媽媽是愛我們的,可是突然有一天,爸爸媽媽不僅罵我們,還打我們。那麼如果是一個小孩他就無法認為爸爸媽媽這是為了自己好才這樣的,於是他就會很矛盾。

於是他就會把這種不好的體驗壓抑到自己的潛意識裏,結果就是在成年之後,當有相似的場景出現的時候,他就會體驗到自卑,比如當對方有權威、強大、逼迫得時候。

4、孩子變得不耐煩,敷衍了事

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不是誰的附屬品,他們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他們討厭被逼迫,特別是家長總説“你又不聽話”,讓他們很抗拒,自己明明沒有做什麼,家長總覺得自己任性。家長強迫孩子,時間一長孩子就真的變得“不聽話”了,他們開始對家長變得不耐煩,用自己的言語敷衍家長。

5、消耗孩子身上的熱情

家長強迫孩子會讓孩子的童年倍感壓力,這會極大的消耗孩子身上的熱情,不管是對學習還是對生活,父母的壓迫總會讓孩子生出更多的厭煩感。

孩子的每一天都在負重前行,這自然會讓他們無法生活的輕鬆快樂。孩子的心理狀態也更加偏向於負面而消極。

家長以暴力教育孩子的後果3

作為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1、給予尊重

教育孩子,不能以責罵為主,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主見,自己的自尊心。所以在教育的時候要更加的尊重孩子,要讓孩子自己認識到對與錯,這樣孩子以後也會有正確的是非觀,所以平時的教育中要注意尊重孩子,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

2、棍棒不要落在孩子身上

在老一輩的教育觀念裏,棍棒教育是常見的手段之一,不少年輕家長小時候都或多或少經歷過幾根棍棒。但這種方式更多的是一種威嚴鎮壓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疼痛而不會再犯,而不是讓孩子知曉錯誤而不去再犯。而且,過多的`棍棒教育會在孩子心中漸漸積累怨恨和反抗的情緒,最終產生各種青春期叛逆的行為。

家長以暴力教育孩子的後果 第3張
  

3、成為孩子的朋友

不要總是以父母嚴格的形象與孩子相處,要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相處,及時幫助孩子疏導壓力、心理,讓孩子在事情發生時主動與父母溝通。這樣孩子與父母的相處也會更融洽。

4、教育不等於翻舊賬

翻舊賬也是很多家長們喜歡做的事情,有時候孩子明明就只是犯了一個很小的錯誤,家長去喜歡將孩子以前犯的錯誤全部都翻出來説一遍,於是施加在孩子身上的責罰就會越來越多,小小的錯誤被説成了大錯誤。教育並不是翻舊賬,而是一事畢一事了,就事論事。不要什麼事情都需要拿出來説一遍,過去了的事情就讓它過去。

5、引導比懲罰更重要

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你第一件事想到的是什麼?對於很多家長來説,應該就是懲罰。但我們這裏擁有一個盲區,就是懲罰並不等於知錯。孩子很多時候是並不知道自己為何犯錯的,作為家長的我們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明白事情的本身,知道自己因何而錯,才能得到行為上改正,並且不再犯的結果。

6、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

暴躁式的教育並不適合親子之間的相處,雖然爸爸媽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也要思考選擇較為委婉的方式和孩子和諧相處。

如果常常以暴力的狀態去應對孩子的錯誤,只會讓他們越來越叛逆,甚至長大之後也不願意和父母接觸。相信這也不是大家願意看到的,改正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問題是和孩子和諧相處的第一步。

7、多挑好書,讓孩子從閲讀中提升自己

孩子的三觀思想的奠定,除了日常的教育以外,還有一部分是可以通過閲讀來進行影響和塑造的,閲讀不僅僅能夠增加我們的知識,同時也影響着我們的思想和日常的是非觀念。家長們平時在給孩子挑選書本的時候,就要選擇一些正向積極的內容,讓孩子在閲讀中不斷地薰陶和提升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