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聰明孩子更要智慧的孩子

來源:時代範 1.76W

在當前分數決定一切的教育體制下,我們的家長該持怎樣的觀念,才能不受舊體制的牽制,真正肩負起素質教育的職責,培養起後勁十足的一代新人?

我們需要聰明孩子更要智慧的孩子

黃全愈:很多中國孩子,小時候聰明過人、光彩照人,可長大後風光不再,甚至患上生理、心理方面的疾病;許多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的孩子(包括礦礦),年紀越低時,領先美國孩子的差距越大,年紀越高差距越小,到了高中與美國優秀的孩子相比,已經看不到或幾乎看不到差距。這種現象一直在我的觀察和思考中。

都説“授人以魚”比“授人以漁”容易,那是因為給成筐的魚當然比一條條地釣魚要快。灌輸知識類的教學可以在培養能力類的教學舉步維艱、收效甚微時立竿見影地“灌”了許多知識,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這就是灌輸類教育至今還有市場的原因。

但是,為什麼接受灌輸知識類教育的學生,會越往後發現問題越少、後勁不足呢?原因並不複雜,那是因為他們所學的知識沒有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內化為自身的能力。

要培養後勁十足的一代新人,就得明白,學東西又多又快的聰明孩子並不一定就是智慧孩子。而要培養智慧的孩子,可參看賈尼絲?薩博的教育新觀念:能夠提出問題;極具好奇心;有狂熱的、可笑的主意;不僅玩得愉快,考試成績也好;能深入細緻地探討;表達有力的觀點;能概括抽象的東西;更願與成人交往;能演繹推理;喜歡尋找課題;長於創造新的設計;學以致用;善於發明;勇於猜想;熱衷於鑽複雜的牛角尖;極其善於觀察;善於反思、反省……

雖然,在中國如此培養智慧的孩子多多少少會影響孩子的應試和眼前的利益,但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是有好處的。孩子光有應試的能力是遠遠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的。孩子有了智慧及“撒網捕魚”的能力,還愁沒有“魚”吃嗎?

説了這麼多,讀者朋友若還想與我探討的話,可在看了我的新書《培養智慧的孩子――天賦教育在美國》後,在新浪黃全愈的博客上與我交流。

採訪感言

黃教授是旅美多年的學貫中西的教育家,讀他的書,看他的博客,聽他的演講,面對面地跟他交流,會給人一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感覺。沒有讀到他的書、沒有跟他接觸之前,筆者雖然對現行的教育體制、考試機制也有種種的不滿和意見,但都僅停留於個人牢騷,不能説出更多的道道,不能提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更不能提出一些高屋建瓴的建設性意見。看過他的書,與他交流後,筆者才慢慢看清了我國現行教育體制的弊病到底在哪裏,它對人才的培養都有哪些不利的影響,繼而進一步看到了我們的教育到底缺什麼、漏什麼,需要從哪些方面補起。

放棄家長的職責,把孩子交給社會,交給學校,由着他們去折騰,就想獲得一個前途無量的孩子,那是不可能的;牢牢監控孩子成長的每一步,不讓孩子越雷池半步,同樣培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教孩子是一家一户的事,又不止是一家一户的事。不管你情願不情願、願意不願意,西方社會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已經浸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洋車、洋房、洋腦袋(電腦)、洋機器已無處不在――誰不向往高品質的生活呢?要想孩子擁有高品質的生活,就不能不從現在開始,給他們一些先進的教育。然而,先進的教育在哪兒?深諳中西文化精髓的黃教授正好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為我們開啟了一扇明亮的窗,使我們矇昧、迷亂的心有了以上那些可參照、可學習、可借鑑的樣板。

不過,黃教授遠在大洋彼岸,他的兒子不用接受國內的整齊劃一的標準化教育,不用參加國內嚴酷得不近人情的會考和大學聯考,所以,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再好、再先進,還得與我國現行考試體制、人才任用機制相吻合,甚至還得與每個家庭的教育背景、物質生活背景相吻合才行。

不學西方,我們的孩子無法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完全跟着西方的思想走,我們的孩子有可能成為奇才、怪才、某一方面的領軍人物,甚至諾貝爾獎得主,但也有可能什麼都不是,甚至連起碼的自我生存能力都不具備。寬鬆式、自主式、開放式教育會造就人才,也會荒蕪人才。完全不顧現行的教育體制、考試機制,由着孩子的性子去折騰,這對大多數中國家庭還是不現實的:一是我們的家長還沒有那麼高的教育水平,二是全社會還沒有那麼開放的環境。所以,我們學西方還得是繞着彎、貼着邊、一點一點地私下裏學,不露聲色地學,大張旗鼓地學的條件還不具備:畢竟我們還無力抗拒現今龐大的教育體制和人才任用機制。

在如今教育、社會大背景下,學西方,到底學什麼、怎麼學、學多少,那是各家各户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自己拿主意的事情――任何人都幫不了你,更無法替你作選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