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家長應該讓孩子睡自己的覺!

來源:時代範 9.08K

勤快媽媽

睡覺:家長應該讓孩子睡自己的覺!

網友盈盈媽媽曾經就女兒盈盈的睡覺問題諮詢過我。

盈盈從出生就一直和媽媽一起睡覺,後來,她一直要媽媽哄睡,而且一鬨就是一兩個小時。每天吃完晚飯,媽媽幫盈盈洗漱好就帶她上牀,媽媽開始講故事,唱兒歌,盈盈這時最高興了,她又是拍手,又是跳舞,有時還不停地摳媽媽的嘴巴、鼻子,每次媽媽困得不行了,盈盈卻沒什麼睡意。1週歲的盈盈每天晚上很少八九點睡覺,10點11點睡覺是正常的。要是媽媽不哄睡的話,她會堅持到12點多,儘管哈欠連天,但依然挺着不睡。

半夜,盈盈經常突然哭起來叫媽媽,只有媽媽在旁邊拍拍她“媽媽在,寶寶睡覺”,盈盈才會安然入睡,有時還需要媽媽抱抱她才會睡。有一次,媽媽正好起來上廁所,這時盈盈醒來叫媽媽時爸爸答應了一聲,結果盈盈哭得死去活來,直到媽媽回來抱起盈盈,盈盈才不吭聲地靠在媽媽身上睡覺。

媽媽總覺得盈盈年齡小,對她呵護有加。每天堅持哄盈盈睡覺,雖然媽媽也覺得很累。盈盈的爸爸一直提議讓盈盈獨自睡覺,他認為這既有利於孩子的睡眠質量,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盈盈爸爸説:“孩子離開父母生活,那是早晚的事,孩子不可能一輩子在父母的呵護下生活,父母要做的不僅是要給孩子提供可口的食物、漂亮的衣服、温暖的房間,更要讓孩子擁有獨自生活的能力。即使孩子在面對陌生的世界時會有一絲害怕,我們做父母的也要鼓勵孩子不要退卻,要讓孩子勇敢面對。”

在爸爸的建議下,媽媽也嘗試了讓盈盈獨自睡覺。但是,那天半夜,媽媽在迷迷糊糊中聽到盈盈帶着哭腔的喊聲:“媽媽,媽媽!”媽媽來不及穿鞋就跑進盈盈的房間,看見盈盈正坐在牀上,邊揉眼睛邊喊媽媽。媽媽摸摸盈盈的頭,問她怎麼啦。盈盈説要上廁所,看見房間這麼黑,好害怕!

媽媽帶盈盈去了衞生間,結果,盈盈説什麼也不願獨自睡覺。此後又有幾次這樣的“獨自睡覺”,都是夜半醒來,吵得爸爸也無法睡覺。這種情況屢次出現,媽媽也感覺疲憊不堪,決定不再折騰。而且,媽媽怕盈盈獨自睡覺會踹被子引起感冒發燒,也怕盈盈晚上起夜碰傷自己,因此,媽媽還是決定讓盈盈跟爸爸媽媽一起睡。

現在,盈盈上了國小,和她同齡的孩子都能獨自睡覺,懂得照顧自己了,只有盈盈仍然像幼兒園的孩子那樣,需要媽媽照顧。每次媽媽提出讓盈盈單獨睡覺,她就撅着小嘴向媽媽喊:“不同意,我就是不同意。”

專家點評

育兒專家指出,與父母同睡時,由於父母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較高,寶寶會因大腦供氧不足而睡眠不穩定,容易出現半夜驚醒,長期睡在這種環境中,會影響到寶寶的新陳代謝和大腦發育。另外,由於成人與寶寶距離較近,容易將攜帶的病菌傳染給抵抗力較弱的寶寶。

在西方,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安排睡在自己的房間,即使夜間哭鬧,也只會得到父母短暫的安慰,因為西方的父母認為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事實上,孩子何時與父母分房睡,取決於孩子的年齡和個性。一般來説,在嬰兒時期,哺乳的媽媽半夜裏要給孩子餵奶,讓孩子睡在大人身邊,或者在自己的大牀旁放置嬰兒牀,既方便媽媽照料孩子,也能讓媽媽多些睡眠時間,這個時期不建議孩子獨自睡覺。

