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親子間温暖的情感關係

來源:時代範 2.33W

嬰兒哭泣總是因為有不快的感覺。爸爸媽媽接受到嬰兒的這一信息,一定會到處尋找孩子哭泣的原因並給予適當的處理,這就是父母的體諒。而孩子的體諒也正是從這時開始的。

建立親子間温暖的情感關係

例如,在換尿布的時候,媽媽可能會這樣對孩子説:“這下乾淨了,現在挺舒服的吧。”這便是與嬰兒之間產生了共鳴,表現出母親的體諒之心。嬰兒接受了這樣的信息之後,體諒的情緒便能夠發育起來。

嬰兒在兩個月左右時,臉上常會出現微笑。這微笑極其可愛,引得媽媽忍不住要逗孩子。孩子被哄逗之後,又會笑起來。這樣一來,嬰兒便知道有人愛逗自己,並且會感受到這個人的聲音和情緒,一旦被這個人哄逗,他馬上就會露出笑容,高興得手舞足蹈。

在這種親子間温暖的情緒之中,體諒之心漸漸地在孩子的心中萌生出來,並且,這將成為孩子今後人際關係的基礎。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就建立起温暖的親子關係,這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體諒和意欲有個明顯的不同之處,即意欲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旺盛地表現出來的,而體諒之心卻並非馬上就能夠出現。因為,孩子的年齡越小就越只顧自己,所以,最初的體諒只不過是個小嫩芽而已。

在父母的體諒之中成長的孩子,過了3歲之後,看到小朋友在哭,他也會跟着哭起來;看到小朋友笑,他也會一起笑起來。這就是體諒的表現,也稱之為共感性。到了6歲左右,見到小朋友遇到了什麼麻煩,他會非常自然地主動去幫助。

對這樣的孩子,如果我們詳細地瞭解一下他的成長史就會發現,父母一定是從孩子嬰兒期起就開始注意體察其情緒,並給予相應的照顧,同時充分地讓孩子享受到撫觸的温暖。

孩子的體諒之心成長緩慢且難以顯露出來,性急地去要求他體諒是不合適的。要是急着這樣要求孩子的話,有時候他會表現出體諒的舉動來,但這只不過是為了獲得父母的表揚,而其內心並沒有真正的體諒。我們把此稱為“假體諒”。

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認生”--這個與體諒的成長有着一定關係的現象。

所謂認生,就是孩子碰到不熟悉的人,會因害怕而緊緊地拽着爸爸媽媽不放。這一現象表明,嬰兒已經把媽媽和爸爸作為“心中的基地”加以信賴了。所以,當孩子出現認生時,爸爸媽媽便可放下心來。因為認生證明了父母能充分體察嬰兒的情緒,在以體諒的方式養育着孩子。和爸爸媽媽之間已經建立起感情的嬰兒,在六七個月前後便開始認生了。

若是嬰兒過了七個月還沒有出現認生現象,便可以認為孩子和媽媽之間情感上的紐帶沒有建立起來。這時就必須儘可能多地給予孩子撫觸,以增進母子間情感上的連結。在這個時候,媽媽本身能否享受到撫觸的快樂是個關鍵的問題。如果只是“因為需要才做”,這種盡義務的態度是不可能使孩子感受到快樂的,當然也就建立不起母子間情感上的紐帶。

具有體諒的育兒方法就是: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充分體察孩子的心情。

孩子的要求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個是對物質和金錢上的要求;另一個是在大人的身體上撒嬌。對於前者我們必須加以一定的限制,這在前面已經講述過了。而對於後者,父母們最好儘可能地給予滿足。

在大人的身體上撒嬌最頻繁的時期,是孩子1歲~3歲這段時間。當孩子心裏感到不安時,他會坐到媽媽的腿上;累了、困了、身體不舒服了,也會坐到媽媽的腿上。有時半夜裏,孩子還會鑽進媽媽的被窩,這恐怕是做了可怕的夢,來尋求媽媽的撫慰。當願望被滿足之後,孩子的情緒獲得安定,便又能平靜地入睡了。

安定的情緒是孩子心靈成長中不可欠缺的重要保證,所以,當孩子渴望撫觸時,媽媽應該給予充分的滿足。這樣做難道不會培養出一個嬌氣十足的孩子嗎?這種擔心可以打消。因為被充分接受撒嬌的孩子情緒安定,而且隨着年齡的增長他也不會總是纏着媽媽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