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培養孩子履行諾言的習慣

來源:時代範 1.51W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互承諾也應像與成人的交往一樣認真對待,它不僅是與孩子交流的一種合理形式,也是培養孩子健康人格的一種教育手段。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答應了的事情就必須做到時,便有了責任感,從而督促他們學會履行責任,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家長應該培養孩子履行諾言的習慣

那麼,作為父母怎樣才能正確地向孩子許諾,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起言而有信的榜樣呢?專家們建議父母,許諾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尊重孩子,做到言而有信

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以為孩子年齡小、不懂事,對孩子許下的諾言就不重視,無論能否兑現都不在意。在孩子的眼裏,守信用是最重要的。孩子有時會抱怨説大人説話不算數,只是因為他們希望自己的願望得到滿足。

把握許諾的次數

許諾應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減少。因為年齡小的孩子,控制能力差,許諾可以多些,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有較好的自控能力,許諾次數可以逐漸減少。

不可胡亂許諾

父母的承諾必須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不在孩子面前誇口,胡亂許諾。承諾太多而又不能兑現,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大大降低。還要提醒父母的是,如果孩子提出一些不應該提出的要求,這時父母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即要把握一個“度”,要清楚地告訴孩子,可以還是不可以。這樣就會讓孩子漸漸懂得在生活中還有“可以”、“不許”、“應該”等一些概念,是非分明,才能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應增加精神許諾的比重

許諾包括物質許諾和精神許諾。適當的物質許諾是可行的,但不能過度,否則會滋長孩子虛榮、自私等不良習性。可儘量多地使許諾與有意義的活動相連,如許諾給孩子買書籍,帶孩子去看畫展、旅遊等,既能調動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又能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開闊孩子的視野。

積極應對諾言不能兑現的結果

當父母因為工作等原因影響了諾言的兑現,孩子感到失望、委屈時,父母不可強迫孩子接受許諾不能兑現的結果。應主動而誠懇地向孩子道歉,把不能兑現的原因跟孩子講清楚,取得孩子的理解和原諒,並在以後尋找適當的機會兑現自己沒有實現的諾言。即使孩子暫時無法諒解,也不能用呵斥、教訓的方式對待孩子,應該允許孩子發牢騷、表示不滿。有時,孩子只是因為已經把事情講給同學朋友,怕沒有面子而生氣,只是一時的言行過激。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羅達?鄧尼説過:“父母錯了,或違背自己許下的諾言時,如果能向孩子説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能培養孩子尊重人的習慣。”

所以,父母對孩子必須言而有信、以誠相待,這樣,孩子才會對父母產生充分的信任感,也才願意把自己的心裏話告訴父母。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也是孩子模仿的對象,也只有説話算話的父母才能在子女心目中樹立起威信來,才能避免因孩子説謊而頭疼的事情發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