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家長應該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來源:時代範 7.96K

這裏有一個讓人深思的故事:

尊重孩子家長應該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我經常把桐桐的同學請到家裏玩兒,在玩兒的時候,我常常愛向他們提一些問題。有一次,桐桐的同學來家裏做客,我説:“我提的問題,誰會,就請把手舉起來。”

桐桐和小米、筒子等幾個小夥伴都開心地説:“好,好。”

我發現,每當我提問題的時候,筒子總是很遲疑地舉手,而我讓他來回答問題的時候,他卻支支吾吾地不知道怎麼回答。

我問筒子:“既然不會,為什麼還要舉手?”

筒子小聲地告訴我:“桐桐他們都會,如果我不會,多沒面子啊!”筒子的話,讓我感受到了他強烈的自尊意識。

這也難怪,筒子家的家庭條件比較差,這使筒子常常覺得比班上的孩子矮一頭,所以,他努力想證明自己跟別人一樣。

雖然這種方式我不贊同,但可以理解。

我悄悄告訴筒子:“我再提問,你如果會的話,就衝我擠一下眼。”

以後再玩兒這種提問遊戲,只要我看見筒子擠一下眼,我都會讓他來回答問題。

從此,筒子整個人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開朗多了,他喜歡和我在一起。並經常問桐桐:“你爸爸什麼時候讓我們再去你家啊?”

我知道,筒子在我這裏得到了尊重,他的自尊心得到了小小的維護。他的進步,之於我,是一種快樂,也是一種滿足。

孩子有被尊重的需要。你尊重孩子,孩子會以自己的進步來回饋你的尊重。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情感,不是父母的“木偶”。你在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的時候,也要儘可能多地尊重孩子。

這讓我想起桐桐的事情:

一次,桐桐正一個人在屋子裏玩得高興。這時候一個鄰居來串門,進門看到她,就過去抱起她,親她,逗她玩兒。

可是桐桐的反應卻很劇烈,她一把將那人推開,還説着:“走開!走開!”

這讓我和鄰居都很尷尬。我向鄰居道歉。等鄰居走了,我開始責問桐桐:“王叔叔是喜歡你才和你玩兒的,你怎麼能這麼不懂禮貌啊?”

桐桐撅着小嘴對我説:“爸爸,他都沒問過我,我是不是喜歡和他玩兒。我不喜歡他的鬍子,他總是用他的鬍子扎我,很疼。”

聽完女兒的話,我心裏很愧疚。從來沒想過,幾歲大的她,竟然對自己的要求有那麼清晰的認識。

我告訴桐桐:“基本的禮貌還是要有的,你可以對叔叔説明理由啊,那樣才會避免以後叔叔再逗你的尷尬。”

桐桐乖乖地點了點頭。

我和妻子去朋友家做客,他家裏有個和桐桐差不多大的孩子。我們進門就聽見琴聲,朋友説是孩子在彈琴。

妻子笑着説:“你家孩子真棒,小小年紀,都能用鋼琴彈奏完整的曲子了。”

“這算什麼,他的恰恰舞也很棒,老師都説他是個好苗子,過幾天他還要代表學校去參加市裏的比賽呢!”説話間,朋友神色不無驕傲,他突然扭過頭衝屋裏喊,“來,兒子,別彈了,給叔叔阿姨跳個舞。”

可是過了一會兒,也沒見到孩子出來。

朋友又喊了幾聲,屋裏還是沒有應聲。他的臉立即耷拉下來,衝進屋裏將那個孩子“拖”了出來。

“讓你跳個舞,你沒聽見嗎?”朋友聲色俱厲地責問孩子。

那孩子緊咬着牙,低着頭一聲不吭。

這讓我和妻子很難為情。

“孩子不想跳就不要讓他跳了,你不是説孩子過幾天要參加比賽嗎!等他參加比賽的時候,我們去看。”我對那位朋友説。

朋友這才作罷。揮揮手,示意孩子回去。

那個孩子卻突然哭了起來,他説:“我就是不想跳,更不想參加什麼比賽。要比賽你去比賽!”朋友的臉一下子僵在那裏。

事件進行到這裏,我和妻子也不好再待在人家家裏,只好回家了。

路上,妻子對我説:“看來,我們對桐桐的‘無為而治’還是正確的。至少孩子不會恨我們。她也不會因為得不到尊重,和那個孩子似的,承受那麼多本不該有的壓力。”

我對妻子的話很贊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作為父母,我們要對孩子少一點要求,多一點尊重。在尊重的前提下教育孩子,孩子有了自尊,才會自立自強;如果孩子得不到尊重,所有教育都是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