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的方式有哪些

來源:時代範 1.43W

育兒的方式有哪些,當孩子處於嬰幼兒時期,需要父母做很多事情來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在他們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滿足他們的需求,現在分享育兒的方式有哪些?

育兒的方式有哪些1

育兒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早期發展?

雖然大腦的發育變化會持續到18歲左右,但孩子的大腦在子宮內和兒童早期的發育最為迅速,這使得這段時間成為腦部發育的關鍵時期。

孩子生命的前8年可以為他們的未來奠定基礎,包括:

他們如何學習;

他們的身心健康

性格和一般行為方式的養成等等。

大腦的發育和結合

大腦發育受到父母可以幫助控制的各種事物的影響,包括與他人和周圍世界的經歷。

在嬰幼兒早期裏,父母可以通過培養經驗來支持孩子的大腦發育,例如:

給孩子讀兒童讀物;

和你的孩子一起玩;

肌膚肢體的接觸;

抱着和依偎你的孩子等。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會努力防止他們的孩子受到一丁點傷,或遭受哪怕很小的壓力,但這可能會阻礙孩子的身心發育,不利於他們的成長。

榮教授表示,其實為孩子的發展做最好的事情就是:愛他們。

2016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父母通過搖籃曲、微笑和依偎與孩子建立親密聯繫,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和情緒恢復力,這些聯繫活動也可能有助於保護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不會出現長期的心理健康問題。

什麼是好的育兒方式?

良好的養育方式對不同的人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事情,這取決於文化和其他生活情況(這裏的“文化”包括社會文化、父母個人的文化水平、家庭文化等)。

支持兒童健康發展的良好育兒實踐的一些例子包括:

對孩子的需求敏感;

通過堅持日常慣例和規則來培養孩子;

使用適合年齡的温和紀律;

避免一切形式的侵略;

父母要不斷學習以跟上孩子的發展。

如果你能做到這些,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你的孩子的整體健康和安全,並可能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快樂、健康、成功的人。

良好的育兒習慣對幼兒期的影響

毫不誇張地説,父母在一個孩子嬰幼兒時期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基本層面上,良好的育兒效果通常以下面這4種方式來滿足孩子的需求。

育兒的方式有哪些
  

1、身體健康和安全

確保兒童早期的身體健康和安全對於滿足你孩子的所有需求至關重要,包括保護兒童免受:身心的虐待、情感的忽視和營養不良等。

雖然健康和安全對所有孩子都很重要,但對於還沒有資源自行避免身體危險的.嬰兒和幼兒來説尤其重要。嬰幼兒依靠父母和家庭內外的看護人來保護他們,併為他們的健康和安全採取行動。

2、情緒和行為能力

儘早培養孩子的情緒健康可以為心理健康奠定堅實而持久的基礎,包括:

積極的自我意識;

應對壓力的能力;

情緒調節;

克服恐懼的能力;

接受失望和挫折的技巧。

父母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幫助孩子培養情感和行為能力:

教正面肯定;

傳達愛和尊重;

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在幼兒時期教授情感和行為能力,可能有助於最大限度地降低患抑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並支持孩子在家庭、學校和社交環境中調整和發揮作用的能力。

3、認知能力

發展認知能力可以幫助孩子在學校和世界上取得成功,包括:語言和交流能力、讀寫能力、算術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支持性但具有挑戰性和刺激性的環境可以幫助孩子發展這些技能。發達的認知能力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在學校和生活中取得成功所需的自我調節技能和毅力。

4、社會能力

社交能力是指教孩子如何發展和維持與同齡人和成年人的關係。學習人際交往能力通常與兒童發展的其他領域相關,包括:認知的、語言的、身體的和情緒化的。

在幼兒時期學習社交能力的孩子往往在以下方面有更好的時間:

與他人相處並尊重他人,尤其是那些因種族、性別、階級、宗教和性取向而與他們不同的人;

同情和關心他人的感受;

合作共享;

看到不同的觀點。

育兒的方式有哪些2

哭窮式育兒

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卻把這一美德演變成“哭窮”。

小娜出生在一個普通工薪家庭,家境不怎麼富裕,在她的記憶中,她的衣服多數是家裏親戚送的舊衣服,而且還是媽媽主動跟人家打招呼留的。

“每年我們家裏都會收到一個大包裹,裏面裝的都是舊衣服。”説起這句話,小娜眼底流露出的盡是尷尬與失落。

從小到大,小娜聽到最多的就是:“我們家沒錢,比不上那些有錢人家,爸媽掙錢供你上學多不容易,你得懂事兒。”

在小娜家裏,從來沒有為哪位家人單獨過過生日,也沒有組織過家庭旅遊。因為在媽媽看來,這些除了浪費錢,並沒什麼用。

在這種哭窮式教育下長大的小娜,內心深處極度自卑,她不願與同學有過多交往,因為她覺得自己處處低人一等。

清華教授彭凱平曾在一次訪談中説:“如果告訴孩子家裏'缺',我們沒有別人好,其實是一種貧窮感的灌輸,它會讓孩子產生心理上的匱乏感。”

