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性施教,先讓孩子透口氣

來源:時代範 3.11W

性別文化的教育誤區

因性施教,先讓孩子透口氣

孩子的性別文化教育已經發生了偏離,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好好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以下的問題。

功利化

長期以來,我們的文化都比較功利化,所謂的功利化,就是以學習為目的,以智力為核心的一種教育模式。長期忽視情商教育的狀況下,父母關心的不是人的教育,而是成績的教育,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男生,他們以喪失作為男孩子的創造性為前提,服從父母;而女孩以喪失女性的温柔氣質為前提,服從於與男孩競爭的壓力,喪失了作為人的基本發展空間。

保護過度

在中國,家長過度強調孩子的人身安全,很多學校不敢搞體育運動,甚至不允許孩子在走廊裏奔跑,於是孩子們被家長投射了太多無能和不安全感,導致孩子普遍情感發展遲緩,停滯在幼稚狀態,無法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因為社會太不安全,女孩要保護自己,於是以生存為中心,女孩也被過度競爭的文化所俘虜,不得不將自己男性化,在與男性的競爭中喪失了自我。

令人落淚的案例

CASE1

年齡:七年級女生

故事芳在七年級時和一個女生有了感情,父母把她送到精神病院。但後來發現,她最想要的是擁抱,來自媽媽的擁抱。

專家分析長期以來,芳無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親長期不在家,媽媽比較脆弱,情緒變化無常,孩子長期扮演照顧媽媽的角色。這時候,她和另外一個女生因為一個極其偶然的機會,有了身體觸摸的體驗,她渴望這種放鬆的感覺。可是媽媽發現女兒移情別戀以後,有一種恐慌的感覺,就想抓住女兒,讓她繼續擔任照顧自己的角色……

CASE2

年齡:高中男孩

故事有一個同性戀的男孩,總想尋找一個肌肉型的異性,只是因為他非常渴望擁有一個強有力的父親,而不用讓他處於被家族其他人欺負的境地。

專家分析其實這不算真正的同性戀。這個男孩原本是喜歡女孩子的,但由於渴望得到強有力的保護,結果發展成了同性戀,其根源還是來源於父親的缺失,孩子從小對力量的渴望。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充分看出來,不是簡單的行為教育就算是性別教育,關鍵是有尊重和愛,才有性別。

專家語錄

花都是澆死的,魚都是喂死的,人都是因為沒有空間而死的。

4大守則家長謹記

因性教育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不過,只要家長保持一種開放的心理,給孩子足夠的探索空間,很多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守則1

性別文化不是家長教育出來的,是孩子自然發展出來的。只要你給孩子舞台,孩子自然會發展出性別的文化。而且你在做任何一種教育行為的時候,都要想象如果自己是孩子,被這麼教育以後,會是什麼心情。

實際應用

對女孩子來説,男廁所是一個奇特的空間,這時候,媽媽開始焦慮了:如果女孩過分男性化怎麼辦?於是開始教育她,那是男生的地方,女生到那裏是要羞恥的。看上去你做了性別化教育,但這個孩子卻莫名其妙地有罪惡感,導致這個女孩以後對男性有一種恐懼和厭惡。

對男孩子來説,穿上小姐姐的裙子好像是魔法王國裏的國王一樣,可是這時候爸爸恐慌了,這孩子以後要是同性戀怎麼辦?於是開始教育了,你不能穿女孩的衣服,這是不好的,別人會笑話你的。於是這個孩子莫名其妙地開始對女性氣質有恐懼感了。

守則2

因性教育,是自然而然地發生的,孩子會慢慢地問你一些問題,那時候你再給他解釋,是最好的,而不要強加給孩子。

實際應用

孩子會問你,媽媽為什麼女孩要穿裙子?會問你,媽媽為什麼女生沒有小雞雞?這時候才是性別教育的最好時機。

守則3

教育一定在愛中進行才有效。如果母親、父親長期不與孩子交流,你怎麼教育都無法讓孩子體驗作為一個有性別的人與同性、異性的互動,體驗是第一位的。

實際應用

在美國的電影中,你經常會看到一個家長和孩子吵架以後,另一個家長會馬上跟進,和孩子更貼心地交流,這就讓孩子體驗到不同性別對一個問題的不同視角,增加了一個孩子性別文化的豐富體驗。相反,如果父母無法協作,要麼沒有差異化,要麼過度差異化,都讓孩子要麼體驗不到兩性的豐富,要麼對兩性的衝突有太多負性體驗。

對一個男孩來説,如果他只能體驗到媽媽的温柔懷抱,而沒有父親的託舉和一起較量的話,這個孩子如何能有做男性的感覺呢?

對一個女孩來説,如果她只有與媽媽相處的經驗,而沒有與爸爸異性交流的感覺,她如何發展與異性的經驗呢?

守則4

父母能否在孩子最小的時候,就尊重孩子的存在,這是關鍵。

實際應用

當小孩玩自己的小雞雞,摸自己的小妹妹的時候,父母是焦慮地阻止,還是和孩子一起交流對身體探索的體會?這就看以父母自我的感受為中心,還是以孩子的視野為中心。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才會自然地在愛中探索自己的性別。

無論古今中外,堅強陽剛的男性和温婉陰柔的女性都是人們眼中完美的性別標準。可如今,我們發現,有些人的性別意識漸漸模糊,讓人覺得不那麼舒服。在國外,無論是家長還是社會,都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美國:男孩穿藍色,女孩穿粉色

在美國,一看新生兒的襁褓,就能馬上知道是男是女――男孩用藍色毯子,女孩用粉色毯子。嬰兒並沒有性別意識,凡事都需要學習。如果他們從出生開始就穿某種顏色的衣服,能讓他們感到這種顏色屬於我。

德國:男孩多擁抱,女孩多親吻

男人需要認可,女人需要呵護。在德國,經常見到,男孩如果幫了別人的忙,父母會給他們一個大大的熊抱,然後拍拍後背;而女孩通常會獲得一個甜蜜的吻。因為,在大多數人眼裏,擁抱代表肯定,而親吻則代表保護和愛。

英國:男孩常做挑戰性運動,女孩要多做體操

在英國,很小的男孩就經常被父親強迫着去爬山或游泳;而女孩經常被父母送去練體操。挑戰性的運動能培養男孩堅強和不懼挑戰的性格;而體操的柔美與女性的身段正好契合,能培養女孩温柔、平和的個性。

新加坡:幼兒廁所分男女

當孩子學説話時,媽媽們就會把性別告訴給孩子。常見新加坡的年輕媽媽告訴懷抱的嬰兒:你是男孩不是女孩你是女孩不是男孩,而且經常重複。在孩子學説話時,又教他們學説Iamaboy或Iamagirl。如果你故意對一個小男孩説:Youareagirl。儘管他還不滿兩歲,還是會很生氣地大喊:No!Iamaboy!(不!我是男孩!)

在新加坡的幼兒園,幼兒的廁所也是分男女的,他們分門進出。裏面的設施完全按正規男女廁所所設,只是比例縮小而已。幼兒入園第一天,認識廁所便是第一課。男女廁所的門上,分別貼着男女標誌。這個標誌與公共場所的比較接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