當然,幾乎所有的專家都已達成了共識,那就是,在一定的時候讓孩子學會獨自睡覺,這既是父母的職責,也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獨自睡覺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學會自己哄自己睡覺、自己蓋被子、早上自己起牀等。當孩子習慣於自己照顧自己後,他的獨立人格才能逐漸地建立起來。

一般來説,3~5歲是培養孩子獨睡的最佳年齡,雖然這個時期的孩子非常在意和父母的語言和感情的交流,常常會在入睡前纏着爸爸媽媽,還會試圖“賴”在爸爸媽媽的大牀上不走,但如果這時候不放手,讓孩子和父母睡,孩子會很自然地把這種“依賴”看成必然。一旦這種依賴的習慣養成,再想讓孩子改變可就費勁了,而且孩子的內心還要經過一段痛苦的歷練。所以,這時候爸爸媽媽要軟硬兼施,鼓勵孩子自己獨睡,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那麼,為什麼好多孩子不願自己獨自睡覺,而願意黏着父母睡覺呢?原因多在父母身上,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怕孩子受委屈

孩子拒絕獨自睡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許是擔心獨自睡覺會發生什麼事情,也許是害怕黑暗、害怕陌生人,甚至害怕想象中的人和事物。這些都會令孩子感到恐懼焦慮,從而不敢獨自入睡。

讓孩子與父母一起睡,會讓孩子在心理上有種安全感。許多家長心疼孩子,怕他受委屈,所以一再推遲孩子獨自睡覺的時間――這其實也是很多家長的想法,就像案例中盈盈的媽媽,雖然也想讓孩子獨自睡眠,可又擔心孩子自己睡覺蹬被子着涼、掉下牀;或者孩子孤獨、怕黑、受委屈,不能安然入睡,等等――導致孩子無法獨自睡覺。

當然,對於孩子來説,獨自睡覺是個不小的挑戰:一方面要學着表現自己的獨立,另一方面又有些害怕和恐懼。因此,讓孩子學會獨自睡覺不僅僅是對孩子的挑戰,也是對父母的挑戰。

2.過於急於求成

孩子良好的睡眠對他們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因為良好的睡眠不僅能幫助孩子增強抵抗力,有助大腦發育;而且可使運動更協調,情緒更愉悦。因為睡覺質量高的孩子動作協調,還能更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更少發脾氣。

有些父母意識到孩子需要獨自睡覺時,就立刻讓孩子到自己的房間去睡,急於求成,不在乎孩子的心理感受;或者當孩子生病或遇到挫折時,在他們需要父母的關心和安慰時,父母拒絕孩子的提議,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感到父母不愛自己了。在這種負面情況影響下,孩子一想到自己單獨睡就會很孤單,孩子自然就不願意了。

3.狠不下心來

當孩子自己剛開始獨自睡覺時,往往會出現反覆的現象,比如,當你費了很大工夫才讓孩子安頓睡下,可是,你還沒有離開,孩子就醒了;或者孩子在半夜醒了找不到媽媽,又會跑到爸爸媽媽的大牀上,不願再回自己的房間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家長心一軟,就允許孩子賴在父母的房間裏睡覺,結果前功盡棄。

“懶”媽媽

同事王姐曾對我講過她如何訓練女兒依依獨自睡覺的事情。

依依在沒有去幼兒園之前,也是和媽媽一塊睡,媽媽也做好了準備,就是想讓依依離開媽媽的懷抱獨自睡覺。當然,在這之前媽媽就有意識地灌輸給依依:自己單獨睡覺是一種自立的表現,上了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要學會自己單獨睡覺……

不知道是媽媽的話起了作用,還是依依想效仿那些有自己獨立房間的小朋友,媽媽沒有想到依依剛過完3歲生日,就自己提議一個人睡覺了。

那天,依依剛從幼兒園回來,就向媽媽宣佈:“晚上我自己到小房間睡覺。你陪我,給我講一會兒故事,等我睡着了你再走。”