相比物質上的貧瘠,精神上的貧瘠更加可怕。

當自我貶低成為一種習慣,當自卑成為一種心理常態,或許一輩子都無法挽回。

育兒的方式有哪些 第2張
  

炫富式育兒

與哭窮式育兒相對的就是炫富式育兒。

相比喜歡哭窮的家長,尊崇炫富式育兒的家長尤其喜歡在孩子身上花錢,從小開始穿名牌,上學要上當地的“貴族”學校,就連孩子的社交圈都得非富即貴。

很多人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寵成“小王子”或者“小公主”,他們以為為孩子花錢就是愛孩子的表現。

別人家孩子有的,我們家孩子也必須有。很多家庭裏自從有了孩子,家裏的絕大多數空間都變成孩子的,處處都堆滿了孩子的各種玩具。

現在的孩子總被稱作“吞金獸”,一方面體現了育兒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則反映出很多父母“金錢為首”的育兒觀。

孩子小時候吃什麼用什麼,都是父母替他們做選擇,事實上吞金的不是孩子,而是虛榮心作祟的自己。

調查顯示,炫富式育兒下長大的孩子,從小習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往往會養成驕奢的習慣,喜歡以自我為中心,而且非常喜歡攀比。

恐嚇式育兒

“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哭,我就走了!”

“你再這樣,我就打你了!”

幾乎每個家長都説過這樣的話。我們以為只是簡單地嚇唬一下孩子,可年幼的.孩子卻會當真。

我們在恐嚇孩子的時候,也擄走了孩子的安全感。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是聽話的,但是太聽話的孩子往往很難實現更大的突破。

麗麗今年5歲,在幼兒園裏總是自己坐在一邊玩,很少和老師與小朋友們互動。老師建議麗麗媽媽帶麗麗去看下心理醫生。

在心理醫生的引導下,麗麗説出憋在心裏許久的話。她覺得只有自己乖乖的,爸爸媽媽才會高興,她害怕犯錯惹爸爸媽媽生氣。

聽到麗麗的話,媽媽回想起麗麗兩三歲的時候很調皮,自己總是按捺不住脾氣訓斥她。沒想到,卻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心理負擔。

長期受到父母的恐嚇,會讓孩子變得自卑、膽怯、害怕犯錯,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如果你真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應該給孩子更多的耐心,允許他們犯錯,鼓勵他們嘗試、探索新鮮事物。

包辦式育兒

有多少父母以“為你好”的名義為孩子包辦一切?

你是否留意過孩子説過的那句“我自己來”,並引起足夠的重視?

孩子想要自己吃飯,你卻嫌他弄得滿身都是;孩子想要自己穿衣,你卻因為他太慢而責罵;孩子想要畫畫,你卻非逼着她跳舞……

很多父母包辦了孩子的衣食起居的一切事務,同時還包辦了孩子的喜好選擇。

上個周天天氣異常炎熱,午後室外温度高達39度,下午兩點左右我下樓去超市買東西,看見一鄰居家男孩兒在烈日下站着,我問他幹嘛去,他説要去上美術課,還説自己並不喜歡,可媽媽説這是為他好。

説着,男孩的媽媽出來了,手裏拎着畫板和畫筆。

當我們包辦一切的時候,也剝奪了孩子學習獨立的能力。

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覺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我們忙於奔波,總是停不下來細細聽一聽孩子的真實想法。

如果真的為了孩子好,那就放下自己可怕的掌控欲吧。

喪偶式育兒

喪偶式育兒,又被稱為推責式育兒,是指夫妻中有一方疏於對孩子的照顧教育。喪偶式育兒帶來的不僅僅是夫妻關係的惡化,還會直接影響親子關係。

爸爸説:“我負責賺錢養家,孩子當然得你管!”

媽媽説:“我帶了一天孩子不累嗎?你回家後能不能幫襯一把讓我喘口氣。”

不難理解,面對各種壓力,夫妻二人雖分工不同,但都想尋求自己的價值,並且希望得到對方的認可。

但是同處一個屋檐下,當爭執產生,影響的就不僅僅是大人,還有孩子。

夫妻二人都覺得自己對家庭的付出更多,總是因為孩子的事情而發生分歧。

孩子的觀察力是很強的,他們能敏感地感受到家裏的氣氛變化,並且根據自己的理解尋求原因。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這個家的麻煩,不被重視。這對孩子來説是非常大的傷害。

人的一生會有很多經歷,我們總希望能找到一條捷徑。但育兒沒有捷徑,因為這是心與心的交流。

蹲下身來,站在和孩子平等的高度,用心傾聽,用愛回覆。祝願每一個爸爸媽媽在育兒路上都能少踩坑,不踩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