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會謙讓

來源:時代範 2.97W

自古以來,謙讓都被我們譽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孩子們相互玩耍出現矛盾,或是爭搶玩具時,許多老師和家長都採取這樣的方式:大的孩子讓着小的孩子,或是讓男孩子或大孩子道歉。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困惑,“為什麼自己做的不對,自己還要讓着他呢?”“為什麼每次都是大的讓着小的呢?”孩子出現這些疑問是正常的,就連家長和我們做老師的也是該考慮考慮這樣的問題了。

教孩子學會謙讓

那麼,當孩子們在一起出現爭執的時候,採取什麼方法才能讓他們發自內心的學會謙讓呢?

幼兒心理專家分析,對待孩子們在遊戲中的矛盾,處理孩子的謙讓問題必須要採用正確的方式。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關鍵在於要引導他們思考事情的“對與錯”,讓孩子理解為什麼自己做飯是錯的。而且要在適時適宜的情況下,幫助犯錯一方的孩子改正錯誤的行為,初步體驗是與非。這種體驗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講,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謙讓行為,解決他們今後在社會交往中的各種問題。

雖然謙讓是一種美德,如果家長一味的謙讓,會造成孩子心理的不平衡感,產生相反的效果。

比如:我們對任玉容郭淇兩個孩子進行調查,任玉容年齡大些,郭淇小一些。在他們互搶玩具時,我們不能簡單的要求任玉容讓着郭淇,而是教郭淇很有禮貌地跟任玉容説:“能讓我玩一會嗎?”並且告訴郭淇如果搶,小朋友就不會給她的。如果任玉容得到了玩具,我就再跟任玉容商量:“你玩一會兒,小朋友玩一會兒,大家要輪流玩,玩具也喜歡認識更多的小朋友呀。”以後,當他們在遇到類似的問題就會發現,這樣的處理方法會更好,等他們長大之後就自然養成的禮貌謙讓的習慣。

解決孩子之間的謙讓問題,並非簡單之事,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從發生矛盾到解決矛盾,在這過程中還要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學會商量,學會等待,學會輪流。這其中,讓孩子的自控能力得到提高,也增強了正確的自我認知,學習了在今後的社會交往中所必需的一些溝通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成材打好基礎。

當然,家長和老師不可以過多的批評與指責,讓孩子從中樹立是非觀念,學會友好溝通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尊重理解別人,學會謙讓。

熱門標籤