媽媽聽了特別高興,連忙和依依一塊收拾她的小房間,換上可愛的牀單,在牆壁上貼上依依平時學畫畫時畫的作品,還把依依喜歡的毛絨玩具放到她的枕頭邊。房間的擺設按照依依的意思佈置好以後,依依看着屬於自己的房間,可開心了。

晚上8點半,在媽媽的提示下,依依準時上牀睡覺。媽媽陪依依玩了一會兒,就對依依説:“爸爸媽媽在大房間裏,有什麼事你隨時可以叫媽媽。”

依依抱着她的小熊,躺進了被窩。

半夜的時候,依依醒了,在黑暗中叫着媽媽,媽媽馬上來到依依牀前,問:“怎麼啦?”依依説:“我想上廁所,太黑了,有些害怕。”

媽媽抱着依依上完廁所,依依不願獨自睡覺……

“懶”媽媽心得

面對孩子不願意獨自睡覺的種種原因,父母一定要從理解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根據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採取有效的方法,循序漸進,幫助孩子逐步適應獨自入睡的環境。更重要的是,爸爸媽媽不可越俎代庖,讓孩子的依賴感越來越嚴重。讓我們來看看懶媽媽有什麼好建議:

心得1:從出生就分牀睡

外國的父母很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因此孩子剛出生,就把他們放到自己的小牀上去,雖然是同屋,但和孩子分牀睡。分牀的好處是孩子從出生就具有獨立的意識,等孩子長到3歲左右,孩子就有了自己獨立的房間,就開始獨自睡覺了。我們中國父母的做法是,剛出生的孩子,往往都是和父母同睡在一張大牀上。這種做法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是有好處的,父母在孩子哭鬧時能夠及時照應,但是,隨着孩子慢慢長大,父母就需要有意識地跟孩子分牀了。

事實上,如果家裏條件允許,懶媽媽最好從孩子出生開始就給孩子購買專用的嬰兒牀,與孩子分牀睡覺。這樣,孩子因為沒有與父母同牀睡覺的經驗,不會產生與父母同睡的依賴感。

對於懶媽媽來説,雖然不跟孩子同睡一張牀,但是也要多擁抱孩子,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讓孩子具有安全感。同時,懶媽媽要花點心思佈置孩子的嬰兒牀,比如,給孩子準備漂亮的牀圍,在牀上懸掛玩具,給孩子準備漂亮的被子,等等。總之,要讓孩子覺得躺在嬰兒牀上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心得2:循序漸進,讓孩子逐漸適應

和孩子分牀的最初階段,懶媽媽一定要循序漸進,讓孩子逐漸適應。

比如,最初開始的時候,懶媽媽可以先把孩子的小牀放在大牀的一側,讓孩子挨着大牀睡,讓孩子有安全感。清晨孩子醒來的時候,懶媽媽一定要及時以愉快的情緒鼓勵孩子:“寶寶真棒,睡自己的小牀,看來寶寶長大了!”懶媽媽的鼓勵既可保護孩子的安全依戀,也不會讓他產生情感上的失落,這樣做有利於增強孩子自己睡的勇氣和信心。

接下來就應該訓練孩子在自己的房間獨自入睡了。懶媽媽要為孩子佈置好温馨別緻、充滿童趣的小屋。牆上貼一些孩子和爸爸媽媽的照片,還可以把孩子平時喜歡的玩具擺在牀邊,告訴孩子小玩具會陪他一起睡覺。這樣,孩子的恐懼感就會漸漸消失,轉而喜歡這個環境。懶媽媽還要在孩子睡前多陪他一會兒,給孩子充分的愛撫,講一些好聽的故事給孩子聽,也可給孩子放一段輕鬆、優美的音樂,然後平靜地和孩子互道晚安,使孩子感到安全和温暖,讓孩子感到雖然自己單睡,但爸爸媽媽始終呵護着他。

給孩子買一個棉布玩偶,或者買一個他喜愛的小枕頭,讓孩子抱着自己喜歡的東西安然進入夢鄉。過不了多久,懶媽媽就會發現,即使媽媽不在孩子的身邊,孩子也能安靜地睡覺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